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必然推动社会发展吗?为什么?

作者&投稿:崔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什么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变,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福利政策的推动会保障你的养老,医疗等方面让你减少后顾之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会使教育得到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减少了养儿防老,重男轻女这样的观念。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婚恋人数减少。
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必有的历程。

一. 1.文明中心转移 2.战略空间争夺 3.两种制度的对立与斗争 4.三种文化战争与多元文化共存 5.两条现代化道路 6.世界大格局 7.中美之争 8.国际战略斗争焦点的转移 9.一体化的两种前景 10.国家长治久安的两种政体 二 1、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积极参加区域合作与发展才能互利共赢。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回避。世界经济正趋向形成欧盟、北美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区三大板块,区域间的竞争正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任何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力图保持孤立的状态和封闭的体系都是不可能的。未来世界经济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或地区的竞争,而是城市群和区域的竞争。从国内环境看,各区域的合作、发展与竞争有不可阻挡之势。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以及长江、黄河两条经济带的合作与竞争,已不可避免。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生”的基本原则,积极参加区域合作与发展,才能互利共赢。 2、认清世界科技革命趋势,走出一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人类社会正全方位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世界科技革命全面推进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科技创新不断超越人类的传统认识局限,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学科的交*与融合,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领域。 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必然演变为产业革命,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或重大进步,都会导致一次大的产业革命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和大跨越。当代新科技革命不只是表现为单一技术、单一产业的发展,而是表现为群体突破态势,表现为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的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壮大,正在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认清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积极把握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争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领域和产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将科技创新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4年的41.1%。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6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上升到70%。2003年末,湖南省城市化率为33.5%,长株潭三市分布为49.16%、40.79%和39.68%。 1950年,全世界只有纽约、伦敦总人口达到800万以上。1970年达到11座,2000年达到25座。联合国估计到,到2015年8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33座,其中亚洲占22座。要避免“大跃进”式的城市化。健康的城市体系应该是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相协调。在城市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模式中,应该坚持后一种模式。用行政手段推进城市化水平的“大跃进”是不可取的,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去制定什么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目标,而应该是引导和服务。 3、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世纪难题。是持续发展?还是发展停滞不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20世纪人类的世纪觉醒。在迈入新千年的时候,以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眼光,从整个人类和全球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平衡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手段,形成解决世纪难题的最佳方案,找到社会发展与良性生态之间的结合点,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停止发展的有效的“度”,力求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这就是当代全人类面临的重要使命。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无一例外地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个基本目标,在理论上称之为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第一台阶是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第二台阶是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第三台阶是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先后实现三个零增长。按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布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东部要走过三大“零增长”台阶,即依次在2010年左右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2015年左右实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20年左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中部再用15年,西部再用30年走过三大零增长的台阶。 4、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采取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加符合当今中国实际。 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从大处看,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有五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支配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四是我国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和分税制以后,现行的财政运行模式是公共财政体制,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五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已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而是主要从事公共管理。 5、面对全球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在世界性文化开放与汇流中兼收并蓄有所作为。 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全人类文化价值交融和渗透是它的总体趋势,其间相伴而生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技术的进步、交往的扩大,以及信息手段的发达,世界正在变成名符其实的地球村。经济全球化使生产力要素及生产方式,可以在技术和理念上超越自然环境和资源地域性限制,从而弱化了民族分工和地域性生产的绝对性。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的名字叫龙的传人;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永远永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实际上是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种联姻的结果,也是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晶。龙是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至上之神,能遨游四极,俯瞰八荒,“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加快,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种通婚,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新时代“龙的传人”必将得到再造,中华民族子孙的后代将更加强壮,更加聪明智慧。 6、不管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险阻和曲折,人类有朝一日总会进入大同之域。 一些西方学者曾经预言:在全球形式的未来世界中,文明将从西方转向东方。早在1972年5月和1973年5月,著名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进行的《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两次对话中,汤因比就断言:中国文化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器和融合器。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类的希望。他甚至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 历史学家希望中国在人类进入大同之域时,应当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能够发挥融合器的作用。 其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很难想象用一种模式、一种价值观来统一,由一个国家来领导。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一个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新世界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http://www.hnmrw.net/mrzpxs/Html/1499320080714105119.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进入工业化时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导致生产力水平随之快速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开始上升,并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导致了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改善。而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以物质产品消费为标志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就越快。这是所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说现代经济增长是人均产出量的增加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完全跨入现代经济增长的道路,人均产出增长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但是,人均产出增加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收入水平都能相应上升。这与收入分配有关。当收入分配出现过大的差距时,尤其是收入分配严重向少数人倾斜时,经济增长的好处就仅仅被少数人所享受,多数人的收入不能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这就产生了社会公平问题。尤其是现代经济增长不仅要消耗可再生的资源,而且要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例如,现代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基础之上的,其特征就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排放污染,大规模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被污染了。高收入者在环境被染的同时获得了物质财富和医疗保健改善的补偿。低收入人群的生态环境也必然被污染(因为大家共处在一个环境之中),但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为他们没有获得相应的收入,他们为经济增长付出了代价。发展经济学称这样的经济增长为没有发展的增长。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这种区别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已被经济学家所认识。发展与增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发展不仅包括人均收入的增长还包括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没有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得到提高的人群来说,经济增长毫无意义。因此,有些经济学家把收入分配状况作为区别发展与增长的一个基本标志。他们认为,如果经济增长的好处只被极少数人所占有,那么从总体上看,国民福利并无法得到改善,因而也就没有发展。为了克服经济增长指标的片面性,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了有别于GDP的另外两个指标:人类贫困指数(HPI)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它们除了GDP指标外还包括了若干表征分配状况的指标,如基尼系数、健康指数等。

