急!求徐宏祖《游黄山日记》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富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徐宏祖的<游天都>的全文和翻译!~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544130.html?fr=qrl3

  游黄山日记:
  我和妈妈去游黄山。第一天天不亮就起床了,我们乘了五个多小时的巴士到了山区。我们吃了午饭,又乘巴士上山,巴士开到慈光阁。我们下巴士后拍了几张照。
  后来我们去挑战莲花峰,这是黄山上最高的峰,海拔1865米。然后我们跟着导游去挑战光明顶,一路上我们遇上了山蛙、林蛙、树蛙、猴子。晚上我们在宾馆住了一夜。第二天,我们看见了迎客松,它的几个枝头就像手一样在摇动。我们又走了许多路,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走过了五座高峰。一共花了五小时。
  我们看见了许多有趣的石头,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睡佛,有的像手指,有的像乌龟,有的像鳄鱼……最后我累及了也高兴极了,坐上了回家的巴士,车上美美的睡了一觉。

【译文】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诸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路旁有一岔道朝东而上,却是昔日所未到之处,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达天都峰旁。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见两侧峰石一片片夹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岩石间,遇到山石阻塞就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阶,遇上断壁则架木搭桥修通它,遇到悬崖就架上梯子接起来。俯视孤峭的山谷一片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相杂,五彩缤纷,犹如画图与锦绣般灿烂。因而想到黄山当得起是一生中所见到的奇观,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这次重游不但快慰,而且很觉惭愧。
这时脚夫仆人都因山路险阻而落在后头,我也停住不再往上。但一路上的奇景,又不知不觉地吸引我独自前往。既登上山头,就望见有座佛寺的屋檐犹如飞鸟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这也是我上一次来想登览而又未登上的地方。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右面是莲花峰,背面靠着玉屏峰,天都、莲花两峰的秀丽景色,简直伸手可摘。环顾四周只见奇峰错杂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确是黄山景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次重游,怎晓得黄山竟是如此之神奇?恰遇云游和尚澄源到来,游兴很高。时间已过午,仆人们才上来,大家站在文殊院前,指点着左右两座山峰。寺里的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却无路可攀,莲花峰可登但路途遥远,只好在附近看看天都峰,明日再登上莲花顶。”我不愿听从,决心一游天都峰,便夹持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山峡小路而下,到达天都峰旁。再从经溪水冲击而流动的山石中俯伏爬行而上,或抓住野草,或拉着荆棘,越过丛集的石块,攀上削立的山崖,每到连手脚都无法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抢先登上,再垂手接应。