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是不是 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者&投稿:芝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己在家怎么做火锅…~

教你如何在家煮火锅

蔬菜类:包菜、大白菜、豆芽、黄瓜、香菇、黄花菜、藕片、香菜、生菜、小青菜、土豆片、金针菇、蘑菇、黄花菜。
肉类:鸡翅、鸡爪、鸭舌、蟹柳、香肠、红肠、羊肉卷、羊肉串、牛百叶、鱿鱼、鱼片、猪腰、猪脑、里脊肉、牛肉、 驴肉 、鸡蛋、锅巴、水饺、南瓜饼、米饭、方便面、鱼丸、虾丸、鸭肠、午餐肉。
水产类:鲫鱼、草鱼、鲤鱼、鳝鱼、泥鳅、河蟹、河虾、海蟹、海虾、水发海参、墨鱼、水发鱿鱼、水发鱼肚、鱼唇、鱼翅、鲜贝、带鱼以及水发海带等。
其他:豆腐皮、腐竹、白粉皮、黑粉条、粉条、粉丝、冻豆腐、日本豆腐、素鸡、茶干、豆腐泡、千张结、玉米、油条、麻花。
1、火锅(Hot Pot),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2、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

 火锅的文化
  传承历史话美味 开启未来新篇章
  在中国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度,吃既是民生之本更是一种文化,伴随着华夏文明几千年而经久不衰 ,这与我国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植被繁茂有密切的关系。成都平原得益于都江堰千秋水利之功带来的悠闲生活,对吃的研究更是远近闻名。站在历史的又一新的篇章,让我们再次探讨那古老的话题……

  火锅演义
  三国时代,已有用“五熟釜”制成的火锅,这奠定了火锅的基本形态。隋炀帝时代,就有了“铜鼎”,也就是火锅的前身。南北朝时期,使用火锅煮食逐渐增多,各式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火锅种类得到了发展。北宋时代,火锅已被记入典籍,名叫“拨霞供”火锅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清朝统治年代,火锅更兴盛,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抗战时期,四川火锅店剧增,整日顾客盈门,四季不衰,虽在三伏仍然客满。如今四川本地大街小巷,数不清的大小火锅店。四川火锅走向全球,远到北美、西欧、东瀛等。火锅的发展带动了火锅底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六六红就是行业中的一家。
  帝王与火锅
  古代一些帝王与火锅有一定情结,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先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迁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交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

  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吃火锅的讲究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倍添雅趣。吃火锅时,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把臂共话,举箸大啖,温情荡漾,泮溢着热烈融洽的气氛,适合了大团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东北,人们招待客人时,火锅里的菜摆放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即飞禽类肉放在火锅对炉口的前方,走兽类肉放于火锅后边,左边是鱼类,右边是虾类,各种菜丝稍许放一些,宛若“众星捧月”以示尊敬。若对待不速之客,则把两个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锅前边,后边是走兽类肉,示意你离去。
  台湾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这天吃火锅,火锅用料有七样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葱、芜菜、韭菜、鱼、肉,这分别寓意:“勤快、会算、聪明、人缘好、长久幸福、有余、富足”。
  火锅与名著
  《三都赋》记录中看出火锅在四川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
  《魏书》中记载,曹丕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
  《问列十九》唐朝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戏泥小火炉。”
  《山家清供》南宋林洪的食谱中,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胡适先生二三事》现代著名文学家梁实秋用文章描写火锅给他留下的深刻印名象。
  火锅的别名
  火锅,古人称“古董羮”   四川人叫“火锅”
  广东称为“打边炉”     宁夏称为“锅子”
  江浙一带称为“暖锅”    北京一带则称为“涮锅”
  日本称为“司盖阿盖”    英文名称:hot pot
  四川火锅历史
  四川火锅的大约出现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发源地是长江之滨泸州小米滩。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常宿于此。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味道美不可言,这种吃法长江边各码头迅速传开。后来有人一挑箩筐,一头放牛杂、小菜,另一头放一泥炉子,用一分了格的“大洋铁盆”内盛沸腾翻滚又麻又辣的卤汁,每天就在河边、桥头或走街串巷的叫卖。于是船工就干脆各认定一格,按照自己点的菜吃,这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吃法吸引来了更多的人参与。
  民国二十三年,有人把它搬进了小饭店,把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铁盆换成赤铜锅,卤汗、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适合不同人的口味,后来这种小饭店越开越多。
  抗战时期,火锅日益兴盛,官场要员、金融巨头等以吃火锅为荣,有人还把这种火锅店高尚化。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跑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火锅的美味。
  四川火锅的特点
  鲜香味美
  在火力作用下,火锅中的汤卤处于滚沸状态,食者边烫边食,热与味结合,一热当之鲜;加之汤卤调制十分讲究,含有多种谷氨酸和核甘酸在汤卤中相互作用,产生十分诱人的鲜香味;再加上选用上乘的调料,新鲜的菜品、味碟,真是鲜上加鲜,回味无穷。
  制作精细
  从调味的选用必须是上乘外,汤料的熬制,原料的加工,味碟的配备,菜品的摆放,烫食的艺术都十分的讲究有道理。
  欢乐方便
  火锅之乐,在于意趣,亲朋好友,宾客同伴,围着火锅,边煮边烫,边吃边聊,可丰可俭,其乐无穷,正如清代诗人严辰写的“围炉聚饮 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四川火锅吃法的口诀
  肉类先下汤味鲜  海鲜疏菜在中间  带血粉类易浑汤  只好放在最后边
  不宜一次多投放  食物生熟难分辩  保持中火小开状  随烫随食味更鲜
  水发薄片夹着涮  大约十秒脆又鲜  倘若久煮体缩小  嚼不烂且味道棉
  熟食烫透即可食  厚大生块煮松软  脑花盛在漏勺煮  以免搅得满锅翻
  白汤不辣味鲜美  宜烫海鲜与疏菜  红汤麻辣味鲜浓  刺激过瘾汗涟涟
  周边提取味道重  开处起锅味稍淡  祛风除湿防感冒  亲朋团聚合家欢

