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雍正王朝后才知道,清朝官员可以向国库借债?这是什么一回事?

作者&投稿:锺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王朝:都说如果老八继位清朝会提前亡国,其实都是小看了老八吗?~



历数清宫剧乃至古装剧,雍正王朝电视剧可以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虽说这部电视剧并非历史还原剧,但将古代的宫廷政治斗争刻画的可谓是入木三分。光凭这一点,就足以笑傲其他太多太多的电视剧了,可以说虽不是历史,但创作灵感来源于历史,表达出的自然符合历史的精髓。
在这里依旧老生常谈的说一次哈,本分析文章只谈剧不说史,并非是将电视剧当成正史的说。只是分析分析雍正王朝这部经典电视剧蕴含的各种人生道理和职场道理,所有分析都是基于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而言。
首先来说一下如果在历史上,老八如果是九子夺嫡的胜利者的话,清朝不至于有提前亡国的风险。因为历史上康熙不至于那么不堪,虽说给雍正留下基业有着诸多弊端,但不至于像影视剧或者野史小说中那么严重的,所以即使老八继位,也不至于出现提前亡国的情况。


雍正王朝可以分为上下两部,上半部自然是九子夺嫡,下半部就是雍正轰轰烈烈的帝王之路。
聚焦于九子夺嫡剧情,上半部的剧情可以说将九子夺嫡演绎的精彩绝伦,达到后来者难以企及的地步。像后来康熙王朝拍摄的时候就没有拍九子夺嫡的剧情,多少有些原因就是前面有雍正王朝这座大山,所以选择了扬长避短。
而且很明显雍正王朝的高明之处不只是将九子夺嫡拍摄的精彩,而且还将九子夺嫡与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弊端完美结合起来。将康熙盛世背后的虚晃一步步顺其自然给观众呈现出来。
而这些我们通过剧情的发展就可以一一看出来。
最开始的下江南赈灾,朝会之上透露出老八这个贤王掌管户部假公济私,以至于国库存银不足五十万,赈灾都成一个问题,偌大一个国家出现这样的财政危机,其内部问题之多可想而知。
老四下江南赈灾以后,透露出地方官员对百姓生死的漠视。有的只是官员锦衣玉食,甚至官官相护。像扬州知府车铭不赈灾反而趁机低价买下民女要送给上级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因为车铭会办事,所以一群官员异口同声的称赞车铭是个好官。


而且帝国的统治到了地方已经开始呈现鞭长莫及之势,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为首的小团队勾结盐商,只听八爷党的,对于朝廷赈灾事情根本是应付了事,很明显的私大于公,说明地方官员的腐败已经是常态化了。
老四回京的江夏镇剧情,更是透露出官绅勾结的严重性。江夏镇的刘八女与姐夫任伯安可谓是狼狈为奸,不只是不用纳粮,更是将江夏镇打造成一座城堡,还随意打劫过往客商,可谓是划地称王,而且讽刺的是江夏镇还是康熙御赐的“德化之地”。
试想江夏镇这样的“德化之地”都是这般,更不用帝国其他地方的官绅勾结的严重情况了。可以说严重影响了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延伸统治。而且这般为非作歹,很明显就是在破坏帝国统治的基础。
到了老四追缴国库欠款失败,更是透露出帝国内部的斗争之激烈,这些反对老四的人可以视为守旧势力的代表,其中更是错综复杂,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清朝雍正王朝过后是乾隆王朝。
乾隆名爱新觉罗·弘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给嘉庆皇帝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他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扩展资料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乾隆

第一个原因,康熙时期,官员的俸禄很低。这些人工资很少,但是开销大。讨好上级要花钱,出去喝酒要花钱,养小妾要花钱。

他们就会找朝廷哭穷,谁让工资开的少呢。第二个原因,康熙在位期间,他平定了三藩之乱,消灭吴三桂,讨伐准葛尔部落,维护了北方的稳定,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康熙为了照顾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老臣,没有过多阻拦国库借银子的行为。

