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杨涟是何许人也?

作者&投稿:长孙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代大臣孙继鲁何许人~

孙继鲁(?-1547年)字道甫,回族,昆明人,昆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历任沣州知州,卫辉、黎平、淮安知府,湖广提学副使,山西参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右副御使等职。 孙在山西任按察使时,秉公办事,不畏权贵,当地的宗室藩王犯法,他照样法惩处,有一次,宗室藩王属下百多人骑着马抄他的家,结果除了有几件破旧衣服外,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宗室藩王才算佩服他,设酒摆宴表示道歉。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他巡抚山西时,总督都御使翁万达议撤山西内地兵,集中力量守卫大同外边,皇帝朱厚熜已经同意,孙继鲁却上章力争,他认为紫荆门拱卫京师,与雁门诸关屏蔽全山西同等重要,既不能撤紫荆门以并守宣府,岂可独撤雁门关以并守大同?他认为“天设重险以防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他主张节节设防,不同意抽空三关要塞的兵力去守大同,他警告说:“山西内郡与大同大边都密迩河套,全师在外,强寇内侵,即紫荆、倒马诸关不将徒手哉?孙继鲁还写信给翁万达说:“往岁建云中议,宰执几不免;近年撤各路兵,叔抚业蒙罪。”劝翁万达吸取前人教训,不要固执已见,翁万达不仅不听,反而将孙继鲁劝他的话抄在奏章上上秦,说孙继鲁“诋诽”。朱厚熜听信翁万达的话,遂逮孙继鲁入。在狱中,他仍然正气凛然,矢志不折,用破碗在墙上写了许多诗。 孙继鲁不仅是一个正直的官,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狱中》诗写道:“忧国忧民意自深,谏章一上泪沾襟;男子至死心无愧,留取芳名照古今。”他的七律《温泉偶浴》立意清新:“指点渊源碧留清,火球谁叫付波臣;始今灵窍三冬暖,当任离情一脉真。冷西宁趋岩罅热,冰心独解玉壶春;何当共说骊山好,千古溶溶不染尘。”他著作的诗文有《破碗集》、《习社祠堂记》等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
——杨涟《狱中绝笔》

