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获麟一词有何典故

作者&投稿:度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麒麟的传说典故~

传说,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脉)的祖神(祖先神),源自黄帝祖神应龙,是应龙血脉的主要分支之一,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次说一是麒麟与麒麟后人可以治病消灾,二说可以踏云而行。“  
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首先见于战国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国史学家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也记载了。
与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义》中又注:“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巨野是也。”
《兖州府志·圣里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译文:
传说,麒麟是姬氏(周天子山脉)的祖神(祖先神),源自从黄帝始祖神应龙,这应龙血脉的主要分支的一,有一首诗写道:“麒麟踏祥云,人世间各种难以消化。”次说一对麒麟与麒麟后人可以用来治病消灾,两种说法可以踏云而去。“
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首先出现在战国时期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历史学者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记载了。
与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传·卷二》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在西部的大野打猎,叔孙氏的车子钥匙商猎获一只麒麟,认为不吉利,以被测人。孔子看到他说:“麒麟呢”。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大野,叔孙氏的车子钥匙商获得,认为不吉利,孔子看了看说:“麒麟呢”,取的。在他的《集解》和《正义》中又注入:“大野,湖泊名称,鲁田园的固定的地方,因为现在巨野是正确的。”
《兖州府志.圣里志》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鲁哀公十四年),在西部的大野打猎。叔孙氏家臣锁商猎获一只麒麟。”“折他的左脚,坐车回去。叔孙氏认为不吉利,弃之门外,派人告诉孔子说:有麋,角是什么呢?孔子去看他说:麒麟啊,为何而来呢?!反袖擦脸,流泪沾湿衣襟。
子贡问孔子说:那你为什么哭呢!孔子说:麒麟是极为英明的君王啊,因为它被伤害了我才伤心的。”

扩展资料:
宋代以后麒麟形象向龙形转化:
麒麟艺术品的风格,到宋代产生了新的变化,从过去的雄浑豪迈转变成清秀灵动,麒麟的身躯又回归到鹿形,且出现规则的鳞片,逐渐向龙体转化。在颈部开始出现飘拂的鬃毛,触须从鼻翼处伸出,肩部出现了火焰披毛,尾的造型虽似牛尾,但在端部呈扇形散开。
到了元代,麒麟的形象开始出现在瓷器上。与宋代麒麟相比,元代麒麟的龙形化更加明显,但其奔跃向前的姿态仍保持着鹿科动物的特征。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就很能代表这一时期麒麟形象的特点。
而麒麟与凤的组合,此后也成为流行纹饰,称为“麟凤呈祥”,寓意天下太平、天下祥和。
明清时期,麒麟形象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石雕、玉雕、木雕、刺绣、年画以及建筑装饰上,均出现了形态各异的麒麟形象。如该时期的官服,麒麟图案是一品武官的标志。明代的石雕麒麟,在龙形化的同时,又有南北朝时期的麒麟风格,显得稳健敦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麒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麒麟或与孔子相关 仁兽形象频频出现

左丘明的《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意思是公元前481年春,在鲁国西部大野打猎时,叔孙氏的兵车武士鉏商,猎得一只麒麟。(叔孙氏)以为是不祥的怪物,就将麒麟赏赐给虞人(古掌山泽苑囿之官),孔子见到后说:这是麒麟啊。
孔子也曾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
相传麟是仁兽,圣王的嘉瑞。而孔子所在的时代因为没有明王,所以麒麟一出来就被捕获。也因此,孔子极为感伤,明白周朝之道已然不兴了,所以惆怅的说:“我推行的道就此完了。”那时孔子作《春秋》是为传周道的,现在因见获麟感到“道己穷”,于是孔子作《春秋》也至此而辍笔。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孔子获麟绝笔”。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田寺,获白麟”。
汉武帝在十月隆冬前往雍地打猎,在五田寺祭拜,获得了瑞兽白色的麒麟。
另外《孝武本纪》和《封禅书》中也有记载:“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
意思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在雍地打猎,猎得一角兽,像“麃”(即狍子)一样的野兽。
在获得此兽后,经过一番争议,“有司”最后确认为麒麟,认为这是上天的赏赐。汉武帝为了图吉利,就改年号为“元狩”,并作“白麟之歌”来记述这件事情。
扩展资料:
麒麟的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
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不久孔子去世,所以麒麟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麒麟

《春秋•哀公十四 年:“春,西狩获鳞。”杜预注:“麟 者,仁鲁,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璀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鳞,之一句。”麒麟, 传说是一种璀兽,邦无道而鳞获,传说孔子自获鳞后中辍了《春秋》的写作。因用此典咏喻邦国无道或生不逢时。晋•刘琨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唐•李白“古风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供参考。


古风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最后两句,从“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的较消沉的想法,又一跃而起,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全诗,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诗人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自比孔子,正说明他对自己期许很高。这一“立”字又遥遥与起句的“作”字呼应,气足...

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七赏析
赞青松经秋耐寒而不改颜色,通过桃花与松树的形象的对比,嘲讽无风无节的小人,赞颂特立独行的君子。三、四句与七、八句,把桃花偶蒙春风而荣与春逝而早凋放在一起对比,揭示了依赖外力,终不可长的哲理。五六两句通过桃有花而无实的对比,讽刺小人徒有其表,华而不实。

关于李白豪放和婉约的诗句
1.关于“李白的豪放”的诗句有哪些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

诗词 诗词
—— 选自(获麟解) 龙须气成云。 —— 选自(杂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选自(马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选自(进学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 选自(违辨)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 选自(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四海皆已无虞;九...

