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的“受足戒”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政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门中的“受足戒”是什么意思?~


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
受足戒shòu zú jiè :佛教的受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因与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 具足戒的内容,南北传佛教所传的戒本各异,按《四分律》所载,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
告诫随文取义者:“若人有信心恒生惭愧好学戒律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学毗尼藏。”(《律》)佛陀圣戒乃佛陀正法律存在的标志,自然也就成了魔子魔孙首先要大力加以破坏的,因此也就逐渐地产生了出家人不得为在家讲比丘戒,在家人不得看出家戒之类的谬论产生,并被以讹传讹地混入经律之中,以至于“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大般涅槃经》)
出处:
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6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

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6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

具足戒: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6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佛制戒律   在家居士,不得听闻具足戒之内容,若偷阅律藏则成障难
  若真有心于佛法者,切记,切记!
  《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
  《戒本疏行踪记》(引十住毗婆沙论)云“三藏为言,律藏胜故、蜜故、为佛独说,制必僧中,不许余众之所读诵;非所学故。”
  《大智度论》“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律”
  《分别功德论》:毗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
  杨仁山居士在《大藏辑要》序例中说“小乘律,声闻调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检阅。”
  释道安在《增一阿含经》序中说:此经往往有律语,有些在外国不许沙弥与在家人阅读。“而今以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悔,幸勿藐藐听也。”戒律是如来秘宝,古来不轻以示人。小众不得听大众的说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认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阅读大戒,否则便成“贼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听,也不得读。

意思是说,出家人只有完全经受过这些戒律,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6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6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


佛教中教徒的称号名称及等级含义,从高到低怎么排列?比如佛,菩萨,尊者...
修得此果为最高境界,功德圆满,永无烦恼,不再受轮回之苦。但不能涅盘,须作佛在人间的代理,弘扬佛法。目前共有500罗汉。四、不还果 修得此果能超脱人界进入天界。五、一来果 修得此果轮回时只转生一次。六、预留果 修得此果不致下地狱或转生为畜类。据《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七载,尊者为...

少林寺历届住持的法号
少林寺历届主持法号大全:跋陀: 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2. 菩提达摩: 天竺(印度)人。3. 僧稠: 昌黎人,俗姓孙。4. 慧可: 洛阳虎牢人,俗姓颐。5. 福裕: 号雪庭,山西文水人,俗姓张。6. 慧光: 长卢人,俗姓杨。7. 洪遵: 相州人,俗姓时。8. 慧安: 荆州支江人,...

比丘尼与萨米尼的区别是什么?
相对比丘,沙弥则指那些年满七岁至二十岁之间的出家人,他们尚未接受足戒,但已经受持了部分戒律。这个阶段的修行者,虽然地位低于比丘,但也是佛教修行的重要一环。对于女性修行者,如果符合此条件,便称为萨米尼,她们同样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追求觉悟。比丘和沙弥的区别主要在于受戒的完整程度和年龄要求...

跪求 道教以及佛教对 汉语语言 的影响,最好英文!!回答好的话再...
由于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入,许多佛教专用语在汉语中得到普遍的使用,而且由于翻译与不同认识等原因,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 1、尼姑:原本根据梵文音译为“比丘尼”,即出家后受足戒的女性佛教徒,其中“尼”表示女性,以别“比丘”(男信徒)。到汉语中,“尼”就是“比丘尼”的省略音,“姑”来自汉语,也是女性的...

佛教 一个人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去追求神通,这个时候是劝他放下还是把方 ...
长此以往,修行就会受影响。这样的神通,就是修行的障碍与恶魔。甚至,神通还会成为堕落的帮凶。譬如,如果提婆达多没有神通,就不会造两个五无间罪。所以,神通既可以弘法利生,也可以造作恶业。但在四禅基础上修出来的神通,是不会去做坏事的。因为修到四禅的人,已经控制了贪欲心,控制了欲界的烦恼...

闻者足戒的意思是什么?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么闻者足戒的意思是什么呢?1、 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2、 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是什么意思
出处:《诗经》大序 原文: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 风刺上,主 文而 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解释:所以诗有六种形式:一叫做风,二叫做赋,三叫做比,四叫做兴,五叫做雅,六叫做颂。天子用风诗教育感化臣民...

