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习俗?

作者&投稿:逯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罗定的传统习俗~

从节日民俗看,凡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兰、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罗定的重要大节日,其节日的内容、意义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习惯等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当然,在传承中也有不少变异。

孟兰节,又称中元节,岭南各地叫“鬼节”,罗定叫“鬼仔节”。中元节以七月十五为正节,佛教《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连求教于佛,佛令作盂兰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然后目连的母亲才能得食。北方中元节一连几天,佛寺均作盂兰盛会,民间挂冥钱衣纸,备素食以供奉祖先。岭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说,宋代末年,人们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一天过节了。在罗定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原本在七月十五过节,这天,瑶人都从山上下来,抢走祭祀田头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于是,将过节提前了一天,好让瑶人扑个空,从此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还要在田头屋角烧香烧纸衣摆路祭让孤魂野鬼饱食一顿,求得人鬼安宁,俗称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罗定祭祀用鸡,一般人家祭祀都用鸡、猪肉。鸡要整只,要煮熟,祭祀后斩成小块,配以调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鸡的原味,俗称“白切鸡”。由于鸡赋以一种隆重的意义,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鸡,因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罗定大部分地方以八月十五过中秋,但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的。据说,因为祖先以抬桥为生(有的避讳说祖先抬桥,于是说祖先当官坐桥),因为归家很晚,家家都开台祭神了。而自己什么东西(祭品)也没准备好,因此决定改在十六日过中秋节,后世沿袭流传至今。至于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则不知甚么原因。中秋节家家拜月光,村中习俗还时兴请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静时围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请神,据说,月光神可附体,当中被附体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为女性,有点像西方的催眠术。除此之外,乡村中还放火明灯(孔明灯),并以村中青壮年组成队伍,争抢降落的孔明灯。抢孔明灯时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比抢花炮的场面更为壮观。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又名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罗定习俗,如家中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历24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岁首某一天。在罗定人心目中,冬至却具有过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于年”的俗谚。农村中对冬至十分重视,家家均举行祭祀祖先活动,而且十分郑重其事,避讳亦与过年一样,喜欢讨大吉利。

在婚俗方面,罗定普遍有哭嫁的习俗,一般在迎新日子定下之后,或半月半,或三、五日前,待嫁姑娘便不再在户外露面,整天待在家里,邀集平时友好的姐妹们一起,学唱哭嫁歌,哭嫁大多在出嫁前三天前正式开始,哭嫁时,不仅仅是哭泣,而是以歌曲的形式来哭。哭嫁也有不同的哭法。一种是有韵无词,用哭声的强弱、长短、快慢来造成一种节奏、韵律,间中也有几句唱词,表明一种待嫁在即的难舍难离之情,称为“唱嫁”,可以表现感情强烈,跌岩多变,这种哭嫁喜多于忧,往往会出现哭中带笑的场面。另一种是名符其实的哭嫁。哭嫁本来是一种相传成俗的形式,如不哭不唱,反而不合乎“礼”的反常。一般农村妇女,习惯于这种婚嫁的专制性而视为人之常例,对于出嫁既不高兴,也不反感,认为哭嫁是出嫁前必须做的一件事,因此就按部就班,依照母亲所教代代相传的唱法、哭法及固定的歌词,必须连唱三天才唱完,俗称为“唱字眼”。字眼歌有唱本,但新娘子对于未来命运一无所知,内心充满着悲苦、恐惧和彷徨的矛盾心境,因而每当唱哭嫁歌时禁不住真情流露,哭父母、哭兄嫂、哭姐妹、哭邻里,甚至一发而不可收,哭嫁妆,哭上桥,唱到感情难以遏制时,便长哭短叹,令听者同情,与之共鸣而同哭,使得本来是人生喜庆大事的热闹场面,往往被一片哭声弄及凄凄切切。第三种是骂嫁。由于对包办婚姻不满而无法摆脱内心积聚的哀怒、愤懑、痛苦的表情,无处申诉,无处发泄,于是便借哭嫁而尽情宣泄。骂嫁的方式,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一个待嫁的姑娘可以有选择骂嫁方式的权利,无论是骂父母、骂哥嫂抑或骂媒人都无可非议,被骂者都绝对不能表示不满,更不能还口,越是骂的恶毒,便越是吉利。哭嫁的习俗,随着婚姻自主、开明而逐渐消亡。

