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是孔子说的么?有何典故?

作者&投稿:底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说眼睛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这个典故具体是什么?~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语》卷五“困厄”第二十)

故事简介:
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忍饥挨饿,大家七天没有吃到米饭,颜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饭,在米饭快熟的时候,孔子偶然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塞。孔子默默地离开了,装作没有看见,也没有去责问颜回。
等颜回煮好了饭,将饭食献给孔子的时候,孔子才说:“我刚刚梦到祖先了,我想,我们应该把这锅没有动过的白米饭,先敬献祭祀祖先。”颜回立刻拒绝到:“不行的!这锅饭我刚才已经吃了一口了,不能用作祭祀!”
孔子看着颜回说:“为什么要这样做?”颜回说:“因为刚才煮饭的时候,房梁上掉了些灰尘在锅里,我觉得沾了灰的白饭扔掉可惜,于是就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闻,教育弟子们说:“平时,我最信任的就是颜回,可是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可见我们的内心是难以稳定和确定的,你们要牢记这件事,不要随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别人,要了解一个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启示:有些时候,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凡事应当从多种角度去分析、认识,不要过于主观地去“我认为”、“我觉得”,这样最容易造成误会。
看人不顺,未必是别人不对,有可能只是自己不能理解而已。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价值观所认为的一切当做唯一。不要急着下判断,不妨换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对方。

扩展资料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
参考资料:颜回-百度百科

是孔子说的,出自典故《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原文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释义

“原以为眼见为实,谁知实际上眼见的未必可信;凭借内心的想法来做衡量事物,到头来也不一定可靠。看来要借由一些事物来知道一个人的为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啊!

典故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之间,有七天都没有吃饭了,饥饿难耐,只能躺在床上等待。

后来颜回想办法讨回一些米煮饭。当饭快要熟快熟时,孔子路过,远远看见颜回竟然饥不择食的用手抓饭吃,吃相很难看。

孔子还是比较尊重人性,所以故意装作没有看见。

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编了个瞎话:“我梦到祖先了,应该那这些清洁的食物先祭祀他们”。

颜回忙说:“不行!”(因为祭祀先祖是不可以用被吃过的饭的)

孔子稍感宽慰,心想,颜回这孩子毕竟是大弟子,虽然偷吃,但是敢于承认错误。

可是接下来的话就让孔子无地自容了。

颜回说“都是我烹饪技术不娴熟,刚才开锅,热气太猛,把屋顶的灰尘给冲下来,有灰尘掉到锅子里了,我抓了出来,扔掉总不太好,所以自己吃掉了。”

扩展资料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回



"眼见不一定为实",是孔子说的,出自《吕氏春秋》中的典故: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 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

大意是是说:孔子被困陈、蔡之间,有七天都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估计是疲倦不堪,在白天躺着休息。后来颜回想办法讨回一些米煮饭。当饭快要熟快熟时,孔子路过,远远看见颜回竟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关团进来请孔子吃饭时,起身说:“我梦到祖先了,应该那这些清洁的食物先祭祀他们”。

颜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到锅子里了,我抓了出来,扔掉总不太好,所以自己吃掉了。”孔子感叹反省道:“原以为眼见为实,谁知实际上眼见的未必可信:凭借内心的想法来做衡量事物,到头来也不一定可靠。看未要借由一些事物来知道一个人的为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啊!”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吕氏春秋》吸收了儒家的仁义学说,赞同儒家的孝悌之道。至于法家主张的严刑厚赏,吕氏认为属于“衰世之政”。在这里,吕氏用儒家学说作为批评法家的依据。既然遵从儒家的德治理论,就要承认仁者爱人的血缘来源。在吕氏眼里,父慈子孝是出于本性,“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节葬》)

但是,在其他篇章中,吕氏对儒家学说能否治国也有疑问。“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有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翻译: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身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不一定"可是白话啊,孔子哪会说.


我想要找纳兰容纳的诗词的详细鉴赏!急!在线等!
他的比较著名的一首诗的全部详细鉴赏.哪一首都可以.!但不要那些泛泛而谈的介绍作者的.要具体分析鉴赏诗词的内容的.!谢谢!!... 他的比较著名的一首诗的全部详细鉴赏.哪一首都可以.!但不要那些泛泛而谈的介绍作者的.要具体分析鉴赏诗词的内容的.!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

"“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衍生句,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剧末套曲《哀江南》。原文如下: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

类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成语有哪些
类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八字成语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意思: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出处:汉·王符《...