因此,可以说,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实现经济发展,除了要看经济增长了多少,还要看这种数量变化是如何取得的,以及增长的成果是如何分配的。可以概括地说,经济增长涉及的只是“产出增加多少”的问题,发展则不仅要涉及“产出增加多少”,还要涉及“增长什么、如何增长以及为谁增长”的问题。当把问题扩展到如何增长和为谁增长这样的层面时,也就必然要涉及增长的条件和目的这样一些问题。要实现增长除了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会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的变革。为谁增长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问题,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它往往是一个被尽力回避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创新正在于它把为谁增长这个问题摆在了发展观的核心位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观点。这里的人民指的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因此,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实际上涉及了城乡、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人群的公平问题,也涉及了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问题。

3、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在加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资源与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日益突出的问题。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促使人类从自然界更大规模地、更高效率地索取物质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制造,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拥有充足的食品,“现代化”成为追求的时尚。人们的幸福观已经从温饱转向占有更多的人造物质产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达使得占有财富的多寡成为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和幸福与否的象征。但是,人类经济活动一直沿袭的是资源开采、加工制造、废弃物排放、产品流通消费、废旧产品抛弃的线性过程。人类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其抛回自然界的废弃物按指数形式上升。其直接后果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全世界仅有不到五分之一人口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情况下,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约束。于是,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地球日”大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关注环境污染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其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份报告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而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到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事实上,到了20世纪70年代,生态环境事实上已经从单纯自然意义上的人类生存要素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经济要素。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符合人类生活需要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短缺,拥有这样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人类追求幸福,进而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之一。第二,从迄今为止人类生产活动的技术特性和生态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来说,天然的生态环境对生产排放废弃物的吸纳能力已经饱和,甚至超载,要继续利用它进行生产必须再生产出新的环境容量,需要人类投入资源进行“制造(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劳动“产品”。

我国的具体情况更不乐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十分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生产要素。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2000年全国十大地表水系的COD年排放量达1445万吨,比三类水质要求的800万吨容量高出80.6%;2001年七大水系断面检测,达到三类水质的仅占29.5%,而劣五类水质却高达44%;全国城市有66.7%缺水;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995万吨,比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1200万吨容量高66.3%;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荒漠化,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等现象也日益严重。从生活的生态环境质量来看,这种发展趋势与我们追求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相悖的。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约相当于GDP的6%—8%。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我们的健康,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于是,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推进经济增长?更进一步说,我们必须思考“增长什么、如何增长以及为谁增长”的问题。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正是要解决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科学发展观并不否定经济增长,而是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增长什么、如何增长以及为谁增长”这些发展的基本问题。