婚丧嫁娶被称作红白喜事,婚事本来是欢欢喜喜的却被搞得悲悲戚戚,而丧礼本来是惨惨戚戚以表示哀痛之情的,却被搞得热热烈烈,罗定的丧俗喜欢鼓乐开道,吹吹打打,送葬队伍鞭炮齐鸣,鞭炮烧得越多,越表示风光大葬,因此,丧事中都可以见满地铺红。

“三岁定亲”是不同于童养媳的习俗,一般是孩子三岁时由父母双方换帖,便成婚约,此后若女方未到结婚时先丧,男方必须将其牌位领回祠堂供奉,她的坟也由男家后人祭扫。此后男方再娶,亦只能算作继室。

罗定风俗虽受汉文化主导,但乡村各地,受少数民族影响而异化的风俗仍十分突出。汉族一般妇女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十分普遍。在罗定农村,舅权的地位和权威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乡村流行有“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的俗谚。凡是外甥的事,无论大小,舅舅都有权过问,如外甥的婚事、分家、离婚、父母丧葬等,舅舅都要过问参予,如兄弟分家,村中族长都无权过问,但舅父则可以主持公断,这种舅权特重的现象显然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母权的残留和曲折反映,源自于古代百粤民俗,至今广西壮族仍保留着这种舅权特重的母系氏族公社残余。

“契大树”和“契石头”是原始宗教色彩浓郁的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保留着信巫尚鬼,盲目信仰多神和鸡卜的原始宗教遗俗。人们除了崇拜祖先以外,还崇拜各式各样自创的神灵,诸如山上的巨石、路边的大树,甚至爬行的虫蛇、飞禽走兽、险峻的山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被封为不同威力或作用的灵神,诚心顶礼扣拜。在日常生活中也诸多禁忌。在农村中,生了孩子便要找一大树或巨石“上契”,所有与孩子有关的大小事情,都要给“契爷”或“契娘”烧香还神。这种“契大树” 或“契石头”是古百粤民族遗留下来的多神崇拜习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原始宗教观念。

