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人物故事!!!400字左右的作文

作者&投稿:胡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讲历史人物的故事400字作文!v回个话?~

王祥-卧冰求鲤。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可是……”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卖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指着王祥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父亲,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亲和继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娘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个 画家 叫 文 兴可,善於 画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围,栽了 许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观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态 与 变化.因而 对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画出 的 竹子 生动 逼真.《宋史·文同 传》里 说:” 当时 人们 纷纷 请 他 画 竹子,送去 的 绢,堆了 一大堆,他 有时 厌烦地 把 它们 扔在 地上.”
当时,文 兴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补之 写了 一首 诗 赞扬 他的 绘竹 艺术,其中 有 两句:” 兴可 画竹 时,胸有成竹.

  读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篇文章,我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小小年纪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3岁啊,正是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候啊,她却在军营里到处忙活,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我们现在正直13岁,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的是清闲、舒适的日子,我们怎么能跟刘胡兰比呢?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从此,她开始逐步了解“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道理,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

  有一回,八路军把敌人的一个团给包围了,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想到前线去帮忙,队里的首长奉劝她们说:“前线正在打仗,很危险,还是不要去的好。”刘胡兰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们毅然要求到前线上去支援:“那些战士们为了国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不怕,我们也不怕!”首长说服不了她,只得让她们去帮忙。在战场上,她们不仅救死扶伤,还帮战士们运送炸弹,表现的一点也不比那些战士们逊色,一直忙到天黑才撤军回营。那时,她才13岁。

  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就发动群众与日本主义者斗争,她经过重重的困难,在1946年6月时终于正式被中央批准为中国共产党的候补人员。那时,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那天,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面对敌人的威胁,她临威不惧的对敌人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看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样子,把刘胡兰和逮捕的6位革命人士当场铡死。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永远的占据着她的心,所以她才能从容的躺在侧刀的下面,她那永垂不朽、坚贞不屈的精神依然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勇往直前。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毛泽东述说了这件令人悲愤的事。悲就悲在刘胡兰这么小的年纪就英勇的牺牲了,愤就愤在国民党反动派连这么小的小孩都要残杀,实在是可恶!毛主席听完后,悲伤的问:“她是共产党员吗?”“是啊,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啊!”任弼时动情的说。毛主席触景生情,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是啊,刘胡兰在她青春年少的时候,把她的一切都贡献给了革命,贡献给了人民,贡献给了正义!我们为中国有个这样的英雄豪杰而感到高兴,她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人们记忆的深处,她的品格将永远撒拨在那些正义人士的身上,她短暂而又悲哀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伟大颂歌!

最近看了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感慨良深。

朱元璋出身佃农,从小放牛,7岁那年,父母、大哥均死于瘟疫;17岁出家当和尚,到25岁那年,寺庙又遭官军焚毁;朱元璋走投无路,终于参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再加上一点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最后竟至黄袍加身,成为一个布衣皇帝的“传奇”。

在称帝前长达16年的艰苦转战中,朱元璋做到了深谋远虑,谦虚谨慎。他在战略上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方针,同时牢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做了不少好事。据清人谷应泰在《明史记事本末》中记载,朱元璋在准备攻取镇江时,就曾再三告诫部下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未妄杀无辜,你们一定要体会我的良苦用心,破城之日,千万不要放火、抢掠、杀人,违反者处以军法,纵容者也要处罚。占领镇江后,朱元璋还特地命徐达访请当地能人秦从龙,后来又亲自到镇江,“谒孔子庙,分遣儒士告谕乡邑,劝农桑。”及至做了皇帝以后,朱元璋也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他曾对刘基说:“宽民必当阜民之财,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刘伯温听了他的这番话,感动得赞叹道:“此所谓以仁心行仁政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欲行仁政的皇帝,却又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言论极为反感,却又非常善于实施阴谋而不动声色,却又在惩处官吏时极尽残暴株连之能事,却又经常因自己的猜忌多疑和刻薄寡恩而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和许多皇帝一样,他也在登位后立即陷入“杀功臣”的怪圈,把“兔死狗烹”的惨剧演到了极致——只剩下一个汤和,赶紧战兢兢告老还乡,才保全了一条小命。在震惊全国的胡惟庸和蓝玉两个大案中,他竟杀了将近四万人。这种空前的恐怖统治,这种复杂的双重性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动机和情感逻辑所造成的呢?

