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过程是什么

作者&投稿:宇文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汉字演变过程是什么?~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称为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称为今文字。汉字的字体演变有三次大的变革:商代甲骨文----秦代小篆;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汉代隶书---魏晋以后的草书,楷书,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中国文字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不可得见,今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简称甲文)。所谓甲骨文,就是刻或写在龟甲及牛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另外在地下出土了很多商周时代的铜器,上面铸有很多铭文,称为钟鼎文(简称金文)。这两种文字,因为是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文字,所以又称为「古文」。 周宣王太史籀曾做籀文(又称大篆) ,一部份籀文形体还可以在说文解字中看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李斯奏同文字,于是小篆通行,说文解字一书,就是以说解小篆为根本。汉朝以后,文字渐趋约易,隶书变成汉代通行的文字。魏晋以后,字体变为楷书,楷书书写容易,通行后就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定性,一直沿用至今。楷书通行同时,为了书写的便利,也出现行书及草书,这些都是楷书的变体. 仓颉造字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由此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陶文汉字的远祖。 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先生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5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甲骨文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真正的文字。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金文 古代把铜称为金,所以人们把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青铜最早出现在商周,形成我国历史上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器大致可分为十余类,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兵器、车马器及各种工具等。 西周中期起,青铜器中出现了大小相次的编钟,它是祭祀和宴食的主要礼器。青铜器中的鼎多用作煮牲畜祭天敬祖的祭祀用器,后来钟鼎还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由于钟与鼎是青铜器中重要的礼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金文是重要的历史资料。《礼记》说:"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汉《铭论》说:"钟鼎礼乐之书,昭德纪功,以示子孙。"以此显示,金文主要是为统治者祭天敬祖和歌功颂德之用的。铭文的书法艺术与青铜器的造型艺术是一个整体,正是金文线条章法的书法艺术与瑰丽的造型装饰艺术相辉映,使青铜器成为美的化身。 商代中期起青铜器开始加铸铭文,商代后期到西周前期,青铜器变得厚重,制作日趋精美。常以云雷纹为底,衬托饕餮纹和夔纹,给人一种深沉神密、狰狞威严的气氛。金文是用泥范浇铸的,这一点与用刀刻的甲骨文有很大区别。 《司母戊鼎》是商代的代表作品,金文文字以事物的形象构形,点画采用描写事物的天然曲线,常用一、二根线条高度概括客观事物的特征。西周的金文又有新的变化,1976年在陕西临潼发现了武王征商的利簋,铭文记述了武王牧野之战获胜的经过,字迹凝重稳健,为西周早期的代表作品。到了西周后期,青铜器渐趋简陋,但铭文却不断丰富,金文的书法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书体娴熟、优美、奔放。当时金文主要有三类风格:第一类,运笔舒展,字迹端正,笔画均匀,代表作品有《静簋》、《大克鼎》、《毛公鼎》等;第二类,笔势圆润,形体遒劲华丽,疏密得当,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准;到了西周末年,出现了如《虢季子白盘》一类字形方整的铭文,成为另一种风格,这类风格开拓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书风。

