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朝克图的人物感言与主要作品创作背景

作者&投稿:芮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音乐是不是属于艺术和文学?~

音乐属于艺术的一种,这种艺术不同于静态的艺术,这种艺术是声音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规律性的艺术,属于动态的艺术;音乐和文学是有联系的,但不属于同一个范畴,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和灵感可能来自文学,如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纯粹音乐的艺术性在于它不具有具体的意义表达,它是通过激发听者内心的感触而使之发生变化,而文学是有具体意义的表达,两者的艺术特征有所不同。

美术与文学是以,笔mo纸张表达的形势,音乐是以乐器的形势表示真善美,形势不同,而目地是一样的。

斯琴朝克图感言:总觉得小时候的家乡很美,山是山,水是水,那样的纯,那样的净,以至于我至今还在寻找真正与之相匹配的音符。牧场上,羊群、牛群、马群各吃各的草,间隙里还有起起落落的白鹤,像幻境,更像清晰可辨的旋律,让我神往。
小时候,我家周围是一片芨芨草。风一吹过,便会显出一条小径,那是我每天上学的路。往返途中,我不停地唱着歌,多半是民歌。高兴的时候,还能顺顺畅畅地唱上一两首长调。在我家乡,风可以跑得很远,于是就把我的歌声带到很远。日子长了,大家都听到了我的歌声。邻里们爱听,家人也爱听。我第一次感受到歌声带给我的巨大满足感和无法割舍的迷恋。
高考那年,我写了一首毕业歌,无意中在同学间传开了。那是我的第一首创作歌曲。大学毕业那年,我又写了一首毕业歌曲,很快在内蒙古各大学传开并在社会上广为流行。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难舍难分的毕业情结,如今回想起来都让人倍感亲切。也许正是那片诚挚的留恋,那种难以重现的单纯和真情,化作了我所有歌曲的温暖之源。
在创作那首大学毕业歌曲时,我还无法预见自己真正艰苦求学的日子还在后头。走上高校讲台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内心对求知的渴望和对音乐更深广的追索。于是我在成家立业后又开始了先后四次进京求学之路。第一、二次是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作曲专业课程,第三次是攻读中央民族大学作曲专业硕士,第四次是攻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博士。前后共七年!一次次离开宽敞舒适的家,住进狭窄的学生宿舍;一次次离开爱妻和孩子,独自面对寒窗苦读,以至于每当我暂时不去想音乐,冷静地注视着月色,回想个中意味时,心里充满了愧疚,一种对家人,对孩子,对妻子的深深愧疚。于是,在我那些快乐的旋律中,也默默地隐藏了淡淡的惆怅,那种只有我的内心才能听辨出的惆怅......
七年的光阴啊!它让我目击了时间的沧桑。但也让我在琴键上不断触摸到了音乐的年轻。我敢说,我在歌曲中尽情抒发了对亲人、对朋友、对恩人的赤诚感激,以及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也因此,我的一些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并获得各种奖项。那都来源于亲情和友情赋予我的深深的感动。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属于亲人和朋友们的收获,我还会继续努力。因为我相信,梦属于昨夜,而梦想则属于未来......
一、代表作品《蓝色的蒙古高原》创作背景:《蓝色的蒙古高原》写于1997年冬天,是斯琴朝克图第一次进京求学的收获,诞生于中国音乐学院琴房。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他在琴键上呼唤着遥远的温暖,目光里尽是家乡最美的那个季节的景色。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家乡,他的心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他很快便感觉到,这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旋律,是对家乡的深情诉说。于是反复地唱着,不觉泪流满面。当他离开琴房时,已经不需要几下乐谱,而是把它深深地铭刻在心里了。几天后,找来他的好友乌?纳钦,请他填了词,然后又找到著名歌唱家德德玛老师,请她唱这首歌曲。一个月后,德老师便录好蒙汉两版,并在1998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蒙汉双语推出,即获得成功,继而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后来,于2002年,他的家乡赤峰市巴林右旗人代会投票通过,将这首歌曲定为巴林右旗旗歌。
二、代表作品《心之寻》创作背景:2005年的冬天,斯琴朝克图偶然看到了一部以上海三千孤儿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所谓“三千孤儿”,就是困难时期被送到内蒙古,让牧民领养的内地孤儿。这些孤儿被牧民领养后,逐渐与养母养父和兄弟姐妹建立感情,有了温暖的家和幸福的人生。从此,城里的孩子变成牧区的孩子,汉族孩子变成不折不扣的蒙古孩子。来到草原,既是他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幸运。但是,已经远离的骨肉亲情依然珍藏在他们的心中。在草原上,他们怀念已故的父母,思念着上海故乡,在草原广阔的云天下放飞自己的心,寻觅着那个永驻亲情的故土。看着电视剧,他被那些牧民阿爸额吉无私的爱打动,被那些孩子们不倦的思念感动,有了一种创作冲动,当即写下《心之寻》的旋律,然后找来好友那森填词。2006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蒙古国著名歌手斯日其玛演唱这首歌,随即在区内外传播。
三、代表作品《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创作背景:2001年秋天,斯琴朝克图接到一封来自辽宁的信,装着一沓歌词,寄信人是杨艳蕾。他翻阅歌词,突然见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几个字,顿时眼前一亮。他觉得,这几个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热爱草原的区外蒙古族或其它各地同胞的共同心声,表达了他们对内蒙古草原的向往和热恋。当时,恰巧有一位朋友建议他写一首比较上口的三拍子歌曲。于是他当即为这首歌词谱曲,也是一气呵成。后来,这首歌曲由著名歌星齐峰、凤凰传奇等演唱,传播到大江南北。
四、代表作品《佛心的阿妈》创作背景:《佛心的阿妈》写于2000年秋天,是斯琴朝克图第二次进京求学时的收获,诞生于中国音乐学院琴房。当时,乌?纳钦把写好是蒙文词交给斯琴朝克图时说,歌词里抒发了他对祖母的思念。乌?纳钦从小由祖母带大,词里描写的那位饱经沧桑的慈祥的阿妈正是他祖母的写照,其形象让人油然起敬。作曲家反复读这首词,目光里也渐渐浮现了一位慈祥的阿妈,那竟然是他的母亲。母亲在他14岁那年去世,在他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悲痛和思念。这首歌词勾起他心中珍藏的关于母亲的那些尚未模糊的记忆片段,让他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向琴键,深情地唱出了一首旋律,可谓一气呵成。可以说,他和词作者的情感从不同角度重合在这首歌曲上了。后来,于2005年由著名歌唱家腾格尔演唱,在社会上广为传唱。




