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袁崇焕是怎样被害死的?被谁?

作者&投稿:熊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原籍广东东莞,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天启二年,出任兵部主事。不久,明军在广宁覆没,朝野镇惊。自万历四十六年以来,四年多的时间里,清兵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先后大败十万明军,无一败仗。与此同时,朝中由魏忠贤当权,残杀异己,政治非常黑暗。
袁崇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奔赴边疆的。袁崇焕到位后,立刻加固城墙,整饬军纪,不久大敌就来临了。袁崇焕以宁远守兵约一万,大败清兵十三万,打破了清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
过了一年多,清军再次进攻宁远,但又被击败。从此,清军一听到袁军,就心怯了。但是,这样一个抗清大将,却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在第二次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只升官一级,而奉承魏忠贤的官员却有数百人因此而升官。不久,他又被魏忠贤弹劾,攻击他在第二次宁远大战中没有去救锦州,袁崇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自称有病,请求辞职。魏忠贤死后,袁崇焕被召回,这时,在位的皇帝是朱由检,年号崇祯。
崇祯是个疑心极重,刚愎自用的人。对朝中的大多数大臣都很不信任。崇祯二年十月,清兵大举从西路入犯,直逼北京,兵十余万,袁崇焕得到消息后,立刻兵分两路来援,一路上,每战每捷,真到北京城下,明清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了八个小时,最终获得胜利。
清军退出北京后,崇祯立刻以袁崇焕得胜后,不乘胜追击清军而捕他。(当时袁崇焕的兵力九千,清兵十余万,若战,明军必败。)将他定刑为“夷三族”,即是要将袁全家,母亲全家,妻子全家都满门抄斩,后来不知为何又改为凌迟。
“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因听信清军就是袁崇焕引来的,都骂袁是汉奸,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就扑上去咬他的肉了。
一代抗清名将就这样被咬死了。

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
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
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
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困有难民十余万,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
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
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让王在晋去救难民,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孙承宗对此非常生气,驳斥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于是召集众文武将官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
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袁崇焕主张驻守宁远,而王在晋、张应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孙承宗自镇关门,更加倚重袁崇焕,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崇焕

反间计除去袁崇焕之谜 话还要从1629年说起。 1629年,皇太极在整顿好内政后,便大举兴师伐明。范文程也随军出征。在范文程的协助下,与努尔哈赤时代相比,皇太极的此次进军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在这些显著的变化中间,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突然改变进军路线! 自从努尔哈赤在宁远被袁崇焕战胜郁闷身死之后,皇太极在宁远、锦州一线与袁崇焕也进行过反复较量,但都以损兵折将而告终。因此,在范文程等人的筹划下,皇太极此次出师伐明,改变了传统的进军路线。 所谓传统的进军路线,就是指清朝的八旗兵走锦州、出山海关、经蓟州、越三河、至通州,直逼北京。 这一次,在范文程的筹划下,皇太极率领八旗兵主力大军由喀喇沁部蒙古人作向导,从山海关西面、位于今天河北省迁西县城北40公里处的喜峰口越过长城,径入明朝内地;而范文程则率领偏师沿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一线进发,以从旁支援主力。 在这次战事中,范文程独当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智勇兼施,力克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城。明军曾集中诸城兵力,拼命反扑,将大安口层层包围。范文程采用火攻之计,解了重围,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行动。 而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兵主力大军在遵化一带立稳脚跟后,便由蓟州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北运河直逼北京而来! 皇太极将军队一下子驻扎在离北京城关仅两里之遥的南海子一带,明朝上下大乱,慌乱无比。明总兵满桂等拒敌于德胜门、安定门外;城上明军发炮助战,竟打伤了自己的军队,连满桂本人也被损伤。只好率残兵躲入城中,坐以待毙。 袁崇焕得知皇太极绕道入关,即挥宁、锦将士回师救助,使其锐气大为挫伤。皇太极亲往袁崇焕阵前察看营寨形势,见阵坚难破,无法力取。便接纳了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下令撤兵。 建议撤兵,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大名鼎鼎的范文程就是如此的不顶用么? 其实,当时的范文程心里面想,与其强攻,不如智取! 智取?如何智取?最为容易的办法,就是实施反间计! 反间计介绍:反间计,最早出自《易经·比卦》,原文是这样的,“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意思是说,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敌垒内间谍辅助我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孙子·用间篇》中也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意思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 战争中使用反间计,古已有之。但是最为典型的当属《三国演义》中的例子:魏吴对峙赤壁,大战即将开始。曹操的谋士蒋干与东吴的都督周瑜有旧交,曹操派他以访友为名,乘机刺探东吴军情,进行间谍活动。周瑜识破了蒋干的来意,便使用了反间计,佯装热情,邀蒋干与自己同床而卧。军士按计半夜秉报周瑜有急事离帐。蒋干起床在周瑜案上书中翻到一封曹操水军将领蔡瑁、张允给周瑜的纳降内应信,蒋干不知是假,偷书信逃回曹营,曹操一怒之下杀了蔡瑁、张允,水军大弱。后曹操才知中计,后悔莫及。 反间计之所以百试百灵,主要原因就是利用了君王对于大臣的怀疑心理!只要是家天下,君王对于大臣的怀疑心理就是所有的封建王朝都不可能避免的! 范文程如何实施反间计呢?听完了下面的故事您就知道了! 原来皇太极久攻北京不克,便在范文程如此这般的授意之下下令撤兵回师了。 但是,在此之前的进攻过程中,清朝的八旗兵曾经俘获过两名明朝的太监。太监是宦官的俗称。明朝的宦官权势很大,他们是朝廷中与皇帝最为接近的人之一,也是皇帝最为相信的人之一。一般来说,所有重大的战役,皇帝都要派出自己最为信任的太监作为监军。监军的主要职责,其实就是监视前线指挥官的言行举止! 在皇太极撤退途中,便暗中命令手下大将高鸿中、鲍承先等坐在非常靠近这两个太监的地方,并故作耳语道:“今天退兵,其实是皇上(指皇太极)设下的计策。前不久,皇上独自骑马到袁巡抚阵前,跟袁巡抚派的两个人谈了好长时间。袁巡抚跟咱有密约,图明的事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然后,又故意给姓杨的太监一个逃脱的机会,杨太监逃回北京,便把他听的“重大机密”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崇祯皇帝。 当时,朝中一些反对袁崇焕的人早已纷纷诽谤袁引狼入室,是要胁迫朝廷答应他提出的与后金议和的主张,好与后金订立城下之盟。 崇祯皇帝一贯刚愎自用,独断多疑,他对袁崇焕本已有了疑心,听了杨太监的密奏,便不分青红皂白,召袁崇焕问罪,将其下狱。1630年8月16日,袁崇焕被以“叛逆”、“擅主和议”罪名判处“凌迟”。 明末清初人计六奇在他的《明季北略》中“鲜活”地记载了袁崇焕被处以“凌迟”的真实细节过程:“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Luán)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Dàn)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Niè),血流齿颊间,犹唾地唾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Zhé)之。骨肉具尽,只剩一首,传视九边。”浓浓血腥溢于字里行间,读来不免令人肌肤悚然生寒。这个记载说明当时京城上下人人都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误认为袁崇焕“通敌”。 皇太极用反间计使得大明崇祯帝“自毁长城”。《明史·袁崇焕传》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此后的1634年,皇太极亲统大军,长驱直入中原,蹂躏了宣府、大同一带。