有一句话---叫做书画同源,也可以说,文字起源于原始绘画。
汉字演变的三种方式
一 汉字表达内容由简单到丰富
先说造字六艺--这是文字早期形成和丰富的演变过程。
1 最早的文字就是象形字, 是以可以描画的具象的“物”如山 石 水 木 鹿 马 鸟等简单画出它们的形象,作为文字,使人一目了然,就认识这是什么。
2 还有一些字虽然不能画出形象,但可以用具象的方法表达出抽象的意思,这类文字叫指事字。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指事字的字形,有的是都由记号构成的,比如:上--在古时就是一竖,竖下一横,意思很明显就是方向朝上。其他还有上下 左 右 一 二 三 刃 公 员 中 本 末 朱 寸等
3 但紧靠这些具象的象形文字不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于是人们又发明把两个文字组合,让人产生联想,可以理解的会意字。比如 休---一个人靠着一棵树(木)这是在休息。从,一个人在另一个人后面,这是跟从的意思。还有其它的,比如:卡 明 林 杲
4 还有一种叫假借字,一种是没有这个字把和它同音的字拿来用,之后把这个字另外造一个新字代替,比如然,过去就是燃烧的意思,却被用作自然,然而的然。即被借用,索性给然加一个火字旁,当作燃烧的燃。还有一种假借就是用同音字代替,比如:早晚的“早”写成“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 飞翔的“飞”写成“蜚”;
5还有一种叫转注字,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说,它增加了人们的负担。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意思是,有相同的部首,但文字不一样,意思一样。比“老、考也” “柱,楹也。从木主声。” “骂,詈也。从网马声。”等
6 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充实, 以上方法还是不能满足文字的需求,人们又发明了形声字。这类文字是汉字里所占比例最大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它的归类,声旁表示它的读音。形声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六种,分别是: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俗语说,秀才识字认半边,这句话很形象的说明,大多数形声字,只要看它的一半,就可以知道它的读音。(但有些看似形声字的其实不属于形声字,比如休:他其实是会意字,如果当形声字来认读,就大错特错了)形声字举例:珠 注 张 仗 妈 码 等
以上赘述的是汉子构成的演变。
二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大篆[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小篆(秦始皇时代李斯把统一文字)----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三 繁体字的简化
文字的另外一个演变就是汉字笔画的简化,有繁体字到简体字,这是建国之后的一次文字变革,是的汉字更利于书写,更快捷方便。






汉字得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
汉字起源 汉字其中的一种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种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

中国字体经历了什么变化历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从商朝开始的。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1、起源:汉字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2、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第...

汉字是怎样演变的?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x0d\\x0a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x0d\\x0a(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x0d\\x0a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x0d\\x0a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1.甲骨文 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2...

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
演变朝代是:(殷商)(周) (秦)(汉)(魏晋)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指汉字自然的变化过程。汉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汉字演变的八个过程如下:1、甲骨文(商朝)。甲骨文是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在使用了,距离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也是具有字体的文字。最开始甲骨文是商朝的贵族们用来占卜用的,一半都是写在乌龟壳或者是动物骨头上的,现在人们研究商朝的历史也都是通过甲骨文进行的。2、金文(商朝)。这...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如上例的“材”字;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如“放”字;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如“管”字;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如“架”字;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如“固”字;有的形旁在内,声旁在外,如“闷”字。4、象形字,是由图画演化而来的一种汉字,是一...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是什么?
汉字演变的七个阶段:一是甲骨文,二是金文,三是篆书,四是隶书,五是楷书,六是草书,七是行书。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楷书 可作为...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演变的过程是什么? -
谭茅奈狄: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形、象、数、理,而演变的过程为,阶段一:甲骨文;阶段二:金文;阶段三:小篆;阶段四:隶书;阶段五:楷书;阶段六:行书;阶段七: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的演化过程 -
谭茅奈狄: 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殷商)(周) (秦)(汉)(魏晋)草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的演变过程 -
谭茅奈狄: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是怎么演变的? -
谭茅奈狄: 前面是演变,后面随便是 古代书籍 中国文字的形态及其演变1、上古初民所采用的原始记事方式有:结绳、木刻、图画,以及在器物上划刻,用以帮助记忆、交流思想.2、随着一些符号的反复使用及先民在使用原始记事方法中的经验的积...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从什么到什么的 请一一说出来 -
谭茅奈狄:[答案] ,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起源及其具体演变过程的信息? -
谭茅奈狄: 传说汉字起源: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的演变是怎样的?
谭茅奈狄: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演变过程是什么 -
谭茅奈狄:[答案] 中国文字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不可得见,今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简称甲文).所谓甲... 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的演变
谭茅奈狄: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鸠江区17199855890: 汉字是怎样演变的? -
谭茅奈狄: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