  第三节杨涟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人。他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方兴的时期,他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每遇东林讲会,他一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彼此志同道合,逐渐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1607),杨涟考中进士,当了常熟县的知县。为了真实了解当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①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后因“举廉吏第一”②,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又改为兵科给事中。
  杨涟为人光明磊落,不肯巴结权贵。当时神宗已多年不见朝臣,郑贵妃与外朝的官吏多有勾结,垄断后宫,离间神宗与太子朱常洛的骨肉之情,居心叵测。杨涟识破了郑贵妃的阴谋,深深为太子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他看来,太子是一国之本,“国本”动则天下乱。因此他把稳定太子的地位与爱国忠君联系在一起,坚决支持太子朱常洛。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久病不愈,按礼应召太子朱常洛入御榻前侍药膳。但由于郑贵妃从中作梗,太子竟不得与其父相见。杨涟一面暗遣人晓谕东宫伴读王安,要他叫太子“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争取接近神宗的机会,防止郑贵妃假传圣旨,惑乱朝政。同时,杨涟又联合科道敦促大学士方从哲率百官赴乾清宫问安,以示朝臣之力。方从哲惧郑贵妃迁怒于己,便百般推诿,说:“帝讳病。即问,左右不敢传。”杨涟立即引宋代文潞公河内臣的故事,要方从哲率百僚一日三问“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方从哲不便再推,只好照办。
  神宗死后,在青宫苦熬了四十年之久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登上了帝位,是为光宗。然而,这位多灾多难的皇帝登基后四天,便一病不起。当时宫中纷纷传言,说光宗之病是因为郑贵妃进美女八人致使光宗身体亏损。又唆使中官崔文升进泻药,使其病情加重。杨涟听到这些传言深为光宗担忧,决心清除郑贵妃对光宗的威胁,于是便联络朝臣,共请郑贵妃移宫,将她从光宗身边赶开。又上疏劾崔文升“用药无状”,同时揭露郑贵妃欲封皇太后的野心。杨涟此疏,语言犀利,火药味很浓,大家都担心光宗看后会很不高兴。疏上三日,仍没有动静,正要松一口气,忽然宫中传出话来,皇上将于明日召见大臣,并特宣杨涟和锦衣卫官校。朝臣们心里都知道,宣锦衣卫官校入侍,一般都是令其执行“廷杖”。大家推测杨涟此次被召一定是凶多吉少。方从哲劝杨涟赶紧上疏请罪,杨涟执意不从,称“死即死耳,涟何罪?”
  次日上午,众臣入朝光宗。光宗有气无力地说了些要大家各尽其职,效忠朝廷的话,便把目光转向杨涟,盯了他许久,始终不说一句话。大家正在担心,忽听光宗叹了一口气,指着杨涟对大家说:“此真忠君。”①下旨驱逐崔文升,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圣旨,并且还让杨涟当上了顾命大臣。
  杨涟对光宗的信任非常感激,从此更是孜孜不倦,誓死报效朝廷。
  九月初一,光宗驾崩。他的宠妃李选侍欲学当年的郑贵妃,准备将光宗的长子朱由校藏起来,“挟皇长子自重”②。外臣周嘉谟亦以皇长子既无嫡母,又无生母为理由,主张抚孤于李选侍。李选侍阴狠狡诈,光宗在时,她便恃宠骄横,独霸后宫。皇长子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便是被她害死。后来她又趁光宗病重,与郑贵妃勾结,要求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封自己为皇后。一次光宗被她纠缠烦了,便召几位大臣商量,准备封她为皇贵妃。不料躲在门幔后偷听的李选侍不满意,竟然从幕幔后伸出手来将站在光宗旁边的长子朱由校拉进去,耳语了一番,便将其推出。朱由校当即便跪在地上请父皇封李选侍为皇后。如此僭制违礼,不仅使在场的大臣面有怒容,连光宗也为之“色变”。如果让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挟持了皇长子,必然会干预朝政扰乱国体。杨涟等一批正直朝臣决意铤而走险,力挽狂澜。
  当天上午,杨涟、左光斗促同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爌等朝臣一齐到乾清宫。刚至乾清门,便有内宦持梃拦路,不许入内。杨涟大骂道:“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说完便挥手挡开枪梃,众朝臣一拥而入。大家哭灵完毕,发现长子朱由校并未在光宗灵柩前守灵,心中暗暗吃惊。问左右的宦官,皆支支吾吾,不敢作答。杨涟见光宗的心腹太监王安以目示意西暖阁,当下会意,转身对大家耳语了几句,大家便一齐向西暖阁跪下,齐呼求面见储君。李选侍拥着朱由校躲在西暖阁,哪里见过如此阵势,早已吓得六神无主。王安随即入内,假意劝说,称皇长子面见众臣后即可送回。说完便拉着朱由校出阁,等在外面的众臣连忙把朱由校拥入早已准备好的辇车,护驾退出乾清宫。李选侍这才回过神来,慌忙吩咐左右的宦官快去挡驾。宦官们追来拖住轿子,大声叫嚷:“拉少主何往?主年少畏人。”杨涟大怒,大声斥骂道:“殿下群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复畏何人?”众宦官被骂得哑口无言,这才悻悻退去。
