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时怎么才能有话可说

作者&投稿:澄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作文分在语文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足以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常常让人头痛不已,布置作文题目时也是绞尽脑汁,太简单了起不了练习的作用,太难了又要解释说明,不然就是跑题或不写,解释少了不起作用,多了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差不多,这是小学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作文中存在着的“千篇一律”、“虚假空洞”等弊端大都与此有关。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更新观念,转变指导思想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
  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隘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开头、结尾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的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思维规律。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习作做出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 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成人无法体会到的童真、童趣、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肤浅而直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习作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教师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很抽象,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在玩中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把教学有机地渗透于他们的玩耍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知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便可写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的作文时,我对作文只字不提,只让每位学生带上一块布、几个钮扣和针线,说上语文课要用。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都把东西带齐了,并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当我说明了游戏规则: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钮扣缝得最好。孩子们情绪活跃,开始动手,我便在下面不失时机地指导。游戏结束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动笔,而是让他们把缝钮扣的感受说出来,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是,机会有限,于是我说:“老师很想知道每位同学的不同感想,你们愿意写下来告诉老师吗?”“想!”学生异口同声。他们由“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次作文都让学生来“玩一下”,关键是要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同感受都及时记下来。这样,才能够把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保持下去。
  2、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人都有好奇的本能。当外界事物发生新异变化时,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情不自禁地进行探索。学生爱写还是厌写,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有一次,我有一个学生天真地问我:“老师,假如世界上没有一只老鼠,那会怎样?”对于这个“无聊”的问题,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你说会怎样呢?”“唔,我家的大米不会被偷掉。”他想了想说。“猫没有了敌人。”“少了一种动物。”旁边的几位学生也接话。于是我索性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大家一起讨论。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我自己都想不到的答案:“不认识童话中出的老鼠”、“婴儿不会被老鼠咬伤”等等。我让学生们把各自的想法写进日记本里,收到的效果甚佳。这不仅保护了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更由此带动了全班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兴趣。
  三、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是材料不足,无东西可写,以至拿起笔来无从下手。不是学生不了解生活,不关心生活,而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因此,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从“小”做起,观察体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句话用在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作文的材料绝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文的材料只能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能和感悟。学生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不仅来自个人的经历,更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对许多事物没有深切的体验,所以写不出真情实感。那么该如何去体验呢?我认为应该从“小”做起,小到看母鸡生蛋、踢石子、种花、玩泥巴等等,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的有心人。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真无聊,除了放牛还是放牛。”于是我问他:“放牛时你仔细观察过牛吃草的样子吗?牛吃草的过程中什么事都没发生吗?”他当时没有回答,可在第二篇日记给了我满意的答案:他发现了牛和白鹤成为好朋友,经过思考,还破解了其中的秘密,并由此联想到人和动物之间也应该友好地相处。从“无聊”到“发现秘密”这正是观察、体验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2、养成习惯,长期观察
  除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更重要的还是防止把观察视为短期行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为了达此目的,可有意识地跟踪观察某事物。例如:学校的植物园里种了一棵丝瓜,我便带学生长期观察,抓住丝瓜发芽、开花、结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并记下来。有一次,上课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索性停下课,让学生们去观察窗外景物在瞬间的变化。训练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指导学生,其目的都是要学生特别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而且尽力从这些平凡又普遍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最有特征的东西。做到写作时心中有“物”,以纠正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毛病,使学生从无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四、加强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是学生知识积累 ,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这一论述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写作的重要性,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广泛阅读适合儿童接受的趣味性较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文风格的文章,对于作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靠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感,那么语感来自哪里?语感,产生于你足够的阅读量,只有读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视野。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正如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摘要:要想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教师应先解开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和捆绑,让学生“先看后写”、“先说后写”、“先演后写”、“先读后写”,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掘他们心中巨大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快乐地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只要教师引导方法正确,学生就能轻松学作文,快乐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先看后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1]
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写《下雪了》这篇作文时,带学生们到雪地里去观察,告诉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雪”,用眼睛去看雪的颜色、形状,看它们飘落的姿态,落在物体上不同的样子;用耳朵听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用手和脸蛋去感受雪的冰凉。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写作时,笔者又教他们按照观察顺序下笔,并且写出雪让自己动情的原因,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和对雪的真心喜爱使得这次作文大获成功。
笔者不仅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事物,还引导他们全面地观察人。比如在写《我的妈妈》这篇文章时,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妈妈身边,终日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出色地完成这篇作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细致观察,充分感受。”同学们一回想,果然除了“妈妈辛苦地为我做饭,为我洗衣”,“妈妈又要辛苦地工作又要负责家务”等这样的语句就没有太多新颖的内容。于是,笔者安排同学们回家对妈妈进行一周跟踪观察,捕捉更多细微的、感人的作文素材。经过一周的观察和构思之后,同学们写出了动人肺腑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2]可见,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要让学生先说后写。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结合生活设计一些口头作文,如:一次街头见闻。教师先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街头见闻都包含哪些内容,然后找一个典型的内容,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把他这次上街的所有见闻都说出来,再让他只挑最精彩的见闻说,再让他围绕一个中心选取相关见闻说等等,这个学生说完,其他学生还可就没听明白的地方提问,由他再补充说,老师也可引导他把没说细致的地方再说细致,把没说生动的地方再说生动,说完后,让同学们利用他刚才“说”的方法,在小组中每个人都用这个题目说一说,说完后大家再一起把刚才说的作文写出来,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很轻松。