以人为本的思想回答了“为谁增长”的问题,明确指出了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满足绝大多数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仅满足利润最大化需要的经济增长,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仅强调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经济增长。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高度概括性地回答了“增长什么、如何增长”的问题,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问题,也涵盖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还包括了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因为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最后,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整体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也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而是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统一的把握。“以人为本”揭示了发展的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则为实现这一目的规定了发展的途径。

你想问的是经济增长必然推动社会进步吧?因为发展也分号的发展和坏的发展,从哲学角度将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正向还是负向罢了。
我认为经济增长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最直接的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简单例子。如果经济发展只有正面作用的话,我们也不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了。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研究领域。是从英国经济 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的经济学家多马开始的。我们这里以哈罗德经 济增长模型为代表。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 理论基础上的。哈罗德在建立其增长模型时做了如下假设: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 投资品。

如何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低,势必对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在积极发展大企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技术进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使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在一些特殊产品、特定领域的独有竞争优势,不断做大...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有关系吗?
济持续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悖论。因为一个经济体无法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时候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动需求的强劲,而需求的强劲必然使物价指数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就是既成事实了。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低迷和需求不足联系在一块,原因和通货膨胀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是...

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这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课题。总之,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

论述题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3)物质生产活动以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4)物质生产活动以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中国人口因素的变化和对经济增长、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一、中国的生育率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中国人口老化...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些
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实力的增强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2、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3、从根本上看,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经...

加快建设()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资源要素瓶颈制 ...
加快建设低碳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

为什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什么经济才能热起来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对于缓解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不断促进民生福祉达到...

夹江县19744062788: 经济增长必然推动社会发展吗?为什么? -
笪耍创必: 你想问的是经济增长必然推动社会进步吧?因为发展也分号的发展和坏的发展,从哲学角度将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正向还是负向罢了. 我认为经济增长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最直接的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简单例子.如果经济发展只有正面作用的话,我们也不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了.

夹江县19744062788: 经济的发展,是否一定会带来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
笪耍创必: 经济,文化,政治这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也就是说在政治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在三个基本领域中每一个领域的发展都会带来另外两个领域的变化 ...至于是什么变化,那得看发展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总之它们三个领域是相辅相成的...

夹江县19744062788: 是经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还是社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笪耍创必: 个人觉得是经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带动产业,人的需求都是以经济为基础,如果没经济不能产生消费,面对的就是行业不景气.

夹江县19744062788: 谁能告诉我“与文化相比经济更促进社会发展”的例子啊 -
笪耍创必: 这些是以温饱问题作为出发点的.解决了温饱问题,文化比经济更促进社会发展.不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比文化更促进社会发展.温饱思淫欲,很直观的说法.

夹江县19744062788: 为什么说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笪耍创必: ①社会进步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总的概括和抽象.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在于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文明,文化发展状况等综合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具体道路是曲折的.②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③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转折过程中.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把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高级的发展阶段.同时,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的相互作用和解决,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管理系统的改革或调整,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夹江县1974406278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
笪耍创必: 前者包含在后者中,前者是后者的一种良好态势,后者还包含了经济停滞发展,经济衰退,正如经济危机.

夹江县19744062788: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
笪耍创必: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 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科学技术. 很多人会以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但其实不是的.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

夹江县19744062788: 县域经济发展必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确吗 -
笪耍创必: 对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都是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金、技术和人才.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工业化与城市化,长期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经济政策.县域经济为城市经济提供了巨大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城市经济在县域经济的摇篮中发育、成长.

夹江县19744062788: 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吗 -
笪耍创必: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而,管理、服务与流通等环节越是精简、廉洁和有效率,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挥之不去的雾霾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有危害美国进口普卫欣京.东有效减少雾霾的吸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