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翻译

作者&投稿:唱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易水送别的意思~

古诗《易水送别》全诗的白话文意思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原文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扩展资料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古诗《易水送别》全诗的白话文意思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原文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扩展资料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骆宾王《易水送别》赏析【作者】王连生 张高宽

此地别燕丹[1],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 “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易水送别




骆宾王写过什么诗
3、《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白话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4、《在军登城楼》【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 城上风威冷,江...

关于怀念友人的诗句
翻译: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3、《送别》唐代:王之涣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翻译: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4、《送别》唐代: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5、《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唐代: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 东风树:是说在春天发芽、成长的树木。2. 夹:环立两旁的意思。3. 御河:运河名,位於直隶 大名府城南,又称为通济渠 这也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送别诗,但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是因地思古,藉史(荆轲刺秦王)抒怀,比较豪悲壮;而王之涣的送别,则是寄情於景,藉物(杨柳)抒怀,比较柔媚婉约,...

但是还会再见的诗句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10.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同,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 2.表达下次再见的一些诗句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

一段时间结束的诗句
1. 关于离开一段时间的诗句 关于离开一段时间的诗句 1. 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1、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出自唐代陆龟蒙的《别离》。翻译: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赏析:“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

《乐府 结袜子》(李白)诗篇全文翻译
【题解】 《结袜子》,乐府旧题,在古乐府中属《杂曲歌辞》。【原文】 燕南壮士1吴门豪2, 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 太山一掷轻鸿毛3。【注释】 1燕南壮士:指高渐离。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的燕国人,擅长击筑。荆轲刺秦王,他们在易水送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荆轲刺秦王失败后,...

祝福朋友远走的诗句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

关于秋殇告别诗句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苏慕遮 ·列女仁智图 几多忧, 几多愁, 几多泪水, 只往心里流, 一夜未眠君知否? 明早又要, 送君到村头。

唐诗三百首赏析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送孟浩然之广陵》...

关于告别地方的诗句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

日照市13434361546: 易水送别 - 搜狗百科
封汤安宫: 这四个字来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刺秦王的一段,荆轲在易水与太子丹送别后就踏上了刺秦的道路.意思就是说送别后生死未卜,再相见十分困难.

日照市13434361546: 易水送别 是什么意思? -
封汤安宫: 易州易水边,燕太子丹辞荆轲,望其刺杀秦王.此文大意为:燕太子及其宾客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素衣送别.到了易水上,高渐离击起了筑,(大概是古代的乐器,高者是个英雄啊)荆轲附和着唱歌,各它增添声音,士者都流了泪水,又向前为他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用羽毛发出了慷慨的声音,士者都瞋目,发尽上指冠(这句我也不知)于是,荆轲靠近车,抑或就是上车,最终没有回头看.

日照市13434361546: 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的原文及翻译 -
封汤安宫:[答案]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

日照市13434361546: 《易水送别》全诗意思是什么? -
封汤安宫: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望采纳

日照市13434361546: 古文的易水送别的翻译 哪位 GG JJ 知道啊 3Q咯
封汤安宫: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

日照市13434361546: 昔日人已没, -
封汤安宫:[答案]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出自《易水送别》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

日照市13434361546: 易水送别是什么意思 -
封汤安宫: 易水这条毫不起眼的河流边,送别了壮士荆轲!

日照市13434361546: 易水送别的意思啊请说说吧 -
封汤安宫: 易水因燕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日照市13434361546: 易水诀别 翻译 -
封汤安宫: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