显然,这正是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权欲”无限膨胀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从起初连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的一无所有,到登上皇位权倾天下,还要想着为“家天下”的继承者削除“权杖”上的“芒刺”,这其中的发展规律,必然推动整个极权体制运转成一部疯狂的“绞肉机”,使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那些后宫的女人们,毫无例外地无法逃脱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命运。

人民大学的毛佩琦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到“胡蓝两案”时说,明清两代都有人怀疑他们的所谓“谋反”实为子虚乌有,而他则干脆断言是两起“冤案”,这就和电视剧中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大相径庭了。当然,电视剧如此演绎谋反与平叛的故事也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明史记事本末》中,也记载了“胡蓝”意欲谋反的种种“蛛丝马迹”,按照这些线索来编剧,显然可以加强戏剧性,从而对观众有更大的吸引力。

尽管迷失在历史迷雾中的“胡蓝”事件真相难明,但照我看来,他们的“反”或“未反”,并不影响封建统治下君臣关系的本质。在那样一种非人的制度中,人性都已严重地扭曲变形。皇帝对权臣不可能完全放心,势必经常在信疑之间游移;权臣对皇位也未必毫不动心,只是要看实现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罢了。皇上所谓“爱”卿如命者,臣下所谓“愚”忠至死者,即使真的曾经有过,那也只是个别的现象,“非典型”的现象而已!

陈宝国在这部电视剧中,终于刹住了在《大宅门》中形成的表演惯性,摆脱了“白景琦”的影响,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位传奇皇帝的复杂形象。演到后来,我看他已经“入戏”很深,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专权者“高处不胜寒”的孤独、疑惧和痛苦了。但徐帆所演的马皇后,却成为一个概念化的形象,当然这首先是剧本的问题,不过徐帆的说白也确有毛病,总给人不自然的感觉。后宫的另几个女人,倒是演得各具特色,尤其是达兰和金菊,我认为是演得很好的。

关羽好写一些,重点可放在败走麦城的原因上。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一生壮烈,而后人又敬其忠勇、侠义,而将其奉为财神、武神。如此人物怎能不写。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在中国古代层出不穷的名人之中,被后世戴上炫目光环并尊之为“圣人”者,却仅有二人,他们就是被民间尊称为“文圣”的孔子和“武圣”的关公。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一六0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作为三国名将的关公,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毫无建树。可是,关羽那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却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关公从“当时义勇倾三国”的蜀汉名将,到“万古祠堂遍九州”的神化、圣化偶像,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关公不断美化、圣化和神化的结果。从宋元至明清的这一历史过程中,上至高居庙堂的帝王将相,下至终生劳作的庶民百姓,从挥文弄墨的文人学子、舞枪弄剑的草莽义士,到勾栏瓦舍中的说书艺人、梨园演场中的戏子优伶,乃至远避尘世的僧侣道士,几乎都陆陆续续汇入了美化、圣化和神化关公的潮流。在这一浪高于一浪的关公崇拜浪潮中,从关公身上发掘出来的和被追加到关公身上的美德与美誉,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真实的关公,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几乎达到了无人可及而又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生活于三国时代的关公,在宋元明清之际,便渐渐地超凡脱俗,青云直上,由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人间英雄,变成了万民礼拜的神圣偶像。
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对关公的敬重乃至崇拜,并未在海内外华人中大幅度降温。尤其在港、澳、台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华人那里,对于关公的祭祀、崇拜,依然热潮未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维护和承继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促进和增强海内外华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关公精神和关公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新价值和新作用。
所以,港人重义气、重情谊,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信仰比较多,祭拜关公的风气由此而