于是官员们挪借国库银子越来越多,国库的银子几乎被借空,给老百姓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扩展资料: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十几道河堤缺口,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康熙接到快报急招诸王大臣议事。不料,太子胤礽与康熙的嫔妃郑春华偷欢来迟,对康熙的问话更无以对答,康熙震怒。

而四阿哥胤禛在户部查清钱粮实数后速赶至乾清宫,针对国库空虚,已无粮可调,无款可拨的状况,提出了账济救灾的方案,引康熙重视。

十三阿哥胤祥取出九阿哥胤禟给任伯安的密信,任伯安惊恐无奈,只得捐款。八阿哥胤祀、胤禟等人在京闻知此事大为恼怒,依据胤禛扰官逼捐此事参本。胤禛筹款赈灾初见成效,离开扬州城时,他叫田文镜打官服还给车铭。田文镜不解,愤然而去。

随后,胤禛命田文镜陪同上京办事,田文镜才知当日还服给车铭,原来是别有用意。对胤禛更加忠心。

胤禛与年羹尧赴京过折,康熙读罢深感宽慰,遂留年羹尧在京任职,并加封胤禛为“雍郡王”。八阿哥胤祀等人颇为不悦。赈灾之事告一段落,康熙便决定追查户部欠款。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 力主八阿哥胤祀接此差事,胤祀却深知此事棘手难办。

最后巧妙地将此差事推卸给胤禛。而太子因为自己也有欠款,便叫胤禛出面。

康熙叫胤禛为朝廷社稷着想,放手追款。胤禛请父重褒奖十三阿哥胤祥,和希望与胤祥一同办此差事。康熙不允,并说:“朕要你去做真正的孤臣。”胤禛亲自追讨皇子王公的欠款,叫一路跟随他回京的田文镜负责追缴众官员的欠款。魏东亭等老臣被传问话。

马国成因被田文镜追款而感到不满,大开衣衫展示战绩。最后胤禛亲到,胤禛命人将马国成的衣服除下,在众官员面前展示。另一方面,因八阿哥胤祀的暗中挑拨,大阿哥胤禔将太子欠款一事捅了出来。

魏东亭求十三阿哥胤祥到胤禛里帮忙求情,胤祥一口答应。可是胤禛却闭门不见,并命管家传话,叫胤祥安分在家,不要管户部追款的事。胤祥听后,气恼无奈地离去。 胤祥提出用自己的钱替魏东亭还款,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最后,一代忠臣魏东亭用一条白绫上吊自杀了。

康熙惊闻,两泪直流,在大内拨出四十万两银子替魏东亭还款和一些家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雍正王朝



清朝官员工资并不高,一品官年俸才180两,七品官只有45两,如果是地方官或许还有别的油水可捞,但是在京官员就不行,在天子脚下想要贪污几乎不可能。而且当时一个官员又要养活一大家人,包括妻妾,子女,师爷,管家,轿夫,奴仆等等。时不时又要打点皇帝身边的人,京城可是高消费的。我们看清宫剧,动不动就给赏银几十两,甚至上百两,这根本就是瞎扯,当时一两银子足够一个成年人吃一个月。当然官员向国库借钱也是事实,一些人是为了生计,一些人是跟风,更有的人则更复杂,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说《康熙大帝》魏东亭的原型),康熙几次南巡都住在曹寅家中,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所以康熙和曹寅关系非比寻常。接待皇帝那绝对是高规格的,丝毫马虎不得,您想,一个江南织造府想要弄成避暑山庄或者盛京的规格,那需要多少装修费,还有皇帝的饮食,你看《红楼梦》元春回家省亲,那是什么样的情景。曹寅向国库借钱,可以说几乎都用在了皇帝身上。
康熙皇帝对于这些事情恐怕比谁都明白,但康熙晚年由于诸皇子争位,对于官员的事情已是无力过问。雍正上台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雍正二年,一道圣旨下来,曹寅被抄家,一个贵族家庭从此没落,这样就有了后来的《红楼梦》。

