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侵略者在哪两次战争中到北京城作威作福、为非作歹?并指出这两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共同...

作者&投稿:大狐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战争的起因与经过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想通过对第一批条约的“修约”来扩大他们的在华利益。英、法、美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向清朝要求修约,即修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扩大它们的在华特权。咸丰皇帝拒绝修约,西方列强便准备发动战争,逼迫清朝就范。此时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他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1856年10月8日,中国水师在“亚罗号”划船逮捕了2名海盗和10名涉嫌船员。此船虽在香港注册,却是非法注册,且注册期也已过时。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捏造说,船上的英国国旗被中国官兵撕下,是对英国的侮辱,借机扩大事态,蓄意进行挑衅。在此之前,法国制造了马神甫事件。1856年2月,非法进入广西西林县的法国传教士马赖,与当地恶棍勾结,为非作歹,引起当地民众愤怒,西林县令下令处死了马赖。法国以此为借口,与英国组成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军首次进攻广州,未能得逞。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到达香港,清两广总督叶名琛未做应战准备。12月28日,英法联军攻克广州。1858年4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威胁北京。清朝派人谈判,俄、美两国公使借口调停,诱使清朝廷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商船可自由航行于长江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中国向英国赔款400万两白银,向法国赔款200万两。同年11月,清朝在上海又与英、法、美等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对其他洋货进口采取优惠税则,邀请英人帮办海关税务。中俄《天津条约》,使俄国除了获得赔款之外,又获取了与英法同样的侵略特权,还特别规定:中俄“从前未经定明”的边界,要由两国派出大臣查勘,为俄国以后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留下了机会。

《天津条约》签订一年后,双方要在北京换约,但英法拒绝清朝廷指定的换约路线,要将舰队开入大沽口,再进入北京进行换约,并要清朝廷撤除白河防御,明显地进行战争挑衅。1859年6月24日,英法联军向清朝廷发出最后通牒。次日,他们即向大沽发起进攻,清军予以还击。激战一昼夜后,击沉、击毁联军舰艇多艘,进攻炮台的千余英军伤亡近500人。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第二次大沽保卫战,清军取得胜利。英国为此决定再次对华开战。1860年4月,英法联军先后攻占了舟山、烟台、大连等地。8月,从北塘登陆,袭击并占领了大沽炮台。

9月,天津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清朝廷此时请求和谈,英、法提出的条件比《天津条约》更为苛刻,致使谈判破裂。清军在通州城西八里桥阻击英法联军,未能成功,全军溃败。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命恭亲王奕欣留守北京,谋求和谈。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又大肆抢劫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抢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然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使豪华的园林变成一片废墟。

在英法联军的军事威胁和俄、美公使的诱逼下,1860年10月和11月,清朝廷又与英、法、俄三国分别订立了《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增辟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给英、法军费各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赔款由海关担保;允许华工出洋;归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外国人在各省租买田地、建屋自便。《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不仅承认了《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还扩大了侵略特权,使中国的灾难更加深重。

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恭亲王奕欣因办理对外交涉,形成了以他为首的亲外势力。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他的6岁儿子载淳即位,朝廷大权操纵在肃顺等顾命王大臣手中。咸丰帝的遗孀慈禧太后与奕欣勾结,于1861年11月2日发动了宫廷政变,将顾命大臣载垣、端华和肃顺处死,另外五大臣充军或革职,史称“辛酉政变”。政变后,慈禧太后让小皇帝登极,年号同治,以奕欣为议政王大臣,慈禧太后控制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辛酉政变之后,清朝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1861年,奕欣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外交和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并经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军工、译文、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而清朝的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开始由外国人担任。1859年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李泰国回国后,1863年起,英国人赫德继任海关总税务司,直至1909年,长达46年。