每每想到上山既如此艰难,下山更怎么得了?但终于也顾不了这许多。经历几回艰险,终于到达天都峰顶。只见顶上有块崖石象削壁一般直立而起,约高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面,发现有石阶,便扶我登上。唯见千山万岭无不俯伏在下,独有莲花峰和它抗衡。这时浓雾时起时止,每一阵飘过来,则连对面也看不见。远眺莲花等诸山峰,多半淹没在云雾里。唯独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峰前,云雾则移到峰后,我来到峰后,云雾则出于峰左。峰顶上还有生长得曲折挺拔、横纵交错的松树,而柏树则虽干大如臂,也无不平贴在崖石上,犹如苔藓一般。山高风猛,雾气飘忽不定。俯视诸山峰,一会儿透露出碧绿的尖顶,一会儿又淹没为一片银海。再眺望山下,只见阳光明媚,仿佛别是一个世界。暮色渐渐降临了,于是大家两足伸前,双手向后贴地,坐着往下滑;到了极险之处,澄源便肩手并用以相接应。度过危险地带,下到山坳时,夜色已笼罩大地。再从山峡间登栈道而上,宿于文殊院。
初五日天刚亮,从天都峰山坳中向北而下二里路,这里石壁深邃。在它下面的莲花洞恰好和前坑的石笋相对峙,山坳里异常幽静。告别澄源,下山来到前面的岔道旁,便向莲花峰而行去。一路上沿着危崖绝壁往西走,经过多次上而复下,在将要下百步云梯时,有路可直上莲花峰。既登之后却找不见石级,心生疑虑,就又下来了。隔峰有位和尚高声喊道:“这正是登莲花峰之路!”于是从石坡侧面穿过石隙,山路狭小而险峻,峰顶上全是巨石鼎峙对立着,中间空荡荡如同房屋。从当中层层石级直登而上,级尽洞转,曲折离奇,犹如上下在楼阁中,几乎忘记它是高耸屹立于天外。约略走了一里路,见一茅屋,靠在石隙之中。正在犹豫不决想再往上登陟时,只见刚才高呼指路的和尚来了。和尚号凌虚,结一茅庵在此。于是和他挽着手臂登上了峰顶。顶上有块崖石,悬空二丈,凌虚搬来梯子爬上去,山巅上非常空旷。环顾四周,天空一片碧蓝,即使天都峰也仿佛低着头了。因为此峰居黄山之中,独立高耸于诸峰之上,四面岩壁环绕耸立,遇到朝阳升起、天气晴朗之时,层层峰峦映射出鲜艳的色彩,令人欣喜狂叫,简直翩翩欲舞。
在峰顶呆了很久,才返回茅庵。凌虚和尚端出粥来款待,我喝了一钵盂。于是下到岔道旁,过大悲顶,登上天门。再走约三里路,到达炼丹台。沿着台口而下,观览玉屏风、三海门等山峰,尽是从深谷中如削壁一般拔地而起。那炼丹台一冈垂立于丛山之间,丝毫没有奇异峻拔之感。只是俯视翠微峰背面,山坞中峰峦交错耸立,上下周围交相映衬,非在此不能尽览山色之奇妙。返回经过平天矼,下后海,步入智空和尚主持的佛寺,向他告别。走了三里路,下狮子林,往石笋矼走去,到了昔日曾登览过的尖峰之上,背靠松树而坐。俯瞰山坞中,峰石回环簇聚,满眼尽是如锦似绣的景色,才觉得庐山、石门山,或只具备黄山的某一体态,或缺少黄山的某一方面,不如黄山这样宏博富丽。观看了很久,才登上接引崖。往下看山坞中,觉得阴森森的别有一种奇趣。再回到冈上尖峰旁,脚踩着滑动的石块,手拉着荆棘野草,顺着山坑而下,愈下愈深,诸山峰互相遮蔽,无法一眼望到尽头。太阳下山了,才返回狮子林。
入内。再向南沿着半山腰走了五里路,逐渐下山,忽听见山涧传来喧闹的泉水声。泉水从山石间分九级下泻,每一级下面都有又深又碧的水潭,就是所谓九龙潭。黄山除此潭之外,没有别的悬流飞瀑。再下山走五里路,经苦竹滩,转向沿着太平县的路,往东北方向走去。初六日 告别霞光和尚,从山坑向丞相原方向而下。走了七里路,来到白沙岭。霞光和尚又随后到来。因为我想观览牌楼石,他担心白沙庵无人引路,所以追赶来作向导。于是一齐登上白沙岭,霞光指着岭右侧对面的山坡,有丛生的山石屹立着,下边分开而上边合笼,说那就是牌楼石。我想越过山坑,沿山涧上行,然后直趋而下。霞光说:“荆棘遮迷,山路阻绝,必定无法通行。如果从山坑直下丞相原,就无需再上此岭;要是想从仙灯洞前往,不如就从这里向东去。”我听从他的意见,沿着岭脊而行。白沙岭横亘天都、莲花两峰北面,极其狭窄,路旁简直连一只脚也无法容纳。南北两面尽是高山峻岭夹立相映。到了白沙岭尽头再往北而下,仰望右侧山峰上的罗汉石,圆头秃顶,俨然象是二个和尚。下到山坑中,越山涧而上,共四里路,登上仙灯洞。洞口朝南,正对着天都峰的北面。和尚修筑栈道于洞外,而洞内依然那样广阔深邃,保持着天然的情趣。再朝南往下走三里路,过丞相原,不过是山间一块狭窄的平地而已。有座佛寺修建得颇为整齐,环顾四周,无甚奇特之处,终于没

