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贾母为何弃黛择钗

作者&投稿:石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贾母为何弃黛择钗~

如果以红楼梦现在的版本来分析,那就是因为林黛玉的身世不好,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不能给宝玉带来家族利益。反观宝钗,他是四大家族的薛家出身,珍珠如土金如铁,而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向互相联姻,且又有金锁与宝玉相配,做事落落大方,实为一个贤妻良母。以上都是贾母放弃黛玉的理由
但是,如果真的分析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首先,林黛玉是否真的一无所有?林黛玉出身侯门,其社会地位远远不是商人世家出身的宝钗所能比拟的,林家世袭侯爵已经四世,到林黛玉为第六代,这六代里都是一脉单传,其中积蓄自然很多,甚至比贾府这个人丁旺盛开销巨大的国公世家都多。林如海死后,贾琏置办林家家产,只字未提林家旁支,贾母应该不会狠心到吞了女婿家产再逼死自己外甥女吧。然后,薛家是否真的是富可敌国?如果薛家真的那么有钱,为何薛宝琴出嫁之前连梅翰林那边的人影都找不到,最后却还要拜托贾府才把婚事给办了,很显然,薛家没落,梅家又悔婚之意。第三,贾母是否真的把宝钗当自己人?当然不是,贾宝玉被贾政毒打后,一群人来看他,贾母当众夸宝钗说他们家的四个女孩子,个个都不如宝钗。表面上是偏爱宝钗,但咬文嚼字一下,却会发现不对。贾府是有四个女儿,但元春贵为皇妃,连贾母见了都要扣头,怎么比不上宝钗,而且元春是贾府的最大靠山,贾母如何会仅仅因为客套而去贬低元春?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四个女孩包括林黛玉,贾母想说,她林黛玉姓林,但却是我们贾家的。
并且,还有其他的地方也透露出了贾母没有选择宝钗,而是选择了黛玉。1.金玉良缘沸沸扬扬,最后却消失无踪 2.元春端午节表态,最后一点效果也没有 3.王熙凤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侄女,却开玩笑说让黛玉嫁给宝玉 3.王夫人选择了性格温和的袭人,可贾母却想把性格和样貌都和黛玉神似的晴雯给宝玉做妾。
综上所述,曹雪芹原著里,贾母不可能弃黛择钗,因为红楼梦写到一半,换了作者,所以才有这种令人费解的事

  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红楼梦》里面,贾母和王熙凤使用掉包记逼死黛玉,让宝钗冒充黛玉的名字嫁给宝玉。

  总觉得这个结局太戏剧化。高鹗编故事的能力太强了。就象现在的一些八卦编剧,什么荒唐的事儿,都往历史人物身上凑。那些清宫剧以及皇帝公主剧的编剧们,个个都是高鹗的徒子徒孙。

  一边洞房花烛,一边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悲是固然悲了,挣了很多老太太的眼泪。可是,这真的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吗?这真是能够发生在红楼梦里的故事吗?

  作为贵族小姐,薛宝钗要冒用别人的名字,才能把自己嫁出去,也忒没面子了。而林妹妹作为公府的嫡亲外孙女,却传出已经婚嫁的消息,这叫她怎么做人?以后还有谁会要她呢?当然,老师们告诉我说,这就是封建社会里那些当权者的本来面目:阴狠,冷酷,无情,不会为他人着想,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家族利益,逼死人命也在所不惜。 小时候,这样的说法也能让我相信。但是,通读红楼之后,我只想怪那些老师太不看书了。

  封建社会的当权者是不是冷酷无情我暂且不说。我只想说: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一:贾母喜欢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她喜欢凤姐。

  贾母喜欢王熙凤,那是无疑的了。凤辣子活泼大方,能言善道,总是能把贾母哄的哈哈大笑。她不仅仅是贾府的当家人,也是贾母的开心果。

  凤姐的性格,绝不是什么温柔端庄之人。她对待下人严厉苛刻,对二姐秋桐等人费尽心机,贪财妄为,心狠手辣。但是,她呈现给贾母的,却是活泼机灵,心细周到,爽朗大方的一面。贾母喜欢的,也正是这一面。她这样的性格,显然和薛宝钗“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性格,是大相径庭的。贾母再糊涂,也不会看不出凤姐不是安分之人吧?

