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好处

作者&投稿:柴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假如我是一只鸟”中用了比喻;“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用了排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了设问。
“我”是一只鸟,要歌唱,一直到死。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含。
诗人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

扩展资料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
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因为“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作者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作者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也不例外,且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科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正当为作者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中主要用了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假如我是一只鸟”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作者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情结以及土地在作者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
“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
“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如作者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作者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 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溥顷参苏:[答案] 1:这首诗歌的敢情基调是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2修辞上.有(1)比喻.(2)设问.另外高低起伏也是一大特点! 3: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这只鸟儿在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溥顷参苏:[答案]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比喻)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排比)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溥顷参苏: 主要有三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老师上课说的,望采纳~~~~~~~~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 )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溥顷参苏:[答案]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
溥顷参苏: 象征,诗歌大多用这种手法,比较含蓄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
溥顷参苏:[答案] 象征,诗歌大多用这种手法,比较含蓄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 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了抒发这种感情,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溥顷参苏:[答案] 1.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河流、风: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黎明: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2. 诗中...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中,"这无止息地刮着的激怒的风"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 -
溥顷参苏:[答案] 拟人,将”激怒“加之于风,体现了这土地饱受风吹,也体现了土地永不止息的怒吼,更体现了诗人心底沉痛悲壮的土地情怀.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土地修辞手法 -
溥顷参苏: “我爱这土地”的修辞手法是借代,用“土地”借代土地上的人、物.句子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集宁区19770391042: 我爱这片土地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溥顷参苏:[答案] 象征、想象、抒情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