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

作者&投稿:大季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古代,自己的父母去世为何要守丧三年?~

因为替自己的父母守丧三年,是为了要回报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不幸的离世了,这一点哀悼的时间,子女必须得抽出时间来。
父母对自己有很大的养育之恩,孔子曾经说过,之所以要守丧三年,是因为必须要报答父母。孩子从刚落地到可以离开自己的父母,这个时间大约是三年,虽然说在三年之后孩子有可能还是依靠着自己的父母,但是在这三年以后,孩子就不会再受父母的庇护了,这三年便是替父母守孝的那三年。

在自己出生的时候,父母是守护着你的安全的。在父母去世之后,孩子也得当守护自己父母的安危三年。毕竟养育之恩大于天,在这三年中,人们不可以穿红色的衣服,甚至不能佩戴红色的饰品,就连胭脂也不应该时常的涂抹。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守丧的主要色调还是以素色为主,尤其是白色。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一些守丧的地点人们都用白色来布置,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庄严。现在的人也有的用黑色来装饰,这两个色调都可以表明自己的内心。而红色是最不适合这个时间段的,红色只适合在嫁娶的时候使用。

守丧三年就是古代的一些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出现,甚至在一些地方里还遵守着这种习俗,他们认为一定要为自己的父母善始善终。不过有的人也没有遵从这种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一个耽误时间的行为,如果谁对自己的父母特别尊敬的话,并不会从这些外表上就可以断定,守孝是要放在心里的。

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大概是从汉代开始的。而且要在父母的墓地生活。吃住都在哪里。这一方面是对父母的尊重和怀念。一方面也是封建理教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表现。其实细想起来感到可笑。封建的理教思想是统治阶级愚弄老白姓的。他们自己也不见的能做到。有些情节从一些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到。况且也不是每个朝代都如此。

传统上,家中长辈逝世,晚辈(子、女、媳、孙)得守孝(守丧)3年。3年期间,孝眷们得根据时间而穿孝服,渐渐由重转轻,直到换红,表示哀随日减,由凶复吉。这段守孝期,孝眷不可进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庙,不可参与任何红白事,不可去欢乐场所、电影院,不可婚嫁儿女,逢年过节不庆祝等等。

守孝3年是古老的传统。《礼记》云:“3年的丧期,是依据什麼制定呢?回答是︰这是根据内心哀痛的程度制定的礼法……有血气的动物中感情最丰富的是人,所以对自己的父母会终身怀念的。如果由著那些心术不正,放荡不羁的人,那麼他早晨死了父母,晚上就忘了。如果依照他们的做法,那就连禽兽也不如了……3年的丧期,25个月就结束……所以,守丧3年是人类生活规范中最完善的,也是最隆重的。这是历代圣王从古到今都共同遵守的。因为由来已久,不知道是什麼时候开始的。孔子说︰‘孩子3岁以後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父母守丧3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王宁主编︰《评析本白话三礼》)

上述的25个月,是中国的算法,其实只是24个月。我国的华人有守丧24个月的,也有36个月的守孝期。後者是误将虚3年当作实3年,不了解华人的算法与西方不同。

守孝期不可进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庙。早期在我国是限定一年,一年“除灵(拆除灵桌)”後,方可解禁。可是现在的作风已不同,一般在7日时,即举行“行庵(走庙)”仪式,当行了庵,即表示可以进入寺庙及人家的房屋了。

不可参与红白事的限定也是一年。现在的作风有的已减少到49或100天。

不可去欢乐场所及电影院限定是100天。时下的人们多数在出殡後即没此限定,甚至在出殡前也回自己的家看电视听歌,或在灵堂唱卡拉OK。丧事禁止歌舞娱乐已被公认,如国家领袖逝世,电视台和电台改播哀乐或宗教节目,欢乐场所也禁止营业。但是,卡拉OK的流行歌曲是轻快音乐,怎适合在灵堂唱呢?传统上,丧礼上可以做戏剧,但那都是《五子哭墓》的孝男戏。所以要在丧礼上唱歌,请唱悲哀的歌曲。如歌唱家陈荣就在母亲丧礼上唱了一曲,亲友们闻之纷纷掉泪,的确感人万分。

时代丕变,要人们百日不听歌看戏似乎不可能,我认为限定最少7天方合礼。民间传说如果去看戏,死去的先人得扛戏台的木板,使他受罪。其实这是为了使人们在守孝期不去娱乐的迷信说法。

不可婚嫁儿女。以前多数“趁孝”婚嫁,即在百日内举行简单婚礼,不然可要等到3年後(24个月)了。现在反而是一年除灵後举行。

逢年过节不庆祝的限定也是3年。逢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喜庆节日,都不可庆祝。所以不可蒸年糕、裹粽子及搓汤圆。民间传说以为蒸年糕的话,年糕的汁会烫伤先人,裹粽子的话,会绑到先人的心脏,搓汤圆的话,就是搓先人的眼球。其实都是迷信的说法,目的是要人们遵守丧期不可庆祝过节,在民智未开之时,用迷信的说教往往取得显著效果。当亲友们知道某人在守孝期,自然会在节日之际将应节食品送上门。这是传统社交风气,具有意义!

