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的传说

作者&投稿:澄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城山的传说~

为什么叫做“青城山”呢?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象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后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关于这一事件,可见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诏书。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它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它满山翠绿,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翡翠城郭而得名“青城山”。
相传青城山在尧舜禹所在的上古时代叫“石城山”,以前在石城山靠山脚的平坝地上有很少一部分人在那里休养生息。大禹的老家在千里峨山丛中的汶山郡,汶山就是汶川,离石城山不远。此时的大禹在老家一带治水已经颇有建树。
在一年的春末,有一个人赶路跑来,说他是石城山民派来的,请大禹去石城山治水。
大禹到了石城山,气没歇一口,就四处察看。大禹连着转了几座山,忍不住吸了口冷气。他只见石城山又高又险。座座山峰平地而起,危岩雄峙,险峰壁立,高触云端。个个山头光秃秃的,不能存水,小雨小流,大雨大流。
山上的石头泥沙从山上直冲道沟底,淤泥堆积在山谷里,再从谷口倾泻而出,像一条泥龙一般,漫滤平川。雨季一过山又大旱,庄稼不长,飞鸟不停。
大禹从来没有治过这种灾害,他想了想对石城山的人说:“我没拴过泥龙,只能先试试把水关在谷口吧!”
说完,大禹带着石城山的山民们,勘地势,察山形,划堪基,立界石,吩咐大家沿谷口进山沟,从上往下,由高到低,层层筑起石堪,好等雨季一来,把山洪锁住。
这项工程摊子铺得很大,大禹等不及完工,就赶回家去治理家乡的水了。谁知这年雨水来得早,来得猛,来得密,山谷堤坝还没完工,就被泥龙冲了个精光,山脚田土又变成了一片烂泥塘。
大家只好又派人去请大禹,哪料大禹已被舜请去制伏黄河去了,石城山民使者急如风火,爬山越岭,终于在渭河边华山脚找到大禹。
那时的大禹正忙着架炉,铸炼劈开黄河上神门、鬼门和人门的神斧,见到石城山民使者,急忙说道:“不治山,只筑堪,费了工又费料,还没拴住泥龙。我对不住乡亲。在中原我见识到他们治山的方法很好。你们不能光治山谷,还得在山上栽树植草,保持水土,山下就永不受其害了!”
石城山民的使者为难地说:“石城山上光秃秃的,我们树籽撒了一箩又一箩,可是一棵苗也没长出来。”
大禹笑哈哈地说:“娃儿要调教,才能离娘怀,树籽不经佑,哪能长成材。种树收益慢,可以种竹嘛!华山千尺峰顶有的是青竹,你挖些回去种吧!青竹见土生根,当年发兜,明年成林,后年就满山。有了树和竹,就能锁住泥龙。”
石城山民使者听了,高高兴兴地在华山千峰顶挖了竹根竹鞭,回去栽在石城山36座山峰上。当年雨水好,满山冒竹笋,山民再经心护惜,不两年就郁郁葱葱,翠竹满山。
接着,人们又栽下松、杉和柏,让山山长树、峰峰挂绿,果然固住了沙土,锁住了泥龙。哪怕是夏天连下几十场雨,哪怕雨点比胡豆大,下到沟底的水也是清亮亮的。
就这样,整个石城山变得满山青幽幽、绿阴阴的,远远望去,像一座翡翠城郭。于是,人们就把石城山改名叫“青城山”了。

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

在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

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道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公元143年(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时期,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中国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扩展资料:

青城山人鬼大战的传说:

东汉末,有道人张道陵,修行多年,斩妖捉怪,为民除害,立下功劳。太上老君嘉许他道心坚定,遂传给他正一盟威秘录、雌雄宝剑一对、印章一枚。

并对他说:“近来蜀中(四川)有六大鬼神,残害人民,你替我去整治一番,使得人鬼有别,昼夜各分,以降福生灵。这样你功德无量,可以名登仙籍了。”

张道陵连忙口称受命,率领门人王长等人,一路往蜀中而来。却说在蜀中作怪的鬼神,为首的有八个:刘元达专门施杂病,张元伯专放瘟,赵公明传痢疾,钟子季播下疮肿。

史文业散发疟疾,范巨卿让人浑身酸痛,姚公伯洒下五毒,李公仲带来疯颠病。他们手下鬼兵亿万,到处为害百姓,遭他们暴行枉死的人不计其数。

张道陵到了蜀中,选定青城山为战场。先设置琉璃高座,列成法坛。八大鬼帅率部来攻,一时飞沙走石,空中飞箭如雨,张道陵用手一指,化一朵莲花拒敌。

鬼兵们燃起无数火炬,一哄而上,张道陵手一指,那火反而向鬼兵烧。鬼帅们遥望形势,高声叫道:“你本来住在峨眉山修仙,为什么跑来侵犯我们的地盘?”

