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怎么样的人 对于古代归隐的看法 作文 800字

作者&投稿:佴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归园田居 和五柳先生传 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800字左~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首先他热爱自然,向往美好而宁静的田园生活,这是很好的.但我们去深入分析就回发现,他其实是在逃避.就因为现实的黯淡,自己受不到重用,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他认为自己无力回天,无法改变现状,便选择了逃避,而不是去努力抗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消极避世的做法是没有前途的.只有通过自己的拼搏才会改变逆境,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当然他的这种做法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他是个有骨气,却又消极的人。陶渊明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决辞官隐居,而不像其他贪婪的官员只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地攀高枝,形成黑暗的朝野形势,从这一方面看,陶渊明是值得学习的,有骨气的;而从另一方面看,他知道官场的黑暗,从没想过要改变,也没想过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知尽快脱身,过自己向往的隐居生活,消极地躲避一切。从这一方面看,陶渊明是自私的,消极的。但尽管如此,他带给后人的仍是典型的“骨气模范”形象,供后人敬仰,文化造诣也极高,著名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广为流传。 一般人多看重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心境。“仁义之人,其言蔼如”,是对此最好的评价。而辛弃疾却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龚自珍说“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所谓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大概后世中“猛士型”的文人多注意其刚烈的一面,类似者还有顾炎武和鲁迅。文学作品本因见仁见智之不同而更具价值,见解不必强求统一。钱钟书《谈艺录》有一节论此犹畅,可供参考。 关于陶渊明的性格爱好,在他的著名作品《五柳先生传》中作了自我介绍。文章中说: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并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由此可见,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总是喝得酩酊大醉。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其实这是对陶诗的一种曲解。 陶渊明作为一代诗宗,他在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内,曾不为人所重视,后来又长期为人所歪曲和误解。现在是到了应该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给以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和欣赏的时候了。

写作思路:可以写“我”眼中的陶渊明,心境如其人,千年之叹于陶潜五斗诗魂。随心而游并没有刻意伪装,赢得了身后一字靖节的高风亮节,随遇而安只做本色自我,流传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于世间绵远流长。

正文:

流云伴着坎坷飘过清幽的山涧,风雨携夹沧桑掠过古老的年代。东晋一个风雨飘摇,乱世纷杂的历史片段。壮美的宫殿,无上的皇权,个人的壮志满怀仅似一蜻蜓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黄龙褂的苍穹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腾起壮阔的波澜。归隐途中的元亮,你的失落与无奈又何止一恨字了得?

你“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壮志还没有离弦驰骋,就已湮没于一声无以名状的“归去来兮”。“世与我而相违”,市廛的喧嚣只在眼中投下失落的阴影,你毅然驾车远去,一路尘土飞扬,并无一人举酌相送,也曾幻想,更曾迷离,或许还有布谷鸟的吟唱未央……

晨露,清酒,鸟鸣,诗意的田园生活如一只曼妙而又深远的骊歌,元亮你沉醉于它的音符,陶冶于它的旋律。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望断天涯,心远地偏。随心而游的你并没有刻意伪装,却赢得了身后一字靖节的高风亮节,随遇而安的你只做本色自我,世后人却流传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于世间绵远流长。

你的心境照亮了黑暗的仕途囹圄中人,你的理想幻化成了千百年文人雅士追寻的目标。一切的一切,元亮你都在恣意间挥洒,无意间流露,人如其生平,你生活得自然洒脱,无拘无束,却也桀骜不羁,暗含几许惆怅。

曾记否你“抚孤松而盘桓”,并没有忘却百里青山之外百姓的疾苦,你孤单并非因为你不快乐,只是无相与者,你感慨于乱世不随人意,理想不称现实,于是你劝人“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于己你“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梦想并非你所抛弃,是乱世不容你一盏明灯,高风亮节。事后,不需思虑,无需慨叹,你融入自然,逢客必饮,有酒必醉,醉于山水,更醉于心。

春及则种,夏至则耕,秋来则收,冬来则闭门自赏风景如画。一室之内,多日感受,你更名一字潜,是潜心,抑或是潜于世俗之外,或许只有那日你檐下的鸟儿瞥见了那一瞬你面部的光华,然而几千年的轮回,东晋的鸟儿飞断了羽翼也到不了如今的年代,那个时代的记忆只有随风消遣,埋藏于时光的车轮匆匆,终只有“陶潜”二字出土,留给后人无尽的敬仰与浮想。

十载一轮回,生命的光华经不起时光的侵蚀与打磨,不论你如何超然于世,依然会叹于“感吾生之行休”,亦或许是你真的超脱了凡人对于生死的遐想与恐惧,早于你有生之年便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豁达。真的是生如夏花,死若秋水,平静得源于自然,归于大地。

纵览你一生清贫,诗般的生活入梦,你的形象却也一样高大,同样迷离。后人的眼光还不足以承载审视你一世的光环,稚幼的眼中你永远是亘古的英雄!