罗定人的过年习俗 在罗定,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为过年时间。这段时间,可以分为年前、过年、年后三个阶段。今天,还大致保留这样的习俗。 年前阶段是从腊月二十三至过年前一天。这个阶段是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工作。有这么一个顺口溜“二十三扫屋,二十四磨谷,二十五 洗头,二十六搽油,二十七趁墟,二十八到杀猪,二十九年三十晚。”二十三扫屋。家家户户打扫房子,洗刷被帐与家具杂物。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是年前小节日。过去,家家户户灶台立有“灶王爷”(俗称“灶头君”),人们习惯于当天砌新灶,杀鸡、买猪肉、烧香拜祭灶头君上天“述职”,祈望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是罗定过年习俗的开始。二十四磨谷。过去,家家户户置有一盘谷磨将谷磨成米。然后用碓将米舂臼,储足整个春节期间(至正月十六)的食用。 二十五洗头。过去,妇女习惯于这一天用茶子麸洗干净头发,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二十六搽油。妇女都用茶子油染发打扮,使头发乌黑发亮。 二十七趁墟。过去墟期统一,腊月二十七是年前最后一个墟期,家家户户都去墟上选购过年所需的食品、用品。 二十八杀猪。农家都在这一天宰大猪,精制成扣肉、肉丸、卤肉,待过年时食用;余下的制成粉肉、腊肉,在正月期间食用。过年前阶段,除了上述各项准备之外,家家户户还精心制作糯米糍、油糍、米粉饼、鱼丸等传统食品。同时,为孩子做新衣服纳新鞋子并写好春联。 过年阶段——自年三十起至正月初二止。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喜庆、欢乐、祥和。过年阶段分为过年、春节、开年三个段落。 过年时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挂利市钱,杀鸡拜祭太公与社坛公,制作丰盛菜肴,放鞭炮,以驱鬼避邪、除旧迎新。之后,合家围聚在八仙桌旁吃团年晚饭。饭后,大多吃上一些水果、瓜子、甜品之类小食。 晚上,家家户户亲人聚在一起叙谈,厅堂、灶间,每个房子均点上油灯,彻夜通明。过年这天,不少家庭为孩子挂灯,祈求神灵保佑孩子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灯为走马彩灯,挂在社坛公旁大树上,挂后要拜祭一番,油灯要日夜添油,点至正月十六。 年初一(春节)——是过年的高潮。凌晨,家家户户齐放鞭炮迎接灶王爷上天归来,欢庆他带回吉祥万福,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平平安安。因为灶王爷五更才回,所以鞭炮要一直鸣放至五更。人们一早起床,首先要再燃放鞭炮,二度迎新,然后洗刷碗碟,制作汤丸,拿出糯米糍、米粉饼等甜品摆在桌上(意为一家甜蜜) ,长辈给孩子发利市并共进早餐。 早餐后,长辈带孩子趁墟买些玩具、鞭炮,或拿出自己制作的风筝、陀螺让孩子在晒场玩耍,或带他们走家串户互相拜年,互给孩子利市, 尝尝主家制作的美点,直至中午才回家吃饭。 午饭后,有的村寨专门请舞狮队前来"采青",有的请八音班(民间乐队)来家中贺新年助兴,以增喜庆、欢乐的气氛。 晚饭后,大多合家叙谈,也有走家串户拜年的。晚上,家家户户的屋内仍灯火通明,以示喜庆。年初二——开年日,俗称“小开年”,这天一早放鞭炮,合家吃过汤丸(汤圆)等甜品早餐之后,算是开年了。跟着,打扫厅堂,按习俗是从门口往里扫,忌从里往外扫,意思是大吉大利从门外扫进来,而不要往外扫出去。随后,家人带上猪肉、银面(扎成团状的面条)、糯米糍、油糍、米粉饼等礼品去探望亲戚、朋友。小开年后,禁忌少了,家家户户的夜明灯也摘了。年后阶段——正月初三至十六为止。这个阶段主要是年后余庆,年后阶段有忌日,亦有几个喜庆日子。 年初三这天,户主不喜欢亲友、客人到来。如若来了,主家是不喜欢的,客人走时,大多也不给利市,以示不高兴。年后的喜庆日子:人日——正月初七。家家放鞭炮,合家吃喜庆饭,家家户户均欢迎亲友来探望,以助人丁兴旺。但亲友又都不愿在这一天到别人家去,传说会只助别人,而不发自己。所以,各家只好分头行动,既有人出门探望,又有人在家中待客,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做醮(又叫“打醮”、“醮期”)。初九这天,村民聚集于有神灵的山坡或草坪或田野上。该处有事前用竹排栅搭起几丈高的塔形“大炮架”,其四面与中央挂上五长串鞭炮直垂地面。还立有扎上几十把锋利的、刀口向上的、几丈高的“刀山架”。 仪典:一是祭神。由醮会长带头烧香、即席宰杀公鸡,用鸡血拜祭菩萨,杀鸡、猪祭神,祈求菩萨、鬼神保佑村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二是“上刀山”。由有胆量、有杂技本领的男子,光着上身、脚板上刀山。每上一个刀级都要做一个惊险动作,上到顶端时,还要做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绝技。之后,又一级一级地踏着刀锋下来。有时两三个人同时上刀山。传说这是显示村民不怕鬼神,个个刀山敢上。三是过火海。地上烧着一堆堆熊熊大火,成年男子(也有个别女子)光着脚板踩着火堆走过去(不能跨过)。传说能上刀山、过火海的人就会大吉大利,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四是抢炮。抢炮是做醮高潮,最为热闹。此时,五长串鞭炮齐鸣,惊天动地。鞭炮一完,立即有一个炮圈(钢或铁做的)飞起,男子汉即争抢炮圈。醮会规定:谁抢到炮圈,要回到庙堂跪拜菩萨,烧了鞭炮后才算胜利者。胜者能获得醮会几十担稻谷奖赏,并被委以醮会长的职务,筹办下一期(3~5年为一期)醮会。五是菩萨游行。菩萨游行是醮会尾声。 村民把庙堂所有菩萨(事先已移置醮会聚集点)抬着游行,声势浩大,少则五六百人,多则近千人参加。前面是醮会会长、成员,跟着是八音队、 锣鼓队、舞狮队、罗伞队、彩旗队,中间是菩萨队依次排先后,伴有穿上长衫马褂道服的喃呒(道士、道公)队列,后面又是一队队罗伞、彩旗以及醮会的部分村民。待游完菩萨,醮会所属的各村寨最后又回到庙堂里,把菩萨放回原处。这时醮会长、成员要烧香磕头,隆重祭拜一番,向菩萨谢恩,呜炮,做醮就算结束了。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过年圆满之夜。传统闹元宵的习俗,至今还在继承发扬。这天家家户户吃汤丸、油糍等元宵品,晚上举办舞狮、舞龙、八音吹奏等活动,充满热闹、欢乐气氛。 落灯——正月十六。落灯节也叫“大开年”,是过年结束日。不管是过年时或正月十五,各家为孩子所挂的花灯均在这天取下,吃过团圆饭后,鸣放鞭炮,过年活动结束了

