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古诗的诗意。

作者&投稿:并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树枝上的鸟鹊,清爽的风在半夜传来了蝉鸣叫声。在稻花香里,听到连成一片的蛙声,好像它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
天边挂着七八个星星,山前飘落两三点小雨。社林旁边有往日的乡村小客店,山路转过的地方溪桥忽然出现了。
编辑于 2020-03-28
心理咨询师王民泉
资深占卜咨询师已回答7132人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直播中
老师的回答太专业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心里疑惑解开了,谢谢老师
咨询后好多了
说的很准,感恩
感谢老师指点
咨询后心情好多了~
老师很耐心的回答问题
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了
老师说的很准
主播老师人很好
推荐大家来看
解决了我的问题,很感谢
非常感谢老师
心情很抑郁怎么办
回答真的不错
挺专业的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老师回答真的不错
查看全部10个回答
语文,好老师1对1教出好成绩.0元试听
根据基础教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
语文,掌门1对1拥有10000+教研人员,1对1针对性教学,查缺补漏,快速提升!语文,初高中在线1对1辅导,好老师1对1辅导教出好成绩。
上海掌小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高中语文阅读练习_高中语文的人,这几个步骤看完不后悔
根据文中提到的西江为您推荐
高中语文阅读练习,高考分数线,录取分数线,考多少分能上理想大学,北大师兄在线指导
柳州市畔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告
5条评论
热心网友18
👍👍👍👍
查看全部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树枝上的鸟鹊,清爽的风在半夜传来了蝉鸣叫声。在稻花香里,听到连成一片的蛙声,好像它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   天边挂着七八个星星,山前飘落两三点小雨。社林旁边有往日的乡村小客店,山路转过的地方溪桥忽然出现了。
328赞·2,028浏览2017-10-0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4赞·30浏览2020-01-25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全文和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全词原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白话文释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这首词即作于这期间。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51赞·4,754浏览2019-10-2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是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全词从视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古诗原文及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扩展资料: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在月亮明亮时惊动了鹊儿,阵阵夜风送来了蝉声。稻花的香气使多人谈论,仔细聆听听到了蛙声。看,天边还有少数的星星,山前还落着牛毛细雨,以前在佛庙边的茅店竟不见了,跑到溪边,那不正是茅店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古诗原文及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在月亮明亮时惊动了鹊儿,阵阵夜风送来了蝉声。稻花的香气使多人谈论,仔细聆听听到了蛙声。看,天边还有少数的星星,山前还落着牛毛细雨,以前在佛庙边的茅店竟不见了,跑到溪边,那不正是茅店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创作的田园诗) - 搜狗百科
蠹若乳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
蠹若乳疾:[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x0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0d【大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什么诗 -
蠹若乳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夏夜的词,本词上阕写黄沙岭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声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岭写得生机勃勃;下阕以轻云小雨社林和茅店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的乐趣.流露出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的热爱.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的意思 -
蠹若乳疾:[答案]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西红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原文 -
蠹若乳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解释、作者简介. -
蠹若乳疾:[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西湖.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
蠹若乳疾:[答案] 【标题】: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年代】:南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出自哪里?100分哦!是出自哪首诗集!不是这个! -
蠹若乳疾:[答案]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 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 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

西藏自治区1505268917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意思?... -
蠹若乳疾:[答案]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