此外,又有49或100日後方可理发,以及待入殓後才可洗澡等等习俗。

本文只探讨我国华人的守孝3年习俗,至于中台之俗更加严格。限于篇幅,这里就不比较了。

随著时代的演变,守孝3年之俗逐渐淡化。除了是环境社会时代丕变的因素外,这也意味我们对传统家族亲情的冷淡。人们注重金钱物资文明,多过传统精神文明。

民俗是活的,因为时代的转变,它也会变动。我们可以缩短守孝期,可以缩短进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庙、参与红白事、婚嫁儿女、去欢乐场所及看电影之期。但请不要缩短3年不庆祝年节之期,3年(24个月)守孝期间,请不要张挂红灯彩,贴红春联,不要庆祝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及冬至节。

因为孔子说;“孩子3岁以後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父母守丧3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评析本白话三礼》)我认同孔子所言,父母疼爱地抱著我们3年,我们以“三年不庆”来感恩怀念他们,并不为过。所以,3年不庆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得保存这个民族文化之根!

(1)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2)孝子要怎么样守孝
儒林学案(1)——宰我论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 (3)古时候,老人去世要守孝三年,后来礼教逐渐完善,改为三个月。三个月也嫌过长,如此逐渐改成了守孝三日。过去的三年守孝期改为烧三个周年,把三个月的守孝改成烧百日,守孝三天后又加了葬后三天圆坟。这些都是老百姓在千百年来,逐渐增删填补而形成的一个祭祀习俗。
过去没有发明纸张,所以什么都不烧,孝子在大坑旁搭一个简易窝棚(那时没有坟堆,挖一个大坑,里面放上柴,再放上一块布,布上画一个八卦,老人的尸体放在上面,再盖一块布。)为老人看尸,别让野兽把尸骸啃咬了,如此想来守孝三年就不多了,总得有个让它腐烂的过程。这样做也耽误活计,就想出了埋葬法,可是野兽太多,新坟草木未生,又怕野兽扒坟刨墓,如此就改成守孝三个月。三个月后草长高了,坟包就牢实了,野兽就不再动了。虽然改成了三个月,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迫,守孝三个月也嫌太长,于是就改成了三天。
这种改变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比如生产工具逐渐发达,能抠木槽为棺,有了陶瓷器又以陶瓷器为棺,因此野兽就失去了刨坟的机会。后来人们发明了纸张,世间有了纸币,随之就产生了冥纸币。烧纸币是人们纪念祖宗的一个方式,这个方式越演越烈。祭祀是对祖上表示怀念的一种方式,千百年来演绎的千奇百怪,由简入繁有时让人啼笑皆非。
文明祭祀的诞生,旨在更替古老腐朽的祭祀模式,献上一束鲜花表达怀念之情,即节省又安全,没有火灾隐患。按说不论用什么方式祭祀祖宗,只要老人在世时实际地做到孝敬,待他(她)们去世后怎样祭祀也就成了形式。有句俗话说: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有谁见过鬼魂花钱的呢?
民俗起源于民间,最终还将消失于民间。祭祀守孝这个风俗,随着社会发展,也将体现现代文明。天下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推陈出新,才是永恒的真理。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②,与父居。肆力③田亩,鹿车④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⑤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⑥。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⑦。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水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⑩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11)而去,不知所在。
【字词注释】
①选自《搜神记》。②偏孤:年幼时死去了母亲。③肆力:尽力,极力。④鹿车:古时候一种小车。⑤遣:打发走。⑥俱:一起。⑦收藏(z4ng):收葬。⑧尔:这样,如此。⑨缣(ji2n):细绢。⑩缘:因为。(11)凌空:升向空中。
【诗文翻译】
汉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着。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董永说:“会织。”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那时候人都孝顺,现在不行了。


为什么百善孝为先?
这世上有很多忤逆不孝的子女,常常因为父母年老不能做事便将他们视为累赘,又可曾想过我们出生时,不仅不能做事,连爬行、走路到吃饭、穿衣都是父母手把手教会的。父母没有嫌我们“无用”而放弃对我们的教养,而我们为何要因为“无用”而放弃对父母的赡养? 更何况,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祖宗给了我们基业与姓氏,我们...

女儿为什么要给父母送节礼
2. 通常情况下,婆家在中秋节能给娘家送礼,是对娘家的一种尊重和关怀,这种礼尚往来能够增进两家人的感情。3. 春节、端午和中秋被视为中国的三大节日,在这三个节日给娘家送礼,比日常送礼更具仪式感,能够彰显节日的喜庆和对家人的思念。4. 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由于可能不能经常回家与父母共度春节...

