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对老庄的生死观提出了批评,是哪两句?

作者&投稿:陶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兰亭集序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的生死观~

 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中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1/Class4/200708/12395.html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序评价
兰亭集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它的这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兰亭集序的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对兰亭集序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兰亭序的历史评价 《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

《兰亭集序》里,作者悲,请问,“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最后那一自然段...
今天自己发出生命短暂的感慨,后世的人看到了,同样也会产生共鸣。因为像下文所说:虽然时代不同,人们的际遇不同,但是,能引起人们感慨的缘由,却是亘古不变的。不变的缘由是什么呢?自然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非成败了。除非你五蕴皆空,大智大慧。不然的话,看到兰亭序,你总会“有感于斯文”...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课文剖析(2)
)[这个句子写人类从古至今,对死生的感叹都是完全一致。句子的难点在于作者究竟是什么“不能喻之于怀”。钱钟书在《管锥篇》中指出:“盖羲之薄老、庄道德之玄言,而崇张、许之秘法;其诋‘一生死’,‘齐彭殇’为虚妄,乃出于修神仙,求长寿之妄念虚想,以真...

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拓展: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

《兰亭序》的作者到底是谁
《兰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兰亭集序课后题第三段 作者情感为何由乐转悲
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而由聚散再想到人生之短促,死生的悬隔,更令人悲从中来。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述聚会之欢乐后,因感人生无常而转入悲伤,并不自《〈兰亭集〉序》始。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云:“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

兰亭集序 \/ 兰亭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集序 \/ 兰亭序》相关内容 创作背景作者:佚名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兰亭集序》中作者“悲"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对社会之悲,对生死之悲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_百度...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是一篇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集...
A (王羲之是东晋人)

宜川县17888501339: 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是? -
庞禄丙酸: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宜川县17888501339: 怎样理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 -
庞禄丙酸: 王羲之在天人合一的曲觞流水、感事伤怀中,把现实人生与理想人生联系起来, 把当时文人风流旷达的情怀与造成这种人生态度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渊源联系起来, 并在回到现实人生时表现了极为豁达、爽朗、热爱人生的生命意识和人格力量,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某些消极面的扬弃, 奏响了热爱生命、讴歌生命和批判传统消极面的最强音:“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疡为妄作.”

宜川县17888501339: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 -
庞禄丙酸:[答案] 《兰亭集序》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宜川县17888501339: 兰亭集序中提出作者观点的句子 -
庞禄丙酸: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宜川县17888501339: 兰亭集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庞禄丙酸:[答案] 作者通过一兰亭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思想: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

宜川县17888501339: 兰亭集序的主旨 -
庞禄丙酸: 中间的时候..作者有说生死之事、、感叹人生、 看似是游记之作 但其主旨实为对当时玄学风气的批判

宜川县17888501339: 《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否定那种把生和死看成相同、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相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______ - , - ______ - ”. -
庞禄丙酸:[答案] 答案: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宜川县17888501339: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两种人生观念 -
庞禄丙酸: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两种人生观念先写“乐”如:“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后写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宜川县17888501339: 《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
庞禄丙酸:[答案]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的是怎样的生死观?和老庄道家的生死是否相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但是,他的生命观不同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在王羲之看来,对生的执着、对死的...

宜川县17888501339: 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是? -
庞禄丙酸:[答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