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前为什么低空会发光?

作者&投稿:雷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大地震前低空会发光?~

地震前的发光现象,早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 6世纪《诗经》中对陕西岐山大地震(公元前780年)的记述: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国外对地光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一世纪的古罗马人塔西托斯(Tacitus)对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的记述和9世纪日本的《三代录实》对公元869年一次日本地震的记载中。
然而,将地震的发光现象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705年英国人斯图克雷,1910年加里总结了欧洲的148例,1930年武者金吉给出日本的1583例,1967年栗林亨拍摄到的地震前发光照片,以及各国科学家在现场目睹了大量的地震发光现象并做了详细记录后,这种前兆现象的轮廓才渐渐清晰。特别是我国的震例中还出现了地光灼伤人体肌肤、致人晕倒、烧焦植物以及在地面留下走火痕迹等等物证,这个现象的存在终于不容置疑了:7级以上大震前几小时至几天的极震区多有地光出现,呈现片状或团状的低空朦胧的闪光,除个别伴有燃气外,均为低空大气的放电。表现形式上,山区为多、平原为少;震时最多、震后较少;蓝白为主、黄色为辅等等。
电荷的来历

早在16世纪人类就已经发现静电在放电的过程中会发光,磨擦放电最为典型:磨擦化纤衣服和毛衣、触摸金属门柄、用塑料梳子梳头等,都会在黑暗中看到淡蓝色的微光和听到噼叭作响的放电,同“烨烨震电”异曲同工。测量表明,这时的电场强度居然可达300万伏/米,竟同雨天的大气放电在同一量级上,只是由于电量过小而不危险罢了。当1752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得到雷雨带电性质的实验证据之后,人们已经明确:当电荷密度达到每平方米0.1微库仑时,就能看到发光现象。所以随着孕震过程中应力的加大,在某些岩石上就可能会以某种类似磨擦起电和电子发射的方式造成电荷的积累,电荷密度未必很高,仍能导致放电和发光。
石头能发光,这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不是一样神奇了吗?
地球上确实有一种非常精美的石头,它不会唱歌但会发光,且分布极为广泛,含量占地壳上部化学成分的66%,是砂砾、石英岩和花岗岩的主体,其学名叫 “石英”(SiO2)。两块石英轻轻一碰就会撞出火花放光,俗称“打火石”;一块水晶受外力挤压更会放电发光,俗称“放光石”。水晶是更加纯净、更加精美的石英结晶,江苏省东海县是我国的大型水晶产地,老百姓就是依照寻其紫色、白色的“火苗子” 的古训来找水晶矿的。
1970年,芬克尔斯坦和鲍威尔提出了地光是由于石英受压而引起放电的观点,物理上称作“压电效应”,很快得到了普遍的赞同,并有不少中国、日本、俄罗斯震例的支持。所发现的发光现象大多都集中在富含石英的岩层出露区。
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是1880年由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放射学先驱皮埃尔·居里先生(Pierre Curie,1859-1906)和雅克·保罗·居里发现的。他们发现某些晶体特别是石英等受到挤压或拉伸力的作用后,会在相对的两个平面上产生异号电荷,且密度与电压成正比。一旦电荷出现,放电过程的发光便相伴而生。由此可知,当石英晶质体绵延几公里时,震前上百巴的应力变化足以造成百万伏的触发电压,低空的放电发光便在情理之中。
经100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压电效应有两种,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是正效应,相反为逆效应,而且有20多种晶体均含有压电效应。人工已经合成了大量的性能更佳的压电陶瓷材料,不仅发现压电材料在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之间有相互转换的良好关系;还发现人体组织、毛发和骨骼都有生物压电效应。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打火机、点火器、音乐贺卡、音响电子表、语音手机等等,都使用了压电材料。目前这种材料制成的产品已广布于各个技术领域。
启 迪