道门十规的《道门十规》(节要)
忍辱藏垢,言行谦和,卑下柔弱,精神纯一,心存柔逊,性戒刚强。……其出外参求,风餐雨宿,忍冻受饥,蹑 担簦,携包顶钵,不惧万里之遥,务登明师大匠之门。一言之下顿悟,万劫之果遂周。致凡出处之间,悉遵白祖师,冯(凭)尊师诸师匠堂规、丛林仪范而行。凡有过失,悉依责罚。……其云朋霞友之徒,亦须志合道同...

西游记古文版第二回全文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 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

求关于佛教在家弟子修持仪规
10、灌顶仪轨——受菩萨戒、受华鬘、水、冠三种灌顶,为成熟修道之器。 至于“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仪轨也相当多。其中,无上瑜伽部为密宗最高密法。无上瑜伽唐代不传,因此日本东密也无。而在藏传佛教中,对无上瑜伽部经典仪规的翻译和传承、修炼都远远超过下三部,成为密宗的一大特色。 当一...

瓮安县17047131093: 佛教中的“受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段干何安理: “受具足戒”又可称“受比丘戒” 初出家受沙弥戒成为沙弥众,沙弥进一步当受比丘戒成比丘众,正式取得僧伽的资格

瓮安县17047131093: 佛教中的具足戒是这样的? -
段干何安理: 具足戒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二者主要的戒条相同.最重的戒有四条,称"波罗夷罪",犯者被开除僧团("不共住"),有淫、...

瓮安县17047131093: 佛门中的圆寂和戒腊分别是什么意思? -
段干何安理: 圆寂就是死的意思. 戒腊就是持戒的年龄. 僧人要受具足戒,从受戒这一年开始计算持戒的年纪,每隔一年涨一岁. 在僧人中,戒腊年龄越长,就越受尊重,在庙中地位也愈高.比如戒腊年龄最长的就叫“首座”,地位是非常高的. 圆寂本来指修为的境界,功德圆满,达到寂灭的境界,但现在都用于僧人的寿终.

瓮安县17047131093: 具足戒的介绍 -
段干何安理: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

瓮安县17047131093: 请问佛教的受戒是什么意思?怎样受戒? -
段干何安理: 受戒 (一)佛教制度.凡皈依佛教的人都应受持戒律,以便更好修行.因不同教派对教义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戒条.分为五戒、八戒、十戒、俱足戒等.或小乘戒、大乘戒、居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出家者受持戒法后即成为正式僧...

瓮安县17047131093: 什么叫做受戒? -
段干何安理:受戒不必出家,出家必须受戒. 【受戒】 指通过一定之仪式,领受佛所制定之戒法.又作纳戒、禀戒.即遵守教团规定(戒、罚则)之行为.戒为无上菩提之本,而佛教之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之尊严...

瓮安县17047131093: 佛教的放戒是什么意思 -
段干何安理: 放戒是佛教出家人举行隆重的三坛大戒传授仪式,分别接受沙弥戒、具足戒、梵网菩萨戒,成为合格的菩萨比丘僧.

瓮安县17047131093: 佛教戒龄戒蜡是什么意思 -
段干何安理: 僧腊指出家的年数.戒腊指受具足戒的年数 戒腊又作戒蜡、法腊、法腊、夏腊、坐腊.指僧侣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好有一比,党龄就是入党的年数(比喻戒腊) 驾龄就是取得驾照以后的年数 这样比喻就懂了吧 如圣严法师昔日圆寂时,弟子果肇法师最后是这样说的:师父世寿80岁,僧腊五十载,戒腊四十九年.那为什么要叫腊呢?腊,本为冬祭之意,通常指一年之终.于佛教则转指受戒之年岁.如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瓮安县17047131093: 藏传佛教中什么是沙弥戒?什么是比丘戒? -
段干何安理: 沙弥戒转世灵童入寺院之后,一定要受沙弥戒,这是梵文(印度文)的音译,藏语称“格慈”.汉文有释义为“求寂者”、也有译成“忽慈”、“勤策”,受这种戒以表示愿意接受修持,过寺院生活,主要以儿童为主,因年龄小,沙弥戒的等...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