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中未种千头橘 宅畔先栽百本桑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柴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蚕文化~

  中国是首先驯化和饲养桑蚕的国家,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上的巨大成就,不仅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伟大贡献,更不愧为精神文明的东方艺术之花。我国的蚕丝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灿烂明珠。
  我国蚕文化内涵丰富,融诗词、书汉、绘画为一体,集各类丝绸服饰为一堂,丰富多彩,富丽堂皇。

  一. 蚕业与诗词

  我国是世界蚕业的故乡,又是源远流长的诗国。蚕业生产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物质生产活动,必然在诗词等文学作品得以反映。在古典诗词里有不少作品是以蚕业为题材的。有的反映了蚕业的发展进程和技术水平;有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有的抒发了爱国思想,诉说了人生哀乐的遭遇等。蚕业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600年前的《诗经》,在《诗经》305篇诗歌中,与蚕桑有关的就有27篇,如:"蚕月条桑,取彼斧斤,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魏风·十亩之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魏风·氓)等从《诗经》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黄河流域蚕业生产已相当普遍,丝和丝织品已十分广泛。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汉代蚕业进一步发展,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名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唐代是我国蚕业和诗歌兴盛时期,据对《全唐诗》的初步统计,反映与蚕业有关的诗多达490多首。在这些诗里,有反映田园风光、蚕业分布的:"幽冀桑始绿,洛阳蚕欲老"(崔颢《赠轻车》),有诉说蚕农悲惨生活的:"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浸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唐彦谦《采桑女》)。也有哀叹爱情悲剧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多的是揭露统治阶级催税逼租,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白居易在《重赋》一诗中,揭露统治阶级"缯布如山积,丝絮似云屯"的奢侈生活,而劳动人民处于"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的悲惨境地。在《杜陵叟》一诗词中为农民发出了"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为何?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的强烈呼声。

  宋代以后,江、浙成为全国蚕丝业中心,这在许多诗人的诗中得到反映,南宋江苏诗人范成大真实描写了家乡的蚕桑生产,如:"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呜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照田蚕行)。诗人戴复在《织妇叹》一诗中描述了家乡浙江黄岩"春茧成丝复得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的情景,爱国诗人陆游写了许多反映当时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其中与蚕业有关的的诗117首,其中有:"洲中未种千头桔,宅畔先栽百本桑"、"郁郁林间桑椹紫,茫茫水面稻苗青""蚕收户户缫白丝,麦熟村村捣麦香"等,描绘了当时浙江农村粮桑并茂,蚕业兴旺的生动景象。

  二、蚕业与农书

  我国自古农桑并举,蚕业文献众多,除经、史、子集等古籍中有关蚕业的记载外,主要集中在综合农书中有关蚕业的记载和专门论述蚕桑的专业蚕书。据有关学者研究。我国自汉代至清末,共有包括蚕桑在内的综合性农书56种,专业蚕书21种,现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10种主要古籍作一简介。

  1. 汉、唐时期 这一时期记述蚕业有关的古籍有《蚕经》、《种树藏果相蚕》、《蚕织法》等,可惜都已失传。现存有关蚕业的记载,除《四民月令》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古农书。

  (1)《汜胜之书》西汉末期汜胜之撰。全书18篇,其中第17篇为桑,书中关于桑树直播育苗法的记载,是我国栽桑技术的最早文献。

  (2)《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撰,约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前后,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科学名著。全书10卷92篇,书中第5卷有种桑拓(养蚕附)一篇,专门记述了栽桑方法、桑树品种、压条育苗等;养蚕方面记载方法、桑树品种、压条育苗等;养蚕方面记载了不少品种,提出要用火加温、通风防尘等,并辑述了"永嘉八辈蚕"的记载。

  (3)《四时纂要》唐末韩鄂撰,成书于公元907年前后,是农家历书性质的一类书。全书关于农业生产的245条条目中,蚕桑的9条,如正月中"种桑、移桑",三月中"修蚕具、收蚕沙",五月"种桑椹、收蚕种"等。

  2. 宋元时期 蚕业书籍有20多种,最有代表性的是:

  (1)《秦观蚕书》北宋秦观撰,成书于公元1084年,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养蚕、缫丝的专业蚕书。书中介绍了蚕的龄期与食桑量、温度与发蛾关系,提出了多回薄饲技术,对从浴种到缫丝的实际生产过程有较详细记载。此书比日本最早的蚕书《蚕饲法记》早600多年。

  (2)《陈甫农书》南宋陈甫撰,成于公元1148年,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全书分上。中。下3卷22篇,下卷的5篇定蚕桑,分为种桑之法,收蚕种之法,育蚕之法,用火、采桑之法,收蚕种之法,育蚕之法,和蔟箔、藏茧之法,并首次记载了桑树嫁接和低温处理蚕种技术。

  (3)《农桑辑要》元朝司农司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方农书,成书于1273年。全书分7卷,其中第3卷为栽桑,第4卷养蚕。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对蚕桑的重视,书名桑与农并列,蚕桑篇幅几乎占了全书三分之一。

  (4)《王祯农书》元王祯撰,成书于1313年,全书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田图谱三部分,在农桑通诀的种植篇中有栽桑技术的记载,蚕缫篇中有养蚕技术的叙述。农田图谱是本书的一个特色,绘有采桑、切叶、养蚕、缫丝等工具,并配文解释,一目了然。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对南北养理技术用了对比,并提出了意见。