世传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是阎崇年等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明思宗(1610—1644)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石匮书》)。

我认为袁崇焕之死虽然说是被皇太极使用反间计害死的。但是他自己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有欠妥之处,比如杀毛文龙就有欠考虑,毛文龙久居皮岛是皇太极一大心腹之患,虽说毛文龙不服调遣,但袁崇焕杀他无异帮了皇太极的忙,而且还导致毛文龙手下降清,崇祯皇帝对此内心是不满的。明朝百姓也多有微词。 如果袁崇焕能妥善处理与毛文龙的关系,不参与明末朋党之争,皇太极反间计未必得成,而崇祯皇帝,及京城百姓也不会如此痛恨袁崇焕了。

主要原因是没有守住山海关,让后金军从长城薄弱点突破,袭取遵化直逼北京,造成这一事故使得本来心就小的崇祯帝下得决心杀了袁崇焕.


明末将领袁崇焕,为何被崇祯帝王凌迟处死呢?
袁崇焕时期,清军就一直对明军侵染不断,但也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因为毛文龙的部队在清军后方,形成了夹击之势,同时由于离清军老巢近,时不时的去侵扰一下,清军也不敢太贸然前进,但是袁崇焕矫诏,以毛文龙不作为擅杀毛文龙,最终原本的部队四分五裂,大多数都投降了满清。更为严重的是,后来被证明后果很...

崇祯为什么不得不杀袁崇焕?袁崇焕是冤死的吗?
袁崇焕被杀冤不冤?当然冤。但要从皇帝崇祯来说,不冤。托付给了你最高机密,你给我泄露,未经批准擅自判处大军区司令员毛文龙死刑。不杀你杀谁?那么,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他真的没有罪过吗?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逮捕入狱。崇祯给他定的罪名大得吓人:“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

为什么民众要吃袁崇焕被凌迟割下来的肉呢?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妻子、兄弟被流放。关于行刑的细节,明末学者张岱在他的《石匮书》中有一段细致的描述,照录如下: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

明朝大将袁崇焕,为何遭崇祯皇帝残酷杀害呢?
下面我们看看袁崇焕自从被崇祯启用后在哪些方面给自己召来杀身之祸。袁崇焕在指挥军队作战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性,在计谋上也是老谋深算,当年在和皇太极作战的时候,出于战略上的需要,袁崇焕在作战间隙,曾数次和皇太极打着和谈的幌子有过书信往来,其实这只不过是袁崇焕的缓兵之计,目的是为了赢得更多时间...

