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做了哪些批判?

作者&投稿:赏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有哪些?~

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充满了崇敬之情,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他的一句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形而上学》中,尤其是在该书的第一卷第九章中,这些批判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理念作为事物的形式、实体或共相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不能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说实体和那些以它为实体的东西会彼此对立,这似乎也是不可能的。理念既然是事物的实体,怎么能够独立存在呢?”柏拉图理念论的要害就在于,认为在个别事物之外还独立存在着一个与之相应的理念,并且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将理念说成是“在先的”,具体事物反而退居其次了,这样就在存在和认识的次序上都使得“相对的先于绝对的了”。
第二,人们用来论证理念存在的方法都站不住脚,它们或者是缺乏必然性的推论,或者推出了一些没有与之对应的东西的形式或理念,如“否定了的东西”、“缺乏”也有其理念,不能独立存在的“关系”也有相应的理念,这显然是荒谬的。更为严重的是,将具体事物与理念相分离必然会导致“第三者”的出现,因为要想说明具体事物与理念的相似性,就必须设定一个“第三者”,它与具体事物和理念都具有某种相似之处。而为了说明这个“第三者”与具体事物和理念的各自相似性,又必须设定一个新的“第三者”,这样就会陷入“第三者”概念的无限倒退。
第三,“分有”只能是对“实体”的分有,因为只有“实体”才具有形式或理念,而柏拉图却让那些非实体性的东西也具有理念,这样一来,“分有”就成为一句空话,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诗意的比喻”而已。至于“摹仿”,更是无稽之谈。“任何东西都能够存在和生成,和别的东西一样,不必是从理念摹下来的,因此不论苏格拉底是否存在,苏格拉底这样一个人都可以生出来,而且很明显,就算苏格拉底是永恒的,也仍然可以有苏格拉底出世。”而且,如果具体事物是对理念的分有或摹仿,那么同一个事物都会有几个不同的形式或理念,例如,苏格拉底的理念既是“人本身”,也是“动物”和“两脚的”,那么苏格拉底岂不是同时分有或摹仿了好几个理念?而在这些理念中,“人本身”是“动物”的摹本,同时又是苏格拉底的原本,这样一来,一个东西岂不是同时既是原本又是摹本了吗?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第四,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理念对于感性事物没有任何意义,它既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也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就前一个方面而言,理念本身是不变不动的,因此它不能成为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的原因;就后一个方面而言,理念论在具体存在的事物之外又加上了数目与之相等的“形式”或“理念”,从而使我们不仅要面对众多的事物,而且还要面对与事物同名的单一的理念,把问题的难度陡然增加了一倍。
在从各方面对理念论进行了批判之后,亚里士多德总结道:“一般说来,虽然哲学家是寻求感性事物的原因的,我们却放弃了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完全没有谈变化的原因。我们幻想自己在说出感性事物的实体时,却是断言了另一种实体的存在。我们说那种实体如何如何是感性事物的实体,说的其实都是些废活。因为所谓‘分有’,如前面所指出的,是毫无意义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在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

