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都不想着复兴楚国,难道他们俩都不是楚人吗???楚国不是他们俩的祖国吗?

作者&投稿:敏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邦和项羽谁是灭秦的主力?~

秦末时期,各地的贵族作乱,其中项羽带头成为灭秦主力,在外名声很大,有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楚霸王。比起名声很大的项羽,此刻的刘邦还蜗居在沛县,拿着微薄的朝廷俸禄,生活艰难的时候还兼职卖狗肉。说到这儿就明白了项羽灭秦为的是恢复楚国,更是想要闯出名声来,而刘邦拼的是一个机会。论主力必定是项羽,刘邦算得上是捡现成的。

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天差地别,论身份项羽高贵,论才能项羽厉害,论胆谋也是项羽要强大。在他称王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他成功是必然的,可惜的是刘邦才是受上天眷顾的人,萧何愿意辅佐他,张良愿意放弃项羽选择他,韩信最终投靠他……刘邦是有能力,更有运气。

作为灭秦的主力,项羽可以取敌人首级挑衅秦军,他对秦军的威胁很大,与生俱来的霸气也让人臣服。面对这样的实力,刘邦先假装臣服,还得到项羽的赏识,更是拿到了封地。拿着兄弟的资源扩充自己再去打自己的兄弟,刘邦这一出一点都不亏。虽然刘邦也参与了灭秦行动,可前面都是项羽出力。

在秦国被灭之后,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楚汉争霸。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签订了和平条约,并发誓不会侵略对方的地盘。但是这一条条约被刘邦打破了,韩信带兵攻打项羽,最终逼死项羽。所以才会说刘邦最后捡了一个大便宜,因为项羽为他搭好了桥。

鸿门宴 人物性格分析
1.关于项羽的形象。

①应涉及的几点内容:优柔寡断(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沛公逃席而安然受璧);率直粗犷(闻刘邦“谢语”而说出告密人姓名、闻樊哙“谯语”而“未有以应”);不善用人(在关键时刻不听范增);骄傲自大(宴会上的排座次)。

②要害是他“自矜功伐”(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使放弃了进攻打算。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的弱点,才得以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死里逃生。
一、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

项羽和刘邦在中国历史上,是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刘邦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后项羽宰制天下, 声势如日中天,而刘邦仅被封为汉王,所据之地偏远险阻。然而,历史的转轮却出现了强弱悬殊的戏剧性大逆转: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自刎,全盘皆输;刘邦则承袭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这场被称为「猛狮与胡狼」之争的历史对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会成为后人一再回顾的经典教训?

二、他们共同特点是敢作敢为,化危机为转机

他们共同的的特性:有敢作大梦的大器量、不在乎世俗评价的大胆行为、过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但为什么他们的际遇有如天壤之别?

项羽——缺乏耐心,眼高手低,但他自信心强,做事积极......。

刘邦——我行我素,喜欢吹牛,但他慷慨好施,善交朋友......。

项羽的失败,正是过份依赖军事的结果。他出生将门贵族,崛起于秦始皇大秦帝国动荡之际,他拥有用兵如神的军事天赋,在短短三年内,率领五国联军直入秦都咸阳,终结了大秦帝国,以霸王之名威震宇内;他凭着天赋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他二十七岁起,就逐步立下惊人的战功;他用兵别有洞见,敢于行险,善于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士卒的心,形成强大实力。他本应成为秦始皇之后下一个掌控天下的人,然而,与年长一倍、出身草莽的刘邦对峙争峰数年后,在「楚汉争霸」中,却让他尝到一败涂地的四面楚歌滋味。他虽善战,政治谋略却不敌老谋深算的刘邦,灭秦之后一连串失策的扰民、焚宫、封王、杀义帝等举动,引发了四起的民怨及诸王叛乱,终于让长于收买人心的刘邦羽翼丰满,布下牢不可破的圈套,霸业昙花一现,功败垂成。却出现全盘皆输的大逆转...

刘邦高明的地方在知人善任,宽宏大量,宁愿斗智而不斗力。这正是刘邦能够从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时代里脱颖而出的原因。

三、项羽失败的原因

一、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

读 司马迁《史记》得知: 项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这一失败看出项羽是一个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的人,又在险境中不能急中生智,化险为易的人,怎么能领导众人走向成功呢?