《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公使纷纷进驻北京,通过各种途径控制清朝廷。1867年,美国公使蒲安臣离职回国,奕欣请蒲安臣代表清朝廷出使外国,先后到美、英、法、德、俄等国,呈递国书,办理交涉。在美国,蒲安臣以清朝钦差大臣身份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订立《中美续增条约》8条,规定美国人有贩卖华工自由、传教自由等条款,为美国进一步侵华铺平了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廷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得外国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日益加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后,中国已成为一个泱泱封建帝国。当世界历史进入公元17世纪,欧洲封建堡垒被新生的资产阶级攻破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近代科学的诞生,让封建朝代的统治不能再以宗教神创的精神枷锁愚弄民众,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思想、新文化的不断涌现将人类的思想解放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程。然而,沉眠在东方大地上的封建帝国,并没有被西方奋进的号角惊醒,而它的鼾声却被大炮的轰鸣打断,醒来见到的是封建末日的余晖在外来侵略的火光中支离破碎。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史学家们断定在公元1840年。因为这一年一个重大的事件——鸦片战争发生了。英国侵略者驾驶着48 艘舰船,以武力相威胁,强行推销鸦片并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声言,如不同意它的要求将“必相战不息”。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21日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为止,历时2年,又被称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焚烧圆明园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被侵略者的大炮强行轰开了。紧接而来的是愚弱的躯体被屠戮,血腥的空气里被浸泡着的是无辜、无助、屠刀下生灵的涂炭、火光中文明的支解。1856年,外国侵略者的淫威被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刺激,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得更多的特权,侵略者蓄意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正是在这次战争中,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毁于大火。战争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的情况下结束,英、法、俄、美等国在露出刽子手狰狞的淫威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而中国社会被进一步地推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一个曾亲眼目睹英法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英国人曾说:“当着一个个的屋顶倾塌下来的时候,四面墙垣的烈火,也渐渐闷塞下来,喷出大大的一卷一卷的浓烟。……对于这个老大帝国的命运,这是表示一种愁惨的预兆,它内部的基础,既为自相残乱的内战销毁残蚀,……结果四面被包围着,无处求救,最后喷出一口浓烟,伏伏贴贴的降服,迷失在它从前的灰烬里面。”
1860年6月,英法舰船200艘,侵略军16000余人,闯关来到天津大沽口外。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侵略,借口是护送英法公使赴京交换于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批准书。其目的,就是要武力威胁清政府,“给中国政府以直接的打击。”同年9月,英法联军直迫通州。此时,清文宗(咸丰皇帝)已躲至圆明园内避难,并在圆明园下达了截获英使巴夏礼等人的命令。9月21日英法联军分三路进攻八里桥,史称“八里桥之战”。“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侵略军的最后一战。此战清军以7万之众决战侵略军,最终仍是失利。第二天,也就是9月22日凌晨,曾下令要全国军民奋勇杀夷的咸丰皇帝,闻听八里桥战役失利的消息,仓惶出逃,奔赴热河。据史料记载,咸丰这次出逃极其狼狈,“銮舆不备,扈从无多,车马寥寥。”
咸丰跑了。咸丰的弟弟奕


