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啥意思

作者&投稿:匡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要垂首低吟,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需待七年期.什么意思~

反映出现象与本质的哲学辩证关系。
发掘人才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还要经过长期的考察和锻炼,反映出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试玉、辨材都要经历时间的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真伪优劣自见分晓.比喻人才的选拔也需要通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确定优劣。
这首诗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诗作《放言五首(其三)》。
全诗是: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话文释义: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字词解释: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
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期:期限。
篡: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言五首

《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赏析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拭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出自白居易的哪首诗?
“拭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一诗句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放言五首·其三》,如下:《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

试玉要烧三日满为什么要烧
古人认为,辨别玉的真假需要用大火烧满三天,能够在炭火上烧三天三夜而色泽不变的才是真玉。这句话也表达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的道理。此句源自白居易的《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是什么意思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比喻的是什么 试玉、辨材都要经历时间的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真伪优劣自见分晓。比喻人才的选拔也需要通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确定优劣。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是什么意思? 要真正地考核一个人是不是有才干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

谈谈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三年期的理解
试玉、辨材都要经历时间的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真伪优劣自见分晓.比喻人才的选拔也需要通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确定优劣.

试玉须烧三日满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关于试玉须烧三日满,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2、”是“要知道是不是真玉,要烧三天才知道;要分辨是不是人才,需要七年的时间。3、”的意思。4、这句话说玉,只是个...

放言五首其三的翻译
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字义注释放言[放言: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五首(其三) 赠君{您,这里指元稹}一法(办法、方法)决(决定、解决)狐疑[狐疑:狐性...

白居易在《放言》一诗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句...
C 试题分析: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挑战。②与题意不符,不选;真理是具体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赏析:试玉要烧三年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判断一块美玉是不是真的地道需要贴身佩戴三年以上,如果仍然油润晶莹,那就是美玉。辨别一颗树木能不能成材得等树木长到七年以后,是直还是歪就知道能否成材。其意指的是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需要时间考验,时间久了优点和毛病就一一显露出来,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翻译: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啥意思? -
允妮谓立: 白居易诗曰:“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说的“材”,主要指的是人才的德.一般来说,人才之“才”比较容易辨别,三把火烧完,三板斧抡罢,是骡子是马,就有七八分明白了.德就不是靠一时一事能看清楚的.中唐名臣张九龄说:“临事之选,仅取其才;而平日之选,在择其德.”这是经历了无数教训之后的经验之谈. 解释成:无论做什么,都要用时间来试验锻炼,才能知道真伪与内在.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翻译 -
允妮谓立:[答案]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的材质还要等七年以后. 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北湖区18049752997: 白居易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当中,辩才为什么是“七年”啊?我的意思是,七年这个时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是不是有典故? -
允妮谓立:[答案]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过去认为,豫与章这两种不同的树木,小时不易辨识,必须长到七年才能区别开.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译文 -
允妮谓立: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过去认为,豫与章这两种不同的树木,小时不易辨识,必须长到七年才能区别开.)

北湖区18049752997: 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什么意思 -
允妮谓立: 应该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说的是要考察一个人的品行、才能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是一蹴而就的.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王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啥意思?? -
允妮谓立: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过去认为,豫与章这两种不同的树木,...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为什么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哪个是本体 哪个是喻体呢 没搞清 -
允妮谓立:[答案] 严格来讲是暗喻.=“辨别人才就像是辨别玉石一样,需要很长时间.” 本体= 辨别人才 . 喻体=辨别玉石 .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允妮谓立: 要学会利用搜索引擎. 就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看玉的真伪好坏要烧一些时日才知,看材的好坏要等一些时日才变得出.就是这样.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是什么意思 -
允妮谓立: 是不是好玉要经过火焰炙烤三天,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经过七年以上,观察考验

北湖区18049752997: 试玉要烧三日满 下句是什么 -
允妮谓立: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