译文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初四日 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诸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路旁有一岔道朝东而上,却是昔日所未到之处,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达天都峰旁。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见两侧峰石一片片夹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岩石间,遇到山石阻塞就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阶,遇上断壁则架木搭桥修通它,遇到悬崖就架上梯子接起来。俯视孤峭的山谷一片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相杂,五彩缤纷,犹如画图与锦绣般灿烂。因而想到黄山当得起是一生中所见到的奇观,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这次重游不但快慰,而且很觉惭愧。
这时脚夫仆人都因山路险阻而落在后头,我也停住不再往上。但一路上的奇景,又不知不觉地吸引我独自前往。已经登上山头,就望见有座佛寺的屋檐犹如飞鸟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这也是我上一次来想登览而又未登上的地方。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右面是莲花峰,背面靠着玉屏峰,天都、莲花两峰的秀丽景色,简直伸手可摘。环顾四周只见奇峰错杂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确是黄山景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次重游,怎晓得黄山竟是如此之神奇?恰遇云游和尚澄源到来,游兴很高。时间已过午,仆人们才上来,大家站在文殊院前,指点着左右两座山峰。寺里的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却无路可攀,莲花峰可登但路途遥远,只好在附近看看天都峰,明日再登上莲花顶。”我不愿听从,决心一游天都峰,便夹持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山峡小路而下,到达天都峰旁。再从经溪水冲击而流动的山石中俯伏爬行而上,或抓住野草,或拉着荆棘,越过丛集的石块,攀上削立的山崖,每到连手脚都无法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抢先登上,再垂手接应。每每想到上山既如此艰难,下山更怎么得了?但终于也顾不了这许多。经历几回艰险,终于到达天都峰顶。只见顶上有块崖石象削壁一般直立而起,约高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面,发现有石阶,便扶我登上。唯见千山万岭无不俯伏在下,独有莲花峰和它抗衡。这时浓雾时起时止,每一阵飘过来,则连对面也看不见。远眺莲花等诸山峰,多半淹没在云雾里。唯独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峰前,云雾则移到峰后,我来到峰后,云雾则出于峰左。峰顶上还有生长得曲折挺拔、横纵交错的松树,而柏树则虽干大如臂,也无不平贴在崖石上,犹如苔藓一般。山高风猛,雾气飘忽不定。俯视诸山峰,一会儿透露出碧绿的尖顶,一会儿又淹没为一片银海。再眺望山下,只见阳光明媚,仿佛别是一个世界。暮色渐渐降临了,于是大家两足伸前,双手向后贴地,坐着往下滑;到了极险之处,澄源便肩手并用以相接应。度过危险地带,下到山坳时,夜色已笼罩大地。再从山峡间登栈道而上,宿于文殊院。