在圆明园内设立公所,主持和局。
1860年10月6日,英法侵略军从德胜门、安定门杀入北京,此时的清军早已大乱,不战自溃。侵略军尾随清兵退至圆明园。钦差大臣奕

见状也闻信而逃。侵略军长驱直入闯进了圆明园。在侵略军的淫威面前,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跑了,受命的钦差也跑了,守护京城的清军跑了,拱卫御园的护军也跑了。在侵略军自鸣得意的时候,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在圆明园贤良门内,遭遇到了20几名中华好男儿的英勇抗击。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这20余名男子汉自然逃脱不了被杀戮的命运,但他们以身抗敌的气概则令侵略者胆寒。带头抗击侵略者的是“八品首领”任亮,20余名男子汉是圆明园的“技勇”太监。“技勇”是担负在园内帝后寝宫附近巡更侍卫的责任。这些身份特殊的太监被特许在园内佩带军械行走。任亮等人英勇抗敌的行为被他们的同僚刻碑铭记,以昭后世。1983年这块墓碑出土,历史见证了这一英雄的壮举,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概。
圆明园,这座凝聚着中华民族高度智慧和血汗的万园之园,这座历时150余年修建,集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为一身的宏伟艺术杰作,这座珍藏了数之不尽的珍宝和珍贵典籍、文物,堪称人类文化宝库之一的文化载体,在1860年10月6日至8日遭遇了空前的洗劫、焚烧。圆明园在侵略者的淫威中倒下了。时过3日京城西北仍然余烟未尽,它在历数着侵略者摧残文明灭绝人性的暴行;一座封建制度的大厦倒下了,余下的是火焰不能将其焚毁的石质残迹,它在惨烈的肆虐中留存下来,为历史而见证。我们没有必要去重复描述圆明园被焚时的状况,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页。在这里,我们引用史料所记载的文字来看一看侵略者的嘴脸和行径:“当殷红的火焰映在从事放火的军队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觉得很光荣。”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用他那犀利的笔,曾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劫,另一个纵火焚烧。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他们手拉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我们欧洲人自称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他还说“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二)戊戌变法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着自然法则——落后被先进取代,愚昧被文明淘汰的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近代中国演义的是封建社会衰亡的历史,也是摆脱愚昧,追求光明的历史。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导致中国在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处于被瓜分、凌辱的地步。然而,这不能说明中华民族失去了血性、失去了斗志,自立自强知耻而后勇的民族精神无处不在地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发生在19世纪末年的戊戌变法就是清末资产阶级要求改革政治,抵御外侮,发展资本主义的一次维新运动。
所谓戊戌变法是指以1898年“百日维新”为重要标志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因为1898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所以又被称为“戊戌变法”,也称为“戊戌维新”。这次由中国资产阶级发起的意在抵制外侮,振兴民族,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运动,从始至终在北京展开,因此,它与北京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外国列强在中国的掠夺、瓜分达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的严重。然而,当时的清政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固守卖国、守旧的政策与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倾向维新的帝党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想利用得到帝党的支持开展维新变革,改变中国的现状,这就为变法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光绪皇帝支持维新变法,固然有受到维新思想影响的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光绪皇帝的目的是想通过维新在与后党的权力争夺中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一点维新派人士是没有看到的。
康有为曾在1882年和1888年两次为了应试来到北京,他目睹了京城所见,亲眼看到统治集团的腐败。为此,在1888年康有为以“布衣”的身份直接向光绪皇帝上书(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先后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他在上书中直言时局的危难,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主张。在当时,布衣上书是要冒杀头危险的,康有为对此不屑一顾。在七次上书中,康有为的第三次上书到了光绪皇帝的手中。其实光绪皇帝在思想上还多少受到和接受了维新思想的影响。他曾学习英语,还读过一些维新主义思想家的著作。面对清王朝深陷内忧外患的局面,出于维护封建统治和在与后党的斗争中保住自己统治权力的动机,他要求总理衙门向他进呈西书和新书。面对国家屈辱的现状和慈禧太后权倾朝野的局势,从权力的争夺出发,光绪皇帝逐渐倾向于维新。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名字在当时因敢于上书,且所言内容针砭时弊而在京师很有影响。1889年,康有为在北京结识了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谋士张謇,由此与帝党的首领翁同龢有了间接的联系。同时,康有为还结交了京师的一些官僚士大夫,而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帝党分子。所以康有为等人的维新变法主张,在当时的统治集团内部和京城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世纪末年,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内忧外患不断地加速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和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哗然,痛斥“汉奸”李鸿章的声音不绝于耳。当时有人写了“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一筹莫展,割地求和”的对联贴于皇城的端门壁上,表现了对清政府卖国求荣行为的无比愤恨。1895年春,各省举人聚集京师参加会试。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也应试来到京城。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义愤填膺。康有为遂联合十八省举人在松筠庵(遗址在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12 号,系明嘉靖进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杨继盛故居)集会,商议联名上书皇帝。康有为被推举代为起草奏章。他在一天多的时间里起草了一份万言书,有600余人在万言书上签字。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这份万言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他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这份万言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包括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要求,同时也包括了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要求。虽然万言书未能到光绪皇帝手中就被督察院拒绝了,但它的全文却辗转传诵,广为宣传。当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了《公车上书记》,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也得到本省传播了维新的思想。为此,《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运动的起点。康有为也由此成为全国注目的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同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要闻》,同时以康有为首倡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出版《强学报》。翌年,强学会被顽固派查封,维新派又创办了《时务报》。《时务报》在当时的变法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笔是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派军舰强行占领了胶州湾,并强迫清政府订立《胶澳租界条约》,把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康有为这时又第五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取法俄、日以定国是。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又向光绪皇帝上第六书,几天之后又上了第七书。