  她喜欢鸳鸯。

  贾母喜欢鸳鸯,喜欢得一天也离不了,少了她吃不下饭。连那样胡子斑白的做了大官的儿子,问她要鸳鸯做姨娘,她也不给。不但不给,还怒恼的不得了。使得贾赦大半年的不敢见她,只打发贾琏日日向她请安。

  鸳鸯是什么样的人呢?

  从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那节可以看出,她是个性情刚烈的女孩儿,个性极强。鸳鸯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不仅是鸳鸯,琥珀,紫鹃,翠缕等一干丫头,本来都是贾母的丫头,从小一起长大的。若是贾母喜欢温柔端庄那样的性格,这些女孩子能一个个出落成那样千姿百态的个性吗?紫鹃帮着黛玉出主义,象姐姐一样照顾着黛玉,完全不是传统要求中的奴才丫鬟;跟着湘云的翠缕和湘云一样天真活泼;即使很少出场的琥珀,在看到宝琴极受贾母宠爱之后,她认为宝玉或者黛玉一定会妒忌。寥寥几语,显现出一个话语天真,没有心机的女孩形象。

  难怪凤姐取笑贾母说:“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有人要?”

  她喜欢晴雯。

  晴雯的样子不用说了。“削肩膀,水蛇腰,妖妖侨侨”,“眉眼有些象林妹妹”。是个长像妖媚,性格刚直的女孩子。王夫人深憎她,把她赶走以后去回贾母。贾母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王夫人一听,编了一大堆谎话,什么晴雯“调歪”,“不太沉重”,“得了女儿痨”。说了一车轱辘话哄贾母。贾母一听,也只得罢了。

  可是,她喜欢晴雯,却是肯定的。

  宝琴“年轻心热”,十分可爱。贾母一见就欢喜非常。她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薛姨妈估计她是想为宝玉求配,只得半吐半露的告诉她,宝琴已经许配人了。

  这一段,现在已经有读者注意到了,贾母是明问宝琴,暗拒宝钗。 宝琴是和李纨的婶母,以及刑夫人的侄女一起进京的。三家人一路结伴同行,宝琴已经许配人家的事情,贾母会不知道吗?此时,金玉良缘的说法已经有好几年了,薛宝钗已经是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宝玉也有十六岁了。若是贾母认同金玉良缘,她还需要等什么呢?何必去问已经许人的宝琴生辰八字?

  贾母喜欢的女孩子,几乎都是一类人,都是性情直率,机灵活泼,能言善辩的。这些女孩子身上,都隐约有黛玉的影子。但是,没有一个人身上有宝钗的影子!

  她不喜欢王夫人。她对薛姨妈说:“你妹妹可怜见的,木头似的,公婆面前就不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她?”

  她虽然也当薛姨妈的面称赞过宝钗。但也不过是亲戚之间的场面话罢了。宝钗在贾家一住多年,若是贾母连这样的话都不说一句,成什么样子呢?

  二,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去了黛玉的潇湘馆,去了探春的秋爽斋。潇湘馆“更比大的越发整齐了。满屋子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刘姥姥语)。秋爽斋三间屋子并不隔断,陈设典雅,华丽中透着大方。贾母在潇湘馆发现那纱窗旧了,命人用大家都不认识的料子“软烟萝”糊在窗户上。在秋爽斋,只找出一个毛病,就是“后廊檐下的梧桐”太细了,还没长成。可是,在蘅芜苑,她老人家几乎吓了一跳。“及进了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也许宝钗不是故意要显得自己朴素,会过日子,也许她天性就是如此。可是,她这样的性格,贾母会喜欢吗?

