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清末洋务派的历史功绩与错误?

作者&投稿:柯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问题,关于洋务派~

洋务派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尽管奕昕贵为当时的恭亲王,并且是总理衙门的主持人,而且中央以满族官员为主,但是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势力并不是他们,而是掌握地方实权的都督和巡抚。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顽固派的势力太强大,洋务派并不敢在中央明目张胆的进行洋务活动。当时顽固势力的总代表慈禧太后是很仇视洋务派的,并且很会耍手腕,奕昕等官员并不敢轻易得罪她,所以总理衙门尽管是洋务运动在中央的推动机构,但真正实施洋务运动的却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那么他们何以敢逆龙鳞而顶风推行洋务运动呢?他们就不怕遭到顽固派的阻挠甚至是打击?非也。其实慈禧太后对他们的活动也是非常不满的。但是,经受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击和国内人民起义(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冲击,清朝统治者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而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镇压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而且在镇压的过程当中也尝到了坚船利炮的甜头。所以他们决定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企图以此来迅速的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他们不象顽固派那么冥顽不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而是愿意和外国人打交道,尽管目的是学习他们的军事技术。而西方人也希望清廷中能出现一批能和他们打交道的人。曾国藩等人的出现,使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了落脚点,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被洋人吓破了胆的慈禧太后丝毫不敢得罪洋人,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有洋人的撑腰,而且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的确是功劳甚巨,慈禧太后保不定日后还得仰仗他们,所以并不敢对他们轻举妄动。更重要的是,慈禧太后也希望早日把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维护、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且她在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的过程中曾得到过西方国家的支持或默许,因此并不敢轻易得罪西方国家。因此,在洋务派的活动没有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慈禧太后对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活动至少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洋务派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和统一的领导核心,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出几派。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形成了湘系集团,其中左宗棠又自成体系;以李鸿章为代表形成淮系集团;洋务运动后又出现了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集团。

这几派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各自为政、互不隶属的,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甚至发生攻讦的现象,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掣肘。比如在甲午海战之后,由于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后,张之洞就攻击他为“卖国贼”。因而洋务派的力量很分散,不能形成一种集团效应,也就没有推动洋务运动的有效发展。

洋务派在得到慈禧太后的默许后,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还进行了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活动,它也是洋务派的主张在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至于这些内容,教材上面讲的比较详细,这里我就不在赘叙。值得注意的是,洋务派经营的这些近代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

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但是,事实并没有象他们期望的那样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遭到了惨败,直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裕强大起来。更重要的是,洋务派培养的一批近代人才,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且把这些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这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而且为以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活动(如康、梁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中国的资产阶级最后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说,洋务派培养的这批人才实际是清王朝的掘墓者。

●洋务运动的结局影响及原因:

经过30余年的洋务运动,在1895年的 甲午战争中被证明破产。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厕因有很多:
1、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2、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被认为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3、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务运动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栠,通过各种渠道破坏洋务运动。
4、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人去搞,力量分散又有限。

●失败的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不过洋务派在抵制商品输出、促进思想解放,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作用:

1、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

2、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

消极作用:

1、主要为维护清朝反动统治

2、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

3、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

4、经营管理腐败

5、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它的历史背景是: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的策略,要求清政府改变它的无能状态;清政府也企图以此取得列强对它的支持。清政府自感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本身统治能力。《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清朝统治集团中,在义和团运动后顽固派失势,洋务派占据上风。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清政府颁发上谕,命各省督抚及政府大员议奏,“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兴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在当时的笔记、报刊、奏折中,通常称清廷此举为“新政”。同年4月21日,又命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清朝中央政府推动“新政”的专门机构。以后陆续颁布各种章程命令推行“新政”,直至清政府灭亡。

编练“新军” 新军是相对于清朝旧有军队而言。它用西方营制编成,以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要求士兵具有一定的文化,军官则由国内外近代军事学堂毕业生担任。

1894年冬,清政府命胡 芬在直隶(今河北)马厂编练“定武军”,次年转往小站练兵。随即由袁世凯接办,改称“新建陆军”,约七千人。同时,又有张之洞在湖北编练的“自强军”。1901年以后,“练兵”成为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当年下谕停止武科科举考试。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并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1903年,清朝中央政府设练兵处,任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各省设督练公所,为中央及地方编练“新军”的领导机构。1904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三镇,成为以后北洋军阀的基础。1905年6月,清政府将“常备军”改称“陆军”,统一全国番号,“北洋陆军”练成六镇,1906年11月,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统率全国“新军”,并将北洋六镇中四镇的指挥权收归陆军部。1907年8月,陆军部奏准《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办法》,命各省加快编练。至清朝覆亡,实际共练成十四镇,又十八个混成协,又四标以及禁卫军一镇,共约十六万人。

