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里面提到夏言本来是不能到皇帝身边的,因为长得比较好看所以可以在皇帝身边当差而得到机会升职

作者&投稿:邢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那些事儿》里写道有一个因相貌不好而被皇帝取消状元的人,是谁~

在他们说出自己的志向前,我们有必要先提一下,解缙、胡广、王艮、李贯都是建文帝的近侍,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深受皇帝的信任,他们对时局的态度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朝臣的看法。而四人中王艮是比较特殊的,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最有理由对皇帝不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的那次科举考试中,他才是真正的状元!

王艮经过会试后,参加了殿试,在殿试中,他的策论考了第一名,本来状元应该是他的。但是建文帝嫌他长得不好看,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胡广(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就这样,到手的状元飞了,按说他应该对建文帝有一肚子怨气才对,可这个世界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真诚。


参考资料: 《明朝那些事儿》

高阳是个人才,娓娓道来,也不失专业性。
另外参考,
孟森《明史讲义》,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

明朝皇帝个个性格鲜明,说得不好听是怪僻。

开国
太祖 高 洪武
惠宗 让 建文 黄子澄 齐泰 李景隆 铁铉 方孝孺
靖难
成祖 文 永乐 解缙
仁宗 昭 洪熙
宣宗 章 宣德
英宗 正统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王振
土木之变
代宗 景 景泰 于谦
夺门
英宗 天顺 石亨 曹吉祥 徐有贞 李贤
宪宗 纯 成化 万贵妃 马文生 汪直
孝宗 敬 弘治
武宗 毅 正德 王守仁 刘瑾 焦芳 唐伯虎
旁支入继大统
世宗 肃 嘉靖 大礼议 夏言 严嵩 赵文华 杨继盛 徐阶 海瑞
穆宗 庄 隆庆
神宗 显 万历 张居正 顾宪成
光宗 贞 泰昌
熹宗 哲 天启 魏忠贤 杨涟 左光斗
思宗 庄烈 崇祯 袁崇焕

南明小朝廷
安宗 质 弘光
绍宗 襄 隆武
桂王 永历

总的来说,明朝皇帝多是混蛋。
有明一朝,一切制度上东西,无论好坏,都是高祖留下的。高祖定法严峻,自然是希望千秋万代,可惜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在宫门立铁牌规定内侍不得干政,结果被王振给偷了。设了详尽的法律,但东西厂锦衣卫一出,法治又变成皇帝私治,或吏治。开国功臣屠戮殆尽,牵连无数,如蓝玉等案,皆牵连数万人。封诸王以藩卫天子,同时防藩王如防敌国,招藩王入京如临大敌。奈何太子早死,太孙年幼,给成祖以可乘之机。
建文帝颇有才,但信用书生齐泰、黄子澄,削藩过激,逼燕王造反后军事上无力,反被燕王夺了天下,称此段兵事曰靖难。建文下落是历史上一段疑案,据说是化装成和尚逃掉了。
成祖靠暴力篡得帝位,继而靠血腥镇压来钳众口。方孝孺被灭十族。建文之子(建庶人)被囚五十多年,放出来后连牛马都不认识。女犯有令强奸者。颇有武功,南收安南,朝鲜藩属,郑和下三洋。
仁宣两朝与民休息,可比汉文景。
英宗本来还不错,可惜信任太监王振,遭土木堡之变,50万人马尽丧,身陷异域。因此引出夺门之变,一帮宵小得势。
宪宗本性怯懦,宠信万贵妃和太监汪直等,迷信方术番僧,求房中术。
孝宗宽厚,修《大明会典》。
武宗顽劣,明朝政治败坏从正德始。
喜欢自封大将军带兵出征,其实是瞎胡闹。此朝出了个大学者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学问做得好,政事也不赖,一个多月就平定宁王宸濠叛乱。恰逢正德皇帝御驾亲征,正德想过过打仗的瘾,就隐匿捷报不发,假装不知道,继续进兵大闹一场。到了扬州,公然强抢民女,百姓纷纷逃亡,后来地方官劝谏,就改为晚上抢。又因猪朱同音,派兵把数百里内老百姓的猪都杀掉。其他还有各种荒唐事种种,行径和土匪无异。甚至还想叫王阳明把捉到的宁王放掉,他自己再带兵围剿一通,未得逞,就叫王把宁王移交给手下太监,伪装是自己的功劳。最后回到京城还装模做样演了一回献俘的戏,才把宁王弄死。这宁王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之宁王,起事前招揽名士,把唐伯虎弄去,唐无奈,靠装疯才逃出来。
该朝著名人物还有大太监刘瑾,易中天《帝国的惆怅》里称之为超级抽水机,他规定地方大员进京办事必须向他送两万两白银,甚至向皇亲国戚索贿。而且正德朝首开阁臣(焦芳)与阉党勾结之例,实为大恶,明朝有阉党从正德始。纵观正德一朝,几无善政。
世宗由献王子入继大统,为正名,一场大礼议搞了17年。灭僧重道,《西游记》之车迟国即是言此。又好青词,最著名的青词宰相,即严嵩父子。严嵩抄家时家产相当于全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古板如海瑞者独善其身,痛斥皇上,没惨死在世宗朝简直是奇迹。戚继光治倭寇。二十余年不朝。
神宗贪婪,张居正身没之后即遭抄家,财产不足严嵩1/20。设矿监敛财,三次加赋,天下大怨。宠爱福王,轻慢太子,有廷击案,即福王母后郑贵妃手下太监养人谋害太子一说。二十五年不朝,官缺不补。顾宪成讲学东林首开民间议政之先河。自万历起,明有末世之相。
光宗尽革前朝鄙政,然而溺于女色,仅在位五月。有红丸案,即传闻光宗误服红丸而死,红丸是用女性经血炼成,含性激素大概是做春药用的。
熹宗没受什么教育,喜欢做木匠。有移宫案,即杨涟为防小皇帝受母后控制,逼李选侍迁出东宫。照例有个大太监魏忠贤,与东林党终成水火,结果东林惨遭屠戮,国势也随之衰微。中学课本中有《五人墓碑记》《连升三级》,前者说阉党大捕东林遭民众反击,后者说魏忠贤不学无术,目不识丁。
思宗铲除魏党,奈何为时已晚。为人猜忌,妄杀大臣,更冤杀袁崇涣,自促其亡。
南明小朝廷危如覆卵之时,犹唱后庭花,不亡也难。其中弘光帝人称蛤蟆天子,因为他热衷叫百姓抓蛤蟆给他熬春药。