张道陵答道:“你们残害生灵,所以奉老君之命来讨伐。”刘元达等听了大怒,率领鬼兵再次攻上,将张道陵团团围住。张道陵忙用笔向空中遥画一个阵势。

鬼众被这无形阵势困住,个个倒仆不起。八大鬼帅叩头求饶,张道陵将笔倒挥,鬼兵又个个活了过来。张道陵对鬼帅们说道:“你们过来听从吩咐,从今开始赶快远离此地。

不要再在人间传播疾病。”鬼帅分辩说:“降灾给老百姓,是我们本来的职责,怎么把这权利尽数都剥夺了?不如还留一半地盘给我们享用。”张道陵不答应,喝令他们快避去。

鬼帅们心中不服,第二日又纠集了六大魔王,领兵百万,再次攻将上来。王长见状大惊,说道:“鬼兵势盛,如何抵挡?”张道陵说:“毋需惊慌,看我顷刻退敌。”

再次挥笔一画,鬼众们仍然死于当场,只有六大魔王不死,但也仆翻在地,爬不起来,叩头救饶。张道陵不许,用笔竖着一砍,将面前山峰劈为两半。魔王再无法飞越山头。

大声哀求说:“我们再不敢为非作歹,恳求饶命,此后一定在西方世界居住,再不来此地。”张道陵这才放他们归去,余下的鬼帅,也表示受管束。

张道陵仍怕他们心中不服,于是对他们说道:“看来你们心中不服,且再给你们一个比试的机会,如果斗得过我,便让你们自由。”刘元达等一听,正中下怀,答:“好,就这么办!” 

张道陵命人烧起一堆火来,投身在火中,却脚底生青莲,踩着莲花徐徐出来,鬼帅们也拿出神通,跳入火中,谁知神通不灵,被火烧着。张道陵又在木、水、土石中进出自如。

鬼帅们却处处碰壁,一怒之下,八大鬼帅变成八只大老虎扑来。张道陵变做一只巨狮,将八虎赶走。鬼帅又变成八条飞龙径来抓人。张道陵摇身一,成为 专吃龙属的大鹏金翅鸟。

来啄龙的眼睛,八龙只好仓皇逃走。这样变化斗法多时,看看鬼神已近技穷,张道陵用手一指,化一重万余斤的巨石,用藕丝悬着,挂在鬼兵阵营上空,又变成两只老鼠窜上去啃藕丝。

那巨石眼见立即要掉下来,鬼帅们这才同声哀求:“请饶我们,一定远离此地,再不敢虐害百姓。”张道陵于是下令五方八部、六大鬼王统统会盟于青城山。

使人住阳间,鬼居幽冥,六大鬼王回到酆都,八部鬼神流放西域。那些鬼众舍不得四川的好地盘,还赖着不想走。张道陵发起怒来,画一幅符送上云霄,片刻之间。风雨雷电轰鸣。

空中飞来无数刀箭,鬼兵这才逃得无影无踪。青城山人鬼大战,端的是惊心动魄,迄今在青城山还留有遗迹:天师洞后有一座十数丈高的巨石,裂成两半,传说便是当年天师诛魔,用笔划开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城山