  贾母摇头说:“使不得。倘或来有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我最会收拾屋子了。她们姐妹也还收拾的好。我看他们不俗。” 她们姐妹,指的就是黛玉探春了。因为贾母刚从她们的屋子过来的。

  黛玉的潇湘馆,竟然摆得比荣国府的大房还整齐。满屋子的东西都好看,却认不出来。可想而知,黛玉是个挺奢侈的人。象她那样的小资女子,怎么可能会亏待自己呢?我甚至认为,历来扮演林妹妹的演员总是穿素净的衣服,是错误的。黛玉是很喜欢打扮的人。宝钗才爱穿素。

  而黛玉这样的气派奢侈,才是符合老祖宗性格的。所以她才说:“我看她们不俗。”反过来,就是说,宝钗很“俗”。

  后来贾母赏了宝钗几样东西,还说:“我的梯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说得那样珍贵,好象连宝玉都不舍得给似的。可是,鸳鸯却笑着说:“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哪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却原来是堆在不知道哪个箱子里,找都很难找到的玩艺儿。所谓人老成精。又是贾母这个饱经世故的老太太的场面话罢了。

  贾母说“两个玉儿”,将宝玉和黛玉相提并论,一对都是她心上的人儿。放鞭炮的时候,她将黛玉抱在怀里;宝黛吵架,她急得哭了,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小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打这行字的时候,我只觉得眼眶都湿了。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她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宝玉去社会上接触世情险恶,覆雨翻云;不让黛玉受贾府那些薄情的长辈,势利眼的下人欺负。她每天都为他们操心。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眼了呢?

  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因为,她太知道,富贵后面的假象了。

  老太太抱怨着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便又不咽这口气!”

  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责备和泪水。这才是真情流露啊! 我想,贾母即使临死,也是放不下宝玉和黛玉的。她会托付又托付,叮咛又叮咛,才会含着遗憾离开人间。这样一个饱经世故,懂得真性情是多么可贵的老人,她绝对不会用那样恶俗的掉包计来拆散宝黛。即使贾府大厦将倾,凭薛家那样一个破落皇商能有什么用?更何况,宝钗还有一个动辄打死人命的哥哥。这样的人只会连累贾府。

  宝黛二人,是完全在贾母的庇护下生存的。大观园的青春,诗意,和美,也是因为这个老人家的慈爱和宽容,才那样丰艳的蓬勃起来。她要存心害黛玉的话,根本就不会有红楼梦这本书。

  曹雪芹写青春,写诗意,写爱,写女儿的清洁高贵,也写红尘的浑浊,写人情的冷暖,写世事的无常。他字里行间都是怜惜,怜惜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幻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世间种种,终必成空。爱也罢,恨也罢,终归黄土。 红楼梦不是儒林外史。曹雪芹也不是批判家。他并不想写一个狼外婆的故事。用百万字来铺垫,最后,外婆掀开头巾,露出狼的面目,吃掉了小红帽......

  那个童话哄孩子都过时了。

  而在红楼梦里,这个狼外婆的童话哄了人们几百年,还将继续哄下去......

  悲哉雪芹!!!