  3.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的蚕书达180多种,现介绍较有特色的三种。

  (1)《天工开物》明宋应星撰,成书于1637年,全书18卷,书中乃服篇着重记载了浙江的蚕桑、丝织技术、对栽桑、养蚕关键措施作了科学表达,对缫丝、绢绸工艺作了详细记载。此书被誉为我国古代科技四大名著之一。

  (2)《补农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的作者是浙江湖州沈氏,称《沈氏农书》,成书于明崇祯末年。下卷由桐乡炉头人张履祥补辑,称《补农书》,作于1658年。后世把上、下卷合刊,总称《补农书》。此书系统的总结了明末清初杭嘉湖地区农业和蚕桑生产的经验,记载了当时桑叶产量水平,对桑园和养蚕高产技术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

  (3)《湖蚕述》清汪日祯撰,全书4卷,除总论外分别就蚕具、栽桑、养蚕、上簇、缫丝、制种进行了详细论述,反映了浙江湖州的蚕桑特色。

  三、蚕业与书画

  我国利用蚕丝最早,古人利用丝织物来作为书写材料,与竹木相辅而行。墨子曰:"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帛是我国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可见西周以来已用丝织品书写,至唐代还流行用素绢供书写之用。我们现在所说的纸,是植物纤维构成的纸,而汉以前文献中提到的纸主要是指茧丝纸。《后汉书》蔡伦本传中讲到:"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共达12万多字,书写有20多种古籍,为我国古代用帛书写文字提供了实物证据。直至目前茧丝纸还受到书法家的喜爱。1986年富阳县农业局曾制成茧丝纸13.5公斤,计388平方米。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用该县的茧丝纸书写了"兰亭序",并在《西冷艺丛》198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题富阳新造蚕丝纸》一文大加赞扬。江苏著名治印书法家徐步云,以富阳茧丝纸试印"百寿图",效果很好,高兴之至。

  蚕业对中国绘画也有深刻影响。一方面丝织品是我国早期绘画的特定材料;另一方面蚕业入画是重要的表现题材。宋代以前绘画都用绢帛,帛画最早可追溯到战国以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国画是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凤燮图》和《人物御龙图》,据考证,这二幅帛画均为战国中期的作品。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描绘唐代妇女制作丝绢劳动的画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农村妇女辛苦纺织,却衣裳破缕的形象。我们的祖先把丝织与绘画结合起来,广泛应用于扇子、绸伞等日用工艺品。我国早在殷代就有扇子,汉唐盛行以丝绸为原料的"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纨扇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种类有罗扇、绢扇 、绫扇、碧纱扇、蝉翼扇等。宋代以后流行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人物故事、山水花卉等画料,都进入幅不盈尺的扇面之中。以后发展起来的丝画结合的西湖绸伞以及多种绫绢风筝,都是我国独特的丝绸工艺品。

欢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迷乎传奇,古时有这样的一句老话,“房前不种树,屋后不栽花”,从字面来看,颇好理解,就是说古人认为不宜在屋前种树,屋后栽花。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爱国诗人陆游写了许多反映当时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其中有:“洲中未种千头桔,宅畔先栽百本桑”
这是陆游写自己的家,可见那时风俗,注重将柑橘和桑分布家园附近。

可以百度搜索一下


宁阳县13331155572: 苏轼第一次被贬作的诗,感谢感谢! -
苌马小儿: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宁阳县13331155572: 《四时田园杂兴》1~60首其中两首与解释 -
苌马小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昼出耘②田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④. 童孙⑤未解⑥供⑦耕织, 也傍⑧桑阴⑨学种瓜.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 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靠在桑...

宁阳县13331155572: 孟浩然的田园诗 -
苌马小儿: 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天的早晨,我还在睡梦中,晨光便已来到床前.屋外,到处都是鸟儿的啼鸣,它们像是要用欢唱来迎接这个花开的季节.依稀记得昨夜有过一场风雨,不知庭院中的花...

宁阳县13331155572: 李衡于武陵龙阳汛州上作宅 译文李衡①于武陵②龙阳③汛州④上作宅,种甘橘⑤千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 -
苌马小儿:[答案] 翻译: 李衡在武陵龙阳汛州上建筑住宅,种下甘橘一千棵(约数).将近死的时候,告诫儿子说:「我在汛州里有种树的工人一千名,不会向你要求衣服和食物,每年还上交一匹绢,也可以足够用了」到了吴末,甘橘有收成,一年收获几千匹.就是...

宁阳县13331155572: 四时田园杂兴的第1,2首诗 -
苌马小儿: 春日田园杂兴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晚春田园杂兴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

宁阳县13331155572: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 -
苌马小儿: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宁阳县13331155572: 谁有杜甫的生平简介? -
苌马小儿: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他的出身是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

宁阳县13331155572: 温庭筠的 望江南 -
苌马小儿: 温庭筠:望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 梳流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望江怀远”,虽是唐宋词中习见的主题,但若就含蓄蕴藉而言,似应首推温庭筠此词.作者巧妙地选择“望江楼”作为抒情女主人公...

宁阳县13331155572: 帮忙透彻分析温庭筠的《望江南》 -
苌马小儿: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只八个字即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她早起梳妆完毕,便急切地倚楼凝望江面上驶过的帆船,一片深情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梳洗罢",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

宁阳县13331155572: 《离骚》的注释及译文 -
苌马小儿: 【原诗】 【译文】帝高阳之苗裔兮①, 我是古帝颛顼高阳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②. 我的伟大先父名字叫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③, 岁星在寅那年的开春正月,惟庚寅吾以降④.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⑤, 父亲仔细端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