  杨涟等人将朱由校抬至文华殿,当即举行了“正东宫位”的典礼。并且议定于本月六日在乾清宫即帝位。
  李选侍见皇长子被拥走,十分恼怒,无奈大局已定。她决定赖在乾清宫不出,以此要挟朱由校封她为皇太后。消息传出,举朝皆愤愤不平,奏请李选侍移宫的章奏接连不断。李选侍遣宦官召太子入乾清宫议事,被杨涟阻挡。他正色道:“殿下在东宫为太子,今则皇帝,选侍安得召?”怒目将前来传话的宦官逼退。
  九月初五,眼见太子登基大典将近,而李选侍仍赖在乾清宫不出。杨涟心急如焚,又联络诸大臣聚集慈庆宫,要大学士方从哲带头请太子下诏驱李选侍移宫。方从哲却不以为然地说:“迟亦无害。”杨涟辩争道:“昨以皇长子就太子宫犹可,明日为天子,乃反居太子宫以避宫人乎?”当时有人提出李选侍是光宗的旧人,逼之太急是否有失体统。杨涟立即斥之道:“诸臣受顾命于先帝,先帝自欲先顾其子。”并且表示“能杀我则已,否则,今日不移,死不去。”其他大臣亦纷纷赞言助之,词色俱厉,惊动了殿中的太子。太子遣人斥群臣退去,杨涟仍不肯服从,继续抗辩道:“选侍阳托保护之名,阴图专擅之实,宫必不可不移。”在杨涟等的坚持下,朱由校只好下旨遣李选侍即日移宫。李选侍接旨,知败局已定,只好哭哭啼啼地迁出乾清宫。次日,朱由校正式登基,即熹宗,改次年为天启元年。
  从光宗驾崩到熹宗登基,前后不过六日。杨涟为辅佐太子顺利登基呕心沥血,几乎是夜夜不寝。史书上称在六天内“涟须发尽白,帝亦数称忠臣”。天启三年(1623),拜杨涟为左佥都御史。次年,又升为副都御史。
  然而,这位在杨涟等正直朝臣舍命扶持下才得以登极的皇帝,并没有像东林党所希望的那样革除万历朝弊政,相反却是变本加厉,更加荒淫奢靡,昏庸无能。宦官魏忠贤和熹宗的乳母客氏相勾结,在宫中独揽大权,肆意为虐。那些邪恶派的官吏也纷纷投靠魏忠贤,结成“阉党”,打击和排斥东林党人。杨涟怀着满腔的悲愤,决心挺身而出,讨伐魏忠贤。
  天启四年(1624)六月一日,杨涟将写好的奏疏藏在怀里,准备趁早朝时面奏皇帝,当场揭露魏忠贤。不巧当日免朝,杨涟“恐再宿机泄”,只好交会极门转呈皇帝。杨涟在奏疏中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揭露他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罪行,最后指出魏忠贤专权的恶果是 “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请求熹宗“大奋雷霆,集文武勋戚,敕刑部严讯,以正国法”。
  杨涟此疏,字字句句,如雷霆万钧,击中魏忠贤的要害。魏忠贤闻疏后惊恐万状,慌忙跑到熹宗面前哭诉其冤。又叫客氏在旁游说,为自己开脱。两人一唱一和,弄得熹宗真假难辨,好坏不分。反而温言抚慰魏忠贤,“严旨切责”杨涟。
  自此以后,魏忠贤对杨涟恨之入骨。天启四年(1624)十月,魏忠贤矫旨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将杨涟革职为民。
  挤走了杨涟,魏忠贤仍不肯善罢干休,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指使“阉党”大理丞徐大化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招权纳贿 ”,借兴“汪文言之狱”谋害杨涟等人。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许显纯在魏忠贤的授意下对汪文言严刑逼供,要他诬陷杨涟受贿。汪文言宁死不屈,仰天大呼道:“世岂有贪赃杨大洪哉。”许显纯无计可施,只好自己捏造供状,诬陷杨涟、左光斗曾受辽东经略熊廷弼贿赂。魏忠贤立即遣锦衣卫缇骑前去逮捕杨涟等人来京审讯。
  六月,杨涟被逮押送北京,沿途群众闻讯,皆为杨涟鸣不平。他们自动夹道哭送,所过村市,“悉焚香建醮,祈佑涟生还”。
  六月二十八日,杨涟被下镇抚司诏狱审讯。许显纯将锦衣卫的诸多酷刑一一用于杨涟,折磨得他遍体鳞伤,气息奄奄。后来提审时杨涟被折磨得无法坐、立,许显纯便让打手给杨涟带上桎梏,拖他到堂上躺在地下受审。杨涟仍不屈服,在狱中写下《绝笔》,继续陈述“移宫案”的真相,痛斥魏忠贤紊乱朝纲。魏忠贤得知后气得七窍生烟,令许显纯立即杀掉杨涟。
  七月庚申夜里,许显纯令缇骑在狱中处死杨涟。临刑前,杨涟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封。称“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写完便仰天大笑,奔赴刑场。死时“土囊压身,铁钉贯耳”①,惨不忍睹。
  忠心报国,力战“阉逆”,贯穿了杨涟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史家评价他“为人磊落负奇节”②,是极为中肯的。
  崇祯初,杨涟冤案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①陈鼎:《东林列传》卷三《杨涟传》。
  ②《明史》卷二四四《杨涟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①《东林列传》卷三《杨涟传》。
  ②《蘧编》卷十三。
  ①《碧血录》血书。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