初五日天刚亮,从天都峰山坳中向北而下二里路,这里石壁深邃。在它下面的莲花洞恰好和前坑的石笋相对峙,山坳里异常幽静。告别澄源,下山来到前面的岔道旁,便向莲花峰而行去。一路上沿着危崖绝壁往西走,经过多次上而复下,在将要下百步云梯时,有路可直上莲花峰。既登之后却找不见石级,心生疑虑,就又下来了。隔峰有位和尚高声喊道:“这正是登莲花峰之路!”于是从石坡侧面穿过石隙,山路狭小而险峻,峰顶上全是巨石鼎峙对立着,中间空荡荡如同房屋。从当中层层石级直登而上,级尽洞转,曲折离奇,犹如上下在楼阁中,几乎忘记它是高耸屹立于天外。约略走了一里路,见一茅屋,靠在石隙之中。正在犹豫不决想再往上登陟时,只见刚才高呼指路的和尚来了。和尚号凌虚,结一茅庵在此。于是和他挽着手臂登上了峰顶。顶上有块崖石,悬空二丈,凌虚搬来梯子爬上去,山巅上非常空旷。环顾四周,天空一片碧蓝,即使天都峰也仿佛低着头了。因为此峰居黄山之中,独立高耸于诸峰之上,四面岩壁环绕耸立,遇到朝阳升起、天气晴朗之时,层层峰峦映射出鲜艳的色彩,令人欣喜狂叫,简直翩翩欲舞。
在峰顶呆了很久,才返回茅庵。凌虚和尚端出粥来款待,我喝了一钵盂。于是下到岔道旁,过大悲顶,登上天门。再走约三里路,到达炼丹台。沿着台口而下,观览玉屏风、三海门等山峰,尽是从深谷中如削壁一般拔地而起。那炼丹台一冈垂立于丛山之间,丝毫没有奇异峻拔之感。只是俯视翠微峰背面,山坞中峰峦交错耸立,上下周围交相映衬,非在此不能尽览山色之奇妙。返回经过平天矼,下后海,步入智空和尚主持的佛寺,向他告别。走了三里路,下狮子林,往石笋矼走去,到了昔日曾登览过的尖峰之上,背靠松树而坐。俯瞰山坞中,峰石回环簇聚,满眼尽是如锦似绣的景色,才觉得庐山、石门山,或只具备黄山的某一体态,或缺少黄山的某一方面,不如黄山这样宏博富丽。观看了很久,才登上接引崖。往下看山坞中,觉得阴森森的别有一种奇趣。再回到冈上尖峰旁,脚踩着滑动的石块,手拉着荆棘野草,顺着山坑而下,愈下愈深,诸山峰互相遮蔽,无法一眼望到尽头。太阳下山了,才返回狮子林。
初六日 告别霞光和尚,从山坑向丞相原方向而下。走了七里路,来到白沙岭。霞光和尚又随后到来。因为我想观览牌楼石,他担心白沙庵无人引路,所以追赶来作向导。于是一齐登上白沙岭,霞光指着岭右侧对面的山坡,有丛生的山石屹立着,下边分开而上边合笼,说那就是牌楼石。我想越过山坑,沿山涧上行,然后直趋而下。霞光说:“荆棘遮迷,山路阻绝,必定无法通行。如果从山坑直下丞相原,就无需再上此岭;要是想从仙灯洞前往,不如就从这里向东去。”我听从他的意见,沿着岭脊而行。白沙岭横亘天都、莲花两峰北面,极其狭窄,路旁简直连一只脚也无法容纳。南北两面尽是高山峻岭夹立相映。到了白沙岭尽头再往北而下,仰望右侧山峰上的罗汉石,圆头秃顶,俨然象是二个和尚。下到山坑中,越山涧而上,共四里路,登上仙灯洞。洞口朝南,正对着天都峰的北面。和尚修筑栈道于洞外,而洞内依然那样广阔深邃,保持着天然的情趣。再朝南往下走三里路,过丞相原,不过是山间一块狭窄的平地而已。有座佛寺修建得颇为整齐,环顾四周,无甚奇特之处,终于没有入内。再向南沿着半山腰走了五里路,逐渐下山,忽听见山涧传来喧闹的泉水声。泉水从山石间分九级下泻,每一级下面都有又深又碧的水潭,就是所谓九龙潭。黄山除此潭之外,没有别的悬流飞瀑。再下山走五里路,经苦竹滩,转向沿着太平县的路,往东北方向走去。
________________
宝贝勤学好问, 天天进步!