沧桑的古老遗留下不变的客观,而不同的年代又有不一样的论断,你定格在古老的东晋,而在我狭小的部落格中赋予你的是无限的敬仰。我眼中的陶渊明,只一词心境缠绕了一生的潇洒旅途。

我眼中的陶渊明,心境如其人,千年之叹于陶潜五斗诗魂!



陶渊明是怎么样的人作文可以根据自己对陶渊明诗句的理解,写一下自己的认识,例如:

陶渊明是一个追随本心,依然自得,与自然相伴的人。人到中年,41岁的陶渊明,抛下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天即解绶去职,辞了彭泽县县令的官职。

在此前,陶渊明不断在出仕与归隐中矛盾、摇摆。就如同当代年轻人不断在“逃回北上广”和“逃离北上广”之间陷入两难一样。

陶渊明既想干一番事业——“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又眷恋着田园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不入仕,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入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在经历了半生时仕时隐的挣扎后,陶渊明终于彻底觉悟,自己在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的岔路中已经越走越远,是时候迷途知返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他,终于顺应本心,坚定了隐居的决心,辞彭泽令后一直在家乡躬耕隐居,纵使生活艰难,“遂抱羸疾”、“瓶无储粟”,仍始终不改固穷守节的志向,追随本心,与自然相伴。

陶渊明的隐,在于他是真正喜欢田园生活,是货真价实、真实淳朴地在隐居。作为一个文人墨客,陶渊明非但没有“君子远庖厨”的清高矜贵,反而常常与樵子农夫打成一片——春天临近,春耕要提上日程了,农户们呼喊陶渊明出门干活(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在耕作之余,陶渊明还时常到田里,与农户们闲聊,谈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新酿好的酒开封了,还会宰鸡款待邻里,一起喝酒庆祝(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不为五斗米折腰 是因为他家里存着十斗米,有了充饥的米,才有资格选择归隐。


长治县17262267021: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谈谈对古代归隐 -
祖肿严逸: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长治县17262267021: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
祖肿严逸:[答案]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

长治县17262267021: 结合已学过的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 -
祖肿严逸: 古代隐者 或者狂士 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的 竹林七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大多是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的 当理想得不到实现时 他们开始践行老庄的思想 即独善其身 并以此明志 陶渊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他...

长治县17262267021: 结合《归园田居》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800字左右.不要太多. -
祖肿严逸:[答案] 陶渊明的归隐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

长治县17262267021: 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结合已经学过的《归田园居》和《五柳先生传》等,说说在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
祖肿严逸:[答案] 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还是理想主义者.想必这位仁兄定是对陶渊明作了一番研究,才下此定论.先且不说这... 也许仕途的失意就是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却才是他仕途失意的根源.谁不希望自己的仕途显...

长治县17262267021: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祖肿严逸: 陶渊明向往的是安宁和平没有压迫和残害的社会,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淡泊平和况且悠远的感觉.他是个外表恬淡静穆内心热情济世的人,少年时曾胸...

长治县17262267021: 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祖肿严逸: 陶渊明是我的人生目标,家里有地位有钱,自己有名有才华,跑到山里也不用干活,吟诗作赋很是惬意.我就想以后不为生存发愁时到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隐居. 归隐是一种人生态度,对别人的理念我一向不加道德评价,我觉得隐居的目的有很多不能一竿子打死,欺世盗名的,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对世事厌恶无能为力的,独善其身的都有.不过对于陶渊明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祖上是开国元勋,现在只要我当个县令芝麻官,老子不干,何况老子还能吟诗作赋足以名震天下,不伺候你们这群畜生!

长治县17262267021: 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
祖肿严逸:[答案] 略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即可. 如对陶渊明的认识可以有: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代表等,但要注意到陶渊明曾有远大抱负和壮志,只是很难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注意...

长治县17262267021: 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祖肿严逸: 陶渊明是一个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长治县17262267021: 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
祖肿严逸: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