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杨家将最后是怎么衰败(灭亡)的?

作者&投稿:撒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家将怎么灭亡的~

大郎代宋王而死,二郎代八王千岁而死,三郎马踏入泥,四郎探母团聚,五郎削发为僧,六郎病死关外,七郎被潘仁美万箭穿心,八郎救义父突围重伤而死。

历史上的杨家将,并没有评书、戏剧、小说和野史演绎的那般的戏剧与传奇性,七郎八虎、大战金沙滩、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等一系列的故事都只是演义,并非史实。
•正史中的杨家是怎样的?
首先,正史中的杨家将虽没有小说、评书等体裁演绎的那般传奇,但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杨家个个都是忠心体国的忠臣,可谓是满门忠烈。为了大宋,杨家子嗣个个都站在战争的最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的抵抗着辽国入侵,保护着这个国家。
杨家家主杨业,五代至宋初名将,以骁勇闻名远近,五代仕于北汉,曾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每次率军都能杀得敌军溃不成军,人赞“无敌”。后北汉亡国,杨业追随北汉末帝刘继元投降北宋。
仕宋后,杨业继续被宋太宗重用,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景宗统十万大军亲征雁门,杨业率数千骑兵由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辽军溃败而逃,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被活捉,辽军损失惨重。此战,杨业一战成名,之后辽军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不敢与其争锋。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决意北伐远征辽国,杨业亦跟随其北伐,任西路军副主将。北伐初期,宋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辽军猝不及防下,连战连败,接连丢掉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等四州。但是,随后辽军开始反击,辽朝萧太后和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十多万军队,再次攻陷寰州。宋皇见辽军来势汹汹,为避免云、应、朔三州再次被辽军所夺,于是决定将三州百姓悉数迁回内地。
此时,负责将三州百姓迁回内地的,就是西路军潘美所部。原本保护三州百姓回内地,对于潘美、杨业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只需通知三州主官,让他们告知百姓,而后一同回国就行。但是,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因护送方式让西路军主将们出现了分歧。
这时杨业认为,应该秘密的进行百姓的迁回行动,同时为防止辽军在迁回的过程中,突然发动进攻,应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石碣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以此以防万一。按理说,杨业此等谨慎的作法,是最为稳妥,也是最万无一失的,但是却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此时,应州兵马都监王侁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此时宋军不惧辽军,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即可。
此等冒险之举,杨业自然不会同意,他是强烈的反对。王侁见杨业反对自己,他是别有用意的说道:“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杨业本是降将,且性格更是刚正不阿,见王侁如此说他,他是十分气不过。于是乎,为了证明自己对大宋的忠诚,他决意亲率本部人马,与辽军决战。

就这样,生性谨慎的杨业就被自己人给硬生生的逼到了要冒险与辽军开战的地步。此战的结果,就是杨业战死。因在战斗的过程中,王侁、潘美见死不救,致使杨业被辽军围困,而后杨业二子杨延玉战死,杨业力战不竭被辽军所俘,之后誓死不降,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杨延玉死后,杨家有史可查的就只有杨延昭,其余五子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等史书皆未有记载。杨延昭,他也是北宋名将,是杨家最有出息的第二代子弟,杨业死后,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的侵扰。
在与辽军的对抗中,杨延昭继承其父杨业之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杀得辽军溃不成军,威震边庭,彼时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于是就认为几次三番杀得他们溃不成军的杨延昭就是六郎将星下凡,故称他为杨六郎。

•杨家后人结局如何?
因杨业六子,除杨延昭史书有记载外,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等五子皆未有记载,所以现在只知杨延昭的子嗣信息,其余皆不知。
杨延昭生有三子,即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其中杨传永、杨德政史书未有记载,只记载杨文广之事。杨文广凭祖荫入仕,初为禁军小军官,后因镇压陕南张海起义有功,升任殿直,并效力在陕西经略使范仲淹麾下。皇祐四年(1052年),杨文广被调入狄青麾下,跟随其讨伐侬智高,后凭战功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
宋英宗即位后,升任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负责防御西夏。在此期间,杨文广建通渭堡,防范西夏党项人的入侵,并击退了企图破坏堡垒的西夏军队。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杨文广移防河北,任定州路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防备辽人。在定州任上三年,杨文广多次抵挡住辽人的袭扰,辽人在他的手上没有占到一丝便宜。