青城山的传说
  梁时任预、李膺所着的《益州记》中说:“岗峦岭崿相连千里,上有仙都”。宋代《太平御览》引古书《玉匮经》中云:“黄帝封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再朝,六时洒泉,以代晷漏。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为第五洞天,宝仙九室之天。对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互相连接,灵仙所宅,祥异则多”。这座被灵仙选中居住的仙都,且号为“五岳丈人”的就是青城山,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西南十五公里处,距成都市六十八公里。史料载,青城山主峰海拔1800多米,周围五十里,有甘露芝草和天池醴泉。  
  青城山在历史上有诸多的称谓。先秦时期称为“清城都”、“丈人山”,秦时称作“渎山”,两汉和三国时称为“汶山”或“天谷山”,两晋、隋唐直至开元十八年前称为“清城山”,后称“青城山”。关于“丈人山”的称谓,还有一个与仙人有关的故事,载于宋朝张君房所着《云笈七签》卷七十九。黄帝时期,黄帝因与北方的蚩尤作战时总是不能取胜,便来到青城山向仙人宁封讨教。宁封教黄帝以龙趼飞行之术。后来,黄帝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的感谢,黄帝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称作“丈人山”。如今青城山上的访宁桥和龙隐峡栈道就是此一传说的遗迹。  
  那么为什么叫做“青城山”呢?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象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后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关于这一事件,可见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诏书。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当然少不了仙人。在此修炼成仙之人,亦是历代不绝。  
  据葛洪《神仙传》所载,东汉时的张陵先在四川鹤鸣山隐居修行,后遇太上老君传道而得道。鹤鸣山与青城山相连,张陵便来到青城山传道,期间曾去嵩山,最后羽化成仙,被封为张天师。张陵之后,从汉末至南北朝,来到青城山修道的有李阿、陈勋、范长生、杨超远等人。  
  葛洪《神仙传》载,四川人李阿,据说活了很长时间,但也不见衰老。在吴孙权当政时期,他常常在成都市的街头行乞,一旦讨得东西,就马上散赐给贫者。他每天晚上离开成都,早上回来,人们不知他到底住在何方。如果想问李阿什么事,李阿从不正面回答,但只要仔细察看他的表情就会知道答案。如果李阿的脸上有喜色,那么问的事一定是吉利的;如果李阿面容悲戚凄惨,那么问的事就一定凶险;如果李阿面含微笑,就一定是大喜之事;如果李阿有轻轻的叹息,那么一定有让人深忧的地方。人们就这样向李阿问事的吉凶,屡试不爽。一个叫古强的人,觉得李阿肯定不是凡人,就经常照顾李阿,并跟随李阿回家,这才知道李阿住在青城山里。古强十八岁时,看见李阿也就五十来岁,到古强八十多岁时,李阿仍然是五十岁的样子,一点也没变。后来李阿说昆仑山的神仙召他马上就去,于是李阿进了昆仑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继李阿之后又有陈勋入青城山修炼得道。