这段时间您一直在忙于讨论版本的问题,有一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也很关注,那就是贾母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宝钗而不是黛玉。认为《红楼梦》是两个版本的专家的观点是贾母的实意是想选择黛玉的,是续写者改变了原著人的观点。而且贾母选择宝钗从情理上也有些说不过去,毕竟黛玉与她关系更亲密了。能有空讲述一下这个问题吗?谢谢了!”几年来,我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和讨论,这一努力未必是大家完全能理解的;“红学界”好像巴不得大家都不去做版本研究,而是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所谓“小说文本”及其“艺术成就”的讨论上;旅美著名华裔学者余英时也曾倡导“红学革命”,即“把红学研究的重心放在《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和内在结构的有机关系上”。可是,当前80回和后40回的关系并不明朗时,我们究竟要以前80回的内在结构,还是以全部120回的情节来探究作者的“原义”或“本义”呢?当小说真正的作者还没有确切答案时,我们究竟如何根据作者及其家世背景、撰述情况来把握作品的“全部意义”呢?在考据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余英时所倡导的“红学革命”就缺乏合理的文本基础和史料基础。版本研究作为考据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红楼梦》鉴赏和研究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对“小说文本”、人物乃至“艺术成就”的研究分析,都将是空中楼阁。古人云:“书非校不能读也。”版本研究就是“校雠”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辨别版本的真伪则是“校雠”的第一要义。以贾母择孙媳舍黛玉而选宝钗这一情节为例,不明版本真伪,就会出现“贾母的实意是想选择黛玉的,是续写者改变了原著人的观点”这种毫无根据的推测。要讨论《红楼梦》的任何一个情节和人物,我们所依据的唯一正确的版本,不是任何“脂砚斋评本”或以“脂本”为底本校改的任何版本,当然也不是任何“脂批”,而是程甲本——程甲本才是唯一接近小说原著的版本,“脂本”全部都是后世伪造的假古籍。不确立这样一个前提和基础,关于《红楼梦》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无法正常讨论下去。所以,回到网友所提的问题上来,我要强调的是——版本研究是一项“正本清源”的工作,我希望每一位真诚喜爱《红楼梦》的朋友、读者都能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和关注。贾母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宝钗而非黛玉呢?这的确是一个长期困扰广大读者的问题。我今天要给出的答复,也许有些方面是前人已经讨论过的,但这并非掠人之美,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而已;我相信,有些方面肯定是本人独到的见解,而没有本人此前的一系列研究,那是完全不可能提出如此见解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儿女婚姻,从来都是名门望族“家族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一个家族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清代的“指婚”制度,皇帝通过“钦点”“鸳鸯谱”,强化满蒙联盟,笼络和控制权臣。从“家族利益”的逻辑来考量,儿女个人的爱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绝大多数青年男女的宿命。贾宝玉的婚事毫无疑问也是贾府“家族利益”的重要内容,因此贾宝玉究竟喜欢谁,从一开始就不是贾府“家族利益”所必须迁就的内容;相反,是贾府“既得利益者”要求贾宝玉必须按照家族的利益、家长的意志去成婚。贾宝玉择妻的最终决定权在贾母,而精明老练的贾母在贾宝玉婚姻大事上一开始选择的,既不是林黛玉,也不是薛宝钗,而是薛宝琴。林黛玉虽然美丽、聪明,而且很可能有探春那样精明持家的才能,但她有两大“弱势”而终不为贾母所喜。林黛玉的“弱势”并不是她的小心眼和口齿尖酸,而是她的“离经叛道”和“身体虚弱”。