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电影中最后说鲁春秋是后人理解他又误解他的书

作者&投稿:曾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这部电影最后讲了什么~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很大一块。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南子虽然简单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这部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好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没有打水漂。

我来帮你回答! 电影《孔子》最后说后世对孔子的误解应该就是指编写《春秋》以及后代对他的思想并未重用!直到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才被确定了正统地位。 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老子:“孔丘啊,当家之世,王纲失序,天下纷乱,可你还是一意孤行,推行礼乐仁义吗?” 孔丘:“丘惭愧,一无所成。” 老子:“那就索性放弃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 孔丘:“那弟子何去何从,毕竟不能像葫芦一样挂在门楣上,无用于世。” 老子:“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 孔丘:“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而我的道,则在人间。” 老子:“那就不要在意天下的误解吧!富者赠人以金,我没有金子,就赠你这几句话” 就是这样的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鲁春秋本是孔子写的一部史书而已,其中夹杂他个人的一些感悟,后人读到此书都有不同理解,但是孔子在春秋时期,确实遭受了各国的驱逐,以及愚昧百姓的误解,,后人读书,多能理会一些道理,或者了解一段历史,却又不明白孔子在写这书时的境遇,是以一部这样的书,能有多少人去理解呢??所以后人读此书,,能结合孔子的境遇去领会,自然能理解一些东西,.反之,就只有误解了. 个人意见,我只是看了一遍又一遍,都有点感慨而已!

这句话本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春秋这本书,虽说是一本记载历史的书,但是根据一般意义来讲这并不是一本书,所谓褒贬一字中,孔子是崇尚礼的,所以他把按照规则运作的事情和不按规则运作的事情都精确浓缩到一个字上,但是很复杂的一件历史事件却只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字描写,所以现在我们看来这《春秋》里面只是一句话一句话凑成的,而且无法理解,如果没有春秋三传的解释,这本书也将成为无法阅读的天书。举一个例子,春秋中写到”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郑庄公诛杀自己谋反的的弟弟共叔段的故事,可是为什么会管他叫”郑伯“为什么用”克“为什么写”于焉“,都有孔子的理论在其中。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可以尝试读《左传》,这是一本阐释春秋的书,但实际上春秋正是依附这部书流传,或者读古文观止的前几篇文章,都对你的理解有帮助。希望我这段文字能让你有所理解

在《孔子》电影的最后,所说的“鲁春秋”应该是对《春秋》一书的引用。《春秋》是孔子所处时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鲁国以及其他一些周边国家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同时,《春秋》也是孔子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他通过《春秋》表达了对历史的看法和理解,以及他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哲学。因此,当电影中说“后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时,可以理解为孔子认为《春秋》是他思想被理解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春秋》中包含了孔子的主观思想和价值判断,不同的人可能会对《春秋》有不同的解读。一些人可能不同意孔子的观点,甚至可能会对孔子进行诋毁和诽谤。因此,当电影中说“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时,可以理解为孔子认为人们对《春秋》的误解是由于对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思想理解的不同。
总的来说,《春秋》是孔子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他对这部书的引用和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想和态度。

《孔子》他,妈,的都是乱拍的,太不尊重历史了


孔氏三世休妻,孔子说:我们离婚吧!
电影《孔子》剧照中孔子与妻子 在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离婚”一词。其实不管怎么称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离婚在哪个时代都不可避免,古人的“八卦精神”也不亚于现代,许多的名人离婚案也一直备受关注。 孔氏三世出妻 中国古代被卷进离婚事件最...

孔子电影给我们的启示
师生对拜,茫茫旷野中,只有无边的风云在有形的天地之间激荡呜咽。孔子奔走列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礼乐仁义”的政治主张,可时逢乱世,干戈频仍,那些野心勃勃的君主哪能听得进夫子的仁爱之说呢?于是他处处碰壁,一路颠沛流离,“惶惶若丧家之犬”。兵荒马乱,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被困在陈蔡之间,绝...

电影孔子里 字见南子之后为什么要离开卫国?
通过这幅“肖像”,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孔子——— 一个平凡的有着很多缺陷的人;终生饱受着一种来自童年记忆折磨的人;一个因为自卑情结的作怪而极其在乎自己外表的华贵的人;一个把有时理想看得高于一切有时有恰恰相反的充满了矛盾的人;一个终生和内在自我做斗争最终找回了内在自我的人。总之,他与其说是个圣人,不...

昨天看电影<孔子> 我在努力回忆孔子和老子的一段对话 可怎么也想不起来...
孔子:“丘惭愧,一无所成。”老子:“那就索性放弃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孔子:“可丘毕竟不能像葫芦一样挂在门楣上无用于世。”老子:“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孔子:“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

孔子的电影观后感
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

《孔子》观后感
其间不管是被乱军包围断粮还是遭受众人的辱骂诟病,孔子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读书讲学的步伐,将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最终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样垂暮的季孙斯的恳求下重新踏上鲁国的土地,追随老子的步伐不问世事,归而不隐,开始整理自己的着作,教书育人。 这是电影《孔子》为我们展现的孔子的后半生的片段。“吾十有...