“地光闪,八成险”,虽则小谚语,却含大道理。我国科学家曾做过大量模拟实验,发现岩石在高压和微破裂过程中确实有电子发射、电场和磁场剧变等现象,不仅存在于石英晶体、花岗岩体,还存在于一些非石英成分的岩石中。这说明,压电效应是一种重要的但非唯一的地震发光机制。与此相似,美国加州大学的费罗因德也提出,火山岩中过氧族的氧原子也会在压力下释放,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厚度仅约10个纳米的电荷层,也会导致地光的出现。因此,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对电场和发光的异常变化还需做多手段观测。
对地光,《诗经》做过现象的描述;《聊斋志异》做了冤魂的申述;地震学家做了机理的研究,虽则是进步,但也仅翻动了大自然的一页。下一页是什么,还待我们的再努力

地震前的发光现象,早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 6世纪《诗经》中对陕西岐山大地震(公元前780年)的记述: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国外对地光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一世纪的古罗马人塔西托斯(Tacitus)对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的记述和9世纪日本的《三代录实》对公元869年一次日本地震的记载中。
然而,将地震的发光现象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705年英国人斯图克雷,1910年加里总结了欧洲的148例,1930年武者金吉给出日本的1583例,1967年栗林亨拍摄到的地震前发光照片,以及各国科学家在现场目睹了大量的地震发光现象并做了详细记录后,这种前兆现象的轮廓才渐渐清晰。特别是我国的震例中还出现了地光灼伤人体肌肤、致人晕倒、烧焦植物以及在地面留下走火痕迹等等物证,这个现象的存在终于不容置疑了:7级以上大震前几小时至几天的极震区多有地光出现,呈现片状或团状的低空朦胧的闪光,除个别伴有燃气外,均为低空大气的放电。表现形式上,山区为多、平原为少;震时最多、震后较少;蓝白为主、黄色为辅等等。
电荷的来历

早在16世纪人类就已经发现静电在放电的过程中会发光,磨擦放电最为典型:磨擦化纤衣服和毛衣、触摸金属门柄、用塑料梳子梳头等,都会在黑暗中看到淡蓝色的微光和听到噼叭作响的放电,同“烨烨震电”异曲同工。测量表明,这时的电场强度居然可达300万伏/米,竟同雨天的大气放电在同一量级上,只是由于电量过小而不危险罢了。当1752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得到雷雨带电性质的实验证据之后,人们已经明确:当电荷密度达到每平方米0.1微库仑时,就能看到发光现象。所以随着孕震过程中应力的加大,在某些岩石上就可能会以某种类似磨擦起电和电子发射的方式造成电荷的积累,电荷密度未必很高,仍能导致放电和发光。
石头能发光,这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不是一样神奇了吗?
地球上确实有一种非常精美的石头,它不会唱歌但会发光,且分布极为广泛,含量占地壳上部化学成分的66%,是砂砾、石英岩和花岗岩的主体,其学名叫 “石英”(SiO2)。两块石英轻轻一碰就会撞出火花放光,俗称“打火石”;一块水晶受外力挤压更会放电发光,俗称“放光石”。水晶是更加纯净、更加精美的石英结晶,江苏省东海县是我国的大型水晶产地,老百姓就是依照寻其紫色、白色的“火苗子” 的古训来找水晶矿的。
1970年,芬克尔斯坦和鲍威尔提出了地光是由于石英受压而引起放电的观点,物理上称作“压电效应”,很快得到了普遍的赞同,并有不少中国、日本、俄罗斯震例的支持。所发现的发光现象大多都集中在富含石英的岩层出露区。
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是1880年由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放射学先驱皮埃尔·居里先生(Pierre Curie,1859-1906)和雅克·保罗·居里发现的。他们发现某些晶体特别是石英等受到挤压或拉伸力的作用后,会在相对的两个平面上产生异号电荷,且密度与电压成正比。一旦电荷出现,放电过程的发光便相伴而生。由此可知,当石英晶质体绵延几公里时,震前上百巴的应力变化足以造成百万伏的触发电压,低空的放电发光便在情理之中。
经100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压电效应有两种,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是正效应,相反为逆效应,而且有20多种晶体均含有压电效应。人工已经合成了大量的性能更佳的压电陶瓷材料,不仅发现压电材料在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之间有相互转换的良好关系;还发现人体组织、毛发和骨骼都有生物压电效应。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打火机、点火器、音乐贺卡、音响电子表、语音手机等等,都使用了压电材料。目前这种材料制成的产品已广布于各个技术领域。
启 迪