林黛玉的“身体虚弱”众所周知,常年药罐子不离身,咳嗽一直没好过,一副“痨病鬼”的可怜相,贾母怎么可能看上她呢?不过,众人所不知道的是,林黛玉的“身体虚弱”根源在于心病,这个心病就是害怕不能与贾宝玉长相厮守。第89回和第90回写到黛玉听说宝玉定了亲,“立意自戕”,绝食半个月,差点一命呜呼;但是澄清误会之后,“阴极阳生,心神顿时清爽了许多”,很快就好起来了。众人以为黛玉“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只有贾母“略猜着了八九”——她猜到林黛玉的死去活来是爱上了贾宝玉,但她毫不同情这种“不成体统”的自由恋爱。精明的老太太对自由恋爱是非常敏感并且痛恨的,这从两个情节可以看出端倪。第54回,元宵佳节,两个女先儿来贾府说书,讲的是《凤求鸾》的“自由恋爱”。刚一开口,贾母就不高兴了,说了一大堆痛斥“佳人才子”的话,例如:“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按照贾母的逻辑,为了贾宝玉要死要活的林黛玉,算是什么佳人呢?第92回,贾宝玉给巧姐讲《列女传》,一讲到“文君、红拂是女中的……”,话还没完呢,贾母立即打断,不让他再继续说下去:“够了,不用说了。你讲的太多了,他那里还记得呢?”实际上,贾母并不是担心巧姐记不得,而是担心巧姐听到了文君红拂这种自由恋爱“淫奔之徒”的故事。第90回明确写到了贾母舍弃林黛玉的说法,贾母说:“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贾母的这种说法,其“遵守礼法”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那些胡说“后40回与前80回种种不合”的人,不妨就贾母的性格逻辑好好考察一下,看看贾母究竟有什么不可思议的突变。贾母最终舍弃了林黛玉,很可能还有一个因素,即元春更喜欢薛宝钗。第28回,元春打发太监送来端午节的礼,贾宝玉和薛宝钗得的礼物一样,“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林黛玉却“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的都没有”。元春为什么会更喜欢薛宝钗呢?元春喜欢宝钗,当然是因为省亲当天美丽的宝钗表现很好,“应制诗”写得很漂亮。美丽的林妹妹当然也写得很漂亮,但是林妹妹在集体作诗的正殿上玩了一个小动作,帮贾宝玉作诗,“写在纸条上,搓成一个团子,掷在宝玉跟前”。元春看没看见这个小动作呢?小说没有明写,但元春当时就坐在正殿上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林黛玉明显的小动作未必不会被元春看在眼里,而元春当然是不会喜欢这样的小动作和小聪明的。贾母虽然最终认为“只有宝丫头最妥”,但她一开始并没有选择薛宝钗,而是看中了薛宝琴。薛宝琴美丽、聪明、活泼、随和,一来到贾府就招人喜欢,“王夫人已认了薛宝琴做干女儿,贾母喜欢非常,不命往园中住,晚上跟着贾母一处安寝”(第49回);贾母还送了宝琴一件用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斗篷,“金翠辉煌”,湘云都说老太太“这么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第49回)。第50回,贾母向薛姨妈问起宝琴的年庚八字,为宝玉求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只不过宝琴已经许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贾母这才不再提起。贾母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看中薛宝钗呢?我认为,原因很可能是贾母觉得薛宝钗这个孩子缺乏生活的情趣。第40回,贾母游大观园,来到薛宝钗所住的蘅芜苑,进屋一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对此“狠离了格儿”的素净感慨地发了一大通议论:“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薛宝钗也许有意在众人面前摆出一副“清心寡欲”的形象,但是却给贾母留下一个十分无趣、“狠离了格儿”的印象。尽管如此,在婚姻大事这个严肃的问题上,薛宝钗在多方面有着林黛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家族利益”来考虑,林黛玉理所当然会被牺牲掉。从小说情节来看,促成贾母必然选择薛宝钗的人和事,主要有三。第一,首先提议选择薛宝钗的,正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侄女王熙凤。