有一次“口头作文”中,笔者布置的题目是:一位_______的同学。当时笔者对这篇半命题作文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能提及同学的姓名,只能介绍其一个最突出的外貌特征、一个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及表现这个特点的一件最典型的细节,介绍之后让同学们来猜一猜是谁。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其实他们观察、分析的过程就是写作文构思剪裁的过程。
再次,要让学生先演后写。
先演后写,即在作文前,组织学生把要写的内容先表演出来。没有素材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演”创造素材。
小学生正处在天真活泼、蹦蹦跳跳、喜欢表演的年纪,他们对手舞足蹈、灵活新颖的教学很感兴趣。可以把他们的这种特点带到教学中来,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服务。
在教学当中,笔者经常会设计“表演”的环节,让他们表演“妈妈”,感觉换位角色的乐趣;让他们表演“搬桌子”、“洗衣服”,让他们通过表演观察、体会描写的重要性,在作文中注意动作、细节等描写。同学们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乐趣,还获取了写作素材,不再觉得作文无话可说。
第四,要让学生先读后写。
先读后写,即让学生在作文前先读一些好范文,学习借鉴之后再动笔写。
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可是,也有不少学生,书没少读,作文依然不会写,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范文是要精心挑选的,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感兴趣,又要选材独特,语言有文采,适合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从写的角度来阅读分析文章,读的时候要想如果要我写,我会写什么,怎么写。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学习语言,每天可轮流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抄在黑板上,给同学讲一讲,再让同学们品评。这样不但抄写词句的那位同学印象更深刻,还能让其他同学“同分甘果”。日积月累,写作文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1、更新观念,转变指导思想
孩子的作文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
作文按说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隘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开头、结尾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的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思维规律。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习作做出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成人无法体会到的童真、童趣、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肤浅而直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习作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教师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2、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很抽象,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要培养孩子的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a、在玩中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把教学有机地渗透于他们的玩耍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知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便可写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的作文时,我对作文只字不提,只让每位学生带上一块布、几个钮扣和针线,说上语文课要用。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都把东西带齐了,并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当我说明了游戏规则: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钮扣缝得最好。孩子们情绪活跃,开始动手,我便在下面不失时机地指导。游戏结束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动笔,而是让他们把缝钮扣的感受说出来,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是,机会有限,于是我说:“老师很想知道每位同学的不同感想,你们愿意写下来告诉老师吗?”“想!”学生异口同声。他们由“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次作文都让学生来“玩一下”,关键是要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同感受都及时记下来。这样,才能够把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保持下去。
b、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人都有好奇的本能。当外界事物发生新异变化时,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情不自禁地进行探索。孩子爱写还是厌写,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有一次,我有一个学生天真地问我:“老师,假如世界上没有一只老鼠,那会怎样?”对于这个“无聊”的问题,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你说会怎样呢?”“唔,我家的大米不会被偷掉。”他想了想说。“猫没有了敌人。”“少了一种动物。”旁边的几位学生也接话。于是我索性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大家一起讨论。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我自己都想不到的答案:“不认识童话中出的老鼠”、“婴儿不会被老鼠咬伤”等等。我让学生们把各自的想法写进日记本里,收到的效果甚佳。这不仅保护了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更由此带动了全班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兴趣。
3、热爱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孩子在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是材料不足,无东西可写,以至拿起笔来无从下手。不是孩子不了解生活,不关心生活,而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因此,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由此可见,教会孩子观察和分析,培养孩子认识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家长师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a、从“小”做起,观察体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在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作文的材料绝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文的材料只能源于孩子自己的生活,源于孩子对生活的观察、体能和感悟。孩子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不仅来自个人的经历,更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孩子生活阅历浅,对许多事物没有深切的体验,所以写不出真情实感。那么该如何去体验呢?我认为应该从“小”做起,小到看母鸡生蛋、踢石子、种花、玩泥巴等等,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的有心人。以前有一个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真无聊,除了放牛还是放牛。”于是我问他:“放牛时你仔细观察过牛吃草的样子吗?牛吃草的过程中什么事都没发生吗?”他当时没有回答,可在第二篇日记给了我满意的答案:他发现了牛和白鹤成为好朋友,经过思考,还破解了其中的秘密,并由此联想到人和动物之间也应该友好地相处。从“无聊”到“发现秘密”这正是观察、体验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b、养成习惯,长期观察
除了教给孩子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更重要的还是防止把观察视为短期行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为了达此目的,可有意识地跟踪观察某事物。例如:学校的植物园里种了一棵丝瓜,我便带学生长期观察,抓住丝瓜发芽、开花、结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并记下来。有一次,上课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索性停下课,让学生们去观察窗外景物在瞬间的变化。训练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指导学生,其目的都是要学生特别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而且尽力从这些平凡又普遍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最有特征的东西。做到写作时心中有“物”,以纠正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毛病,使学生从无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4、加强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是孩子知识积累 ,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这一论述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写作的重要性,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广泛阅读适合儿童接受的趣味性较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文风格的文章,对于作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靠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感,那么语感来自哪里?语感,产生于你足够的阅读量,只有读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视野。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正如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写作文感觉无话可说怎么办?
1.深呼吸,放松心情。有时候,紧张和焦虑会让你觉得无话可说。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开始写作。2.回忆经历。回想一下你最近的经历,无论是有趣的事情还是感人的时刻,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3.列出关键词。在开始写作之前,列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或短语。这可以帮助你组织思路,找到...