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 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雍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 之甚悉。”又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 来或多至数十万”。如此看来,则堂堂大清帝国,竟是一空架子。外面看强盛无 比,内里却空空如也。
国库空虚,关系匪浅,新皇帝岂能坐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然而钱粮的亏空,又不简单地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各地亏空的钱粮到哪里去了? 雍正看得很清楚:不是上司勒索,就是自身渔利,而户部的银子,则被皇帝和权 贵们在“不借白不借”的心理支配下“借”走了(其实也就是侵吞)。这么多人来 挖国家的墙角,国库还有不亏空的道理?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贪污 、挪用、借支公款,又确有其“不得已”处。因为清从明制,官员俸禄极低。正 一品官员的年俸不过纹银一百五十两,七品县令则只有四十五两。这点俸银,养 家糊口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打点上司,迎来送往和礼聘幕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 ,明清两代吏治的腐败,是给逼出来的。

由此可见,亏空关系到吏治,吏治又关系到体制,这是一个连环套。这个连环套 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含糊不得。如果说,打江山要靠枪杆子,那么,治江山就得 抓钱袋子,所以亏空不能不补。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所以吏治不能不抓。 两件事既然都与制度有关,则制度也不能不改。雍正把这一切看得十分清楚。因 此,清理亏空这件事,在他那里就变成了体制的改革。不过,事情还得从清理 亏空做起。它是最好的突破口,也是当务之急。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二月十叁日,即康熙皇帝去世刚好一个月时,雍 正皇帝下令户部全面清查亏空钱粮。雍正不顾乃父“尸骨未寒”,就要对留下的 积弊大动干戈,可见其决心之大,也可见事情之紧迫。这是雍正即位之后的第一 个大战役,关乎国本,也关乎帝位。一旦无功而返,或半途而废,不但雍正自己 身败名裂,国本也可能为之动摇。因此只能胜,不能败,只能进,不能退。 然而雍正信心十足。
雍正的自信是有道理的。他确实不是糊涂皇帝,更不是纨□阿哥。而且,与乃父 康熙皇帝相比,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洞悉下情。各级骨什么鬼心眼,小动作, 官场上又有哪些流习和积弊,他都一清二楚。他深知,下级对上级,地方对中央 ,向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的政令到了下面,没有不打折扣的。 清查亏空牵到那么多官员的切身利益,岂有不研究对策之理?那好,你研究,我 也研究。你有对策,我更有对策。我的对策是:先研究你的对策,再出台我的政 策。我的政策是针对你的对策来的,看你还有多少对策! 这一下,贪官污吏全都傻了眼。