杨涟(1572--1625年),湖北应山人,字文孺,号大洪。万历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天启四年因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被捕入狱,次年死于狱中。著作有《杨大洪集》。

杨涟
开放分类: 明代、忠臣、东林党

第三节杨涟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人。他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方兴的时期,他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每遇东林讲会,他一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彼此志同道合,逐渐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1607),杨涟考中进士,当了常熟县的知县。为了真实了解当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①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后因“举廉吏第一”②,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又改为兵科给事中。
杨涟为人光明磊落,不肯巴结权贵。当时神宗已多年不见朝臣,郑贵妃与外朝的官吏多有勾结,垄断后宫,离间神宗与太子朱常洛的骨肉之情,居心叵测。杨涟识破了郑贵妃的阴谋,深深为太子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他看来,太子是一国之本,“国本”动则天下乱。因此他把稳定太子的地位与爱国忠君联系在一起,坚决支持太子朱常洛。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久病不愈,按礼应召太子朱常洛入御榻前侍药膳。但由于郑贵妃从中作梗,太子竟不得与其父相见。杨涟一面暗遣人晓谕东宫伴读王安,要他叫太子“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争取接近神宗的机会,防止郑贵妃假传圣旨,惑乱朝政。同时,杨涟又联合科道敦促大学士方从哲率百官赴乾清宫问安,以示朝臣之力。方从哲惧郑贵妃迁怒于己,便百般推诿,说:“帝讳病。即问,左右不敢传。”杨涟立即引宋代文潞公河内臣的故事,要方从哲率百僚一日三问“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方从哲不便再推,只好照办。
神宗死后,在青宫苦熬了四十年之久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登上了帝位,是为光宗。然而,这位多灾多难的皇帝登基后四天,便一病不起。当时宫中纷纷传言,说光宗之病是因为郑贵妃进美女八人致使光宗身体亏损。又唆使中官崔文升进泻药,使其病情加重。杨涟听到这些传言深为光宗担忧,决心清除郑贵妃对光宗的威胁,于是便联络朝臣,共请郑贵妃移宫,将她从光宗身边赶开。又上疏劾崔文升“用药无状”,同时揭露郑贵妃欲封皇太后的野心。杨涟此疏,语言犀利,火药味很浓,大家都担心光宗看后会很不高兴。疏上三日,仍没有动静,正要松一口气,忽然宫中传出话来,皇上将于明日召见大臣,并特宣杨涟和锦衣卫官校。朝臣们心里都知道,宣锦衣卫官校入侍,一般都是令其执行“廷杖”。大家推测杨涟此次被召一定是凶多吉少。方从哲劝杨涟赶紧上疏请罪,杨涟执意不从,称“死即死耳,涟何罪?”
次日上午,众臣入朝光宗。光宗有气无力地说了些要大家各尽其职,效忠朝廷的话,便把目光转向杨涟,盯了他许久,始终不说一句话。大家正在担心,忽听光宗叹了一口气,指着杨涟对大家说:“此真忠君。”①下旨驱逐崔文升,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圣旨,并且还让杨涟当上了顾命大臣。
杨涟对光宗的信任非常感激,从此更是孜孜不倦,誓死报效朝廷。
九月初一,光宗驾崩。他的宠妃李选侍欲学当年的郑贵妃,准备将光宗的长子朱由校藏起来,“挟皇长子自重”②。外臣周嘉谟亦以皇长子既无嫡母,又无生母为理由,主张抚孤于李选侍。李选侍阴狠狡诈,光宗在时,她便恃宠骄横,独霸后宫。皇长子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便是被她害死。后来她又趁光宗病重,与郑贵妃勾结,要求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封自己为皇后。一次光宗被她纠缠烦了,便召几位大臣商量,准备封她为皇贵妃。不料躲在门幔后偷听的李选侍不满意,竟然从幕幔后伸出手来将站在光宗旁边的长子朱由校拉进去,耳语了一番,便将其推出。朱由校当即便跪在地上请父皇封李选侍为皇后。如此僭制违礼,不仅使在场的大臣面有怒容,连光宗也为之“色变”。如果让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挟持了皇长子,必然会干预朝政扰乱国体。杨涟等一批正直朝臣决意铤而走险,力挽狂澜。