杨文广之后,杨家后人再未在史书中出现。
而未出现的原因,大概只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杨文广绝嗣,杨家绝后,杨家自此消失在之后的两宋史书中。其二杨文广有后,但皆碌碌无为,再也没有一人能继承杨先祖之风,发扬杨家的优良传统,在与外敌对抗的战场上立下新功,简单的说杨家自杨文广之后,可能再无一人有资格被记载于史书之上。
或许也正是因为杨家出现了以上两种情况的其中一种,所以就造成北宋灭亡时,杨家未能出现救国,其实并非是杨家不愿出来救国,而是杨家再也没有能力救国。
首先,如若杨家绝嗣,杨家自然不能再出来救国,都没人了,还怎么出来救国呢?其次,如若杨家再无能人出现,杨家自然也没有能力再出来救国,毕竟统兵打战,是要有能力的,更何况是关乎北宋存亡与否,这就更是需要有统兵打仗的能力,如若没有能力,料想北宋君臣也不该用他带兵去抵挡金人的入侵。
总得说,北宋灭亡时,不是杨家将不出来救国,而是此时的杨家将已经再也没有能人出来替杨家救国了。

杨家将家族成员大部分战死沙场,风光不再。

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扩展资料:

杨家将的相关古迹:

杨令公庙,原称杨令公祠,坐落于古北口北门外的半山坡,距京城约100公里。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 寺庙座北面南,前后两院,有山门、角门、前殿、后殿、东西禅房。土木结合建筑,整个庙宇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杨令公庙的山门建筑颇为讲究,山门高5米、宽3米,磨砖对缝虎头对门。山门两侧另有对联一幅,上联为“杨氏全家做事忠实不二”,下联为“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横批是“气壮山河”。

正殿是杨令公庙的主体,殿前出檐的两根明柱上的对联是“节使若逢苏武牧,将军定作霍骠骑”,大门的楹联和横匾是冯玉祥将军所题,上下联为“何须纸笔舒中愤,自有公平在世人”,横匾为“真正无敌”。

正殿内的两根明柱,还有一副楹联和横匾。上下联为“潘氏至今无葬地,杨家自古有忠祠”,横匾为“天下无敌”。

杨令公名杨业(又称杨继业),为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但在986年北宋伐辽战役中,不幸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60岁左右。

其事迹在当时便广为传颂,后经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了“杨家将”的故事。

但经考证,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古北口长城是万里长城上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家将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而实际上书诽谤杨业的人,很可能就是潘美。潘美对杨业早就心存嫉妒,这样的心理,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就会表现出来。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朗,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   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作好了准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叫杨琪,其祖父是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在南宋遗民所著的《烬余录》中,将杨嗣的功绩安到杨延嗣身上,将杨文广的事迹,创造出了一个杨宗保。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节。而在元朝的杂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是的确有佘太君的存在,佘太君原名折太君,于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与杨继业成婚。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洗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详见(《刘娥》第五章西夏之乱)可能是由于王洗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杨延昭为什么称为杨六郎?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衰败了,被奸臣所害,都战死沙场!