人精王熙凤难道不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吗?她当然知道。可是,她在第84回毫不含糊地提出了宝玉和宝钗是“现放着天配的姻缘”。王熙凤的提议,恰恰就是“家族利益”的逻辑,而不是个人爱憎的计较。很明显,贾薛的联姻,不但是“强强联合”,而且是“亲上做亲”;最重要的一点,从多方面来看,王熙凤才是这场联姻的最大获利者。联姻的成功,将使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更加稳固,她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的小家庭牟取更大的私利。王熙凤的提案一出台,王夫人和薛姨妈是根本不会反对的,相反却会尽力促成。这同样是“家族利益”的考量。王熙凤自然不会明说这种家族利益,她却提出了“‘宝玉’配‘金锁’”的传言,仿佛贾薛的联姻出自天意。可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宝玉’配‘金锁’”的传言,难道不是薛姨妈一进贾府就放出来的风声?“姨太太曾说宝丫头的金锁,也有个和尚说过,只等有玉的便是婚姻,……”(第96回)。薛家是“四大家族”中首先衰落的,薛姨妈进京,说起来是为了女儿薛宝钗能入选宫中侍读的才人赞善,可是自进贾府之后,从没见这事再被提起过。第22回,宝钗已经15岁,按婚俗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也从未见薛姨妈忙着为女儿张罗婚事。依我看,薛姨妈的小算盘是打得叮当响的。第85回,王夫人去向薛姨妈提亲,“姨妈倒也十分愿意”——她能不愿意吗?这两个婆娘是亲姐妹呢!第二,薛家因为薛蟠打死人一案四处行贿,整个家业都被败光了,薛姨妈巴不得抱住贾家这棵尚未崩塌的大树,依仗贾家的财势渡过难关。第三,贾宝玉因失玉而犯病,贾母认为娶宝钗过来可以“冲冲喜”,救宝玉一命。这个“冲冲喜”的说法,不是来自贾母本人,而是来自一个算命先生。第96回写到,贾母对贾政说:“我昨日叫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这个算命先生的鬼话,可以说对贾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可是绝大多数读者很可能没有想过,这个讲鬼话的算命先生是不是王熙凤一手设计的?我认为,这当然是王熙凤一手设计的骗局,因为促成这门婚事,于己于薛家都有利;而王熙凤见利忘义拆散苦命鸳鸯,用算命先生的鬼话害人,这都是有“前科”的。在狠毒王熙凤的精心摆弄之下,贾母无法不最终选择薛宝钗。绝大多数读者很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贾母为什么会相信算命先生的鬼话呢?算命先生并不是在说“‘宝玉’配‘金锁’”,而是在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薛宝钗怎么会是“金命”呢?八字命理以五行论命时,判断命的属性是金、木、水、火、土之一,根据的是生年地支的五行属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有五行属性,其中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午、巳属火,申、酉属金,戌、辰、丑、未属土。宝钗如果是“金命”,那么她必然是申年或酉年出生的。从第95回来看,按照正确的存年数来计算,生于甲申年的元春于乙卯年去世时31岁,比贾宝玉大了15岁,因此贾宝玉应该生于己亥年;由于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因此宝钗生于丁酉年——正好是金命。按照本人论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和以往专栏文章还原的小说真实年代序列,贾宝玉生于丙戌年(1706年),因此薛宝钗生于甲申年(1704年)——还是金命。算命先生说宝玉要娶“金命”的人,正好说中了宝钗的生年,这既符合宝钗生年的实际,也正好符合了贾母的心意,所以贾母才会说“这先生算得好灵”,非要宝玉娶宝钗不可。家族利益的精心计算、天地鬼神的安排、王熙凤的大力撮合,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得薛宝钗走进了以悲剧告终的婚姻,而林黛玉在此之前就悲惨死去。而这卑劣又荒唐的骗局,最终促使贾宝玉看透了世道人心,看透了虚伪的亲情,“打出樊笼第一关”,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