当天上午,杨涟、左光斗促同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爌等朝臣一齐到乾清宫。刚至乾清门,便有内宦持梃拦路,不许入内。杨涟大骂道:“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说完便挥手挡开枪梃,众朝臣一拥而入。大家哭灵完毕,发现长子朱由校并未在光宗灵柩前守灵,心中暗暗吃惊。问左右的宦官,皆支支吾吾,不敢作答。杨涟见光宗的心腹太监王安以目示意西暖阁,当下会意,转身对大家耳语了几句,大家便一齐向西暖阁跪下,齐呼求面见储君。李选侍拥着朱由校躲在西暖阁,哪里见过如此阵势,早已吓得六神无主。王安随即入内,假意劝说,称皇长子面见众臣后即可送回。说完便拉着朱由校出阁,等在外面的众臣连忙把朱由校拥入早已准备好的辇车,护驾退出乾清宫。李选侍这才回过神来,慌忙吩咐左右的宦官快去挡驾。宦官们追来拖住轿子,大声叫嚷:“拉少主何往?主年少畏人。”杨涟大怒,大声斥骂道:“殿下群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复畏何人?”众宦官被骂得哑口无言,这才悻悻退去。
杨涟等人将朱由校抬至文华殿,当即举行了“正东宫位”的典礼。并且议定于本月六日在乾清宫即帝位。
李选侍见皇长子被拥走,十分恼怒,无奈大局已定。她决定赖在乾清宫不出,以此要挟朱由校封她为皇太后。消息传出,举朝皆愤愤不平,奏请李选侍移宫的章奏接连不断。李选侍遣宦官召太子入乾清宫议事,被杨涟阻挡。他正色道:“殿下在东宫为太子,今则皇帝,选侍安得召?”怒目将前来传话的宦官逼退。
九月初五,眼见太子登基大典将近,而李选侍仍赖在乾清宫不出。杨涟心急如焚,又联络诸大臣聚集慈庆宫,要大学士方从哲带头请太子下诏驱李选侍移宫。方从哲却不以为然地说:“迟亦无害。”杨涟辩争道:“昨以皇长子就太子宫犹可,明日为天子,乃反居太子宫以避宫人乎?”当时有人提出李选侍是光宗的旧人,逼之太急是否有失体统。杨涟立即斥之道:“诸臣受顾命于先帝,先帝自欲先顾其子。”并且表示“能杀我则已,否则,今日不移,死不去。”其他大臣亦纷纷赞言助之,词色俱厉,惊动了殿中的太子。太子遣人斥群臣退去,杨涟仍不肯服从,继续抗辩道:“选侍阳托保护之名,阴图专擅之实,宫必不可不移。”在杨涟等的坚持下,朱由校只好下旨遣李选侍即日移宫。李选侍接旨,知败局已定,只好哭哭啼啼地迁出乾清宫。次日,朱由校正式登基,即熹宗,改次年为天启元年。
从光宗驾崩到熹宗登基,前后不过六日。杨涟为辅佐太子顺利登基呕心沥血,几乎是夜夜不寝。史书上称在六天内“涟须发尽白,帝亦数称忠臣”。天启三年(1623),拜杨涟为左佥都御史。次年,又升为副都御史。
然而,这位在杨涟等正直朝臣舍命扶持下才得以登极的皇帝,并没有像东林党所希望的那样革除万历朝弊政,相反却是变本加厉,更加荒淫奢靡,昏庸无能。宦官魏忠贤和熹宗的乳母客氏相勾结,在宫中独揽大权,肆意为虐。那些邪恶派的官吏也纷纷投靠魏忠贤,结成“阉党”,打击和排斥东林党人。杨涟怀着满腔的悲愤,决心挺身而出,讨伐魏忠贤。
天启四年(1624)六月一日,杨涟将写好的奏疏藏在怀里,准备趁早朝时面奏皇帝,当场揭露魏忠贤。不巧当日免朝,杨涟“恐再宿机泄”,只好交会极门转呈皇帝。杨涟在奏疏中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揭露他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罪行,最后指出魏忠贤专权的恶果是“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请求熹宗“大奋雷霆,集文武勋戚,敕刑部严讯,以正国法”。
杨涟此疏,字字句句,如雷霆万钧,击中魏忠贤的要害。魏忠贤闻疏后惊恐万状,慌忙跑到熹宗面前哭诉其冤。又叫客氏在旁游说,为自己开脱。两人一唱一和,弄得熹宗真假难辨,好坏不分。反而温言抚慰魏忠贤,“严旨切责”杨涟。
自此以后,魏忠贤对杨涟恨之入骨。天启四年(1624)十月,魏忠贤矫旨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将杨涟革职为民。
挤走了杨涟,魏忠贤仍不肯善罢干休,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指使“阉党”大理丞徐大化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借兴“汪文言之狱”谋害杨涟等人。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许显纯在魏忠贤的授意下对汪文言严刑逼供,要他诬陷杨涟受贿。汪文言宁死不屈,仰天大呼道:“世岂有贪赃杨大洪哉。”许显纯无计可施,只好自己捏造供状,诬陷杨涟、左光斗曾受辽东经略熊廷弼贿赂。魏忠贤立即遣锦衣卫缇骑前去逮捕杨涟等人来京审讯。
六月,杨涟被逮押送北京,沿途群众闻讯,皆为杨涟鸣不平。他们自动夹道哭送,所过村市,“悉焚香建醮,祈佑涟生还”。
六月二十八日,杨涟被下镇抚司诏狱审讯。许显纯将锦衣卫的诸多酷刑一一用于杨涟,折磨得他遍体鳞伤,气息奄奄。后来提审时杨涟被折磨得无法坐、立,许显纯便让打手给杨涟带上桎梏,拖他到堂上躺在地下受审。杨涟仍不屈服,在狱中写下《绝笔》,继续陈述“移宫案”的真相,痛斥魏忠贤紊乱朝纲。魏忠贤得知后气得七窍生烟,令许显纯立即杀掉杨涟。
七月庚申夜里,许显纯令缇骑在狱中处死杨涟。临刑前,杨涟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封。称“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写完便仰天大笑,奔赴刑场。死时“土囊压身,铁钉贯耳”①,惨不忍睹。
忠心报国,力战“阉逆”,贯穿了杨涟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史家评价他“为人磊落负奇节”②,是极为中肯的。
崇祯初,杨涟冤案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①陈鼎:《东林列传》卷三《杨涟传》。
②《明史》卷二四四《杨涟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①《东林列传》卷三《杨涟传》。
②《蘧编》卷十三。
①《碧血录》血书。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