朱元璋出身佃农,从小放牛,7岁那年,父母、大哥均死于瘟疫;17岁出家当和尚,到25岁那年,寺庙又遭官军焚毁;朱元璋走投无路,终于参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再加上一点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最后竟至黄袍加身,成为一个布衣皇帝的“传奇”。

在称帝前长达16年的艰苦转战中,朱元璋做到了深谋远虑,谦虚谨慎。他在战略上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方针,同时牢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做了不少好事。据清人谷应泰在《明史记事本末》中记载,朱元璋在准备攻取镇江时,就曾再三告诫部下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未妄杀无辜,你们一定要体会我的良苦用心,破城之日,千万不要放火、抢掠、杀人,违反者处以军法,纵容者也要处罚。占领镇江后,朱元璋还特地命徐达访请当地能人秦从龙,后来又亲自到镇江,“谒孔子庙,分遣儒士告谕乡邑,劝农桑。”及至做了皇帝以后,朱元璋也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他曾对刘基说:“宽民必当阜民之财,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刘伯温听了他的这番话,感动得赞叹道:“此所谓以仁心行仁政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欲行仁政的皇帝,却又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言论极为反感,却又非常善于实施阴谋而不动声色,却又在惩处官吏时极尽残暴株连之能事,却又经常因自己的猜忌多疑和刻薄寡恩而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和许多皇帝一样,他也在登位后立即陷入“杀功臣”的怪圈,把“兔死狗烹”的惨剧演到了极致——只剩下一个汤和,赶紧战兢兢告老还乡,才保全了一条小命。在震惊全国的胡惟庸和蓝玉两个大案中,他竟杀了将近四万人。这种空前的恐怖统治,这种复杂的双重性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动机和情感逻辑所造成的呢?

显然,这正是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权欲”无限膨胀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从起初连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的一无所有,到登上皇位权倾天下,还要想着为“家天下”的继承者削除“权杖”上的“芒刺”,这其中的发展规律,必然推动整个极权体制运转成一部疯狂的“绞肉机”,使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那些后宫的女人们,毫无例外地无法逃脱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命运。

人民大学的毛佩琦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到“胡蓝两案”时说,明清两代都有人怀疑他们的所谓“谋反”实为子虚乌有,而他则干脆断言是两起“冤案”,这就和电视剧中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大相径庭了。当然,电视剧如此演绎谋反与平叛的故事也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明史记事本末》中,也记载了“胡蓝”意欲谋反的种种“蛛丝马迹”,按照这些线索来编剧,显然可以加强戏剧性,从而对观众有更大的吸引力。

尽管迷失在历史迷雾中的“胡蓝”事件真相难明,但照我看来,他们的“反”或“未反”,并不影响封建统治下君臣关系的本质。在那样一种非人的制度中,人性都已严重地扭曲变形。皇帝对权臣不可能完全放心,势必经常在信疑之间游移;权臣对皇位也未必毫不动心,只是要看实现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罢了。皇上所谓“爱”卿如命者,臣下所谓“愚”忠至死者,即使真的曾经有过,那也只是个别的现象,“非典型”的现象而已!