对理念论的批判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充满了崇敬之情,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他的一句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形而上学》中,尤其是在该书的第一卷第九章中,这些批判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理念作为事物的形式、实体或共相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不能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说实体和那些以它为实体的东西会彼此对立,这似乎也是不可能的。理念既然是事物的实体,怎么能够独立存在呢?”柏拉图理念论的要害就在于,认为在个别事物之外还独立存在着一个与之相应的理念,并且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将理念说成是“在先的”,具体事物反而退居其次了,这样就在存在和认识的次序上都使得“相对的先于绝对的了”。
第二,人们用来论证理念存在的方法都站不住脚,它们或者是缺乏必然性的推论,或者推出了一些没有与之对应的东西的形式或理念,如“否定了的东西”、“缺乏”也有其理念,不能独立存在的“关系”也有相应的理念,这显然是荒谬的。更为严重的是,将具体事物与理念相分离必然会导致“第三者”的出现,因为要想说明具体事物与理念的相似性,就必须设定一个“第三者”,它与具体事物和理念都具有某种相似之处。而为了说明这个“第三者”与具体事物和理念的各自相似性,又必须设定一个新的“第三者”,这样就会陷入“第三者”概念的无限倒退。
第三,“分有”只能是对“实体”的分有,因为只有“实体”才具有形式或理念,而柏拉图却让那些非实体性的东西也具有理念,这样一来,“分有”就成为一句空话,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诗意的比喻”而已。至于“摹仿”,更是无稽之谈。“任何东西都能够存在和生成,和别的东西一样,不必是从理念摹下来的,因此不论苏格拉底是否存在,苏格拉底这样一个人都可以生出来,而且很明显,就算苏格拉底是永恒的,也仍然可以有苏格拉底出世。”而且,如果具体事物是对理念的分有或摹仿,那么同一个事物都会有几个不同的形式或理念,例如,苏格拉底的理念既是“人本身”,也是“动物”和“两脚的”,那么苏格拉底岂不是同时分有或摹仿了好几个理念?而在这些理念中,“人本身”是“动物”的摹本,同时又是苏格拉底的原本,这样一来,一个东西岂不是同时既是原本又是摹本了吗?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第四,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理念对于感性事物没有任何意义,它既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也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就前一个方面而言,理念本身是不变不动的,因此它不能成为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的原因;就后一个方面而言,理念论在具体存在的事物之外又加上了数目与之相等的“形式”或“理念”,从而使我们不仅要面对众多的事物,而且还要面对与事物同名的单一的理念,把问题的难度陡然增加了一倍。