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怎么办
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

写作时,无话可说,怎么办?
一、靠抄录剪贴丰富库存,注材料之活水记录在册,剪贴保存。俗话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因为即使当时印象很深的材料,时间一长终会淡忘,成了过眼烟云。所以,请准备一个笔记本,将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随时剪贴或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对于自己认为非常好的材料要经常诵读,甚至背诵...

高中语文的作文没有积累无话可说怎么办?
1.阅读: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和书籍,可以帮助你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你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古诗词、名著等,也可以阅读一些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了解社会动态,提高自己的见识。2.练习: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你可以选择一些热门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过程中,...

高中语文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怎么办?
面对高中语文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情况,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来激发灵感和内容:广泛阅读: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看报、多浏览优秀文章,积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通过阅读,你可以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观点和表达方式,这些都可以在写作时为你提供素材。生活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

我有话说 ” 作文 怎么写 非常
第一,扩展故事。写作中,我们需要描述一件事,这个时侯,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故事描述得详细一些,甚至可以把记叙文的六要素都搬出来,这样每一条写一句的话,我们的作文字数也不能少。例如,一位同学写的《动物们的圣诞节》小兔和小狗一起出去买圣诞树,他们来到了商场。哇,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啊,五光...

如何让学生写作文有话可说
2.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摘要:要想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教师应先解开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和捆绑,让学生“先看后写”、“先说后写”、“先演后写”、“先读后写”,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掘他们心中巨大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快乐地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只要教师引导...