雍正确实太了解下情了。他知道,靠贪污犯去查自己的贪污,那是永远也查不出 来的。他们的上司也同样不可行。因为没有一个贪污犯不巴结上司,不给上司行 贿送礼。如果他不巴结上司,或者上司不接受贿赂,他还能混到今天?早就被查 出来,被弹劾罢官了。即使他的上司是清廉的,也不可靠。因为地方上的亏空如 此严重,贪墨如此猖獗,他们居然毫无动作,那就只能是叁种情况:要么是昏官 ,对下情一无所知;要么是庸官,知情而不敢举报,或无力纠察;要么是混蛋,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官声,对下面的胡作非为睁眼闭眼,包庇纵容,搞“地方保 护主义”。靠这些人去清查亏空,那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即使他们手脚干 净,也不能依靠。
雍正的对策是派出钦差大臣。这些省级或副部级的特派员直属中央,与地方没有 任何瓜葛,而且都是为官清正又精明强干的能员。这些人,既无前车之鉴,又无 后顾之忧,且直接归皇帝领导,不尽心也会尽力。何况,这些特派员也不是光杆 司令。雍正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候补州县随团到省,与特派员一起查账。查出一 个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职,从调查团里选一个同级官员接任。这是一着妙棋, 也是一着狠棋。因为雍正深知官官相护,是官场顽症。历来的继任官,总是会帮 着前任补窟窿,然后自己再留下一大笔亏空,让后任去擦屁股。亏空之所以总也 补不上中,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这一回后任是来查账的,当然不会替他打圆 场,做掩护。这样,这个贪官就再也无处遁逃,只有低头认罪,接受处罚。而且 ,因为没有后任给他补漏洞,他当然也不愿意为前任背黑锅。于是,就连他的前 任,甚至前任的前任,如有贪污挪用,也难逃法网。 贪官们当然不愿束手就擒。他们还有对策,即借钱借粮来填补亏空。这也是老办 法:上面要来查账时,就从当地富户那里借些钱粮来放在库里。上面的来人一看 ,分文不少,检查团一走,这些钱粮又还回去。因为是官借,利息既高,又不怕 不还,再说富户们也不想得罪地方官,因此这个办法也屡试不爽。 可惜伎俩也逃不过雍正的法眼。雍正在派出特派员的同时,也给这个地方的老百 姓先打招呼:谁也不能借钱粮给官府。要借也可以,这些钱粮既然被说成是官府 的,朕就认它是国家所有,你们这些借钱借粮给官府的人,就再也别想把它们收 回去。这一下,谁也不肯借钱借粮给贪官们了。富户们不想得罪官员,更怕得 罪皇帝。再说,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钱粮白白地送给公家。贪官污吏的又一条对 策被雍正事先粉碎。
不过,这还只是雍正一系列对策的一部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雍正的又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会考府”。会考府是一个独立的核查审计机关,
成立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十四日。它的任务,是稽查核实中央各部院 的钱粮奏销。雍正深知,钱粮奏销,漏洞很大。一是各省向户部上缴税银或报销 开支时,户部要收“部费”,也就是现在说的“好处费”、“茶水费”。没有“ 部费”的,哪怕是正常的开支,亦无手续或计算方面的问题,户部也不准奏销, 甚至拒收税款。相反,如果有“部费”,即使是浪费亏空上百万,也一笔勾销。 二是各部院动用钱粮,都是自用自销,根本无人监督。这也是多年积弊,古已有 之的。比如海瑞当应天巡抚时,上缴国库的税银就因为没有“部费”而被户部拒 收。海瑞的办法,是写信给户部长官,质问他们是为公还是为私。户部知道海瑞 惹不起,这才收了税银。