基础与终极的差异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提要: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之于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的分析,展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不同的哲学视野,尝试对这种批判进行更深入的揭示。
关键字:理念 分离 四因 运动 实在(本体)
“柏拉图认为,实在由永恒的、在空间和时间上先于个别事务领域的理念或形式构成。” 理念是一般物,是终极实在,是不变的、永恒的,非物质的本质,是理性原则在宇宙中普遍运作的一种力量。 理念脱离与具体的可见的事物,是与具体事物分离的,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仅仅是他的摹本,他们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都要归于某种理念。我们通过回忆、辩证法的学习、欲求的能力发现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有以下几个基本含义:.事物之共相(或曰概念、本质),事物存在的根据,事物模仿的模,事物追求的目的” 。他的理念论建立在两个世界分离的基础之上,是对本原和人类认识的解释。理念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哲学视野对理念论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是二者更深的哲学差别的一种体现。
一. 亚里士多德的“九个论证”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三章到第九章对以往哲学进行了回顾,并着重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尤其是在第九章提出了对理念论批判的九个论证,这九个论证交互出现着两个重要的原则——运动、本体。下面首先让我们分析、介绍一下这九个论证。
第一个论证。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到,“那些把理念当作原因的人,首先设法把和存在数目相等的另外的东西当作他们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在说明一具体事物的原因时,却寻找一个与之分离的另一个事物作为它的原因。他认为我们这样没有真正的说明什么是理念,为什么这个理念是这类事物的原因。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理解这个论证:我们在讨论一个集合时,给定了另一个元素数目至少不少于它的集合来说明他们,我们却没有给出第二个集合的性质,以及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对应法则,这样我们对两个集合都是不明确的,反倒增加了一些事物,增加了我们认识的困难(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哲学应使用尽量少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在理念处预设了一个分离,两个世界的分离,是理念论的基础,可这个分离不但没有解决问题,甚至连它自己也无法解释。而“成功的哲学必得满足两个条件,一、它的‘绝对’的说明须能显示出那个‘绝对’足以说明世界。二这个第一原理不仅须要能够说明这个世界,并且还须能够说明它的自身” 。他认为“柏拉图学派众人所说的‘相’是和具体事物分离的,这是他反对相论的根本立足点”。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本体论,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对柏拉图所做出的批评。
第二个论证。亚里士多德接着论证到“我们用来证明形式存在的那些方法,没有一个是顶用的”。 他质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理念,比如说丑的东西,如果这样,就和柏拉图追求最终善的理念的愿望想冲突,又如,假如是所有的东西都有理念,那么消失的东西也将有理念,这就和柏拉图否认运动可以被解释相矛盾,另一点关于关系,“如果关系也有关系的相,那么说‘苏格拉底先于柏拉图’时,单说苏格拉底分有‘先之相’而不说明他是先于谁,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里,亚里士多德在目的论以及运动的合理性的层面上对柏拉图进行了批判。
第三个论证。这里,亚里士多德只说了一句话“有些则讲到了第三者” 。“所谓‘第三者’,指为了解释两个概念的相似性而设定第三个概念的无限倒退” 。他认为,第三者的出现正是因为把普遍与特殊相分离所导致的结果。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本体论的角度对理念论基础进行的批判。
第四个论证。亚里士多德接着说“关于形式的那些道理,毁掉了那些我们愿意其存在比理念更为重要的东西” ,这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想这里亚里士多德同样在本体的角度批判理念论,在他那里,理念并不是作为最高的本体,而只是用来统摄质料的形式,没有考虑到动力与目的,还有比它更根本的原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说明。
第五个论证。“根据我们具已肯定理念存在的判断,不仅实体有形式,其他许多非实体的东西也有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没有将本体和非本体的性质、数量、关系等范畴区分开” 。这一点同样是亚里士多德站在自己特有的本体论上,对理念论的批判,他反对柏拉图将性质、数量、关系等范畴作为理念,进而作为本体,他认为他们只是表述本体的。
第六个论证。顺着第五个论证,亚里士多德提出问题“和具体事物同名的‘相’只是一个空洞的名称呢,还是实在的、比具体事物更真实的东西?”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比现实事物更真实的,而亚里士多德却在他的本体论角度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在《范畴篇》中,他肯定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使更为真实的。