“地光闪,八成险”,虽则小谚语,却含大道理。我国科学家曾做过大量模拟实验,发现岩石在高压和微破裂过程中确实有电子发射、电场和磁场剧变等现象,不仅存在于石英晶体、花岗岩体,还存在于一些非石英成分的岩石中。这说明,压电效应是一种重要的但非唯一的地震发光机制。与此相似,美国加州大学的费罗因德也提出,火山岩中过氧族的氧原子也会在压力下释放,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厚度仅约10个纳米的电荷层,也会导致地光的出现。因此,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对电场和发光的异常变化还需做多手段观测。
对地光,《诗经》做过现象的描述;《聊斋志异》做了冤魂的申述;地震学家做了机理的研究,虽则是进步,但也仅翻动了大自然的一页。下一页是什么,还待我们的再努力

地震前的发光现象,早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 6世纪《诗经》中对陕西岐山大地震(公元前780年)的记述: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国外对地光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一世纪的古罗马人塔西托斯(Tacitus)对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的记述和9世纪日本的《三代录实》对公元869年一次日本地震的记载中。
然而,将地震的发光现象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705年英国人斯图克雷,1910年加里总结了欧洲的148例,1930年武者金吉给出日本的1583例,1967年栗林亨拍摄到的地震前发光照片,以及各国科学家在现场目睹了大量的地震发光现象并做了详细记录后,这种前兆现象的轮廓才渐渐清晰。特别是我国的震例中还出现了地光灼伤人体肌肤、致人晕倒、烧焦植物以及在地面留下走火痕迹等等物证,这个现象的存在终于不容置疑了:7级以上大震前几小时至几天的极震区多有地光出现,呈现片状或团状的低空朦胧的闪光,除个别伴有燃气外,均为低空大气的放电。表现形式上,山区为多、平原为少;震时最多、震后较少;蓝白为主、黄色为辅等等。
电荷的来历

早在16世纪人类就已经发现静电在放电的过程中会发光,磨擦放电最为典型:磨擦化纤衣服和毛衣、触摸金属门柄、用塑料梳子梳头等,都会在黑暗中看到淡蓝色的微光和听到噼叭作响的放电,同“烨烨震电”异曲同工。测量表明,这时的电场强度居然可达300万伏/米,竟同雨天的大气放电在同一量级上,只是由于电量过小而不危险罢了。当1752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得到雷雨带电性质的实验证据之后,人们已经明确:当电荷密度达到每平方米0.1微库仑时,就能看到发光现象。所以随着孕震过程中应力的加大,在某些岩石上就可能会以某种类似磨擦起电和电子发射的方式造成电荷的积累,电荷密度未必很高,仍能导致放电和发光。
石头能发光,这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不是一样神奇了吗?
地球上确实有一种非常精美的石头,它不会唱歌但会发光,且分布极为广泛,含量占地壳上部化学成分的66%,是砂砾、石英岩和花岗岩的主体,其学名叫 “石英”(SiO2)。两块石英轻轻一碰就会撞出火花放光,俗称“打火石”;一块水晶受外力挤压更会放电发光,俗称“放光石”。水晶是更加纯净、更加精美的石英结晶,江苏省东海县是我国的大型水晶产地,老百姓就是依照寻其紫色、白色的“火苗子” 的古训来找水晶矿的。
1970年,芬克尔斯坦和鲍威尔提出了地光是由于石英受压而引起放电的观点,物理上称作“压电效应”,很快得到了普遍的赞同,并有不少中国、日本、俄罗斯震例的支持。所发现的发光现象大多都集中在富含石英的岩层出露区。
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是1880年由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放射学先驱皮埃尔·居里先生(Pierre Curie,1859-1906)和雅克·保罗·居里发现的。他们发现某些晶体特别是石英等受到挤压或拉伸力的作用后,会在相对的两个平面上产生异号电荷,且密度与电压成正比。一旦电荷出现,放电过程的发光便相伴而生。由此可知,当石英晶质体绵延几公里时,震前上百巴的应力变化足以造成百万伏的触发电压,低空的放电发光便在情理之中。
经100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压电效应有两种,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是正效应,相反为逆效应,而且有20多种晶体均含有压电效应。人工已经合成了大量的性能更佳的压电陶瓷材料,不仅发现压电材料在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之间有相互转换的良好关系;还发现人体组织、毛发和骨骼都有生物压电效应。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打火机、点火器、音乐贺卡、音响电子表、语音手机等等,都使用了压电材料。目前这种材料制成的产品已广布于各个技术领域。
启 迪