汉时阴长生跟随仙人马明生在武当山修炼,后在青城山得道,后亦成仙。到了晋代,青城山最着名的道士为范长生,后在此羽化成仙。隋朝赵昱与兄弟赵冕都隐居在青城山,跟随道士李珏修炼。隋炀帝知其贤德,征召他出仕。赵昱推辞不掉,只得任嘉州太守。在任期间,他曾经入水中斩杀蛟龙,人们都认为他是神人。隋末乱世之际,赵昱再次隐去,不知所终。唐朝道士王柯、薛昌、刘无名等皆在青城山修道。值得一提的是唐末五代时的修炼人杜光庭,他在青城山白云溪修炼多年,同时还着有《神仙感遇传》五卷,《墉城集仙录》六卷,《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等多部着作,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古代神仙及修炼故事等珍贵资料。宋时期比较知名的修道人有皇甫士安、古藏用、张随、徐无极等,皆有灵迹。元明时期,在青城山修道之人见于记载的比较少。明末清初,由于战乱,青城山的道士大多逃离。后来又有武当山的道士来到青城山修行,比较有名的是陈清觉。  
  早期的山居道士,大多穴居山洞,或者在洞旁结茅舍,“置以土坛,戴以草屋”。到了晋代,青城山始建宫观,计有洞天观、上清宫、上皇观、碧落观(后名长生宫)等。现在的上清宫正殿老君殿供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及张三丰塑像。老君殿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其左配殿供奉的是孔子和关羽,在殿的左下方有麻姑池,池水一年四季都不干涸,据说是仙人麻姑浴丹的地方。宫后不远,就是青城第一峰彭祖峰,上有呼应亭,登高一呼,众山皆应。  
  隋唐两宋时期,青城山新建有大批宫观。隋代建有常道观等,唐代建有建福宫、金华宫、冲妙观、玄都观、福唐观等。常道观又名天师洞,据说当年张陵就在此“结茅传道”。观内还有黄帝祠和三皇殿,殿内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观后的混元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是张陵曾经修炼的所在,俗称天师洞。天师洞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三块,石上还刻有“降魔”两字。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五岳真形图》云:“山傍有誓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朱笔画山,青崖中绝。今验断处,石并丹色,阔二十余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据清徐昱所着《青城山金华宫记》,金华宫原是就晋代所置之上皇观(一名玄真观)改建而成,唐睿宗女玉真、金华公主居此修道。元明时期,除明万历年间重建圆明宫、上元宫外,过去已建的宫观,在明代大都缺乏维修。清时陆续重建、修缮了常道观、长生观、祖师殿(又名洞天观)、上清宫、建福宫等。其中建福宫中楹柱上悬垂的长达394字的长联,为青城一绝。祖师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和张三丰。殿内有浴丹井、读书台等古迹。浴丹井是唐天宝七年(748年),道人薛昌居炼丹留下的遗迹。
  唐朝李舜弦在《随驾游青城》一诗中这样赞美青城山:  
  因随八马上仙山,  
  顿隔尘埃物象闲。  
  只恐西追王母宴,  
  却忧难得到人间