  真实的宋朝“杨家将” 说是宋朝有一金刀令公杨业,又称杨继业,有七个儿子。第六子为杨六郎,名杨延昭。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为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怀玉。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其全家忠勇报国的精神感天动地。但历史上真有”杨家将”的史实吗?
据正史记载:史记载,北宋确有杨继业与潘美二人,但民间所传之杨业与潘美(小说将其改为潘仁美)的各种恩恩怨怨却都是编造的。杨业(继业)与潘美并无仇恨.在陈家谷强逼杨业进军,后又撤走接应部队的人是王一。宋史云,王一系名门之后,虽有战功,但“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力战,陷于阵,一坐除名,配隶金州”。在演义之中坏透顶的潘仁美(潘美)并没有那么坏,他并没有象演义、小说中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他在陈家谷战役中的过错,主要是误信了王一的一面之词。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追究处理责任人时,仅把潘美降三级。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王一“除名,隶金州”。
关于杨业七子之说以往的小说,影视都称杨业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郎、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杨延玉一直跟父征战,在陈家谷一战中阵亡。其余,延郎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同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同为殿直官。他们一生均善终,无一人流落外邦,或死于奸臣之手。杨六郎应该是杨大郎,杨宗保应该是杨文广。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最有名的就是杨业、杨六郎和杨宗保,但六郎及宗保与历史原貌也有差距。杨六郎(杨大郎)是杨业的儿子杨延郎,不是杨业的第六子,而是长子。他死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5年)宋史上说他,“智能善战,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宋史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官。”曾被范仲淹收为部下,后跟狄青南征,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所谓的“杨门女将”,正史中一点影子都找不到。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文广一人,无一字提及杨门妇女。而且专收妇女的北宋“烈女传”中有四十名奇女子也没有一人出之杨门。可见小说演义与真实的史实有相当的差距。


杨家将的创始人是谁?北宋灭亡后,杨家将都去哪里了?
一、杨家将的创始人是谁?根据历史记载,杨业也就是杨家将的创办人,他本来是北汉的大臣,为北汉抵挡契丹和宋朝。宋朝建国年里,赵匡胤层数次率军进攻北汉,而那个时候的杨业是效用与北汉的。那时候的杨业非常的勇敢,他带领大家将宋朝打败了。后期,北汉被宋太宗击败,这时候,杨业也就归降了宋朝,...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了?为何没来救国?
包括杨家将在内的武将多被文官排挤、陷害,最后没落。北宋的整个军事防御力量也随之薄弱。以致辽国、西夏、后金包括蒙古等民族政权纷纷到宋朝领土上掳掠物资。北宋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即使杨将军当时雄风犹在,也不能改变北宋最终灭亡的命运,这是由北宋统治政策导致内部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所造成的。

杨家将最后剩下几个了?
杨家将最后剩下3个,分别是四郎、五郎、六郎、八郎。1、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2、五...

杨家将中杨家男人都怎么死的,先后顺序什么
死亡顺序:大郎、三郎、二郎、七郎,四郎、六郎、五郎。杨大郎枪挑十八员辽将,最后精疲力竭,横死马下;杨二郎为护父帅,刀下丧身;杨三郎身负重伤,乱军之中被马蹄踏成肉泥;杨四郎重伤流落番邦,后取了辽国公主;杨五郎伤心绝望,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在北五台出家;样六郎只身突围,留得性命;杨...

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千破十万的杨家将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杨家将”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早就广为传颂,评书中说杨家作为北宋将门,满门忠烈,从杨令公到佘太君,从杨家七郎到穆桂英杨宗保,众多人物形象早就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么,作为杨家将“最大的”一个,其先祖杨令公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杨令公”的历史原型。“...

历史上,在北宋灭亡之后,杨家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北宋的灭亡,让人不得不想起骁勇善战的杨家将。北宋大放光彩的杨家精锐兵,不畏险境闯幽州,血战金沙滩,佘太君百岁挂帅,杨门女将胜如男,成为民间奇闻。有人不禁在想,北宋灭亡,杨家将都去了哪里?金沙滩一役,杨家将消失 提到北宋历史,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他们的千年忠义被记载在民间...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的结局如何呢?
杨家的第二代名将叫杨延昭,在历史记载中,杨家的确有不少男子,但其中较有作为的就数杨延昭了。杨业死后,杨家的重任落到了杨延昭一人肩上。杨廷昭继承父亲的使命,驻守在边疆要塞遂城。当时辽军进犯,将遂城包围,遂城此时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被攻下,但杨延昭连夜加固城墙,最终辽军失败退兵。而后的...

北宋灭亡的时候,威震八方的杨家将去哪里了?
杨家将的由来 北宋统一五代十国以后,虽然没有达到汉唐时期,华夏大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但中原腹地基本上收入囊中。宋朝立国初期的两代皇帝都对全国展开一系列的经营运作。特别是宋太宗即位之后,对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进行征伐。杨业正是此时投靠宋朝,此前宋朝君臣早已耳闻杨业有着忠义的...