巴州区15531214632: 蓝色的蒙古高原作者是谁? -
虞豪美格: 《蓝色的蒙古高原》创作于1997年11月.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位正在北京深造的蒙古族作曲家在琴键上呼唤着遥远的温暖,他的目光里尽是家乡最美的那个季节的景色.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家乡,他的心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这是他从...

巴州区15531214632: 你看过《千与千寻》后的感想. -
虞豪美格:《千与千寻》——我很喜欢的一部动画电影. 没有太丰富的辞藻,没有太华丽的故事,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很平凡的电影,可还是让我哭了. 千寻还只是一个孩子而已,一个该任性该...

巴州区15531214632: 读童年读后感概括写作手法 -
虞豪美格: 我在假期里有幸读了《童年》这本书.《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的断面.本文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两个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贪...

巴州区1553121463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精彩段落摘抄 好词佳句品位 人物形象点评 写作手法赏析 思想启迪感悟 -
虞豪美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

巴州区15531214632: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词曲作者是谁 -
虞豪美格: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词:杨艳蕾 曲:斯琴朝克图 歌手:布仁巴雅尔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 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 如今踏上这归乡的路走进了阳光迎来了春看到你笑脸如此纯真听到你声音如此动人 住在你毡房如此温暖尝到你奶酒如此甘醇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想约去祭拜心中的神 如念迈进这回家的门忍不住热泪激荡的心我曾在远方把你眺望我曾在梦乡把你亲近 我曾默默为你祈祷我曾深深为你牵魂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诉说思念的情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噜^^噜^^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巴州区15531214632: 你最敬佩的文学家是谁?请给他的一部名著谈感受. -
虞豪美格: 1.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 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在一八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意大利Ligurla.州的Oneglia地方.在Cuneo和丘林(Turin)进过学校,后被送...

巴州区15531214632: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00字优秀感悟
虞豪美格: 书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书一直是人们的充电机,我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主要写了保尔.柯察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成为共产党员,...

巴州区15531214632: 名人传200字读书笔记 -
虞豪美格: 读《贝多芬传》 早就听说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读了《贝多芬传》. 贝多芬是一个生活在极其痛苦环境中的人.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不像莫扎特那样享受着家庭的温情,而是非常的艰苦,他既要担心一日三餐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