明朝后期东林党正直大臣


揭秘明朝清官杨涟最后是怎么死的
在杨涟死后,他的家人扶着他的灵柩将他的尸体运回了故乡,安葬在了龙兴沟。因此杨涟墓也就在龙兴沟了,那么为何没有将他葬在出生地而是选择了龙兴沟呢?理由一是因为在龙兴沟的下面有一个叫做“芦花湾”的地方,那里住着的人基本上都姓“詹”,他的夫人就是姓“詹”,所以这是安葬在这里的理由...

魏忠贤如何清洗反对自己的东林党魏忠贤怎样清洗反对自己的东林党_百度...
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缝,魏忠贤便开始了除掉整个东林党的行动。东林党中,还有一个跟魏忠贤斗争的很厉害的人,那就是杨涟。天启二年,时任左副都御史的杨涟上折子弹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罪,文中例数魏忠贤入宫以来的种种不法行为:颠倒黑白,滥杀无辜,残害忠良,欺君罔上,扰乱朝政,...

万历末期在职官员
首先~有个人对整个明朝后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字叫---孙承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孙承宗调任詹事府谕德。一直到下一位皇帝即位。方从哲是首辅,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孙如游是礼部尚书 左都御史张问达,内阁大学士刘一璟。御史左光斗。还有一位叫做---杨涟的人,虽然当时是7品官员,确实皇帝...