在维新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光绪皇帝被不断恶化的政局所迫,下决心利用维新派的力量,通过改革从后党的手中夺权。受维新高潮的影响,一些倾向变法的官员也纷纷呈上奏折要求变法,这也使光绪皇帝的决心更为坚定。1898年,康有为为帝党草拟奏章,由杨深秀、徐致靖等人上奏。康有为也呈交了《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于是,在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指出:“维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至9月21日,在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诏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光绪皇帝还在6月16日破例召见了康有为。光绪皇帝本有心重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但由于后党顽固派的阻挠,只安排了康有为任总理衙门章京行走,专摺奏事。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推行新政,到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于瀛台致新政失败,共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顽固派,看到维新派与帝党结合,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他们极为恐慌和仇视。慈禧太后迫于形势,一方面对光绪皇帝颁行新政的作法任其“自酌”;另一方面则加紧谋划破坏新政,并择机发动政变。就在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后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接连下了三道谕旨:将光绪帝的老师,帝党的首要人物翁同龢革职,逐回原籍;明令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后必须到慈禧太后前谢恩;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甘军、武毅军和新建陆军三军。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下令捕杀维新派首领和维新志士。康有为由于9月20日已离京,乘船转赴香港而幸免于难。梁启超于22日乘日本轮船东渡日本也脱离虎口。而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弟、康广仁则先后被捕。被捕后谭嗣同等6人被关在刑部监狱。原定9月26日由军机大臣会同刑部、督察院对他们进行审讯,但这一程序根本就未进行。9月28日,未经审讯的6 人被直接押赴菜市口刑场处决。六位维新志士在刑场上大义凛然,面对刽子手,谭嗣同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作为绝命辞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后党发动政变的时候,有人曾劝谭嗣同避难外逃,但他谢绝了。他说:“不有行者,谁图将来;不有死者,谁鼓士气?自古至今,地球万国,为民变法,必先流血。我国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流血者,流血请自谭嗣同始。”在刑场上,六位仁人志士视死如归,浩然之气,气贯长虹。
戊戌变法失败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封建统治的余威在历史的风雨中发出回光返照的狞笑。谭嗣同等六位志士,以流血见证历史,为维新变法献出了生命。他们被后人尊敬,称其为“戊戌六君子”。
(三)义和团运动在北京资产阶级维新派所进行的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对封建统治的动摇和冲击作用是巨大的。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1900年,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北京又成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反帝斗争的中心。义和团由义和拳、梅花拳、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社团和秘密宗教白莲教组成。参加义和团的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脚A、水手、渔民和其他劳动群众。由我国下层民众组织的义和团在19世纪末期,在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形势下,组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汇成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统一的领导。其组织按照中国的八卦八卦:《周易》中筮占所用的8种基本图像。成书于战国末期的《易传》,以“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采取分析说理和逻辑论证方法解释卦像,探讨万物本原和物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认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一切事物都两两相对,互相作用,并以阴阳对立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体现着朴素的唯物辩证观点。因而,八卦不但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大影响,而且在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研究中,亦给人们以很多启示。分为8个系统,每个系统又分总坛、和坛。坛的首领分别称为大师兄、二师兄等不同的称呼。妇女则有红灯照、青灯照等组织。坛与坛之间各自独立,互不统属。义和团的活动口号是“扶清灭洋”,打击对象直指教会等外来侵略势力。1900年,义和团在华北、东北各地迅速发展,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区形成强大的声势。据统计,当时仅在北京城内的坛厂就有800余所。
义和团运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近代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群众性的反洋教斗争的产物。在清代,自康熙、雍正以来实行了禁教政策,除了在京城居职的西方天主教士外,其余的外国教士是不得在中国传教的。然而,自鸦片战争后,外国在华势力不断扩大,1844年中法签订的《黄浦条约》,恢复了法国传教士在五口五口:1842年8月,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希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南京下关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内容有十三款条约。其中有:开放沿海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人寄居贸易。地方的传教权,并规定中国政府必须保护教堂和法国人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从此,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而逐渐“合法”化并日益猖獗。
西方传教士根据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的特权。法国政府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赔偿的军费中拨巨款重修了北京的东、西、南、北4个教堂。1886年,在扩建三海3工程时,位于蚕池口的北教堂迁到了西什库,为此清政府还专门以皇上的名义钦颁谕旨,并为修建教堂钦赐库银。这些献媚的行为无疑为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870年,天津望海楼法国天主教堂内附设的育婴室有三四十名幼童死亡,同时天津地区不断有拐迷幼童的事件发生,在抓获拐犯的供词中都言及此事涉及天主教堂。为此,数千名群众聚集望海楼说理。法国驻天津领事要求中国官方派兵弹压,并持枪威胁清政府官员,打死天津知县的随从。由此激怒了在场的群众。他们当场打死了法国领事,救出幼童并火烧了望海楼及其美国、英国的教堂和法国领事馆,打死了外国传教士、商人、官员20名。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当天津“火烧望海楼”事件发生后有人星夜传信到北京,北京的居民也要闻讯行动。由此看出当时在北京地区民教相仇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的。
1900年6月,大批的义和团众由京郊州县涌入京城。在此之前的4、5月在民间就有传说在温泉山煤洞中挖出一块石碑,碑文说:“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这个传说无从核实,但从中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义和团的斗争锋芒直对外国侵略者,并指向清政府的祸国殃民的统治。义和团入京城后,围攻城郊各处教堂,内外城区不少教堂被团民焚毁,杀死传教士及其为非作歹的教民和奸细。他们还焚毁洋行、洋货店,外国人修建的洋楼、跑马场、坟茔等也被焚毁。
义和团的活动虽然是分散没有统一领导的,但矛头所向直指外国侵略者,使西方列强极端仇视。6月10日,英、法、日、俄、德、美、意、奥八国组成2000余人的侵略军,由天津出发,乘火车进犯北京。6月17日侵略军强行在大沽登陆,继而向天津、北京进犯。6月15日至8月14日,1万多义和团民围攻西什库教堂。6月20日至8月14日,清军和义和团民又对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发动攻击。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等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奔西安。八国联军攻占京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义和团运动在八国联军的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秩序完全确立。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
(四)“五四”运动在北京百年中国近代史,在中国历史上是灾难深重的一页。腐败的封建统治,在丧权辱国的卑劣行径中,以屈膝媚外的卖国行为将中国的主权拱手让给帝国主义列强,而外国侵略者则贪婪而疯狂地瓜分中国,无情地咀嚼着用强暴而获得的散发着血腥的口中之物。然而,中国的命运是不能由他人来主宰的。中华民族在无情的蹂躏中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在痛定思痛中更挺直了身躯,高昂起了不屈的头颅。