北宋灭亡之后 曾经显赫一时的杨家将去了哪里?
杨业的功业受到守边主将的嫉妒,多次上书宋太宗,诽谤于他。这个诽谤者是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如果咱们猜得不错的话,很可能就是潘美。潘美最后在杨家将传奇中成为奸臣潘仁美的原型,也并不算冤枉他。太宗并没有相信,把这些诽谤书都装在一个信封里,一齐交给了杨业。太宗这一招,表面看起来是对...

北宋杀敌无数的杨家将,在北宋灭亡后,他们都去哪里了?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杨家将,个个都是好样的!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杨家将中比较出名的只有杨业和他的孙子杨文广,杨家的精神在往后传其实已经没落,在杨文广死后,杨家的地位更是大不如前,顶多就算是个下级军官,对于往昔的辉煌已经再也达不到!再说说北宋当时是怎么来的,赵匡胤当时是黄袍加身,这个...

庆城县15242657223: 杨家将在北宋什么时候灭亡的啊 -
阎舒常衡: 杨家将的原形为杨业父子,公元980年,辽兵入侵雁门关,杨业父子绕背夹击,辽兵死伤惨重.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皇帝更换,三路出兵伐辽,杨业战死疆场,卒年60岁左右.

庆城县15242657223: 盛极一时的杨家将,在北宋亡国时怎么不在 -
阎舒常衡: 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庆城县15242657223: 历史中杨家将的结局是什么? -
阎舒常衡: 因赵光义自信心过度膨胀,贸然北伐,造成调度不周、配合不力,杨业与长子延朗战死.其余六子各自碌碌为官.现实情况就是:杨家爷孙三代,几十口子人对于宋朝的贡献,加在一起还没潘美一个人多

庆城县15242657223: 金朝灭亡北宋后,曾经不可一世的杨家将们下场怎么样 -
阎舒常衡: 在金朝灭亡北宋前,曾经不可一世的杨家将都早就衰落了.从杨文广之后,杨家基本就没有什么人了. 你按水浒的说法,在北宋快灭宋徽宗时期,杨志已经沦落到卖刀了. 后来南北宋交替,传闻中被岳飞收服的杨再兴就是杨家后人. 事实上,在宋朝武将地位极低,杨家将也绝对不能说是不可一世,在宋代杨家还远远不是一流将门.当然上边是小说,在北宋末期,主要的就是西军,老种、小种,对于杨家确实已经没有提及了,在北宋灭亡前,杨家已经没有上得了台面的人了.

庆城县15242657223: 杨家将最后到南宋怎么落魄了 -
阎舒常衡: 人丁稀少 没男人 男人都上 沙场死光了 可以说烈士满门

庆城县15242657223: 有谁知道杨家将的具体事迹?他们家族的盛衰,朝代的变迁是怎样的?
阎舒常衡: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 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 于是杨家将的...

庆城县15242657223: 杨家将是怎样死的?杨家女将的故事又怎样 -
阎舒常衡:杨老令公的原型是北汉、北宋名将杨业,被辽军俘虏之后绝食而死.杨家将简历如下: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

庆城县15242657223: 是怎摸灭亡了宋朝有穆桂英和杨家将但是?宋朝有穆桂英和杨家将但是,
阎舒常衡: 穆桂英杨家将在的时候还没灭亡,后继无人啊,被忽必烈带蒙古兵灭了宋朝

庆城县15242657223: 在真实历史里杨家将是怎么死的 -
阎舒常衡: 生在宋朝那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不会有好下场的

庆城县15242657223: 据史书记载,杨家七子名字及分别是怎么死的? -
阎舒常衡: 关于杨家将,要分演义和正史来说,演义主要是以戏曲、话本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四代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英雄系列故事.里面的杨家将主要有:第一代 ▪ 杨继业 ( 杨令公 ) ▪ 佘赛花 ( 杨令公妻 ) 第二代 八子二女 :杨延平 ( 杨大郎 )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