徐霞客是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将欲度唐虞之隆.——《汉书·匡衡传》则必度越诸子矣.——《汉书·扬雄传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2.又如:度...

关于徐霞客的资料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

徐霞客的《游武彝山日记福建建宁府崇安县概述》记述了哪些内容?_百度...
本文摘自经典名著《徐霞客游记》,该书以日记形式展示了明朝末年地理学家徐弘祖(一称徐宏祖,号霞客)的壮游经历。他历经34年的长途跋涉,游历了诸如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诸多名山,撰写了17篇游记,以及《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和《滇游...

找些徐霞客的资料
少时聪慧过人、博览群书,22岁摈 弃仕途,开始漫游祖国,34年间,足迹遍及16个省区的名山 大川,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 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驱者。徐霞 客所著《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在他的故乡保 留着与此相关的众多文物胜迹。徐霞客...

徐霞客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
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

目字旁加个敢是什么字
瞰临城中。――《后汉书·光武纪上》注:“俯视日瞰。”下瞰峭壑阴森。――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4)又如:瞰视(俯视);瞰睨(俯视,近看);瞰临(居高下视)(5)窥视 [peep at]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汉·扬雄《解嘲》(6)远望 [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前瞰大海。――宋...

谁有徐霞客的简介,他从小到死一共干了什么,他是怎样死的。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徐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

文言文中“上”的含义是什么?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动词义:1.登;上升;向上。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从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黄山记》2.上报...

钜的拼音
创钜乾其日久。——《礼记·三年问》。注:“大也。”钜野蓤。——《尚书大传》。注:“大野也。”言吾欲见钜公。——《汉书·郊祀志》钜象师子。——《汉书·西域传赞》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明·徐宏祖《游黄山记》又如:钜富(巨富);钜衍(广大);钜亿(极大的数目。即万亿...

临颍县18353997522: 急!求徐宏祖《游黄山日记》全文翻译. -
坚良地巴: 【译文】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

临颍县18353997522: 【求《游黄山日记》译文】 初四日 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 -
坚良地巴: 初四日 行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达汤寺,在汤池沐浴.手拄拐杖,遥望着朱砂庵攀登.十里,登上黄泥冈.刚才云雾笼罩的群峰渐渐地显露出来,也渐渐地落在我的拐杖下.转进石门,从天都峰侧面穿越而下,于是天都、莲花两座峰顶...

临颍县18353997522: 谁有徐宏祖<游黄山记>的原文 -
坚良地巴: 游 黄 山 记 作者:徐宏祖 又名《游天都》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临颍县18353997522: 谁有徐宏祖的游黄山记的古文加翻译??是初四日那首
坚良地巴: 徐宏祖的游黄山记? 只知道袁枚的“游黄山记”,不知是不是这个?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幸松针铺地二尺厚,甚软,可坐.晚至狮林寺宿焉.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夹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惜未挈长绳,缒精铁量之,果若干尺耳.”僧大笑.

临颍县18353997522: 游黄山日记(初四日那一段译文和字词解释) -
坚良地巴: 初四日 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诸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

临颍县18353997522: 徐宏祖《游黄山后记》初四、初五、初六三段的翻译原文、译文及赏析!急用!谢谢! -
坚良地巴:[答案] 把中文贴出来 先

临颍县18353997522: 游黄山记中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的翻译 -
坚良地巴: 暮色渐渐降临了,于是大家两足伸前,双手向后贴地,坐着往下滑

临颍县18353997522: 求人翻译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中的一段话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
坚良地巴: 初五日阴云、寒气很险恶,我强制自己睡在床上,到中午才起床.挥印和尚说慈光寺很近,叫他的徒弟引导我们去游览.经过温泉池,仰身见一山崖,其中间悬着艰险的小道,小道两旁倾泻而下的泉水就像雪白的绢匹.我就从这里攀登上去,泉水的闪光与云气,在衣服前后撩绕.后来转向右走,就见茅草寺庵上下,磐钱的声音与泉袅而起的香烟,穿越石头散发出来,这就是慈光寺.慈光寺旧名殊砂庵.和尚对我说:“山顶上的各处静室,其道路被积雪封闭已两个月时间.今早派遣人送去粮食,因山半腰积雪厚达人腰,无法通过而返回.”我的兴致受到极大阻碍,就从大道走了二里路下山,回到住所,拉过棉被睡觉.

临颍县18353997522: 跪求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译文 -
坚良地巴: 戊午年(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我从白岳榔梅庵出发,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边下山,山坡非常陡,这就是从前通向黄山的路.走了七十里地,投宿在江边的一个村庄. 初四,走了十五里路,到了汤口.又走了五里,到了汤寺,在汤池里边...

临颍县18353997522: 徐宏祖的<游庐山记>译文 -
坚良地巴: 原文: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