明朝袁崇焕之死:为什么他命运走向绝路?专家:众多因素杂糅引起
袁崇焕被杀的命运和己巳之变(后金攻明京畿之战)有很大的关系。学者中论述己已之变的文章主要有李光涛《论崇祯二年己已虏变》、阎崇年《论明代保卫北京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一书中的相关章节也有关于袁崇焕被杀论述。关于袁崇焕之死,明人的官方看法是有大罪所以被朝廷所...

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在明朝末年,袁崇焕成为了国家的关键人物,他在辽东经营多年,专门是为了要平定辽东。但是,袁崇焕被崇祯以杀大臣的罪名拘捕,并处以极刑。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根据记载,袁崇焕在被处刑的时候,从执行开始到死亡,他全程没有吭声。听起来是非常有骨气的,能够承受这么大的痛苦,真的是一...

袁崇焕被千刀万剐 部将后人却为其守墓四百年
他就是金庸先生惟一为之作传的大英雄袁崇焕。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镇,身上有一股冲动热情的蛮气。以文进士被任命为知县后喜爱谈论军事。1622年,后金军攻陷广宁,风头直捣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到北京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常有人谓袁崇焕冤死,认为崇祯杀崇焕乃是自毁大明长城,然事实是否如此呢?我看不然!细数明朝末年那些事儿,忠臣的价值可堪咀嚼。袁崇焕不得不说是个明朝末期难得的猛将,于宁远之战重创后金,使其威名远播边疆。对于这个人,要么拉拢,要么除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继承努尔哈赤遗志的皇太极,认为拉拢...

袁崇焕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被皇帝凌迟处死?
袁崇焕,明朝末年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清名将。袁崇焕可以称得上是晚明的救星。他半路起家,弃文从武。以一腔肝胆热血苦撑明末危局。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为什么当时会被皇帝凌迟处死?将他千刀万剐,一块肉一块肉的用钝刀割下。当时的老百姓恨他恨得都想要吃...

明末清初的袁崇焕为何会被百姓分食?是因为战事不利吗?
这使得很多百姓无处可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百姓在寒风当中瑟瑟发抖,袁崇焕他才不管呢!当皇太极带着铁骑杀到北京城下时,袁崇焕也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顾着拯救皇帝了,使得很多百姓活活被后金人杀的血肉横飞,这样视民众无物的袁崇焕怎么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呢?

鹤壁市18875634282: 明末,袁崇焕是怎样被害死的?被谁? -
柯寿痹祺: 反间计除去袁崇焕之谜 话还要从1629年说起. 1629年,皇太极在整顿好内政后,便大举兴师伐明.范文程也随军出征.在范文程的协助下,与努尔哈赤时代相比,皇太极的此次进军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在这些显著的变化中间,最主要的变化...

鹤壁市18875634282: 谁能告诉我明末的袁崇焕是因何被杀的 -
柯寿痹祺: 后金使用反奸计,离间明朝君臣关系,崇祯帝误听传言,又疑惑于阉党的蜚语,将袁崇焕杀死.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守住山海关,让后金军从长城薄弱点突破,袭取遵化直逼北京,造成这一事故使得本来心就小的崇祯帝下得决心杀了袁崇焕.

鹤壁市18875634282: 袁崇焕是被谁陷害而死的? -
柯寿痹祺: 不增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袁崇焕,造成千古奇冤

鹤壁市18875634282: 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
柯寿痹祺: 被崇祯帝杀了

鹤壁市18875634282: 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柯寿痹祺: 明思宗(1610—1644)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

鹤壁市18875634282: 袁崇焕被杀到底是怎么回事?
柯寿痹祺: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主持抗击后金的著名将领.明朝末年,后金军队进攻明朝,袁崇焕率领部队东征西战,曾一度收复辽东失地,沉重打击了后金军队,为保护明朝立下了 汗...

鹤壁市18875634282: 袁崇焕是被反间计害的吗?
柯寿痹祺: 经有关人士分析,好象不是反间计.因为反间计这种伎俩太弱智了,于理不通,再者反间之事只有清朝人才有的记载,明朝的记载好像没有. 我想主要是是因为《明史》的记载,才被大家认可的吧. 其实,反间计未必有,但也未必没有. 如果有,那这也不是崇祯杀袁崇焕的主要原因.因为崇祯这人疑心及重,喜怒无常,从他后来各种愚蠢的让人痛心疾首的行为和行事来看,杀袁崇焕也是很正常的. 明之亡,实亡于崇祯. 我倾向于不是反间计的作用.

鹤壁市18875634282: 明将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柯寿痹祺: 世传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是阎崇年等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鹤壁市18875634282: 袁崇焕为何会被杀
柯寿痹祺: 袁崇焕坐的是叛逆罪,所谓“磔”即是分尸,比之岳飞遭遇更惨.赵构杀岳飞,虽为求苟安,毕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地地道道的自毁长城,“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鹤壁市18875634282: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袁崇焕被吃怎么回事?
柯寿痹祺: 袁崇焕塑像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袁崇焕为什么被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