二、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1、目光短浅、自满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细读史书可知,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2、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且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四、刘邦取胜的原因:

一、以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度,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最重要原因。

1、工于心计,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请看刘邦。他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名子不为世人知这与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很多优良品,例如,他学到了用笼络手段壮大力量的方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宽容、仁慈、有大胆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攻打宛城时,为免强攻损兵之弊,刘邦听从陈恢的建议,许原宛守为殷侯(相当于现

四、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 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为王。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值得深悟之。

人生在世,谁无理想?谁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谁不渴望自己成功。我们不妨以项羽为鉴,学一学刘邦,探索人生成功之道。

③自矜功伐而最后终于遭致失败,就是项羽这一悲剧形象的实质。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说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项斗争的开始,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2.关于刘邦的形象。

①刘邦亲往鸿门谢罪,是一个大胆的决策,非此不足以阻止项羽进攻;“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都能看出的坚决果断。②刘邦“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唯恐有所不至,甚至“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

③初见项伯,即“兄事之”,“奉卮洒为寿”,“约为婚姻”,可见他善于拉拢人,为己所用。

3.其他人物形象。

刘邦集团中的人物:①张良——足智多谋(请项伯调停是他提出来,樊哙是他找来,“留谢”一事也处理得恰当。)②樊哙——非凡勇敢而又粗中有细(闯帐的动作;入帐后怒目而不语;借机面责项王;主张不辞而别)。

项羽集团中的人物:①范增——有远见卓识而刚愎自用(断言刘邦“志不在小”;吕项庄击杀刘邦;碎玉斗;断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②项伯——看重情义,而又易为假情义所盅惑。③陈平——当时已有心投奔刘邦(奉召而放行)。
他假装上厕所,才得以逃席

刘邦不是楚人,刘邦是白手起家建立汉朝。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之孙是楚人,项羽是为了复楚和为项燕复仇。

刘邦不是楚国人 项羽是楚国人 项羽是想借着兴楚名头来造反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想着兴楚

刘邦不是楚人,项羽复兴楚国了呀,只不过他搞死了义帝,没有恢复原来的楚王室,自己当老大了

复兴楚国,再找一个楚王的后裔供着给自个添堵啊?我打的天下,干嘛要别人来替我管?办事都得多走一道程序,不嫌麻烦啊。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有哪些
4、荥阳之战 。荥阳之战是指楚汉之争时刘邦和项羽在荥阳进行的作战。荥阳之战发生于汉三年四月至六月,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相持,项羽的谋士范增身亡在这一场著名的战役中 5、楚汉之战。即汉元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

刘邦和项羽在什么朝代发生战争?
楚汉战争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项羽与刘邦灭秦之战
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项羽和刘邦在秦二世继承陈胜和光武的遗志,联合反秦势力,推翻了秦朝。元年七月,陈胜、率先采取反秦行动,得到了广大民众和各种反秦势力的积极响应。同年九月,项梁和项羽的一个叔叔,著名的楚兵项燕的后代,在会稽县杀了守印童起义,聚集了八千多名士兵。刘邦从沛县得到2000兵...

项羽和刘邦、还有曹操刘备诸葛亮之间是什么关系
项羽和刘邦是对手关系,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曹操和刘备诸葛亮是对手关系,“刘备以徐州叛 ”。因此,曹操决定东征刘备。曹操在击溃刘备后,乘势想一举鲸吞江东,孙权、刘备...

项羽之死:秦灭楚、楚灭秦,秦又灭楚
秦(汉)灭楚,从宏观来看,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有所反复,比如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但强如项羽也架不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被碾压于垓下。 因为秦国制度是当时天下最先进的制度,秦军也是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刘邦用惊人的洞察力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法律、军队、治安等方面全面继承秦国,干掉了代表旧制度的项羽。 这是...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叫什么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叫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

水火不容的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是真的吗?
刘邦对项羽从来都是一路追杀,决不留情;即使鸿沟议和项羽释放了太公与吕雉等人质,刘邦也不顾信义,撕毁协议,追杀项羽。为什么鲁地为项羽坚守,刘邦却放过屠灭鲁地的初衷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刘邦灭项之后,清醒地知道自己已经大功告成,就要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了,此时的刘邦已经在考虑之后的舆论了...

