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人文精神

作者&投稿:春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羲之的《兰亭序》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一、王羲之的《兰亭序》究竟想表达的意思是——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
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
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其四,批评当时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的思想。

二、附原文如下:
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人物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兰亭集序》的人文精神
《兰亭集序》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兰亭集序》描绘了自由放达的生活状态,深刻体现了对人自身的关注与尊重。崇尚自然,走向自然,回归自然,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正是文人墨客人追求个性解放的最佳途径。人的解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发挥,摆脱利欲的诱惑融入到大自然中,在山水美景和心灵相通的玄趣中,实现心灵的真正解放和自由。这种生命意识赋予山水自然以灵魂,在寄情山水之中又格外品味到人自身的生命情调,格外真切地感受到灿烂生命隽永的意味。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是一种在对宇宙自然现象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理性思考。
2、《兰亭集序》描绘了作者关于生死乐悲的情绪变化,深刻体现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探究和求索。人们普遍看重的是生,厌恶的是死。后人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古人一样,每个人都会渐渐由后人变成今人再变成昔人,留给后人的不是自己,而是你自己的痕迹。人生代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没有休止。痛的是人生短暂,好景不长;悲的是人生代代相痛,永无休止。但这种忧伤的情绪背后,是对生命的深沉眷恋与执着,人生一回,是不是要给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是不是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点痕迹,这种感伤是诗人对人生命价值的一种哲学思索,是具有积极因素的。如果真是可以置生死于度外,逍遥避世,哪里还会有伤感呢?伤感当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


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批评当时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的思想。《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

王羲之与《兰亭序》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长达五百余年中,名士高官辈出,而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中所显示的家族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的名士风范与其所高扬的家族观念,让我们得见到王氏家族生命力之所在,使我们理解到魏晋风度,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家族观念笼罩之下的自由浪漫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兰亭雅集上成就了《兰亭序》,也成就了王羲之。

在《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正是在人的觉醒的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以说是一种源自于死亡意识的“悲怆的美丽”。2、王羲之爱鹅:(1)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兰亭序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据云,他自此以后创作的作品再难其右,可以说,《兰亭集序》之于羲之,犹《广陵散》之于嵆康,无论就个人,还是中国文化而言,都是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旷世佳作,它是作者多年艺术素养厚积薄发和实践创作天才灵感碰撞、交汇、融合的产物。令人遗憾的是,《兰亭集序》的真迹,经过数百年的辗转,最后...

王羲之兰亭序评价
兰亭序赏析 一、基本信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

兰亭序是什么意思?
兰亭序是一篇由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书法作品,为王羲之之于东晋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兰亭序以羲之唐贞观十六年 (公元642年)于兰亭与友人宴会创作、题诗、作序而闻名于史。这篇作品旨在通过对于兰亭宴会的描写,表达出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兰亭序以众多文体的结合成为一篇描写文学、书法创作...

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的文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曾命当朝书法名家褚遂良、欧阳询以及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布扬。兰亭真迹据记载已随唐太宗殉葬昭陵。这些唐摹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为褚遂良摹本,存世的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墨迹摹本,多属此系统,以冯摹的“神龙本”...

兰亭集序的书法赏析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即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

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兰亭序、二谢帖、丧乱帖、干呕帖、大观帖、十七帖等。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

书法《兰亭序》的意义
书法《兰亭序》的意义:1,开创了文人书法艺术的审美风格,对以后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影响无可替代。将时代遭际里的个人命运、个人情趣融会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以笔墨技法宣泄挥洒,成为一个时代文化心理和文化形象的标志,在漫长的中国社会里流衍为大量文化人的精神寄托,它揭示着中国文人“悲欣...

钦北区15886483310: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两种人生观念 -
訾欧达福: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两种人生观念先写“乐”如:“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后写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钦北区15886483310: 《兰亭集序》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
訾欧达福: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钦北区15886483310: 《兰亭集序》表达的情怀 -
訾欧达福: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钦北区15886483310: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主要思想 -
訾欧达福: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思想: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其四,批评当时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的思想.

钦北区15886483310: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訾欧达福: 作者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钦北区15886483310: 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感悟 -
訾欧达福: 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乃天下第一行书,其文字亦属天下之第一美文也.品读文中写景、抒情、寓理之与众不同的语言,不难感知其趣味之纯正与高雅脱俗. 本文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

钦北区15886483310: 王羲之的兰亭序体现了怎样的王羲之为人 -
訾欧达福: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钦北区15886483310: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主要思想 -
訾欧达福:[答案]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思想: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

钦北区15886483310: 《兰亭集序》究竟表现了王羲之怎样的“生命观” -
訾欧达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钦北区15886483310: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一句话概括 -
訾欧达福:[答案] 其大致思想如下: 一、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 .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