第七个论证。这里,亚里士多德在运动的层面上对理念论提出了质疑,“对可感觉的永恒东西,或对生成和消灭着的东西,形式到底有什么用处,它既不是运动的原因,也不是变化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重视运动的研究,认为本体论应该能解释自然事物的运动,而柏拉图却承认运动的重要性,认为运动不可认知,而他的理念本身具是一个不运动的东西,那么这么一个不运动的东西如何和现实运动的世界发生关系?而我们在第一个论证处也提到了,理念论应足够说明现实的一切,可理念论恰恰不能说明现实世界所存在的运动现象,这正是亚里士多德所质疑的地方,而正因为把本体同运动的个体事物相割裂造成了理念论的这一困难。同样,理念不仅不能解决运动,也不能解决关系问题,不能帮助我们认识现实事物,因为现实事物与理念相分离,不同的、独立的理念如何解释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呢?比如说奴隶与主人,奴隶与奴隶之理念有关,主人与主人之理念有关,而这两个理念是不动的,那么理念之间的关系如何任变为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主人之所以是主人,奴隶之所以是奴隶呢? 以上论证十分重要的体现了二者哲学的差别。
第八个论证。继而亚里士多德说“说形式作为模型而存在,其他的东西分有它只是一句空话,是一种诗的比喻” ,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事物是不需要模仿别的事物的,如果要模仿,面对那么多的种属的理念,它模仿哪一个呢?如果要模仿,那么理念之间也就存在模仿,这不和他们作为本体相矛盾吗?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同样也是在强调关系、数量、性质等范畴不能作为理念,个体事物与种属之间是有差别的,再次在本体的角度对柏拉图进行批判。
第九个论证。最后亚里士多德对分离提出了质疑。他说“实体不能离开以它为实体的东西而存在。倘若离开了,理念怎么成为那些东西的实体呢?” 他认为尽管可能有理念,但理念也需要别的东西“推动”以产生事物,有些东西没有理念但还是产生了,他们的存在和生成是由于四因。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明确地引入了四因,要以四因代替柏拉图的理念论。这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批判的一个基本点。
二. 四因与运动
从以上九个论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是基于二者不同的哲学基础上的,基于二者不同的思想基础与终极实在(本体)观。这首先体现在二者的思想基础——对运动的不同认识上。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主要来自第一卷第九章,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其他部分,尤其是第六章的论述。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来源,首先是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学派认为事物本原是一种不变的本体的说法,理念论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二者的说法;其次是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永远变动的学说,特别是他的门徒克拉底鲁关于变动的事物我们不能有任何知识的推论;最后是苏格拉底要寻求普遍的一般的定义。 柏拉图的理念论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以上学说,他认为,具体的事物都是特殊的、运动的,我们无法获得知识,只有理念是永恒不变的,是我们可以给出定义的。
而亚里士多德却重视并且研究运动,他的物理学的研究的重心就是“运动”,即“运动”的含义、本原、原因,以及与运动相关的位置、时间、连续性等,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图像” 。他提出四因说,并以此解释自然事物的运动,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只是用形式因统摄质料因,但他忽视了动力因与目的因。在他看来不变的理念是无法解释事物的变化与关系的。他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批评柏拉图不注重研究运动变化的倾向。
在第一部分我们所提出的九个论证中,第二、四、七个论证直接用运动刺向柏拉图的理念论,指出理念论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运动现象,如果采取理念论,就必须取消在现实世界中无时不在的运动,因此它是不成功的,而其他关于关系等范畴的理念问题的论证也是与运动相关的,因为数量、性质、位置、时间等范畴都是与运动相关的,实体与具体事物的联系正是需要这些范畴的,而理念论如果成立就恰恰否定了这些联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理念只是解决了运动的载体以及特定形式的问题,而没有解决理念与事物是如何让分有、模仿,进而没有解决事物为什么开始或停止运动,以及运动的朝向。在《气象学》中亚里士多德说道“在除四种元素以外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中,形式比质料要重要的多。但仅仅有形式仍然是不充分的,还必须说明是什么把这种形式给与这种质料的——动力因。在很多情况中,对于一个完美的解释而言,我们还需要知道形式的拥有者把形式给与治疗的目的何在。”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虽然理念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形式,却没有给与我们动力和目的,但“自然不作无目的之事”, 因此理念论不是完美的解释。
以上九个论证很大程度上就是批评柏拉图残缺的“因”,批评他对现实的运动的轻视造成其解释世界的不成功。
三. 不同的终极实在观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除了是他与柏拉图基础的运动层面上差异,更加体现出二者在终极实在观、本体论层面的差别。这种差别重要的体现在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分离的批判上。
