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清朝以前叫什么

作者&投稿:钦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安徽叫什么?比如说唐朝的时候安徽那时候叫什么名字?~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唐朝时安徽为建省,当时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安徽境内的淮北、江淮地区为淮夷方国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江南地区为越族等蛮夷部落的领地。
秦推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所设县邑先后为九江、泗水、砀郡、陈郡、会稽(吴)郡等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所分领。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又增置鄣郡、衡山、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可考的县在皖境内有25个县。
汉初,安徽境内仍为楚、淮南等异姓王封地。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至清朝安徽省初建。

扩展资料:
安徽境内的县级建置自秦汉以来比较稳定合理,一般都保持在60~80个之间,只有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侨置、滥置各级行政区划,使境内县级基层区划滥至百多个,但循名责实,不少是子虚乌有,有的连当时的图籍史书也无法搞清楚。
安徽地方行政区划的形成及其管理体制的演变,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完善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阶级斗争日炽的必然结果。并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基础,以阶级斗争、军事需要为杠杆,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上层建筑。
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6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
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区位优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国南北差异,是美丽中国的缩影。
参考资料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安徽省志-概述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共56县。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共设44县。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共55县,1军。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共计62县,2监。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共置49个县,7个散州。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共59县。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安徽在清朝以前叫南直隶。

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扩展资料: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 

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



明朝的时候,安徽和江苏是在一起的省级单位,叫南直隶。清初叫江南省,康熙时才分开,有了今天的江苏和安徽。

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

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扩展资料

安徽地名由来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吴氏等三藩势力,再加上满清皇室内部派系矛盾尖锐,争斗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

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其它势力利用富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

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

“安徽巡抚司”、“安徽按察使司”驻安庆,但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等方面因素,“安徽布政使司”暂留江宁。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巡抚司”、“江苏按察使司”、“江苏布政使司”由苏州迁至江宁,江宁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江苏省会;“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安徽省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



“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所辖范围之和。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吴氏等三藩势力,再加上满清皇室内部派系矛盾尖锐,争斗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其它势力利用富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安徽巡抚司”、“安徽按察使司”驻安庆,但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等方面因素,“安徽布政使司”暂留江宁。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巡抚司”、“江苏按察使司”、“江苏布政使司”由苏州迁至江宁,江宁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江苏省会;“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安徽省会。从1760年开始,除太平天国时期,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安徽省府曾短暂迁往庐州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协商后决定安徽省会仍复迁安庆为宜),到抗日战争时期,安庆沦陷于侵华日军,安庆一直为安徽省府驻地。  

明朝的时候,安徽和江苏是在一起的省级单位,叫南直隶。清初叫江南省,康熙时才分开,有了今天的江苏和安徽。


徽乡 这个词什么时候出来的
清朝

安徽简称为什么是皖字
1. 安徽的简称“皖”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全国设立了徽商,徽文化在安徽及其他地区十分流行。2. 安徽省的设立,灵感来源于境内的皖山和皖水,因此将安徽省的简称定为“皖”。3. 安徽省会是合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级行政区。4. 安徽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位置,是国内外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

宋徽宗庙号的含义是什么?徽宗有什么寓意?永徽年号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
1徽是美好;善良之意 徽,善也。——《尔雅·释诂》徽:元德充美曰徽;徽宗的庙号是他的儿子宋高宗上的。总不会怎么丑化自己的老爹,虽然国家是被他给败掉的,但是死者为大,多少给他一生好一点的盖棺定论。2永徽(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是 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年号。 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六年...

徽商是什么朝代的
1. 徽商特指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而非涵盖所有安徽籍商人。2. 徽商,亦称“新安商人”,在民间被俗称为“徽帮”。3. 徽商的起源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并在唐宋时期得到发展,至明朝达到鼎盛。4. 徽州,今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是徽商的活动基地。5. 在其鼎盛时期,徽商曾...