饮食有什么可自吹自擂的?还非要和文化沾边,实乃可笑之极
记得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曾经在镜花缘中设想一国,名曰狗头国,其国人为狗之头,狗性人生,不通礼数,不懂任何道理,唯善美食,天下无人能及,李汝珍却不知道,放眼世界以美食著称的却非中华莫属,中国其奴才文化不就是狗性人生吗!

火锅是由中国七八十年代演化而来的,关于传统文化这个定义的话,不是很准确,我个人觉得火锅只能算作是一种用餐方式,并不能算作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不是,火锅是重庆穷人发明的,去年去重庆旅游导游说的。

如果演讲建议讲端午


乌审旗15233116801: 火锅的起源和历史是怎样的? -
哈汤古纯: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

乌审旗15233116801: 四川火锅特色文化(久负盛名的四川火锅文化)
哈汤古纯: 1、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着称,他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

乌审旗15233116801: 火锅是起源于中国的吗 -
哈汤古纯: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应该是在唐朝以前就有了,这个真的是中国的传统美食

乌审旗15233116801: 四川火锅的文化特色 -
哈汤古纯: 四川火锅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

乌审旗15233116801: 火锅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 -
哈汤古纯: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就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可以说是火锅...

乌审旗15233116801: 火锅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
哈汤古纯: 以敝人之见,火锅具有如下文化象征意义: 1. 火锅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民众基础,是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烹饪手段,因而拥有平民性. 2. 火锅采用“煮”这一单一的烹饪手段来处理不同的食物原料,在具有食物多样性的同时,吃货还可以...

乌审旗15233116801: 刷火锅的文化源于哪里? -
哈汤古纯: 涮火锅的文化源于中国.最早的火锅距离现在有一万年的历史,那时候用的锅是体积又大又笨重的大鼎,人在鼎下生火,然后把食物丢进鼎中煮熟,这就是火锅的雏形了.大约在西周,人们学会了炼铜炼铁,火锅越做越小适合携带.到了三国时期有了鸳鸯锅.南北朝的时候,“铜鼎”成了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

乌审旗15233116801: 重庆火锅的饮食文化 -
哈汤古纯: 它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 它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

乌审旗15233116801: 古代有火锅吗?古代的人怎么吃火锅的? -
哈汤古纯: 三千多年的火锅历史,古代称火锅为“骨董”,明代叫“便炉”,现在叫火锅.广东人叫打边炉,北方人叫涮锅,云南人叫吹锅.最兴旺的时期是清代中叶,乾隆南巡、千叟宴都主打火锅.作为价廉物美的平民美食,火锅长时间来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火锅文化. 冬季严寒,大家围炉而坐,所以称为打边炉.其实广东冬天还是有半个月左右很冷的

乌审旗15233116801: 原来火锅的历史这么悠久,古人都是怎么涮火锅的 -
哈汤古纯: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