陈宝国在这部电视剧中,终于刹住了在《大宅门》中形成的表演惯性,摆脱了“白景琦”的影响,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位传奇皇帝的复杂形象。演到后来,我看他已经“入戏”很深,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专权者“高处不胜寒”的孤独、疑惧和痛苦了。但徐帆所演的马皇后,却成为一个概念化的形象,当然这首先是剧本的问题,不过徐帆的说白也确有毛病,总给人不自然的感觉。后宫的另几个女人,倒是演得各具特色,尤其是达兰和金菊,我认为是演得很好的。

历史人物真的太多了,你可以找一个你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者比较了解的历史人物,写一篇作文就可以了。


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如下:1、姜尚,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

历史人物故事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故事有:1、蔺相如完璧归赵:战国时期,秦国看中了赵国无价之宝和氏璧,打算用15个城邑换取和氏璧,赵国很为难,担心秦国没有诚意,拿了和氏璧却不给城邑。赵相蔺相如携璧入秦,发现秦王果真没有交换的诚意。于是,携璧已死相逼,宁为玉碎,定要秦国先划让城邑,秦王自觉理屈,退殿而去,蔺相...

讲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的故事:1、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 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组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佐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 ‘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

历史故事的人物有哪些?
一、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1、汉光武帝 刘秀——真正的“位面之子”他的出现他的故事,就像是专门为了修正王莽所造成的世界线变动的。在刘秀的一生中,有一场影响他一生的战役,那就是昆阳之战。在当时,刘秀万余兵面对王莽新朝的“百万大军”。本来处于绝对劣势且没有任何胜算的他,结果竟然短时间内天气出现多次异象,而且无一...

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有:1、范仲淹断齑画粥: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

有关人物历史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故事有:1、鞠躬尽瘁: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三顾茅庐: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

关于中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的小故事
十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如下:一、孟母三迁。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50篇
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描绘了他们坚韧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探索这些伟大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传奇事迹。1. **祖逖唤醒梦想**:少年祖逖,闻鸡鸣而起舞,怀揣北伐中原的壮志,尽管面对司马睿的有限支持,他的决心坚定如铁。2. **范仲淹的苦读之路**:小小年纪的...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据我所知,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以下只是部分历史人物故事:1、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将领,他领导着岳家军,对抗金国入侵。他以勇敢善战著称,并带领部队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他的忠诚、勇...

高县19756811906: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要400字左右 -
郸径西其:[答案] 可爱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避艰辛,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一日来到卫国,寄住在一个名叫蘧伯玉的家中.卫国君主灵公,有个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见他,就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想和...

高县19756811906: 介绍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最好是稍微长一点,300~400字左右.. -
郸径西其:[答案] 郭子仪(697—781年7月9日),汉族,祖籍山西汾阳.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一说是中秋节)生于华州郑县(今陕... 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岳飞, 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

高县19756811906: 作文:《我心目中的历史英雄》 400字左右备选人物:项羽、刘邦、刘备、曹操、荆轲、烛之武、秦始皇 . -
郸径西其:[答案] 我心目中的历史英雄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翻开司马迁著述的《史记》,它颤动着我的心灵. 其中《项羽本纪》更令我对项羽有了很深的感触. 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

高县19756811906: 写1900年之前的历史人物的作文400字以上 -
郸径西其:[答案] 1900年之前的南宋初期,有个历史人物叫岳飞,他写的一首《满江红》词中,有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一个不愿动脑,投机取巧,让别人写作文的学生.

高县19756811906: 讲历史人物的故事400字作文!v回个话? -
郸径西其: 王祥-卧冰求鲤.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

高县19756811906: 历史人物的故事100字左右 -
郸径西其:[答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

高县19756811906: 求一历史上的故事或传说 400字左右 -
郸径西其:[答案] 草木皆兵 东晋的时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坚,想要征服中原,统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调兵90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迫进淮河,进攻东晋. 弱小的东晋沉着应敌.大将谢石、谢玄率兵去淮河迎战. 前秦王苻坚觉得自己有百万强兵,粮草堆积如山,打一个弱...

高县19756811906: 历史人物故事300字? -
郸径西其: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高县19756811906: 一个名人小故事,400字以上 -
郸径西其:[答案] 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

高县19756811906: 世界历史名人具体典故故事每篇典故故事字数在400 - 500字之间,故事类型多样,内容积极向上,数量越多越好.如果满意另加积分. -
郸径西其:[答案] 岳母刺字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