关于学习的谚语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释义: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释义: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和成功的人,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而多读书...

"落花不知流水意,只能随水伴落花"是什么意思?
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一天说到了用心参禅的重要性。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然而,通过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而体悟佛性需要用整个的心灵去感悟,这种体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这种体悟是心灵的感应和接纳。如果把人的“眼见”等间接功能比喻为落花,将人的真心权且比喻为...

几个俗语!~
填写数字俗语1.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2.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3.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4.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5.表示差不多时用6.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7.表示归根... 填写数字俗语1.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2.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3.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4.表示某人...

<天龙八部>入选新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是那一段?
但听得呼喝之声,响成一片,有的骂萧峰杀了他的儿子,有的骂他杀了父亲。 萧峰当日聚贤庄一战,杀伤着实不少。此时聚在少室山上的各路英雄中,不少人与死者或为亲人戚属,或为知交故友,虽对萧峰忌惮惧怕,但想到亲友血仇,忍不住向之叫骂。喝声一起,登时越来越响,众人眼见萧峰随行不过一十八骑,他与丐帮与少林派...

关于《论语》《孟子》等书中讲到的一个误会学生偷吃肉的故事?原文...
晕,我记得有个典故是孔子误会颜回偷吃米的,寓意也是眼见未必为实 帮你找找哈 有两个出处:一则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原文如下: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

l 心理学中的"眼见一定为实吗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眼见为实”是错误的结论。人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信息加工方式,人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能动地处理外界信息,即所谓的知觉的假说检验原理,是故我们脑袋中看到的可能会超越眼睛看到的...

求鲁迅《孔乙已》全文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兼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

昭平县18297379455: 眼见不一定为实演讲稿 -
伯菁他达: 有的人也许会认为古人留下的话语都是十分正确的,像什么“眼见为实”之类的.其实不然,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考方式的改变,许多原有的真理都受到了后人的质疑.当然真理许多都是经过许多次的事实来验证为真理的,所以大多...

昭平县18297379455: 眼见一定为实吗? -
伯菁他达:[答案] 荣兴汉(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摘要: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其实不仅会在视觉上发生错觉,... 一、引论 中国有句俗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你的眼睛看到的一定就是事实吗?难道你的眼睛不会...

昭平县18297379455: 有关眼见不一定为实的作文 -
伯菁他达:[答案]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宣扬着这样一句话--“眼见为实”.然而,事实果真就是人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吗?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物质的表面,在大脑中所反映的意象也只能体现物质的客观性.所以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实,未必就是真相. 万世师表孔子曾经与...

昭平县18297379455: 眼见不一定为实是什么谜语 -
伯菁他达: 有个成语叫“海市蜃楼”就是你说的“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典型例子.另外,有时人的精神在高度紧张和恐惧的情况下,或是人的脑部损伤和生病,都会引起幻听,幻视的现象出现.再有就是楼上说的“魔术”也是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现实例子.

昭平县18297379455: 关于孔子与颜回的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故事 -
伯菁他达:[答案] 孔子的一位学生颜回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就连忙用汤勺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 “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由此可见,耳听固然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凡事如果总是只相信...

昭平县18297379455: 眼见为实这句话正确吗?
伯菁他达: 不一定,因为"眼见"属于靠人的感官之接感知的东西,是感性认识,由于现象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并且还有假象,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昭平县18297379455: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实践中往往是“眼见不一定为实”.“眼见不一定为实”主要是因为 -
伯菁他达:[选项] A. 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B.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 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D. 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昭平县18297379455: 求眼见未必为实的议论文分论点3个,拜托拜托.. -
伯菁他达: 第一篇 哲人说,影响你行走的不是一双鞋,而是一粒沙;同样,遮住你视线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缕烟.眼睛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像一缕烟.想紧紧用手攥住,却从手指间悄然滑开;想闭上嘴吞下肚,它却调皮地从鼻孔中飘然逝去.它远行天...

昭平县18297379455: 为什么会说眼见为实?但是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
伯菁他达: 说眼见为实,是针对“耳听为虚”这说法的,人们眼见了,主观判断就认为事实,但未经客观论证的,不一定是事实,所以你说的眼见不一定为实.

昭平县18297379455: 其实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是吗 -
伯菁他达: 是的,有时候需要善意的谎言,有时候需要背叛自己的良心,总之,眼见为实都是在人的一念之差,这一念之差,我们是否违背良心都在这时候决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