项羽宋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对吗?_百 ...
不对,是秦末 项羽是在秦朝末年时,自立为西楚霸王,在灭亡秦朝以后,和汉王刘邦展开的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最后项羽兵败在垓下自杀,而刘邦建立了汉朝

汉高祖刘邦在什么时候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皇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

平桥区17748893060: 历史:项羽为什么会害怕刘邦? -
沃雄司悦: 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但并不是说项羽怕刘邦!项羽灭秦之后并不想统一天下当皇帝,而是当了霸王,分封诸侯,这是历史的倒退,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争已经表明诸侯制的落后.反倒是刘邦中央集权,才是适合时代的发展的

平桥区17748893060: 为什么项羽打败秦军后不称帝?
沃雄司悦:我觉得这个是项羽性格决定的,也混杂着时代的色彩. 首先,项羽的性格里有传统的男子汉的气质,一定要赢,这个不必多讲,霸王就是证明,虽然他输了,但是输的精彩,但是他的性格里有犹豫和踟蹰的成分,让他在大破关中之后开始犹豫. 其次,他骨子里的性子和刘邦不一样,他是贵族后代,想得还是恢复战国群雄割据的样子,他想当霸王,不是当皇帝.

平桥区17748893060: 为什么项羽会放走刘邦? -
沃雄司悦: 项羽不杀刘邦,有三个原因:项伯的建议、刘邦的表白、樊哙的批评. 第一个是项伯的建议. 当项伯从刘邦大营回来之后,已经被刘邦洗脑,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确实,刘邦攻破咸阳,建立大功,攻打有功之臣,是不...

平桥区17748893060: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
沃雄司悦: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鸿门宴上,范增再三暗示项羽对刘邦下手,项羽却默然不应.范增只好找来项庄舞剑,以便把刘邦杀死在座位上.项伯也起身舞剑,保护刘邦.危急关头,张良找来樊哙,硬闯军门,怒视项羽,大闹鸿门宴.项羽对樊哙不...

平桥区17748893060: 项羽灭秦后不退出关中刘邦还有机会夺取天下吗 -
沃雄司悦: 有,刘邦灭项羽,不是因为地理原因,而是项羽自身,第一刚愎自用,第二给刘邦以喘息,第三手下被策反

平桥区17748893060: 鸿门宴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
沃雄司悦: 事理上的原因是:刘邦完全接受了项羽提出的讲和条件臣服了项羽,使项羽失去了火拼的理由.人情上的原因有三重:1,项伯保护刘邦,项羽尊重项伯.2,高傲自负的青年贵族 项羽,并未视刘邦为对手,反而有战友之情的回归.3,樊哙的闯...

平桥区17748893060: 项羽为什么宁死也不肯过江东?? -
沃雄司悦: 个人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成分大一些,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争论不休.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

平桥区17748893060: 历史上刘邦最后是不是真的不想出尔反尔害项羽? -
沃雄司悦: 他确实犹豫过 但是不能判断他是不是出于同情或者其他感情因素而不想害项羽 想想刘邦是个老婆儿子都可以不要,爸爸被绑着还说“给我分碗”的人,实在不太可能因为感情因素而改变决策 比较理性的理解是 他害怕的是:1 项羽带兵之前也算是天下无敌,万一没搞定,自己就危险了2 背信弃义会引起天下文人士大夫的反感3 会不会因为势力力量的变化而使得他的那些“韩信”们大玩平衡游戏,提高身价

平桥区17748893060: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 项羽为什么分封 -
沃雄司悦: 项羽分封的诸侯主要是刘邦那一系的才反他,刘邦本来就是有争霸天下的心,接受分封仅仅是一种示弱的策略而已,因为当时他打不过项羽. 项羽一系的诸侯并没有多少反他的,项羽的失败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想打了,垓下之围的时候实际上项羽只要过江的话,江东他的实力仍在,只是他觉得带出来的十多万人只剩他一个了,没有脸回去,正巧一个过去跟过他后来投降了刘邦的将军带兵追过来,他说你好歹跟过我,我就送你一个大功劳吧,就自杀了.

平桥区17748893060: 楚汉相争,如果项羽胜利了历史会如何? -
沃雄司悦: 如果项羽赢了,将会面对两大问题,一个是对匈政策,一个恢复经济,恢复经济项羽基本是一窍不通,不过他身旁多得是高手,这个就不必担心,关键是对匈政策,当时冒顿单于可是拥有40万铁骑,项羽虽然是汉民族中第一个运用大规模骑兵作战的,但数量绝对不会超过40万,当时的西汉初年经济是极度萧条,就是刘邦的坐乘都找不到四匹颜色相成的马,大臣们用的都是牛车,拿什么和匈奴人对抗,白登之围,韩信都没有胆量去救,或许是没这个权力,只能和亲,冒顿曾经还写了情书送给吕雉,语言极其嚣张,如果项羽赢了和匈奴人的战争,恐怕没有几百年是不足以修生养息的,输了汉族就会大难临头,无疑屠杀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民族融合将提前400至500年,那时恐怕人数就要持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