海瑞是个地方官,当然只好如此。雍正是帝国元首,岂能容忍部院官员如此贪墨 ?但他知道,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做思想工作也是没有用的,甚至杀一儆百也是 不管用的,惟一的办法是改革制度。于是,就有了会考府这个中央集权的审计机 关。从此,各地方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各部院动用钱粮和报销经费,都要通过 会考府会考(稽查核实),谁也做不了手脚。部院长官既无法贪污,地方官员想 通过花一点好处费,就把自己上面万的亏空全部赖掉,也成了不可能的事。 墨吏们掩饰亏空应付检查的主要方法,无非是这叁种:靠上司包庇、借钱粮充账 、花小费报销。这叁条退路都被雍正堵死,他们也只好认账。但他们还有一个手 腕,就是把贪污说成是挪用。这是避重就轻之法。我们知道,钱粮的亏空,原来 有两个原因,即贪污和挪用。虽然都犯了王法,但贪污罪重,挪用罪轻。何况, 挪用有时还是因公,比如紧急救灾、临时招待、应付上司等,属“情有可原”。 而历朝历代的做法,都是先查贪污,后查挪用,这就给贪官留了空子。雍正对这 一弊端了如指掌。他说:“借挪移之名,以掩其侵欺之实”,是贪官污吏的一贯 伎俩。如果“万难掩饰”,便把数额多的说成是挪用,数额少的说成是贪污,“ 为之脱其重罪”。结果,是“劣员无所畏惧,平时任意侵欺,预料将来被参(举 报),亦不过以挪移结案,不致伤及性命,皆视国法为具文,而亏空因之日多矣 ”。
雍正当然不能让他们得逞,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查挪用,后查贪污。而且,在追补赔偿时,先赔挪用部分,后赔贪污部分,一分一厘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 无论贪污还是挪用,每一笔账都要查清楚,不能混淆。这一下,贪官们最后一条 退路也被堵死。
现在雍正便可以“关门打狗”了。打的办法也有叁种:一罢官,二索赔,叁抄家 。
罢官是针对所谓“留任补亏”的。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老办法,即查出亏空后,勒 令该官在限期内补齐。但是,有哪个贪官会从自己身上挖肉下来填补亏空呢?必 然是加紧盘剥百姓。正所谓“不取于民,将从何出?”结果,国库是充盈了,百 姓却大吃苦头。雍正要改革,既要国富,也要民强,不能让贪官污吏分文不损, 平民百姓加重负担。因此,他的对策,是先罢官,后索赔。一个被罢免的官员当 然无法再鱼肉百姓了,他们只能自己掏腰包,自己出血。至于这些官员们是怎样 好不容易熬到那个官位的,雍正可不管。他的观点是:“朕岂有惜此一贪吏之理 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索赔也不含糊。杀人偿命,借债还钱,亏了国库,岂有不赔之理?雍正下令,清 查之中,无论涉及到什么人,都决不宽贷。比如户部查出亏空白银二百五十万两。雍正责令户部历任尚书、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吏共同赔偿一百五十万两,另 外一百万两由户部逐年偿还。雍正自己的十二弟履郡王允□因为主管过内务府, 在追索亏空时,还不出钱,只好将家中器物当街变卖。皇上至亲尚且如此,还有 哪个官员能够赖账
雍正还规定,严禁任何人垫付或代赔。过去追赃时,常有下发和百姓代为清偿的 ,而朝廷往往只要能收回银两,也就不管钱从何来。然而雍正不以为然。他说,即使下属州官县官有富裕,也只能用来造福地方,怎么可以替贪官退赃?至于士 民代赔,更是混账。无非一是土豪劣绅勾结官府,想留下那贪官继续执政;二是 流氓恶棍趁机敛财,借替长官还债为名敲诈百姓。因此雍正明令不准。他的板子 ,必须结结实实地打在贪官污吏的屁股上
这就不但要追赔,还要抄家。元年八月,雍正采纳了通政司官员钱以垲的建议: 亏空官员一经查出,一面严搜衙署,一面行文原籍官员,将其家产查封,家人监 控,追索已变卖的财物,杜绝其转移藏匿赃银的可能。赃官们的罪一经核实,就 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雍正下令:“丝毫看 不得向日情面、众从请托,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做个 穷人,方符朕意。”此令一下,全国一片抄家声,雍正也得了个“抄家皇帝”的 封号,甚至连牌桌上都有了一种新打法:抄家和(亲胡)。 看来,赃官们真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惜,在雍正时代,他们连“死路一条”都没有。雍正的政策是:死了也不放过他!四年,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贪污、受贿、亏空案被参而畏罪 自杀。雍正下令,找他们的子弟、家人算账!雍正指出,这些家伙自知罪大恶极 自身难保,就想一死抵赖,牺牲性命保住财产,让子孙后代享用。因为依照人之 常情,杀人不过头点地。人一死,再大的不是也一了百了。可惜雍正不吃这一套 ,也不管什么常情不常情,骂名不骂名。他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位,谁也别想 有侥幸心理。
不错,反腐败连死人都不放过,追穷寇一直追到阎王爷那里,表面上看起来是狠了一点。但在贪墨成风的年代,不下这样一个狠心,就刹不住贪污腐败之风。事 实证明,雍正这一系列政策和对策,确实沉重地打击了贪官污吏,帝国的吏治也 为之一清,雍正反腐倡廉仅仅五年,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 万两。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改变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 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