筹饷 《辛丑条约》后,清政府财政收支入不敷出的状况日益严重,因此,将“筹饷”与“练兵”同作为“新政”的核心任务。内容包括: 增加税种,如增开印花税、房捐、铺捐等。各地更任意增设,名目繁多。提高税率,如盐斤加价,茶、糖、烟、酒厘金再加三成等。各级官吏也任意增收。将各地库存以及各“陋规”收归清朝中央政府。 允许地方官自筹税收。

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 1901年9月14日,命令将各省书院中羰〕钦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强调“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又颁布《重订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章程及管理体制。1905年9月2日,命令自明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结束了中国延续一千余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见科举制)。12月6日,在中央政府成立学部。据当时官方记载,1910年全国学堂有两万四千六百九十六处,学生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初步建立起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各级,文、法、理、工、农、医、军事以及巡警各学科的近代教育体制。另外,1901年9月11日,命各省选派留学生出国,并准许自费留学,以后陆续颁布有关游学及奖励章程。这时以留日学生人数最多,1905年曾达八千人。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如1901年7月撤销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11月,命令军机处,外务部、吏部、学堂照旧;巡警部改民政部,户部改度支部,兵部改陆军部(将练兵处、太仆寺并入),刑部改法部,大理寺改大理院,工部、商部改并为农工商部,设邮传部,理藩院改理藩部;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1907年4月,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7月(六月)命各省将按察使改为提法使,增设巡警道、劝业道,留兵备处,设审判厅。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4年,公布《商律》(部分)、《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并先在京师设立商会。1905年,颁布《商标注册试办章程》、《重订开矿暂行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华商章程》、《试办银行章程》、《农会简明章程》等。1907年,设立邮传部交通银行,1908年2月公布《大清银行则例》,将原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并先后对著名工商界人士给以名位荣誉。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清未洋务派开启了中国的近现代工业,中国开始认识并了解到了世界先进文明,并踊跃出了一大批爱国人士,尽管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在当时还是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的。清未洋务派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当时的清政府及封建制度已经落后腐朽,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何在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清末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

洋务运动的影响
而在清朝,洋务派只是政权内的一派而已,朝廷内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势力。在总理衙门当中,虽然长官是皇族的恭亲王,但实际上,李鸿章等其他汉族出身的高官具有着极大势力,这件事本身在清末政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并不意味着清朝国家结构本身的改革,只不过是执政官僚之间的势力变动而已。明治维新是涉及政治...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洋务运动的异同
楼层: 1 [思路分析]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能使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境况。[解题过程]相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同点: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

搞笑讲解历史中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了近35年。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

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而发起的运动,兴办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是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清政府中央以奕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

清末洋务运动为何失败呢?
此时,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国富民强,于是,国内掀起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搞的是轰轰烈烈,可是,结果为何却失败了呢?晚清政府缺乏合理统一规划 首先是缺乏统一的计划指导。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国家如果要进行改革,必须要实行合理统一的计划。

从清末铁路看洋务运动的艰难性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其实何止他们不去触动封建思想,连他们本人也是传统思想的信徒。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例如,对于铁路的不同态度。当然,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还算进步的。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简史 洋务派在清政府中的代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洋务(夷务)”这个词,当时所谓洋务指的是牵连到外国的一切事情,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自然就成了洋务派,在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由顽固守旧派占主导地位的清廷对之所抱的是敌视的态度,许多洋务派的创始人例如林则徐...

归纳清末新政的主要特点 急求!!!有好评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

南昌县15813868062: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彭曲多糖:[答案]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4)作用: 洋务派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利集中...

南昌县15813868062: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彭曲多糖:[答案] 虽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洋务运动同一个过程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近代经济规律制约的结果,对洋务派来说是事与愿违的.但是,洋务运动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随着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

南昌县15813868062: 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
彭曲多糖:[答案]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社会没有推翻封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

南昌县15813868062: 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
彭曲多糖:[答案] 您好,我担任历史教师已若干年,以下是最完整的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挽救自身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工业、国防、军事落后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助于中国开...

南昌县15813868062: 洋务运动的意义 -
彭曲多糖:各个时期人们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一,从最早的一味否定到如今的正确认识.(如果是应付考试,一楼的答案是很好的,我这个只是为了提高你的课外阅读量.) 洋务运动发轫于1861年初.当时留守北京...

南昌县15813868062: 历史问题急!洋务运动是积极还是消极Why?
彭曲多糖: 任何事物均有其正反两面,特别是对于历史事件,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这是洋务运动史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40、50年代,范文澜、胡...

南昌县15813868062: 试评析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500字左右 -
彭曲多糖:[答案]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 2.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

南昌县15813868062: 对曾国藩等洋务运动等人的评价. -
彭曲多糖: 伟哉曾国藩中国的现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西力对中国冲击很大,但在中国整个知识界的影响仍极其有限,随后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长达十几年,...

南昌县15813868062: 洋务运动有哪些重要成果啊,我要具体点的 -
彭曲多糖: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南昌县15813868062: 简述近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彭曲多糖:下面的是官方回答: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