为什么要多陪陪父母?
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自己长大了的时候就是父母年华老去的时候,千万不要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去后悔,从现在开始,好好的陪父母。据区健康中心临床心理科不完全统计:六成“空巢老人”有严重的孤独感。专家认为,物质生活好了,要重视精神赡养。一、老人的孤独无法排解 这几天,张大妈尽管笑容...

为什么要支持父母去养老院生活?
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权衡各种因素,包括老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养老院的质量等等。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照顾和关爱。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无论我们做出什么选择,都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做出...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导我们如何走路、说话、读书、写字等等。他们不仅教育我们如何生活,还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他们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勤奋努力等等。他们的教育不仅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更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会想起父母的教诲...

作为子女,有必要为父母养老吗
第二、经常给父母买衣服,让父母穿得舒心 父母上岁数了,在穿衣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和讲究,只要穿得干净、暖和、舒服就行。季节更替的时候,要想着给父母及时添置衣服;自己出差的时候,别忘记给父母买件衣服。第三、经常给父母换口味,让父母吃得顺心 老年人牙口不太好,最好做饭的时候能够给老人单独...

努力的意义在于在父母需要你的时候
努力的意义是当父母需要你的时候,不再是除了眼泪,一无所有。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不再强拉着孩子的手,惭愧地扭头就走。当你生病需要住院时,不再考虑再三,还是选择扛着。当你面对心仪的衣服时,不再货比三家,还是选择放手。当你需要用钱来解决问题时,不再望而却步,徒留叹息。不要让自己回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女孩的第一礼仪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女孩的第一礼仪 1关心父母在家里主动关心父母,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在端药送水的同时,要时时加以劝慰的问候,过新年和母亲节、父亲节,要向父母问候和祝福。 2女孩要听从父母的教诲,孝和顺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顺也就没有孝,举敬长辈就应该听长辈的教海,不要随意顶撞长辈,有不同想法应和父母商量,...

我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3,孝敬父母是义务 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该尽的义务,天经地义,就如呼吸一样自然。道德层面是如此,法律层面也一样,父母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也应该陪着父母老去。4,不留遗憾 对父母的爱,不要在该孝顺的时候放弃,不要在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尽力去照顾父母。5,为下一辈做榜样 ...

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父母?
3,孝敬父母是义务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该尽的义务,天经地义,就如呼吸一样自然。道德层面是如此,法律层面也一样,父母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也应该陪着父母老去。4,不留遗憾对父母的爱,不要在该孝顺的时候放弃,不要在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尽力去照顾父母。5,为下一辈做榜样有...

通城县13715491271: 古代人的父母死了,儿女要守孝三年,这是为什么? -
冀胡业立: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古代的时候是非常注重忠孝的,所以通过手下三年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和长辈的哀思,也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通城县13715491271: 为什么古人的父母亲死了要回家守孝三年 -
冀胡业立: 《孟子》这部书中有明确的记载“三年之丧,齐疏之服”意思是说,守丧要守三年,丧事期间要穿素服. 顺便说一下,唐高宗时期,根据皇后武则天的提议,母亲死亡也要守孝三年.

通城县13715491271: 为什么要戴孝三年? -
冀胡业立: 百善孝为先,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在古代,忠孝被看作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这点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人死了入土为安就好,为何还要守三年呢?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

通城县13715491271: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孝几年呢? -
冀胡业立: 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是中国古代的风俗传统. 一,守孝三年的来历; 说法一:父母亲去世要在灵堂停放少则七天,多则过“五七”(三十五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防止墓中亲人活,以便及时解救. 说法二:“十月...

通城县13715491271: 父母死后,儿子为什么要守孝三年 -
冀胡业立: 杜康做酒柳林醉,醉死三年百又还生.中华文明八千年,三年守孝人人知.在中国上至宰相下至平民都知道:家里有人去世都要发丧守孝,尤其是父母亲去世要在灵堂停放少则七天,多在五七三十五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

通城县13715491271: 为什么守孝要守三年
冀胡业立: 百家讲坛里说 因为我们从生下来到3岁 才能离开父母怀抱 生活自理 所以守孝三年 是为了回报父母对我们这三年最辛苦的养育之恩 ,祝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长寿

通城县13715491271: 人死后,为什么要过三年 -
冀胡业立: 不,这是一个传统,古代遗留下来的,人死后为什么要过三年,与人死后要过七天一个意思,为的是纪念他们失去的亲人,这个三年也不例外,我看你还是过了这个三年吧,没有你姥姥就没有你妈妈,没有你妈妈就没有你,不过过了三年后以后只要没个清明节和忌日那天来就行了,对了还有7月半.

通城县13715491271: 古人有云:守孝三年 -
冀胡业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善事父母”看作是道德的根本和核心,看作是一个人的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孝经》中更明确地指出“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国...

通城县13715491271: 老人去世100天不能空房
冀胡业立: 1、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 但在古时候是要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间不能结婚或者举行什么吉庆之事.在古时候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