因为雍正搞了一个“火耗归公”,断了各级官吏的财路,有的人就借口生活困难向国库借债,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抵制,但那时没有国有银行,又不能把大小官员都饿死,所以雍正也只能默许这种行为了。这也是雍正老挨骂的主要原因,一个火耗归公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官吏,文字狱又得罪了读书人,他不挨骂谁挨骂?只说他篡改遗诏而没说他毒死了康熙就算轻的了。


《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有人伪造太子手谕发动兵变,为什么会隐忍不发...
因为康熙心里明白他如果彻查这件事情的话,即便有证据证明太子是冤枉的,也会被人怀疑他偏心太子,这样对太子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他选择隐忍不发。

官员每天吃白菜,雍正得知真相后:给我满门抄斩,为什么呢?
在很多人的眼里,唐文尧是一个顿顿吃白菜的勤俭节约的好官,但实际上呢?他吃的是"白菜芯",也就是将白菜外面的菜叶全部撸干净,最后剩下里面的白菜芯。如果看过《雍正王朝》应该知道,这和年羹尧吃的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人参作为柴火烧制而成,白菜心不值钱,这人参可就值钱了,就为了几颗白菜心,...

为什么很多人把《康熙王朝》捧得比《雍正王朝》高?
并且这部剧讲述的是康熙对于清朝所做的壮举,让人钦佩将帝王术婉转的炉火纯青的康熙,更是将清朝带入了鼎盛的时期。而《雍正王朝》平淡现实,展现了历史上最为勤政皇帝短暂却不平凡的伟业,在康乾盛世中起到了关键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历史上的雍正被描述的冷酷不近人情,且帝位大统得来颇有悬疑,所以...

《雍正王朝》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或片段?
《雍正王朝》里最令小编记忆犹新的细节是:一:"是谁叛逆啊? 你就是朝廷委任皇帝亲封的丰台提督?那你现在不是丰台提督了,一边去!毕力塔,张雨,殷富贵,你们带领兵马随我去畅春园,亲王护驾!"二:年羹尧:去手,去手!三:雍正:这个皇帝位置有什么好,像允禩,允唐,这帮小人,打横炮使邪力,必欲...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哪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邬思道在剧中可谓是“半仙”式的人物,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就开始辅佐雍正,但是真实的情况是,邬思道最开始是在田文镜的幕府,直到雍正登基之后,经田文镜引荐,雍正才知道有邬思道这么一号人物,并对其大加赞赏。后因田文镜为雍正赏识逐级提拔,邬思道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大家觉得有难以理解的...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夺嫡不可能成功这种事,图里琛又是如何知道的?
但他想到的是,保留皇家的颜面,只有小太监死,这件事情才不会暴露出去,默不作声的将皇帝背回寝宫,他知道皇帝并无大碍只不过是急火攻心,皇帝不久后醒来,图里琛跪在地上请罪:臣不小心将小太监杀了。康熙很欣慰地看着图里琛说了一句:你呀,真是绝顶聪明,他死了就死了吧!八爷一直自认是皇位...

...小子杀人案”,毁掉一部经典剧,为什么个人经历堪称励志?
对于发生在1992年的“燕舞小子杀人案”,笔者也是经过多次疑惑和好奇,才逐渐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的。一、 九十年代的两个疑惑 1998年末到1999年初,国内有两部电视剧在当年的荧屏上成为爆款,一部是古装偶像剧《还珠格格》,另一部则是古装历史剧《雍正王朝》。在这两部风格和演员似乎都八竿子打不着的...

重生之雍正王朝内容简介
尽管胤禛不是天才,但他并非一无是处。他的学习能力、洞察力和适应能力,在古代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他开始尝试将现代的思维模式融入这个古老世界,试图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在不断探索与尝试中,胤禛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声望。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在宫廷中赢得了一些信任和支持。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

邬思道知道雍正很多秘事,为何雍正没有杀了他以绝后患?
邬思道知道雍正很多秘事,为何雍正没有杀了他以绝后患?《雍正王朝》是所有清宫剧中最经典的作品,这部大戏每次在电视上重播,小编都是第一次看一样的追剧。因为这部电视剧真的很经典,里面的人物描写真的很好。看《雍正王朝》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雍正登基后不杀禹思道,而让禹思道选择班恩?我国古代...