请写出20句以上李白的诗词佳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其三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飞 )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李白关于饥饿的诗句
绝笔于获麟。 其二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入紫微。 【虫带】【虫东】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其三 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飞...

急求“诗词中的历史”,高手进。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其二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入紫微。 【虫带】【虫东】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其三秦皇扫六合。(指秦始皇灭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

关于麋鹿的诗句
野生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鼎盛。 因麋鹿的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域大体相同,随着人口增长,麋鹿的生存空间被挤占破坏,。 4. 描写“麋鹿”的诗词有哪些 1、唐·韩愈《获麟解》 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2、唐·许浑《姑苏怀古》...

李白的古诗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

述事的诗词述事的诗词是什么
注音是:ㄕㄨ_ㄕ_。述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陈述往事;叙事。2.继续前人的事业。二、引证解释⒈陈述往事;叙事。引《史记·太史公自序》:“故述往事,思来者。”裴_集解引张晏曰:“武帝获麟,迁以为述事之始。”《南齐书...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获麟一词有何典故 -
标逃和胃: 《春秋•哀公十四 年:“春,西狩获鳞.”杜预注:“麟 者,仁鲁,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璀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鳞,之一句.”麒麟, 传说是一种璀兽,邦无道而鳞获,传说孔子自获鳞后中辍了《春秋》的写作.因用此典咏喻邦国无道或生不逢时.晋•刘琨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唐•李白“古风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供参考.

彰武县18688429902: 麟阁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标逃和胃: 出典见“麒麟阁”条. 南朝•梁•虞义《咏霍将军北伐》:“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唐•李 白《塞下曲》其三:“功成画麟阁,独 有霍骠姚.”麟笔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春秋》经文止于“十 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传说孔子作. 《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 为麟笔,或以称美著述.唐•卢纶《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 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唐•吴融送弟东 归》:“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 故溪.”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泣麟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公羊传•哀公十四 年》载,春天时人们打猎打到一只麒鳞,有人告诉孔子,孔子以袂拭面而哭.《孔子家语•辩物》记,叔孙氏的 车士抓获一只麒麟,折断左前足拉回来.叔孙氏认为不吉祥,把麒麟扔 到郊外,派人问孔子,“有麇有角的兽是什么? ”孔子去郊外一看,说:“是麒麟.为什么呀,为什么呀! ”哭 得眼泪沾湿了衣裳.子贡问孔子为何哭,孔子说:“麟之至为明主也,生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后人 便以孔子悲泣麒麟来的不是时候而遭害来借喻世衰道穷.唐•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注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鞠歌行》云: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 厄.”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犯鳞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据《陈书•后主纪》至 德四年诏:“而世无抵角,时鲜犯鳞; 渭桥惊马,弗闻廷争;桃林逸牛,未 见其旨.”犯鳞,相传龙有逆鳞,犯之必受害.反因以咏臣向君直谏之典 故.唐•许浑《宣城赠萧兵曹》:“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

彰武县18688429902: 冠古代诗词中獬豸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后汉书•舆服志》 下》:“法冠,一曰柱后髙五寸,以缅 为展筒,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乎也„或谓之獬豸冠. 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 故以为冠.”獬豸冠为汉代法冠,执法官吏尝戴之,后乃以此代指侍御 史或法官.唐•姚合《送宇植侍御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圣代无邪触,空林獬豸归.”唐•司 空曙《九日送人》:“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元•关汉卿《玉镜台》曲 其一:“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图.”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伶伦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据《汉书》卷二十一 《律历志上》载,黄帝尝使伶伦自大 :之西,昆仑山采竹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又做十二 管,吹凤鸣以定正音律.伶伦为黄帝时乐官,传说为始创乐器的人.后因 用作咏竹或咏乐的典故.唐•除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不意伶 伦子,吹之学凤鸣.”唐•韩愈《嘲鼾睡二首》其一:“虽令伶伦吹,苦韵难 可收.”唐•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 韵:“肉管伶伦曲,箫淸庙章.” 明•刘基鼍鲜龙图》:“安得伶伦截竹筒,吹之呼龙出石洪.”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大耳儿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据《后汉书•吕布》载,曹操在下邳获吕布,缚之探前,操命缓其缚,刘备谓 不可.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又作“大耳翁”.后遂以此典喻指刘 备.宋•晁迥诗:“当时大耳儿,甚似隆准公.”宋•刘子晕诗:“龙翔大耳 儿.”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掷鹊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据北齐•刘昼《刘子 •辩施》载:“崑山之下,以玉抵鸟, 彭蠡之滨,以鱼食犬,而人不爱者,非性轻财,所丰故也”.因崑山盛产 玉石,故可大材小用,以玉投鸟,但后将由此而生的“掷鹊”一词用为比 喻才能不为世所用的典故.唐•李咸用《送人》:“荆山有玉犹在璞,未 遇良工虚掷蘸”.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缑山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据《列仙传》记载,周 .灵玉太于王于晋喜欢吹笙,发出凤 凰鸣叫之声,被道人接上嵩山.三十多年后周灵王派人到嵩山求见,太 子让他转告,七月七日在缑氏山相见,至期,乘白鹤驻山头.后因用作咏太子、咏升仙、咏鹤的典故.唐• 崔堤《寄天台司马先生》:“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唐•权德舆《赠 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还似缑山驾,珙飘向碧虚.”

彰武县18688429902: 古代诗词中捉麈一词有何典故?
标逃和胃: 出典见“挥麈柄”条. 元•成廷珪《夏日过方蓬庵》:“捉 尘谈禅知独往,买鱼沽酒待重来.”此为其典故所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