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人谈论理想、志向的有关诗篇(短的)

作者&投稿:移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古人谈理想、志向的诗篇。~

《观沧海》
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回答者:流星あ雨 - 秀才 二级 1-9 19:02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中心思想:

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回答者:shendahai - 高级经理 六级 1-9 19:02

表达了作者曹操的宏伟志向。
回答者:474004032 - 试用期 一级 1-9 19:02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回答者:斑斑1023 - 魔法学徒 一级 1-9 19:03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回答者:king_4454 - 兵卒 一级 1-9 19:04

《观沧海》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气度,诗中亦透露出些悲凉感慨之意,耐人寻味,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表象句句写景,实际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样的景物入各人眼,经思考提炼成文字又是各个不同了。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本诗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应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很值得大家细品、学习和借鉴。

将军本色是诗人。曹操兼具文才武略,不愧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译: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赏析: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2。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4?。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少年行》(其三)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其二)

苏轼的: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免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
——《祭常山回小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观沧海》
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中心思想:

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表达了作者曹操的宏伟志向。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译: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赏析: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2。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4?。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中国古代关于立志的名言警句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14、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33、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34、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

理想信念对人生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行稳致远,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2、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

表明志向的诗句
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3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3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8、操千曲而后晓声,...

谈谈中国古人的理想信念200字
勾践真乃强人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勾践不惜做夫差的马前卒,在夫差病重之期,亲自为其尝粪,来测试他的病情。诚然这样很难,亦非凡夫俗子所能为之。然勾践却能忍辱负重,韬光养晦,这是复仇和雪耻的力量在支撑着勾践,委实令人感叹!记得蒲松龄先生写过这样一副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古人追求理想的名言
4、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即,但可指引我们的航程。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5、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6、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表达少年志向的诗句和名言
1、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7、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8、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9、理想...

古人的志向的故事有哪些?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古代名人坚持理想最终成功的事例!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

求 表达作者人生志向的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4、金缕衣 【作者】无名氏 【朝代】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

为理想奋斗的文言文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4. 求为理想而奋斗的散文 .我的理想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

单县18287803821: 写出古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的诗句有哪些? -
化昏消渴:[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有志者事竟成也! ——刘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司马迁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

单县18287803821: 谁有一些关于理想的古代诗句? -
化昏消渴:[答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男...

单县18287803821: 有关理想的古诗词 -
化昏消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 曹操《龟虽寿》)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战国 荀...

单县18287803821: 古人远大抱负的诗句请写出一句展示古人远大理想与抱负的诗文名句 -
化昏消渴:[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

单县18287803821: 关于理想信念的诗句关于理想和信念的诗句.要快啊,快是古代的诗句 -
化昏消渴:[答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曹操《龟虽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不畏浮云遮望...

单县18287803821: 表达诗人远大理想和抱负的诗句 -
化昏消渴:[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都是经典的了.

单县18287803821: 四句表现古人追求美好理想的诗句一定要正确! -
化昏消渴:[答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单县18287803821: 写出最能体现下面几位诗人理想抱负的诗句【每人一句】 苏轼、辛弃疾、李贺、杜甫、陆游 -
化昏消渴:[答案]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单县18287803821: 诗言志,我国古代有不少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请写出古诗中两个描写明志的诗句. -
化昏消渴:[答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诗句出自杜甫《望岳》.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单县18287803821: 请写出几句诗句表达诗人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 -
化昏消渴:[答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