怎样才能让作文有话说
作文是靠平时多积累的,这一点也不假!多读,重的—点是读后要多思考!形成读后有感的思维模式。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是学问,热爱生活的人,生活是不会亏待他的!多练笔,训练自己把本能说的话形成书面话,能说不一定能写!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尽供参考^^ ...

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开头多种多样,⼀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思就会源源流出。常见开头有以下⼏种:1、开门见⼭。2、提问引⼈关注。3、概括揭⽰。4、描写环境。5、倒叙,制造悬念。这样,才会制造⼀个好开头,才是⼀篇好⽂章的开端。“编筐编篓...

作文没话写怎么办
所谓"习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2) 经典的"三段式"写法.当年我一同学的实践,很管用.开篇引用名言"孔子说过:'xxx'"中间讲自己的东西,胡扯一通就是,都是大白话,不要有错别字.结尾找几个经典的名篇结尾"呜呼哀哉"一通.这样,所谓"虎头豹尾"一篇文章就完成了.当年的语文老师...

兴宾区15964529565: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做到有话可说 -
须胡经乐: 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采集本,采集好词好句;其次,每天让学生小练笔,学生自由写或是老师规定题目,要求不再字数多少,但句式通顺,用上采集的好词好句;再次,每周坚持写周记,写事、写人、写景分类训练;最后,多举行写作比赛,学生互评,老师评.写作,是一个积累而渐进的过程,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慢慢让学生找方法,找写作灵感.

兴宾区15964529565: 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
须胡经乐: 首先让学生学会列提纲.意思就是,把要写的作文类型,内容,人物都已表格或者框架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学生会有一个基本的想法.然后举列子.那一篇作文作为示范,讲解.最后,写作文.让学生仿写,按步骤和方法.然后写自己的作文.

兴宾区15964529565: 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怎么办? -
须胡经乐:[答案] 写作文的方法技巧: 一 要积累作文材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

兴宾区15964529565: 从哪些渠道可获取作文材料以便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
须胡经乐:[答案] 可以写写日记,多注意平时身边的事情,增加阅读量也是不错的办法.

兴宾区15964529565: 怎样使学生在作文时做到有话可说
须胡经乐: 首先,让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感受力.其次,老师要多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观察,到人群中间去倾听,去参与,去感悟.再者,教师要多写下水作文,以孩子的笔触,引起孩子的共鸣,对孩子有较强示范作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在生活、阅读、习作中循环往复,不断提高阅读水平,习作水平.

兴宾区15964529565: 为什么我写作文总是无话可说呢?学理工的同学是不是都这样? -
须胡经乐:[答案] 坚持练习记日记,多看看书报、小说,你就会提高写作水平的.感觉无话可说,你就当给你的知心朋友写信一样,先想到啥就记下什么.当你细心品读别人的作品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去修饰、润色了.还有,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你想让...

兴宾区15964529565: 为啥我每次写语文作文都觉得无话可说?语文作文到底该咋写? -
须胡经乐: 写作文,比如写一物,写一事,先概述 然后过程 然后总结,要会用词语,能用好的词语一定要用上,才能保证字数,要把过程写出来看的很清晰,不要让读者找不到边.

兴宾区15964529565: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摆脱无话可说的窘境 -
须胡经乐: 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必须的,但是面对一个班上那么多的学生对于作文无从下笔,即使动笔也是语言不多、无话可说.所以如何摆脱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窘境,语文老师必须要引导转变学生的这种困境,才能在作文教学中获得收效.无话...

兴宾区15964529565: 怎样让作文有话可说?怎样写好作文?
须胡经乐: 写作文最好写真人真事,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另外还要平时多阅读,积累优美语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兴宾区15964529565: 怎样才能让作文有话说 -
须胡经乐: 作文是靠平时多积累的,这一点也不假!多读,重的—点是读后要多思考!形成读后有感的思维模式.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是学问,热爱生活的人,生活是不会亏待他的!多练笔,训练自己把本能说的话形成书面话,能说不一定能写!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尽供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