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下唇亡齿寒的典故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东郭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唇亡齿寒出自哪个典故~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之形容利害休戚相关。这是“唇亡齿寒”这个典故的最早文字记载。
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想一举消灭自己周围相对弱小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晋国的国君晋献公与大臣们商量,大臣们建议:
虢国和虞国相互依存,并而去之,困难太大。最好借口攻打虢国,向虞国的国君虞公借道,这样就可以今日“取虢”而明日“取虞”,一箭双雕。晋献公一听,觉得这个计谋虽然很好,但不知道虞公肯不肯借道!大臣荀息说,虞公这个人很贪财物,如果你送上美玉良马,虞公不会不答应的。这良马和美玉,是晋献公最珍爱的两件宝贝,晋献公很是有点舍不得。荀息又进言道:“等灭了虢国和虞国,这些宝贝还不都是你的。只不过是暂放在他那里罢了。”
荀息终于说服了晋献公,带上良马美玉出使虞国。虞公一见这么好的宝贝,顿时眉开眼笑,答应借道给晋国。
虞国有个大臣,叫宫之奇,赶忙向虞公劝道:“俗话说‘唇亡齿寒’,失去了嘴唇,牙齿也就难保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虞国也就跟着完了。借道是万万不行的。”
贪财的虞公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谏,收下了良马、美玉,让晋兵借道攻打虢国。
宫之奇见虞公执迷不悟,仰天长叹,为了避免战乱,只好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
晋军通过虞国,直接攻打虢国都城。虢军根本就没想到晋军会从虞国那边打过来,一时措手不及,虢国一下子就被晋军灭亡了。
晋军灭掉了虢国,从原路回师,虞公亲自到城外迎接晋军,庆贺胜利。晋军趁其不备,蜂拥而上,将虞公及其大臣统统捉住,并搜出当初进献的良马、美玉。虞公,懊悔当初不听宫之奇“唇亡齿寒”的劝告,但哪里还来得及呢!
虞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居然抛弃了虢国这个战略伙伴,最终自食亡国之恨,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1949年,当新中国刚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百业待兴之时,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要不要出兵参战·据说,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引用了“唇亡齿寒”这个典故,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抉择。

唇亡齿寒这个典故出自左传,但是在那个春秋战国混乱的时代,远远有比唇亡齿寒更寒的典故 韩楚交战,韩国为小国,急谴使者外出求救,来到秦国的这个使者叫做尚靳,当时秦国的国君是昭公,但是真正把持国政的却是穰侯魏冉和昭公的母亲宣太后,无论尚靳说的天花乱坠,秦国就是不愿意出兵(具体原因,大概与秦国正在进行西进战略不愿意与楚国正面交锋有关)后来尚靳急了,居然就在咸阳著书立说指斥秦国不义。 秦国脸面上也不好看,见打发不走这个牛皮糖,干脆来了个更绝的,由宣太后召见使者尚靳。 宣太后是战国时期乃至我国古代的著名美女之一,青年丧夫,风韵尤存,见到尚靳进殿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在尚靳身上上下扫来扫去。 尚靳本来以为宣太后召见事情大有转机,没想到一个成熟MM与自己对上了眼,被电的不知所以,所幸,国家大事在身不可耽误,当堂慷慨承词,洋洋洒洒把唇亡齿寒的道理说了个通彻,自以为可以打动这个在宫中没有见识过什么大世面的未亡妙人。 宣太后终于开口了:“尚帅哥讲的好有道理哦,不过以我妇人之见……” 下面就是载于历史当庭史官记录下的话语“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哭了,是的,尚靳真的哭了 他被耍了个通透,秦国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宣太后出面不过是把无赖嘴脸摆到了及至——我们就是妇人之见,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吧,我们根本不在乎。 秦国并非不想和楚国作战,不过确实是时机未到,没有任何的好处,后来宣MM(嗯宣其实是尊号不是名字)任用武安君白起,千古杀神,打的楚国赵国屁滚尿流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迟疑。 那么宣MM当初到底说了些什么啊?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 “帅哥啊,美女我当时侍奉死老公的时候,他坐在人家身上,人家就会觉得好累的耶。可是他整个身子趴在人家身上的时候,人家却一点也不累的吗!这个是为什么呀,帅哥应该知道的咩,因为后面那个姿势是老公和人家嘿休嘿休的时候啦,老公的大棒棒插的人家好舒服啦。那么帅哥你要我们去帮韩国,发兵少了没用,发兵多了日费千金,你们韩国又能给我们什么象嘿休嘿休一样爽的好处呢?喏,帅哥你说对不啊。” 两千年后,清朝的王士桢对宣太后这段语录唉声叹气,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所以说王士桢永远都登不上朝堂之高,你管它说的都是些啥呢,只要达到了国家目的,就都是管用的话。 尚靳拿嘴唇牙齿来打比方,谁知道宣太后水准更高,全身都上阵了,区区唇齿部分岂能敌得过全身乎哉?再说宣太后的道理浅显易懂,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敢说自己听不明白。于是尚靳不得不败下阵来。 妇人之见远比唇亡齿寒更寒