安徽省的简称为什么是皖
”(译文:《尚书·禹贡》中属于扬州地域,春秋时期是皖国,战国时属于楚国,秦时属于九江郡,西汉、东汉时期属于庐江郡。)安徽建省始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政府,并将省会设在合肥。

清朝安徽的徽宁是现在什么地方
1、徽宁池太广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中的道。雍正十一年十二月,置安徽宁池太广道,领安庆府(简称“安”)、徽州府(简称“徽”)、池州府(简称“池”)、太平府(简称“太”)、宁国府(简称“宁”)、广德直隶州(简称“广”),治安庆府。雍正十二年十月(1734年11月),迁道治于芜湖县。2...

爱新觉罗是什么意思?
爰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解释一下,乾隆说:“天帝的妹妹来到人间,吃了一颗红果子,剩下了天子,天帝赐姓觉罗,又赐爱新为尊号”,也就是说,清朝皇室,真正的姓氏是觉罗,爱新是冠名的徽称,只是后人不再区分,把爱新觉罗合起来用作姓氏了 。

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一共经历了多少个朝代?分别叫什么名字??一共有几位...
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一共经历了多少个朝代?分别叫什么名字??一共有几位皇帝?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dymm2006 高粉答主 2012-02-04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万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481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

为什么在明朝时徽商是安徽的而在清朝时徽商是江南的
徽商来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府,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明代《安徽地志》所说的“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徽州府...

徽杭古道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什么?
同时,这一时期的徽杭古道还见证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如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诗篇佳作。再次,徽杭古道在明清时期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明朝时期,由于徽州地区的木材、竹子等资源丰富,成为了宫廷建筑和家具的主要供应地,使得徽杭古道上的木材运输业非常发达。清朝时期,随着徽商在全国范围内的...

修水县17030371054: 安徽的由来 -
况瑞康宝: “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

修水县17030371054: 我想知道每个省的间称 -
况瑞康宝: ★北京市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 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 称京; ★天津市 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 ★上海市 沪 上海...

修水县17030371054: 请问以前清朝,民国时期中国各地的地名是怎么叫法的,比如说鄂豫皖这些,求调教 -
况瑞康宝: 你说的鄂豫皖都是古代湖北、河南、安徽的简称,一直延续至今的.只要是文明古城基本上还是古称的.不过不少古代史有很多名字的,若想说出来,那可不容易,得翻很多古书的.就是历史学家也不会凭空说出很多的.只有自己去找这方面的书籍去看、去了解.至于想知道我国各省分别属于春秋战国的哪些国家,去找一些中学的历史书和图册就会知道了.

修水县17030371054: 安徽以前是中国那里啊 -
况瑞康宝: 安徽,简称“皖”,为中国内陆省份,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距东海约3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省会合肥市,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安庆曾为省会.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修水县17030371054: 各个省份的简称是什么啊?有什么典故吗?为什么那么叫啊?
况瑞康宝: 我国各个省份简称 生活常识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沪) 重庆市(渝)... 简称陕.古代时 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6.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

修水县17030371054: 安徽为什么会被叫做安徽
况瑞康宝: 安庆和安徽合并在清朝时期

修水县17030371054: 安徽古代有皇帝吗
况瑞康宝: 安徽这个这个名称是清朝时期才有的,区安庆徽州的前一个字组成安徽.安徽现在的地理版图是建国以后划得.按照这个现在的版图的话,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家乡是安徽凤阳的,建都南京.另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袁术,可惜称帝只有百天左右.

修水县17030371054: 为什么安徽简称是“皖”呢? -
况瑞康宝: 在安徽省境内的潜山县,有座天柱山;历有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诸名.天柱峰深踞群山之中,峰顶拔尖,故称“潜(尖)山”.西周时天柱山一带册封过一个由皖伯作领主的皖国,故改为“皖山”,皖,原有美好、明媚的意思,安徽省...

修水县17030371054: 于大清 - "安徽"的由来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
况瑞康宝: 安徽省,因清初(1667年)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并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得名.由于清代省会安庆府古为皖国,境内有皖山、皖水,故安徽简称“皖”. 辖江扼淮控湖,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经济较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明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北方的特征.

修水县17030371054: 清朝时期安庆现在叫什么名字 -
况瑞康宝: 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 安庆素有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素有中国"黄梅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