电影《孔子》老子和空丘的对话讲的是什么?
二者都是有道之人,对道都有深刻的见解,思想深度也差不多,但是二者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孔子的儒家提倡入世,而老子的道家提倡避世,孔子曾问道于老子,既然“问道”一事被记录下来,那么就说明孔子很可能不是仅仅问一次道,而是多次问道,所以可以说老子是孔子的师尊。

孔子为何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矣!
在电影《孔子》的开场,孔子救下一个要被殉葬的男孩。据该电影的编剧陈汗所言,这是一个虚构的情节。由于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而陈汗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始用佣来殉葬的人都该断子绝孙。因此这样的虚构是合情合理的——连用俑来殉葬都反对,何况用真人呢?(见《...

电影《孔子》中提到的论语?
颜回,真的是做到了安贫乐道,随遇而安,他的境界绝非平常人所能理解。当别人都在为颜回的贫苦生活担忧的时候,颜回自己却乐哉悠哉,没有半点为生活忧虑的意思,只有老师孔子才最懂他,所以孔子感叹说:颜回真是贤德呀!四,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电影《孔子》观后感
这也许就是近日我观看电影《孔子》后的体会和感悟吧。 影片《孔子》一开头,就出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背靠着墙,盘坐在地上,若有所思。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句感慨: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这是《孔子》这部影片对于孔子老年时内心的揣测:一个满怀理想抱负的圣人,即使经历了从黑发到白发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但...

沈河区15919006014: 《孔子》电影中最后说鲁春秋是后人理解他又误解他的书 -
弭戚那他: 这句话本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春秋这本书,虽说是一本记载历史的书,但是根据一般意义来讲这并不是一本书,所谓褒贬一字中,孔...

沈河区15919006014: 孔子这部电影最后讲了什么 -
弭戚那他: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

沈河区15919006014: 孔子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不足之处分别有哪些 -
弭戚那他: 成功之处 是技术和特效的成功 再现了战国时代的纷乱 和战争场面的雄壮 . 电影人物化妆服饰到位 可看出导演历史基本功的雄厚. 不足是颠覆了人们心中传统的孔子的形象 过于追求片面的技术化和形式主义.且不说本片对孔子形象刻画的是否属实,但就商业片本身来说,它无疑是成功的.影片的节奏感、背景音乐以及画质都是不错的,孔子的形象被发哥演得很真实,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重情义、有血有肉的孔子、,他与弟子间的真情更是令人感动.但是想用两个小时就说完孔子的一生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电影到了后半部分孔子颠沛流离的时候明显有些过快,虽然导演用唯美的叙事镜头将这些片段连续起来,但还是美中不足.

沈河区15919006014: 电影《孔子》片尾孔子所指的是《论语》吗?“后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指的是《论语》吗? -
弭戚那他:[答案] 不是,感觉应该是《春秋》电影中孔子的话是在送出《春秋》之后说的,春秋由他所著,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寓于其中,故后人可据此书一窥其思想,但毕竟“春秋笔法”太过隐晦婉转,加上理解上存在差异,不免会见仁见智,所以电影中...

沈河区15919006014: 电影孔子读后感200 -
弭戚那他: “孔子”——一提起这个名字,就想起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它没有美国片那么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么虚假,它只是一部记载着春秋时期的乱世英雄历史巨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情节,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思...

沈河区15919006014: 孔子的观后感 -
弭戚那他: 1月22号,《孔子》在深圳各大影城首映.海岸影城继阿凡达上映期间一票难求的火爆状况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票房热潮.近几天,海岸影城1号厅排期基本为《孔子》,上座率达90%,据海岸影城工作人员透露:有很多老人前来观影,也有很...

沈河区15919006014: 电影孔子观后感 -
弭戚那他: 孔子》上映已经几天,观众的反应截然分为两派,以专家学者为首的一派力挺之,而普通的观影者则力拍之,他们感到这部影片平平无奇,之前看到发哥又是下跪又是掉泪,以为会很好,结果看完之后发现自己被发哥忽悠了.这个结果让我既有...

沈河区15919006014: 电影《孔子》最后说后世对孔子的误解是指什么? 还有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
弭戚那他: 我来帮你回答! 电影《孔子》最后说后世对孔子的误解应该就是指编写《春秋》以及后代对他的思想并未重用!直到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才被确定了正统地位. 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老子:“孔丘啊...

沈河区15919006014: 电影里 孔子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
弭戚那他: 后人理解我,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春秋)

沈河区15919006014: 电影《孔子》中孔子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如下“后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 -
弭戚那他:[答案] 由于那个特殊的古老年代,孔子一生的意义都被迫凝结在一本书上——人一生的意义之深刻之广阔,本来不是一本书所能概括,但是,岁月淹没了一切,流传下来的只有这本书了.于是人们只有通过这本书来读孔子——因为这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