两个领域的分离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立足点,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九个论证基本上都是正对这种分离提出的。第一个论证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正是由于分离,增加了我们的认识对象与认识原则,但却没有重要的问题,只是使我们更加困难;第二个论证认为事物都是因为分有而存在以及被认识,将导致丑的理念的出现,而作者与理念论追求善的目的相矛盾,是分有导致理念论逻辑上无法自洽;第三个论证认为普遍和特殊分离导致无穷倒退;第四、五、六、八个论证实亚里士多德站在自己关于本体的认识——他“把可算作本体的事物限定在我们称之为‘自然物’的范围内” ,而不是与自然物分离的——对理念论进行的批判;第九个论证亚里士多德直接对分离提出了明确的质疑,认为分离无法使理念成为实体,这也是在他自己特有的本体论角度上进行批判。
关于运动的批判也是建立在对于分离的批判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正是由于理念论构造了一个“运动的现实——静止的理念”的分离,才导致理念论无法解决现实世界存在的运动问题以及关系问题。是这种割裂,导致理念论无法说明理念与现实事物究竟有何关系,模仿、分有是如何做到的,是动力因与目的因缺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批判实际上是站在自己的基础与本体观上对另一种研究基础与本体观进行的批判,重要的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批判实际上是差异的体现。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形式或一般的存在,他只是否认它们有独立 的存在”“一般存在的充分必要前提是个别本体的存在” ,一般是不能与个别本体相分离的。
我们也应看到,基础对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本体论批判的重要性,正是二人对运动以及可感现实的不同观点导致二者不同本体论的出现。柏拉图强调理性忽视可感现实与运动,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感觉、知觉和归纳对于知识的重要性。正因为此,才导致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不同的不体论以及以上九个论证。
我们还能看到,亚里士多德虽然对柏拉图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是用共同之处的,那就是他们都承认形式和一般的存在,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共同点的。
再回顾一下九个论证,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在进行批判时也作了一种区分。亚里士多德在论证中一再强调实体、关系、性质、数量等的不同,是他做的另一种区分,这种区分就是他的范畴论,但这种区分绝对不是分离,范畴的原意是“表述内容”“最高的种” ,是亚里士多德作的一种逻辑与语言的区分,并不与事物分离。他的范畴论使他既可以反对柏拉图,而又不陷入智者所致的主观主义的极端 。在九个批判当中,他多次使用范畴这个工具对柏拉图进行批判,认为柏拉图弄错了形式的地位,忽视了其他东西。我们从范畴中也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理论的差别,亚里士多德把和运动相关的事物归入研究的领域,明显区别于柏拉图轻视运动的观点,这也导致了他们关于本体的最深层次的区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体现的是二者不同的哲学基础与终极实在的差别,亚里士多德把这些批判放在《形而上学》第一章,是为了在批判的基础上更好的阐释自己的哲学观点。这些批判更是亚里士多德站在自己的哲学观上对理念论的一种的深入研究与阐发。
参考文献:
1.[美]加勒特"汤姆森 马歇尔"米斯纳 著 张晓林 译 《亚里士多德》 中华书局 2002年5月第一版
2. 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形而上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1月第一版 第五十页
3. [美]斯通普夫 菲泽 《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 2005年1月北京第一版
4. [英]斯塔斯 庆泽彭译《批评的希腊哲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5.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三卷下 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第一版
6.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7. 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第一版
8. 张祥龙 《西方哲学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
9. [美]大卫"福莱主编《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一版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个小马驹,会踢人。柏拉图。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核心理论。意思是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根据,真相。
相反,具体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和分有,是没有确定性的。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里面有2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对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理念idea是第二
实体。因为正如柏拉图在他的晚期著作中的自我批判一样。如果
沟通理念和具体事物是一个问题,模仿和分有的解释都是有困难的。
比如第三者问题。本来是用少的东西解释多的,结果自己到不断的
添加新的东西,问题复杂化,不利于解释。