好多坏例都是明朝开的头,或者从明朝起变得不可收拾。
一曰废相,使君权侵夺相权,家国不分,国家独裁于君主。以前丞相职能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俱废,只留六科给事中有权驳回意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独裁导致政事过于繁重,除了开国太祖,靠自己武力上台的成祖二帝精力过人之外,其后皇帝根本无法应付。如某朝廷臣奏8天内折子千余,言3000余事,多到用秤来称。忙不过来就另用私人秘书协助,即内阁,经常应诏进宫商议事情,成为实际的丞相。后来连内阁也懒得见了,内阁的意见用小条贴在奏折上由太监交给皇帝,叫票拟。有阁臣和廷臣从未见过皇帝一面的,某次突然召见竟不知如何应对,吓得尿裤子。奏折也不亲自看,由太监念,太监就可以弄虚作假(杨继盛弹劾严嵩事)。最后发展到太监直接在奏折上用朱笔批复,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二曰阉党,除太祖外,几乎每朝都有大太监把政。不光中央,甚至军队出征(监军)、卫所、地方行政、开矿、外交(如郑和)都有太监监控。
三曰厂卫,东西厂锦衣卫使君主用私刑代替国法,又多用太监为首,法治沦为阉党打击异己的手段。理想的政治道德理论(孔孟之道)与实际相差太远,造成巨大的寻租空间。实际处世往往借仁义道德之名行倾轧构陷之实。实际上,只要想害人,总能找到理由,或者莫须有的罪名。所谓法治,只能流于形式。
四曰廷杖,凌辱士大夫,经常立时打死。堵塞言路,广失臣心。
另,唐宋都无殉葬习俗,而明朝前几代时兴起,实在反动,幸得英宗禁止。
海禁闭关锁国,倭寇横行。北面瓦刺、俺答、女真为患,几次打到京城来(景泰、嘉靖、崇祯)。

帝国制度中,政治上没有选拔统治者的方法,只好采用流血最少的世袭制。结果朝政好坏,总随机于皇帝贤能与否。纵有善政,只行于一世,百年之后便又推倒。而皇帝鲜有至德,无外乎阉党、外戚、佞臣轮番作怪。大臣们要惩治奸佞往往寻他由向皇上弹劾,所以不敢直言,正是因为奸佞的根子在皇帝本人。明朝最不成器的两个皇帝,偏偏在位最长,嘉靖45年,万历48年。仁宣之治不过11年。破坏比建设容易,如此政治怎么能好得起来。

