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歌词的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职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

出自:近现代李叔同《送别》
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译文: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至天际。晚风吹拂着柳枝轻动,斜阳依依,山水叠嶂。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
天的尽头,海的角落,当年的同学(知交),如今都散落到天涯海角。一壶浊酒尝尽剩下的欢乐,今夜别做那种让人心寒的梦了,别让美梦变寒冷。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至天际。此次离别什么时候能回来,到了回来的时候要尽快回来。
天的尽头,海的角落,当年的同学(知交),如今都散落到天涯海角。人生难得有相聚的机会,所以好好珍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扩展资料:
《送别》是弘一法师出家前所作送别歌,也是送给挚友许幻园的歌曲,曲调极为优美!这首歌词共三段,一、三两段文字相同。第一段写景,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典型的意象。
“长亭”、“古道”是古人送别之处,“芳草”在古诗词中暗喻离情,“晚风拂柳”写惜别,“柳”与“留”谐音,古人常用“折柳”表达远离愁别之情。笛声往往显得哀婉幽怨,表达离别的愁绪。
“山外山”指路途遥远,天各一方,在“夕阳”之下,只感受到友情的温暖、斜阳的温暖、晚风的温暖。这一段是环境的描写,但却描写离别场景下,渲染的离别时的哀怨。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表现离别的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好不容易的几个知交还散别大半。此时一别,何时再见?只好“一杯浊酒尽余欢”,一种无奈的凄美油然而生。
最后,用“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强调以后进一步的思念,惟有梦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形成一种悠远回环之美。
整曲《送别》歌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既有古典诗词的神韵,又通俗易懂,全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常对未来迷茫,《骊歌》所倾诉的迷惘惆怅之情很能代表当时大所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心绪,因此获得广泛的喜爱,并且赋予这首歌以当时的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品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别歌

歌曲《送别》最早的中国版本是李叔同所作词之后录制的,歌曲的曲旋律是来自约翰·P·奥德威所写,中国第一个版本在1935年百代唱片录制,因为录制时间悠久,至今无法追究第一个唱出送别的人是谁。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扩展资料

创作历史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
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别歌

李叔同 的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白!


李叔同《送别》全文、简评及作者生平分别是什么?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简析: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他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

孟贵彬的《送别》 歌词
歌名:送别 歌手:孟贵彬 作词:郑洪 作曲:巩志伟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想望 送君送到大树下,心里几多知心话 出生入死在一起,风里浪里共甘苦 半间屋前川水流,君的友谊才开头 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剑能斩愁 送君送到江水边,知心话儿说不完 风里...

...开头的这首歌(《让子弹飞》的开场曲)歌词的作者是谁?谢谢
《送别》作词:李叔同(弘一大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

送别歌曲原唱
《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电影的插曲。2004年9月30日,《送别》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而评选的“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歌曲鉴赏:《送别》歌词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作者从不同的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刻画一个即将离别的场景。作为一个第...

《送别》的歌词是什么?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

请大家帮忙查一下歌曲《送别》这首歌的意思和背景来历!谢谢!急!_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2、歌曲的创作背景: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

李叔同《送别》歌词
李叔同《送别》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歌曲原唱
李叔同。《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相辅相成,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

《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歌词
歌曲:《送别》谱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编词:李叔同 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

儿童歌曲送别的歌词
歌曲:送别 歌手:儿歌 填词:李叔同 谱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

宣武区19816155499: 《送别》歌词的作者是谁? -
龙依欣奇: 李叔同 的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

宣武区19816155499: 《送别》的词作者是谁啊? -
龙依欣奇: 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年),名文涛,又名广涛,字叔同,号漱筒,别署有70余个,法名演音,号弘一,人称弘一法师,祖籍平湖,生于天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三十一年秋赴日本留学,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

宣武区19816155499: (送别)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 -
龙依欣奇: 词作者李叔同;曲:约翰.P.奥德威.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平湖.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

宣武区19816155499: 《送别》这首歌的详细资料? -
龙依欣奇: 送别歌曲介绍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

宣武区19816155499: 李叔同《送别》歌词 -
龙依欣奇: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歌词内容: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

宣武区19816155499: 歌曲《送别》是我国哪部电影里的插曲,它的词作才是谁,曲调源自哪个国家的歌曲? -
龙依欣奇: 出自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插曲,词作者是李叔同,《送别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رPر奥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旅愁》刊于犬童球溪逝世后的1907年,此时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学且又热衷于音乐,他对《旅愁》当有较深的印象.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歌》,《送别歌》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但歌词却是受了《旅愁》的影响.

宣武区19816155499: 李叔同的《送别》全文是什么?
龙依欣奇: 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 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

宣武区19816155499: 李叔同的送别歌曲与词分别是甚么?
龙依欣奇: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PondOrdway(1824⑴880)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类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

宣武区19816155499: 《送别 》作曲人是谁? -
龙依欣奇: “送别”曲子原出美国歌曲作者John Pond Ordway(1824-1880),原来歌名是“梦见家和母亲”.日本歌词作者犬童球溪依其旋律填写了“旅愁”,发表时(1907)李叔同先生正在日本留学;几年后(~1915)所填“送别”歌词看来颇受“旅愁”影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