明朝 被魏忠贤现害死的官员
杨涟,汪文言,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颜佩韦、杨念如、沈扬、周文元

杨涟的轶事典故
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这封血书写完之时藏在了草席之下,但是杨涟死后,这封书立即就被一个监狱看守搜查到了,...

《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
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的光明的。” 如果你正在经历黑暗,那么恭喜你,上天给了你找寻光明的机会。 你会拥有比别人更多。 【何谓忠烈】 杨涟,这个名字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简单二字,铿锵有力,正如他的人生,清廉正直,光明磊落。《明朝》那么多重量级的人物,可以说,最打动我的,杨涟算是其中之一。杨涟在狱...

左光斗是"东林六君子"之一吗?
天启中,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人杨涟因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使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梃击、移宫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

东林朋党是怎样的典故?
东林党人也群起反击阉党,两党之争不断升级。阉党于朝中为所欲为,气焰嚣张。党徒肉麻地吹捧魏忠贤,为其建立生祠。朝政日渐腐败,东林党人遂再度发难。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人杨涟上疏,参奏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一时间,群僚响应,魏大中等70余位臣僚,“交章”议论魏忠贤“不法”。魏忠贤...

明朝移宫案是什么
李氏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huì)鸾宫。天启年间,御史贾继春上疏指责主张移宫的东林党人,“谓不由于新君御极之初,首劝主上以违忤先帝,逼逐庶母,表里交构,罗织不休,俾先帝龙体末寒,遂不能保其姬女。”于是两派...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读书评价范文
人一辈子,能有这样的一个老婆,夫复何求?什么皇帝,什么江山,都没有了只要还有这样一个对自己的人,也就不枉此生了。 二是:杨涟。电视电影也看过很多英雄,为了信念视死如归的人,但他是让我的心灵最受震撼的人。单单看那些文字自己身体就觉得受不了(杨涟的下颌脱落,牙齿打掉,铁刷刷的“皮肉碎裂如丝”。用...

余江县15358685861: 明朝官员杨涟是何许人也? -
上钧复方: 明朝后期东林党正直大臣

余江县15358685861: 万历末期在职官员 -
上钧复方: 首先~有个人对整个明朝后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字叫----孙承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孙承宗调任詹事府谕德.一直到下一位皇帝即位.方从哲是首辅,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孙如游是礼部尚书 左都御史张问达,内阁大学士刘一璟....

余江县15358685861: 古今中外为人正直的人及其示例(至少5个) -
上钧复方: 1 海瑞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 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

余江县15358685861: 九千岁个人资料? -
上钧复方:魏忠贤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

余江县15358685861: 谁能告诉我明末三案是怎么回事?
上钧复方: 封建时代的皇帝贵为一朝天子,掌握军国大权,富甲天下,可谓尊贵至极,权力上也达到极致.可是自有那平民百姓“拼得一身剐,也敢把皇帝拉下马”.明朝末年,宦官...

余江县15358685861: 请问 观音还库时间是? -
上钧复方: 观音开库或观音借库每年正月二十六日.根据传统习俗,向观音借库有一定的仪式,事前必先准备观音衣、香烛各一份和五个利是封,然后用红纸写上「借财星拱照」、「借财运亨通」、「借财源广进」、「借财来有方」,再将之分别放入四...

余江县15358685861: 杨公济是何许人? -
上钧复方: 杨蟠,字公济```(约1017-1106年),别号浩然居士,宋临海章安人.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历任光禄丞、太子中允、陕西提举常平、提点荆广铸钱等职,凡四十余年,终知寿州.元佑四年(1089年),苏...

余江县15358685861: 郝昭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比司马懿还恐怖? -
上钧复方: 郝昭是河西人,身强力壮,曾经在陈仓之战抵抗诸葛亮二十多天,最后诸葛亮军粮耗尽而撤兵,司马懿也自愧不如.

余江县15358685861: 烎帝蒋生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说他是烎帝? -
上钧复方: 烎帝蒋生,七零后,四川人 世界500强排名靠前的公司重庆片区高...

余江县15358685861: 京夫子是何许人也 -
上钧复方: 京夫子,原名罗鸿玉,**中国著名作家**,1942年生于北京.他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获得过很多国际大奖,1981年发表了另一代表作小说《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