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英、美、法、意、日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当时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以“战胜国”资格派代表出席会议,并向和会提出了列强应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将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直接归还中国的要求。这些要求遭到了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拒绝。然而,中国军阀政府的代表竟然据理不争准备在和约上签字。这个消息传到国内,立即引起全国的激愤。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严惩卖国贼。而后,学生们举行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西口时竟遭到外国卫队的阻拦,队伍改道直奔赵家楼曹汝霖(当时任交通总长,“二十一条”的签字者)的住宅,痛打了正在那里的章宗祥(当时任驻日公使,是将山东权力让给日本的签字者),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面对爱国学生的正义行为,北洋政府出动大批军警,抓捕了30多名学生,驱散了游行队伍。第二天,全北京的学生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通电发出后,天津、上海、济南、广州、长沙等地的学生和海外华侨等纷纷响应,由此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6月3日和4日,北洋政府又逮捕了近千名学生,引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也加入到运动中来,相继举行政治罢工,工人阶级成了运动的主力军。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之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的学生,撤消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当时任币制局总裁,签订“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的职务,并于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社会基础的。北京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与“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出现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有着直接的关系。
谈到新文化运动首先要提到的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而李大钊则是北京地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直隶(今河北)乐亭人。1913年冬留学日本。1914年春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参加反对袁世凯的运动。1916年春,撰写长篇论文《青春》,是当时革命民主主义的代表作。同时主编《民彝》杂志,宣传民主和自由。同年回国,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1918年始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深入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在1918年7月和11月先后发表《俄国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同年底和陈独秀共同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支持和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错误思潮进行斗争。同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是他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9月,在北京发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者》周刊,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列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后,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创办《工人周刊》,开展工人运动。中共二大、三大、四大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在杭州西湖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随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说明中共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率先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回国后负责中共北方区委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发展力量,扩大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遗著编有《李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在1916年时担任《晨钟报》总编辑。他主编的《晨钟报》发表了有关揭露北洋军阀政府反动统治和关于时局及政论的文章;还开辟了“新思潮”、“新智海”等栏目。他任该报总编辑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但影响巨大。8月15日,在该报创刊号上,他撰文《“晨钟”之使命》一文,提出了要创造“青春中华”的思想。所谓创造青春中华,表现了他当时作为一位民主主义的革命者要建立民主、自由和具有现代文明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这种观念和思想在当时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此外,北京大学自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之后,改革教育,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这就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创造了适合的土壤和环境条件。蔡元培任用了当时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如请陈独秀担任文学院的院长、请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等。由此,北京大学清新的空气吸引了一大批具有理想、追求真理的知识人才。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北京的《晨钟报》报道了这个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希望。李大钊最先写文章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意义和性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进步青年渴望了解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政权的俄国,渴望了解世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是反映这些新思潮,影响进步青年的重要宣传阵地。应该说,“五四”运动之前,这些传播进步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为反帝爱国运动的出现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尤其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后,许多先进的青年很快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曙光。