第二阶段,亚里士多德开始认为就具体的事情来说,分为质料和形式,
而只有形式idea,差不多就是柏拉图的理念才是事物的根本。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从反对自然哲学的因果决定论,到主张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再到承认作为最高目的的神的存在的有神论,这是苏格拉底世界观的基本面貌。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想,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对中世纪的哲学和神学,乃至近代哲学和科学都发生过不少的影响,是欧洲哲学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理论。 美德论。

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继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同甫Ru 2020-10-24 · TA获得超过8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99 采纳率:55% 帮助的人:67.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伯拉图的继承。哥里士多德,对哥,苏格拉底。那警察百度和咨询。

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
亚里士多德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商鞅的思想差异 blog.sina.cn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

古希腊早期唯物主义哲学的特征
拉图将理念看成是和个别事物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实体, 认为理念或他所说的“形式”不能离开感官事物而存在, 普遍不能离开个别而存在。亚里士多德要在理念和感官 事物、普遍与个别之间建立起联系,认为这种联系的关 键就是有目的的发展,发展是由潜能到现实的转化。亚 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使辩证法特别是一与多的辩证...

培根、王阳明、亚里士多德、跑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并比较不同...
3、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这三人的师徒关系对他们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4、苏格拉底说的“德性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完善和说明,柏拉图用他的“理念论”和灵魂学说解决了苏格拉底遗留下来的为什么人可以通过对自己心灵的研究来规定外部世界的问题,说明课灵魂不...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上学的异同
亚里士多德动摇于唯心论和唯物论之间,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不是实物的原因。例如尽管没有苏格拉底的理念,但也无害于苏格拉底的存在。亚里士多德也不理会柏拉图的等级说,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有乐群的倾向。在一个国家内可以有各色各样的人,这个人知道这一点,那个人知道另一点,合...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异同点,得专业!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同柏拉图竖立一个道德目的作为国家的主要目标是一致的”。 但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存在一个根本分歧:亚里士多德所指的理想国家实际上是柏拉图的第二等最好的国家。……他的理想始终是法律统治而绝非专制统治,……即在任何好的国家里,最高统治者必须是法律而不是任何个人,且不论此人是...

亚历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详细描述?
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

柏拉图什么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约公元前 387年 ,在雅典创办学园(阿卡第米亚)。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念是事物的 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有哪些? -
骑询甘草: 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充满了崇敬之情,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他的一句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形而上学》中,尤其是在该书的第一卷第...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是怎么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
骑询甘草:[答案]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而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在有些地方他们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例如:比如说鸡和关于鸡的概念先有的哪一个,柏拉图认为先有的关于鸡的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先有的鸡,亚里士多德认为...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做了哪些批判 -
骑询甘草: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个小马驹,会踢人.柏拉图.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核心理论.意思是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根据,真相.相反,具体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和分有...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基对是如何进行批判的?
骑询甘草: “有些则讲到了第三者”,这所谓的第三者是指为了解释两个概念的相似性而设 定第三个概念的无限倒退.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三者出现的原因就是普遍与特殊相 分离.这是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基础进行批判.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从目的论的角度批判理念论?
骑询甘草: “我们用来证明形式存在的那些方法,没有一个是顶用的”.亚里士多德质问诸 如像丑这样的东西是不是有理念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么这又和柏拉图所追求的最 终善的理念相冲突.如果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理念,那么消失的东西必将存在理念, 但是这却和柏拉图否认运动可以被解释相矛盾.另一点就是关于“关系”,“如果关 系也有关系的相,那么说'苏格拉底先于柏拉图'的时候,只说苏格拉底分有'先 之相'而不说明他是先于谁,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个论证之中,亚里士多德在 目的论以及运动的合理性的层次上对柏拉图进行了批判.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的实质是什么?
骑询甘草: 从亚里士多德的九个论证之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 的批判是基于两者不同思想基础和终极实在观之上的,而两者的思想基础就是对运 动的不同认识.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从运动的角度对理念论进行批判?
骑询甘草: “对可感觉的永恒东西,或对生成和消灭着的东西,形式到底有什么用处,它 既不是运动的原因,也不是变化的原因”,这是亚里士多德从运动的层面上对理念 论提出质疑.亚里士多德重视运动的研究,认为本体论应该能解释自然事物的运动, 而柏拉图却承认运动的重要性,认为运动不可认知,而他的理念本身就是一个不运 动的东西,那么这么一个不运动的东西根本就不能和现实运动的世界发生关系.打 个比方来说,奴隶与主人,奴隶与奴隶的理念有关,主人与主人的理念有关,而这 两个理念是不动的,那么理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变为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怎 样解释主人之所以是主人,奴隶之所以是奴隶呢?

宁都县19353473495: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 -
骑询甘草: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念,唯有理性能够理解和认识的理念才是真实的世界,而我们感官认识的现实客观物质世界是虚幻虚假的.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由两大元素或要素构成的,即世界既是物质的(物质因)也是精神或理念的(形式因或形而上学世界的),而且两个世界都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任何一个物体都是物质和形式两者结合的结果!

宁都县19353473495: 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理念论提出批评的是哪个人 -
骑询甘草: 亚里士多德 理念论为柏拉图所创,亚里士多德是他的学生,也是最早批评理念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用“第三者论证”反驳了柏拉图的共相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