在这样的时局下,就会出现一些怪事。如马文升平建州之乱,王守仁平宸濠之乱,仗打了,功劳归太监。戚继光送美女给张居正。张居正笼络太监冯保。地方官员进京办公需要行贿。徐阶除严世藩是最典型的例子,严失宠之后,廷臣俱欲杀之,三司拟折子弹劾他冤杀忠良,徐阶说:难道你们想放走他吗?说完从袖子中拿出早已拟好的另一份奏折,说严世藩勾结倭寇,密谋造反,皇上下旨严查,徐阶就回奏说,已经查有实据了,就顺利地把严世藩杀掉了。严自然是很冤枉,然后不用此计不行。因为政治斗争的关键不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争取皇帝支持。杀害忠良是皇帝点过头的,用这个罪名来弹劾不是揭皇上的短吗?故而得另找理由,造反是皇帝最忌讳的,故而是必杀技。在争取皇帝方面,太监、后妃们自然容易占上风。又帝王权术,在于令臣下自相攻讦。如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而大权不旁落,就在于善用权术。

君多不肖,臣何以忠?尽是礼教之功。明朝出了很多大太监,但外廷大奸臣倒不多。有公学,有科举,有荐举,文官体制畅通,故后面几个皇帝数十年不临朝,政务居然也照样运转。即如此,何不来个君主立宪。真想不通大臣们何以非要个皇帝不可。明末东林党民间议政似乎有点西方在野党的意思,可惜最后被阉党所灭。这点我觉得还很有讨论的必要,中国究竟能否自发的演化出类似西方的文明的政治,如果能,何以到现在还没有,如果不能,原因何在?

夏言的是“行人”,负责给皇帝送信。他的外貌符合一个标准的政客的特点,并且他的官话说的很好。管话类似现代的普通话,在古代,管话很难普及,很多文人和小说家的作品中会出现特别多的方言,让后人读起来不知所谓。其实,皇帝在任命官职的时候,一般倾向于自己比较了解的人,因此,夏言才会以三甲登科身份成为一代名相。
夏言是明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勤政爱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政治观点,因此在后期得罪了皇帝,被严嵩和严世番寻机搞倒,并被处死。从此以后,明朝的党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嘉靖年间最黑暗的三十年开始了。。。。

不是这样的
是因为夏言做的是个小官 叫行人——给皇帝送信的。有机会让皇帝看个脸熟 同时这人长的帅 普通话说的也很好 皇帝觉得这人耐看又使着顺手 就升官了

一是长的好看,二是当时的官话说的好,吐音宏畅不操乡音,三是个人有能力能干活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 暑假里,我闲着无聊,就去新华书店买了《明朝那些事儿》来解闷。不过,没想到,这本书竟然如此好看,虽然它是一本写历史的书,但是我却觉得它比漫画书还要好看上一百倍。 就拿第二部《万国来朝》来说吧,它写了自永乐皇帝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役”后,朱棣的光辉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

南北朝那些事儿的第二部
南北朝那些事儿(贰)--南北争霸卷作 者: 云海孤月 著出 版 社: 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1-1字 数: 240000开 本: 16开I S B N : 9787500846192定价:¥24.80 同2009版本书为《南北朝那些事儿》之南北争霸卷,接着第一卷(刘裕拓跋硅卷)继续讲述南北朝大历史。北魏太武帝拓跋...

有没有什么书是介绍夏朝一直到清朝之间的史书,内容详细 不要文言文...
要通俗的你就看《上下五千年》,岂止是夏,连三皇五帝都有,特白话、特叙事,如果不过瘾还可以看插图版的。要么你可以找一下中小学生的历史教材,全系列,绝对符合你的要求。最简单的办法随便买一本《中国通史》看看,这样的书籍多如牛毛。有非常专业的大家之作,如范文澜的、吕思勉的,都是公认的史学...

《明朝那些事儿》-靖难
虽然看过几本史书,却远远谈不上了解历史。从朝代纪年夏商周开始到清朝结束,从前约2070年——1911年,四千多年的历史,朝代更迭,英雄辈出,有盛世繁荣,有大厦将倾,有乱世群雄,有卖国求荣,风雨飘摇,至今屹立不倒。历史浩瀚如净水海深,己之见不过一滴春水。所以单从书中的叙述来抒发一下自己的...

明朝那些事儿 大事年表
1368 洪武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 ,同年灭元 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 1370 定科举法 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 1373 颁布大明律 1381 行里甲制 1384 甲子年 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 1385 徐达(1332...

明朝那些事儿感悟20字左这右?
明朝那些事儿感悟20字左这右明朝那些事儿感悟20字左这右1人回答13446297312015-11-06关注谢谢你的关注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 明朝那些事儿感悟20字左这右明朝那些事儿感悟20字左这右1人回答13446297312015-11-06关注谢谢你的关注1、处在社交圈中是...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
(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入十六国的国家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 ...