雍正王朝电视剧与历史有哪十处不相符
1)电视剧:九门提督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侄儿,帮助雍正夺取皇位,最后跟随八爷党逼宫,后被软禁死亡不明。2)历史上:隆科多是佟国维儿子,隆科多因为居功自傲,手下多次犯错被牵连调查,最后被雍正终身监禁,不久抑郁而亡。10、邬思道。1)电视剧:邬思道可以说是雍正在九子夺嫡胜出的最大功臣。每次都沉着...

东光县15824751048: 在清朝,一品大员和王爷谁的权力大 -
望狐抒彤: 王爷是爵位. 一品大员是官位. 官见了爵要行礼的.比如曾国藩,早早就是一品大员了, 平定太平天国,功高盖世,才被封为一等毅勇侯. 侯爵比王爵就低一个档次.王爷虽然爵位高,但是一品有实权. 王爷要想抓实权,就要去干工作而不是干坐在王府里等着拿俸禄.在清朝,王爷干工作叫做“办差”. 你可以去看看雍正王朝里,各个王爷都在抢着办差.通过“办差”,培养自己的小势力. 终清朝一世,王爷办差风气不绝. 所以慈禧有恭亲王奕䜣,摄政王载沣帮她办事儿,康熙有一堆儿子王爷帮他办事儿... 雍正有宝亲王(弘历)帮他办事儿...

东光县15824751048: 雍正算得上清代最勤政的皇帝否? -
望狐抒彤: 勤政,是雍正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著特征.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样勤政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东光县15824751048: 清朝王爷的官服和其他官员的有什么不同? -
望狐抒彤: 清朝官员服饰是指在清朝政府中有正适职位官员的官方着装,正式名称为补服.着装分为帽、外衣、朝珠、朝靴.清政府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不同品级有不同的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一、帽子: 清朝改历代的朝冠为礼帽,礼...

东光县15824751048: 在一个王朝(一个皇帝)宰相或者丞相可以同时有几个 -
望狐抒彤:宰相和丞相通常是同一个意思! 历史上宰相的任命因朝而异,有的只有一个,有的会两人上,有的甚至七八个!比如明朝的内阁,内阁大臣就相当于宰相,而内阁大...

东光县15824751048: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为江南盐道,年羹尧剿灭江夏镇为什么敢一刀杀了呢? -
望狐抒彤: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为江南盐道,年羹尧剿灭江夏镇敢一刀杀了,这是因为当时年羹尧的权力很大,他的权力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所以他想杀谁就可以杀了他,还有就是他没有去孝敬年羹尧,年羹尧很早就想把它除掉了.

东光县15824751048: 明朝最黑暗,因为明朝昏君最多了 -
望狐抒彤: 明朝黑暗主要是政治斗争激烈,党争啦、太监专权啦,不光是因为昏君多.清朝...

东光县15824751048: 在清朝时期,一个知县一年的收入究竟有多少呢? -
望狐抒彤: 从雍正朝代开始,清朝知县收入大致如下:工资年薪为45两白银和45斛大米,加上养廉银,年最高可达1200两.清代白银价格大约等于现在的200元左右,因此,清知县一年的白银收入约(1200+45)x200=249000(元).加上清代一斛米大概是现在200斤,以2元/斤计算,那么,清代知县一年的总收入为(1200+45)x200+45x200x2=267000(元).年薪最高能达到26.7万啊!

东光县15824751048: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兴废的主要历程 【分朝代说明】 -
望狐抒彤: 我说说,丞相制度是在先秦就存在的,但是之前制度不完善,到秦汉基本就开始明确了.秦,西汉: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治,军事,监察;九...

东光县15824751048: 找科举制度对清代的影响. -
望狐抒彤: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