如果以红楼梦现在的版本来分析,那就是因为林黛玉的身世不好,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不能给宝玉带来家族利益。反观宝钗,他是四大家族的薛家出身,珍珠如土金如铁,而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向互相联姻,且又有金锁与宝玉相配,做事落落大方,实为一个贤妻良母。以上都是贾母放弃黛玉的理由
但是,如果真的分析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首先,林黛玉是否真的一无所有?林黛玉出身侯门,其社会地位远远不是商人世家出身的宝钗所能比拟的,林家世袭侯爵已经四世,到林黛玉为第六代,这六代里都是一脉单传,其中积蓄自然很多,甚至比贾府这个人丁旺盛开销巨大的国公世家都多。林如海死后,贾琏置办林家家产,只字未提林家旁支,贾母应该不会狠心到吞了女婿家产再逼死自己外甥女吧。然后,薛家是否真的是富可敌国?如果薛家真的那么有钱,为何薛宝琴出嫁之前连梅翰林那边的人影都找不到,最后却还要拜托贾府才把婚事给办了,很显然,薛家没落,梅家又悔婚之意。第三,贾母是否真的把宝钗当自己人?当然不是,贾宝玉被贾政毒打后,一群人来看他,贾母当众夸宝钗说他们家的四个女孩子,个个都不如宝钗。表面上是偏爱宝钗,但咬文嚼字一下,却会发现不对。贾府是有四个女儿,但元春贵为皇妃,连贾母见了都要扣头,怎么比不上宝钗,而且元春是贾府的最大靠山,贾母如何会仅仅因为客套而去贬低元春?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四个女孩包括林黛玉,贾母想说,她林黛玉姓林,但却是我们贾家的。
并且,还有其他的地方也透露出了贾母没有选择宝钗,而是选择了黛玉。1.金玉良缘沸沸扬扬,最后却消失无踪2.元春端午节表态,最后一点效果也没有3.王熙凤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侄女,却开玩笑说让黛玉嫁给宝玉3.王夫人选择了性格温和的袭人,可贾母却想把性格和样貌都和黛玉神似的晴雯给宝玉做妾。
综上所述,曹雪芹原著里,贾母不可能弃黛择钗,因为红楼梦写到一半,换了作者,所以才有这种令人费解的事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贾母为何弃黛择钗 -
史菁平达: 如果以红楼梦现在的版本来分析,那就是因为林黛玉的身世不好,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不能给宝玉带来家族利益.反观宝钗,他是四大家族的薛家出身,珍珠如土金如铁,而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向互相联姻,且又有金锁与宝玉相配,做事落...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贾母择孙媳为何弃黛择钗 -
史菁平达: 这段时间您一直在忙于讨论版本的问题,有一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也很关注,那就是贾母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宝钗而不是黛玉.认为《红楼梦》是两个版本的专家的观点是贾母的实意是想选择黛玉的,是续写者改变了原著人的观...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为什么贾母选薛宝钗做孙媳而不选林黛玉呢? -
史菁平达: 贾母不喜欢贾宝玉娶林黛玉林黛玉有几个理由: 〈1〉血缘说 贾宝玉的姑妈是林黛玉的母亲.两家是近亲.虽有'姑表结亲,亲上加亲,'只说.但是毕竟血缘太近,对重视'万代流传'的贾家来说,两人结合未必是好事. 〈2〉身体说 林黛玉...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贾母为什么选择宝钗做孙媳妇,而不选择她疼 -
史菁平达: 薛宝钗不是贾母选的,而是王夫人和袭人选的,贾母作为祖母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下,并不能对宝玉的婚事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她没办法让宝玉取黛玉.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在红楼梦中,你认为黛玉为什么结局这么悲惨?而贾母她们又为何选择宝钗来给宝玉冲喜? -
史菁平达: 在封建大环境下,悲剧式的人物结局往往都不能用单个原因来说而应该是在社会背景下的综合分析,黛玉的悲剧有封建社会黑暗和社会个人的愚昧当然更包括她自己的性格抑郁等原因综合的结果.贾母她们选择宝钗一是因为宝钗家虽然濒临没落但家人都健在而黛玉一家都是早夭的不吉利二是宝钗其人同样封建环境下培养的女子她却有一种大气风范而黛玉是小家子气不适合所以宝钗更适合做妻子.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为什么贾母一定要选择林黛玉,而排斥薛宝钗 -
史菁平达: 林黛玉是她的外孙女,薛宝钗跟她没关系,偌大家产不能让薛家便宜了去.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为什么宝玉不选择黛玉而选择了宝钗
史菁平达: 不是他不选择,而是他没有权力选择.封建社会婚姻由父母作主.宝玉黛玉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拥有恋爱和婚姻的自由.所以才有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问:选办公室主任你选谁.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选择她的理由.这是明天辩论的题目.没看过红楼 -
史菁平达: 辩论的重点不是要找谁好,而是说你找的这个要比对方选的要好,无论选谁,你都要说出比对方好的理由,而不是你找的这个自己好,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比对方的美就足够了.王熙凤够强势而且聪明但是不易团结下属,且易四处树敌;贾母足够威严,身份高,但是思想守旧不易;黛玉敏感聪明善于发现细微处,但是不够强势无法管理下属,做事优柔寡断;宝钗做事周到,办事公平,会帮助体贴人,无论对上还是对下都做到不疏不远,不亲不近.不露锋芒,处事老练,能胜任管理团队的工作,带动下属工作积极性,但是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过于圆滑喜欢到处讨好.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林黛玉的相关情节以及 有关红楼梦的俗语和成语
史菁平达: 俗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成语:刘姥姥进大观园.

满洲里市15114238683: 贾母为什么选薛宝琴 -
史菁平达: 因为宝琴长的漂亮而且见多识广,又是薛家人,贾母也看出来了宝钗的城府之深,她怕宝玉会成为第二个贾琏,也怕凤钗相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