描写夏日时光有哪些好的文学篇章?
回答:夏日总是给人一种热情似火,阳光明媚的感觉,海边,阳光,沙滩,有用不完的热情使不完的劲,露胳膊露大腿的季节,充斥着欢声笑语,很多人都喜欢夏天,我也喜欢,特别喜欢夏日的阳光,夏日的大海边!这些都是夏日必备的元素那么你喜欢的夏日是什么样的呢?我来说一下我喜欢的夏日描写吧,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三年级夏天精彩的故事
⑦ 小学三年级作文《夏天的事》 夏天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我讨厌它,甚至不想提到它。你呢? 夏天看起来还是会热下去的,至少至达现在。夏天真热。 城市的喧闹...

甲骨文不记载夏朝,为什么周朝却知道夏朝?
商朝一共存在了五百多年,虽说是个比较长的年代,但是对于商朝来说消灭掉夏朝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这个灭夏的事情在民间肯定会一直流传。所以商朝的老百姓肯定知道夏朝的事情,然后就会流传到周朝。就比如我们现在这样,我们知道的历史也不是全部来自于历史书,有些这来自于民间的故事。再比如说...

永川区17228722055: 一个关于明朝那些事的问题 -
典邦薯蓣: 就是张璁曾经给嘉靖一张要陷害夏言的文稿,上面是在说要让嘉靖认个儿子,嘉靖曾经信以为真了,后来,证实,夏言是冤枉的,嘉靖火了,当庭把那文稿还给张璁

永川区17228722055: 什么历史资料里提到过夏言(明代首辅)? -
典邦薯蓣: 《明史》有夏言的传.与他相关的人物有嘉靖皇帝、刘瑾、严嵩等.

永川区17228722055: 《明朝那些事》明月提到明朝最猛的两个人是谁 -
典邦薯蓣: 回答错误,是于谦和王阳明.他说于谦很猛,但只能排第二,不是因为他不行,而是后面那个人更猛,后面那个人不是王阳明吗?本人也非常崇拜老王!明月话放出去自己都忘了收了,后面好象没说谁比于谦还猛.我刚开始看到这的时候还以为他说的是袁崇焕,现在看来不是了.剩下的只有王阳明和张居正,但是张居正有瑕疵,在正直方面还不如于谦,死后又被搞成那样,估计不是.而王阳明被明月写的很完美,几乎成了神,这在他文章里是唯一享此殊荣的人物.听说蒋介石最崇拜的人就是王阳明.

永川区17228722055: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四部读后感. -
典邦薯蓣: 此时的皇帝主要是朱厚熜,即嘉靖.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当皇帝的这段时期,大臣们争权夺势,今日你掌权,明日他管事,杨庭和,张璁,郭勋,夏言,严嵩,徐阶.忠的也好,奸的也罢,一个个粉末登场,演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好戏. ...

永川区17228722055: 《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些经典句子. -
典邦薯蓣: 胡广的老婆刚刚怀孕,不知是男是女.此时妇产科专家朱棣在未经B超探查的情况下断定:“一定是女的.”不杀陈祖义,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用的人.郑和清楚的知道这点.所以他把陈祖义带回去交给朱棣,朱棣当着各国使者的面将陈祖义斩首...

永川区17228722055: 找关于明朝那些事的一段话 -
典邦薯蓣: 在明朝那些事儿6里,是“这就好比拍了照片存电脑,又把电脑拿出去给人修”,是申时行密信走光的事.在明朝那些事儿6里,万历争国本中间的事.就是因为这件事,经历了大风大浪的申时行终究在阴沟里翻了船,告病回家,首辅(我记得)是有王锡爵接任

永川区17228722055: 明朝那些事中说于谦可排第二,那么谁排第一啊? -
典邦薯蓣: 张居正的遗产问题使得他们都不能算第一. 但明朝有一位更猛的人,明朝首屈一指的思想家,但于谦过于陈腐,张居正都该排第一名. 《明朝哪些事儿》中明确的说过,本来于谦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他的心学影响了整个明朝

永川区17228722055: 明朝 火字旁节 读什么 -
典邦薯蓣: 字典里没有这个读音,据说是明朝朱元璋规定其子孙中名字中含有”火“旁,故自创的,但实际没有这个读音.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朱宪<火节>,在明朝那些事儿当中就提到,因为这个字是当时朱元璋规定了他的子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的偏旁必须是金木水火土中的一个, 忌惮取与别人重复的名字,就只能自己创造一个字,这个字在字典里都是没有的,是那些人因为朱元璋的规定创造的一个字所以应该没有读

永川区17228722055: 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的断谋侃三人 -
典邦薯蓣: 李东阳,刘健和谢迁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永川区17228722055: 明朝那些事儿在哪一章讲述张嫣 -
典邦薯蓣: 张嫣,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在明朝那些事第二十章,首次出现,之后还会提到她,但是篇幅不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