青城山的传说
梁时任预、李膺所着的《益州记》中说:“岗峦岭崿相连千里,上有仙都”。宋代《太平御览》引古书《玉匮经》中云:“黄帝封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再朝,六时洒泉,以代晷漏。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为第五洞天,宝仙九室之天。对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互相连接,灵仙所宅,祥异则多”。这座被灵仙选中居住的仙都,且号为“五岳丈人”的就是青城山,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西南十五公里处,距成都市六十八公里。史料载,青城山主峰海拔1800多米,周围五十里,有甘露芝草和天池醴泉。
青城山在历史上有诸多的称谓。先秦时期称为“清城都”、“丈人山”,秦时称作“渎山”,两汉和三国时称为“汶山”或“天谷山”,两晋、隋唐直至开元十八年前称为“清城山”,后称“青城山”。关于“丈人山”的称谓,还有一个与仙人有关的故事,载于宋朝张君房所着《云笈七签》卷七十九。黄帝时期,黄帝因与北方的蚩尤作战时总是不能取胜,便来到青城山向仙人宁封讨教。宁封教黄帝以龙趼飞行之术。后来,黄帝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的感谢,黄帝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称作“丈人山”。如今青城山上的访宁桥和龙隐峡栈道就是此一传说的遗迹。
那么为什么叫做“青城山”呢?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象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后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关于这一事件,可见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诏书。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当然少不了仙人。在此修炼成仙之人,亦是历代不绝。
据葛洪《神仙传》所载,东汉时的张陵先在四川鹤鸣山隐居修行,后遇太上老君传道而得道。鹤鸣山与青城山相连,张陵便来到青城山传道,期间曾去嵩山,最后羽化成仙,被封为张天师。张陵之后,从汉末至南北朝,来到青城山修道的有李阿、陈勋、范长生、杨超远等人。
葛洪《神仙传》载,四川人李阿,据说活了很长时间,但也不见衰老。在吴孙权当政时期,他常常在成都市的街头行乞,一旦讨得东西,就马上散赐给贫者。他每天晚上离开成都,早上回来,人们不知他到底住在何方。如果想问李阿什么事,李阿从不正面回答,但只要仔细察看他的表情就会知道答案。如果李阿的脸上有喜色,那么问的事一定是吉利的;如果李阿面容悲戚凄惨,那么问的事就一定凶险;如果李阿面含微笑,就一定是大喜之事;如果李阿有轻轻的叹息,那么一定有让人深忧的地方。人们就这样向李阿问事的吉凶,屡试不爽。一个叫古强的人,觉得李阿肯定不是凡人,就经常照顾李阿,并跟随李阿回家,这才知道李阿住在青城山里。古强十八岁时,看见李阿也就五十来岁,到古强八十多岁时,李阿仍然是五十岁的样子,一点也没变。后来李阿说昆仑山的神仙召他马上就去,于是李阿进了昆仑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继李阿之后又有陈勋入青城山修炼得道。汉时阴长生跟随仙人马明生在武当山修炼,后在青城山得道,后亦成仙。到了晋代,青城山最着名的道士为范长生,后在此羽化成仙。隋朝赵昱与兄弟赵冕都隐居在青城山,跟随道士李珏修炼。隋炀帝知其贤德,征召他出仕。赵昱推辞不掉,只得任嘉州太守。在任期间,他曾经入水中斩杀蛟龙,人们都认为他是神人。隋末乱世之际,赵昱再次隐去,不知所终。唐朝道士王柯、薛昌、刘无名等皆在青城山修道。值得一提的是唐末五代时的修炼人杜光庭,他在青城山白云溪修炼多年,同时还着有《神仙感遇传》五卷,《墉城集仙录》六卷,《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等多部着作,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古代神仙及修炼故事等珍贵资料。宋时期比较知名的修道人有皇甫士安、古藏用、张随、徐无极等,皆有灵迹。元明时期,在青城山修道之人见于记载的比较少。明末清初,由于战乱,青城山的道士大多逃离。后来又有武当山的道士来到青城山修行,比较有名的是陈清觉。
早期的山居道士,大多穴居山洞,或者在洞旁结茅舍,“置以土坛,戴以草屋”。到了晋代,青城山始建宫观,计有洞天观、上清宫、上皇观、碧落观(后名长生宫)等。现在的上清宫正殿老君殿供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及张三丰塑像。老君殿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其左配殿供奉的是孔子和关羽,在殿的左下方有麻姑池,池水一年四季都不干涸,据说是仙人麻姑浴丹的地方。宫后不远,就是青城第一峰彭祖峰,上有呼应亭,登高一呼,众山皆应。
隋唐两宋时期,青城山新建有大批宫观。隋代建有常道观等,唐代建有建福宫、金华宫、冲妙观、玄都观、福唐观等。常道观又名天师洞,据说当年张陵就在此“结茅传道”。观内还有黄帝祠和三皇殿,殿内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观后的混元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是张陵曾经修炼的所在,俗称天师洞。天师洞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三块,石上还刻有“降魔”两字。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五岳真形图》云:“山傍有誓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朱笔画山,青崖中绝。今验断处,石并丹色,阔二十余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据清徐昱所着《青城山金华宫记》,金华宫原是就晋代所置之上皇观(一名玄真观)改建而成,唐睿宗女玉真、金华公主居此修道。元明时期,除明万历年间重建圆明宫、上元宫外,过去已建的宫观,在明代大都缺乏维修。清时陆续重建、修缮了常道观、长生观、祖师殿(又名洞天观)、上清宫、建福宫等。其中建福宫中楹柱上悬垂的长达394字的长联,为青城一绝。祖师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和张三丰。殿内有浴丹井、读书台等古迹。浴丹井是唐天宝七年(748年),道人薛昌居炼丹留下的遗迹。
唐朝李舜弦在《随驾游青城》一诗中这样赞美青城山:
因随八马上仙山,
顿隔尘埃物象闲。
只恐西追王母宴,
却忧难得到人间