“地光闪,八成险”,虽则小谚语,却含大道理。我国科学家曾做过大量模拟实验,发现岩石在高压和微破裂过程中确实有电子发射、电场和磁场剧变等现象,不仅存在于石英晶体、花岗岩体,还存在于一些非石英成分的岩石中。这说明,压电效应是一种重要的但非唯一的地震发光机制。与此相似,美国加州大学的费罗因德也提出,火山岩中过氧族的氧原子也会在压力下释放,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厚度仅约10个纳米的电荷层,也会导致地光的出现。因此,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对电场和发光的异常变化还需做多手段观测。
对地光,《诗经》做过现象的描述;《聊斋志异》做了冤魂的申述;地震学家做了机理的研究,虽则是进步,但也仅翻动了大自然的一页。下一页是什么,还待我们的再努力


为什么地震时能在天空中产生光
关于地光的成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震前低空大气的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有的认为岩石中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能产生强电场;有的认为地下水流动能产生高电压。有人认为,火球式的地光是地下逸出的天然气在近地表处的爆发式点燃。由地震引起的发光现象,称之为地光。地震发生前为什么会产生...

为什么地震时有时会有地光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震发生前为什么会产生地光呢?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快发生时,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一种电磁效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放电现象,并沿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

地震前为什么会有蓝光
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一种电磁效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放电现象,分解出氢、氧等两种气体,并沿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地震前后,天空出现的蓝光是地光。出现蓝光是因为发生地震前,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

唐山大地震,电影里面说,地震的时候天空是紫色的.真的假的
真的,那是地光,由于能量突然大量的释放产生的 。地震发生前为什么会产生地光呢?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快发生时,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一种电磁效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放电现象,并沿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实例:1976年7月28日...

为什么大地震前低空会发光?
他们发现某些晶体特别是石英等受到挤压或拉伸力的作用后,会在相对的两个平面上产生异号电荷,且密度与电压成正比。一旦电荷出现,放电过程的发光便相伴而生。由此可知,当石英晶质体绵延几公里时,震前上百巴的应力变化足以造成百万伏的触发电压,低空的放电发光便在情理之中。经100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

地震前为什么会有地光闪耀?
两位学者推断,当石英在地壳中有规律排列时,如果沿长轴排列的石英晶体的总长度,相当于地震波的波长时,就会产生地震电效应。若地震压力的压强为30~330帕,就有可能产生500~5000伏\/厘米的平均电场。这个电场足以引起类似暴风雨时的闪电那样的低空放电现象,产生地光。由于压电效应并不一定在地震发生时才有,所以在地震前...

为什么地震会发生地光?
通常来说,“地光”又叫作“地震光”,即:发生地震的时候,肉眼可见的光现象。在过去,许多人都看到过地光,一些历史文献和天文、地理资料中,都曾对其进行过一定的描述和记载。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些资料都记载了地光现象,但它们的记载却相差甚远。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地光出现...

地震前 为什么天空回出现红光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列车,在将要到唐王山站时,看见前方突然出现了紫红色的耀眼亮光,司机断定是地光,紧急制动,还未等列车停稳,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强裂地震发生了,列车剧烈摇晃但由于停止前进,没有发生危险。地光的发光形式不同,可分低空大气发光,电晕放电发光及地下...