唇亡齿寒的典故究竟是什么样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唇亡齿寒”典故来源于语文教材,故事梗概:大约是说晋国借道虞国进攻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虞国和虢国就好像是牙齿和嘴唇,虢国亡了,虞国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虞公不听,最终神死国灭。这是一个小学课本里的成语故事,然而,这个成语的背后,是晋国对宗法制的挑战的收尾之战。1...

成语典故: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汉语成语。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出处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

唇亡齿寒出自哪里
“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像嘴唇和牙齿那样相互依靠,两者都有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意思,但意义上有区别表现为紧缩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也用来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唇亡齿寒”典故的意义 虢国和虞国是春秋时期...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的典故源自《左传·哀公八年》,描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嘴唇失去,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紧密相连。公元前661年,晋献公欲扩张领土,首先盯上了弱小的虞、虢两国。晋献公以虢国侵犯晋国边境为由,欲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荀息献计,以良马和玉璧为贿赂,企图借道。晋献公虽心动...

唇亡齿寒的典故
一、唇亡齿寒的成语来源 “唇亡齿寒”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三》:“秦不废楚而取韩,楚不废魏而取赵,赵不废韩而恶齐,齐不废赵而轻魏。唇亡齿寒,君子病於上下之失节也。”二、唇亡齿寒的典故 1、“唇亡齿寒”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韩国境内。当时,韩国虽然实力强劲,但因为其地理...

唇亡齿寒出自哪个典故?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说了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

唇亡齿寒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唇亡齿寒是关于谁的典故
1、唇亡齿寒典故的主人公:宫之奇。2、【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3、宫之奇,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平陆县张店镇附近)人。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国家虽小而强盛。他...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简短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简短如下:唇亡齿寒出自春秋时期。唇亡齿寒的出处是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俗话说‘面部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巴丢了牙齿就会寒冷’,这也就是说虞、虢两国之间的关系。【释义】比喻相互依存,利害...

唇亡齿寒出自哪个典故
然而,虞君并未采纳宫之奇的忠告,最终导致虞国在借道给晋国后,被晋军在虢国战后顺势灭国,虞公本人也被俘虏。这个典故强调了邻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如同唇齿相依。三国时期,魏文帝也曾面临类似困境,鲍勋曾提醒他吴蜀两国唇齿相依,难以轻易攻取,但文帝并未听取,这同样反映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个成语...

唇亡齿寒历史典故
唇亡齿寒是历史典故,其详细内容如下:1、这个谚语形象地描述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当一个国家遭遇困难时,另一个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嘴唇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个故事不仅在古代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深远的启示。2、在春秋时期,...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唇亡齿寒出自哪个典故唇亡齿寒出自哪里
宗鸣乳宁: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唇亡齿寒的故事是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唇亡齿寒的典故、? -
宗鸣乳宁: 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唇亡齿寒”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什么? -
宗鸣乳宁:[答案]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典故】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典故和意思我们语文老师要我们准备每人一句,帮帮忙!o(>﹏ -
宗鸣乳宁:[答案] “唇亡齿寒,辅车相依.”这句《贤文》出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唇亡齿寒的原文 -
宗鸣乳宁: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 【原文】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唇亡齿寒的启示(唇亡齿寒的故事)
宗鸣乳宁: 1、春秋时代,天下分成许多小国,它们相互残杀,相互吞并.2、晋国举兵攻打虢国... 10、例:这 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11、】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指鹿为马、开天辟地、掩耳盗铃、唇亡齿寒、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黔驴技穷是历史故事、寓言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
宗鸣乳宁:[答案] 指鹿为马:历史故事!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唇亡齿寒出自什么时期 -
宗鸣乳宁: 出自春秋时期.《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在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弗也.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旅行,曰:“虞不惜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 ,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出自哪里? -
宗鸣乳宁: 《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277118542: 唇亡齿寒 - “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
宗鸣乳宁: 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 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示 例 清·梁启超《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诚所谓自撤藩篱,招~之戚而已. 近义词 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词 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灯 谜 口无遮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