标准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一个是八国联军进北京吧,让人彻底认识了清政府的无能,和坚船利炮的厉害。第二次是抗日战争吧,抗战第一枪没有比这个还有意义的吧


中国近代史上,北京曾两次被外国侵略者侵占,说一说,分别是哪两次?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与法国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这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

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年开始有外国侵略。哪一年日军来犯。然后什么时候日本...
第一次鸦片战争 侵略国: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国:法国 中日甲午战争 侵略国: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 侵略国: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 抗日战争 侵略国:日本 近代最主要的5个侵略战争,具体资料可以自己搜索,以便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清中叶以后,英国...

...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国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侵略者
1、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三元里抗英、抗日战争、辛亥革命 2、鸦片战争于1839年爆发,侵略国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于1858年爆发,英法联军是侵略者。(占领北京)甲午中日战争于1894年爆发,侵略者是日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于1900年爆发,侵略者有英美法俄日意德奥八国。(占领北京)中国的反抗...

在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哪3次攻入北京???(什么战争?什么时候?)_百度知...
1860年9月22日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等逃往热河,派恭亲王奕沂留京媾和。10月6日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惨痛的历史!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惨痛的历史!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北京,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惨痛的历史!

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结局如何?中国人民取胜的是哪...
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分别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取胜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包括:...

近代史的侵略史和抗争史的简略归纳表格望可以有时间地点影响侵略者条约...
事件 时间 地点 侵略者 影响及条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中国东南沿海 英国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中国 英国,法国,沙俄(以调停名义),美国(以调停名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中法战争 1883年12月—1885年4月 越南...

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些地区屡遭外国侵略,为维护国家统一做了哪些斗争?请列...
荷兰侵略军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

列表比较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 抗日战争,又称抗战,是20世纪中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对抗日本侵略者所展开的一场全面性质的民族战争。在国际上,这场战争也被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或日本侵华战争。抗战的起止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持续了14年之久。2.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

近代史上四次侵华战争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

中国近代历史上五次侵华战争
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 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武陵区19263647423: 近代史上,前后仅隔40年,外国侵略者两次侵占北京,侵占北京的这两次战争是[ ] -
衡凝伸筋:[选项] 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武陵区19263647423: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衡凝伸筋:[选项]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武陵区19263647423: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首都北京曾三次被外国侵略者占领,请列举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1)第一次:                     ... -
衡凝伸筋:[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武陵区19263647423: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两次被外国侵略军攻占,两次的侵略者是() ①英美联军 ②英法联军 ③英俄联军 ④八国联军. -
衡凝伸筋:[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武陵区19263647423: 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北京曾两次遭遇侵略者的洗劫,第一发生在1860年,而第二次则发生在() -
衡凝伸筋:[选项] A. 1840年 B. 1895年 C. 1900年 D. 1931年

武陵区19263647423: 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北京曾两次遭遇侵略者的洗劫,第一发生在1860年,而第二次则发生在: -
衡凝伸筋:[选项] A. 1840年 B. 1895年 C. 1900年 D. 1931年

武陵区19263647423: 1.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次进攻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衡凝伸筋:[选项]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武陵区19263647423: 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历史上几次被外国侵占???
衡凝伸筋: 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攻占北京共三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

武陵区19263647423: 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衡凝伸筋: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侵略国家是英国,法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侵略国家是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奥匈帝国.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侵略国家是日本.

武陵区19263647423: 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是什么时候 -
衡凝伸筋:[答案]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到天津 要挟清政府投降不然攻打北京 结果清政府投降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在劫难逃 火烧圆明园. 所以第一次被侵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