城山古城传说故事
在古代城山,流传着一个关于盖苏文妹妹盖秀贞的传奇故事。盖苏文,高句丽的一位英勇将领,将妹妹派往城山守卫,叮嘱她要严守职责,若遇敌情,可通过烽火信号召唤援军。然而,盖秀贞年轻气盛,一日无事,出于好奇,她点燃了烽火,让哥哥盖苏文匆忙赶来。然而,发现并无战事后,他愤怒离去,认为妹妹只...

青城山实质上也只是一座普通山,为何会有那么多神怪传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青城山的神怪传说呢?因为青城山的景色给人非常幽的感觉再加上道教在这里流传,苹果举行祭祀的时候也在青城山,所以会给人一种神秘气息。一、青城山的历史青城山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后来的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芒城古遗迹,根据出土的文物可以发现这里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城邦...

城山古城的传说故事
“烽火戏诸侯”传说高句丽大将盖苏文的妹妹盖秀贞(一作盖秀英),因作战勇猛不逊男儿,她的哥哥盖苏文便将她派遣到此地镇守。临行时,告诫她要好好守城不可懈怠。但凡遇到有人攻击,可点燃烽火,他就可以召集周围兵将来支援。可盖秀英年少气盛,一日无事,想起哥哥的话,不知真假,便一时兴起,点燃...

青城山为什么很邪门
青城山因为地理环境、历史传说原因被认为很邪门。青城山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青城山地处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四周群山环绕,气候多变,地形复杂。这种地理环境很容易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特别是在夜晚或者雾气弥漫的时候。此外,青城山上还有一些神秘的洞穴和石窟,这些地方也容易让人产生诡异的感觉。

青城山的传说是怎样的?
相传青城山在尧舜禹所在的上古时代叫“石城山”,以前在石城山靠山脚的平坝地上有很少一部分人在那里休养生息。大禹的老家在千里峨山丛中的汶山郡,汶山就是汶川,离石城山不远。此时的大禹在老家一带治水已经颇有建树。在一年的春末,有一个人赶路跑来,说他是石城山民派来的,请大禹去石城山治水...

青城山为什么很邪门 这个地方聚集了大量阴气
1、青城山,作为五大仙山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传说。许多故事源自汉朝至明朝期间,诸多名士在此求道,如李阿、杜光庭、范长生等。起初,道士们隐居洞穴,至晋朝起,才开始修建宫观。尽管有许多传说故事,但其中的邪门说法缺乏科学根据,现今的青城山是一个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2、针对您所提的问题,我...

樊登解读中国神话里的析城山
析城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地貌的名山。在樊登的解读中,他详细描绘了析城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如山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以及地下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等。这些特征不仅赋予了析城山神秘而壮丽的风景,还为其在中华神话中占据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在神话故事...

青城山为什么会被称为鬼山?上面真的很邪乎吗?
所以尽管身体有了一丝疲惫,穷鬼还是坚持到达了山顶的白云寺,青城山“邪门”传说最多的地方。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歌词叫“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这个故事就是说的千年前青城山妖魔鬼怪众多,危害四方,山下百姓受此困扰不已,有一个得道高僧居住在白云洞里,偶然下山云游时发现一白一蛇在...

长城传说故事200字
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析城山古迹传说
圣王坪上的娘娘池和胭粉花等传说,反映了汤王娘娘的生活,为景区增添了深厚的人文色彩。这些传说不仅是旅游资源,也是开发析城山旅游度假区的重要元素。析城山位于阳城县西南部,山脉绵延20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拥有岩溶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顶的汤王池和周围的汤王庙,为游客提供了放牧和赏花的绝佳...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920088486: 青城山 名字的由来 -
芷樊柴银: 据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因古代神话传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而得名.后来,道都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是意思相合.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于是,慢慢的,后世便把“青城山”的名字保存并传扬开来.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俱在,足以作证.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920088486: 青城山的典故是什么 -
芷樊柴银: 溯禹迹尊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沦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920088486: 青城山的朝阳洞有着怎样的传说?
芷樊柴银: 在访宁桥向右行即到大小朝阳洞.大朝阳洞可容百余人,小洞仅容十数人.大洞开 朗,小洞清幽,各尽其妙,传说这里是宁封真人栖真处.清代时成都知府黄云鹄曾在洞中 小住,领略此地的清幽妙境后,不胜感慨:“青城胜概,不可枚举,而余独爱朝阳洞”,“朝晖暮霭,溪月松风……实能移人情志,而荡涤秽浊.” 过朝阳洞,再攀爬青城著名的三弯九倒拐后沿山脊继续前行,即到上清宫.沿途岩壁 上的摩崖石刻如“天然圣迹”、“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也颇值赏玩.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920088486: 青城山三字出自谁的手笔 -
芷樊柴银: 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920088486: 青城山有什么好玩的,价格如何 -
芷樊柴银: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920088486: 都江堰 -- 青城山导游词 -
芷樊柴银: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已来到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道教发源地之一——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青城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

注根据中发号文及其它相关规定大兴13920088486: 青城山里面景点还要额外收费吗 -
芷樊柴银: 青城山分为前山后山: 1.青城前山: 门票:90元 门票优惠政策: 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60-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学生凭学生证,门票半价优惠. 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景区内景点票价: 前山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