地震的时候会出现地光,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地光是什么?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太熟悉这个,地光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地光的出现就代表着有地震将要降临。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就有很多人都看到地光,地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地光是什么?地光指的是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现象,地震前地光现象会非常突出,...

地震前地平线上会出现天光是怎么回事?
地光是指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震前的地光现象非常突出。地光出现的时间大多与地震同时,但也有在震前几小时和震后短时间内看到的。其形状有带状光、闪光、柱状光、片状光等。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低空大气中出现的片状光、弧状光和带状光等多为青白色,...

博乐市19538954704: 为什么地震前会出现地光? -
糜蚁芩连: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1965~1967年,日本松代地震群期间,就留下难得的地光照片.中国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震前的地光现象非常突出.地光出现的时间...

博乐市19538954704: 为什么地震前会有地光?为什么地震前会有地光?
糜蚁芩连: 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常会看到天空近地面 处有发光现象,这就是“地光”.地震发生前 为什么会有地光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将要发生时,地下 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的摩擦和滑动会 产生一种电磁感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 围的放电现象.这种放电现象沿着断裂缝隙通 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一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广,所以当有地光发生时, 即使人们离地光发生处较远也可以看得 到它.

博乐市19538954704: 地震前夕为什么会有地光产生呢?
糜蚁芩连: 地震发生前为什么会产生地光呢?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快发生时,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一种电磁效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放电现象,并沿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

博乐市19538954704: 地震为何会出现强光? -
糜蚁芩连: 其原因尚无定论.科学家们认为:地光的成因,一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聚集,于地壳上层直接放热发光,一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于低空大气层辐射放电发光,或者是二者的组合. 在第一种成因作用下,地光的形态多是底边在地面,半径几...

博乐市19538954704: 地震时为什么会出现地光
糜蚁芩连: 地光是地震前兆之一,是在地震前夕出现在天边的一种奇特的发光现象.其颜色以蓝白色和红色居多,黄色次之,其它颜色也有.地光的外观形态,有的呈片状大面积分布在震区上空,天地红光一片,类似火烧云;有如带状横穿天空,似彩虹;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在峨山县城附近出现了高3—4米的红色柱状光;还有球状和无规则状等.地光发生时常伴有低沉的“呜呜”声. 地震前夕产生地光的原因是地下深处的岩石中含有氦、氩、氖、氙等气体,地震即将来临时,地下岩石受力变形并产生了许多的小裂缝,这些挥发性气体便从地下逸出.同时,岩石破裂时产生漫射电子将这些气体点燃,于是便形成了地光. 摘自(中国气象局)

博乐市19538954704: 地震为什么有地光? -
糜蚁芩连: 地光是强地震前后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地光闪耀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轰隆隆的地声.地光形形色色的形态,归结起来可分为闪电状、朦胧弥漫状(片状)、条带状、柱状、探照灯状、散射状和火球状等等.就光的颜色来说,有红、橙、黄、绿...

博乐市19538954704: 地震前夕产生地光的原因是.
糜蚁芩连: 地震前夕产生地光的原因是地下深处的岩石中含有氦、氩、氖、氙等气体,地震即将来临时,地下岩石受力变形并产生了许多的小裂缝,这些挥发性气体便从地下逸出.同时,岩石破裂时产生漫射电子将这些气体点燃,于是便形成了地光.

博乐市19538954704: 关于地光什么是地光?为什么地震时会有地光产生?
糜蚁芩连: 地光以及其产生原因 大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1965~1967年,日本松代地震群期间,就留下难得的地光照片.中国...

博乐市19538954704: 地震光的种类和原因 -
糜蚁芩连: 地震光即地光,是指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原因:地光的产生原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震前低空大气的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有的认为岩石中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能产生强电场;有的认为地下水流动能产...

博乐市19538954704: 为什么在强地震发生前几分钟天上会出现地光? -
糜蚁芩连: 由于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之为地光.在临近地震时刻,出现得比较多,震前和震后一段时间内有时也可以看见. 地光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有几种解释:①大地震前地磁、地电场急剧地变化与大气中电离层相互影响而产生;②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