1、长卷祈福

长卷祈福是广东省罗定市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是广东省"一城一特"21个特色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群众发起,群众组织,全民参与的春节文化活动。长卷祈福活动相比其他春节活动更显文雅,也可彰显地方文化魅力,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其中一张文化名片。

2、北帝诞庙会

北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称上帝公、上帝爷或帝爷公。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其为统理北方、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间神祇,又称黑帝。

而北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3、泷州歌墟

泷州歌墟自清代同治年间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各地著名的泷州歌手云集羊塘头(现素龙街道凤阳村)古榕周围,吟咏唱和,羊塘头及邻近村庄万人空巷,而榕树周围还有摆卖土特产和美味小吃数十档,生意兴隆,形成歌墟,前来观赏有诗为证:“荷塘古榕凤阳乡,泷州歌妹齐登场,那管身前身后事,满村听唱稻花香。

4、炮会

炮会在罗定市西部大多数镇都有,炮会的仪式内容丰富,由奏乐、祭祖、舞狮、燃炮、放炮、抢彩头等项目组成。炮会的重头戏就是抢彩头,抢到彩头者被人们称为“炮首”,他们将成为下一年炮会的组织者。

5、醮会

醮会是广东罗定地区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醮会很多以庙命名,也有以社坛命名,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后的小醮叫禾谷醮。分为搭坛、开坛、行香、行径、祭神等。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罗定民俗文化 古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俗者习也,上所化者曰风,下所习者曰俗。封建统治者也懂民情风俗的重要,所谓“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户异政,人殊服”。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罗定历史上曾经有不同的民族聚居,后来又成南陲一军事重镇,吸收了大量的各地移民,所以形成的民情风情具有异常丰富多彩而独具风格的民俗特色。 自汉以来,我国民俗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渐加深,民俗的封建意识大大强化,而且遍及全国。今日之罗定,已经历了多民族的大整合,其民俗亦不例外。中原三次向岭南移民的高潮,均对罗定有很大影响,在封建王朝强大的移风易俗的力量和大量中原移民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使得古代先民的遗俗迅速被淘汰。在习俗的改造、淡化过程中,地方民俗深层的内涵实质,实际来源于汉民俗文化。但是罗定历史上的民族虽然在民族交融中消失了,而作为民俗的某些因素,仍然通过传承、变异演进的渠道,或多或少地保存下来,尤其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表现更为突出,而罗定人的气质、性格特征等仍处处带有古百粤民族先民的特别禀赋,直到现在,在外地人的印象中,罗定人仍被蒙上某些极微妙的传奇色彩。 罗定民俗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总的来说是健康的。大多数民俗文化,都是在人民长期生活中产生的。其中有的记录着先民们开基创业的史诗般的传说、遗迹;有的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无限热爱向往之情;有的留下饱含血泪的挣扎的反抗;有的充分表现了罗定人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最有特色的是反映罗定风情的日常生活习俗和表现罗定人开拓、冒险、进取和创新精神的风尚爱好;在外出谋生艰难困苦中磨炼出的精明本领,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为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形成的“哭嫁”、“童养媳”、“三岁对亲”等等不和谐的婚姻变奏曲;为纪念地方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而形成的种种习俗、古建筑和历史人物的神化、仙化等种种浪漫传奇式的节日活动和纪念方式等等,构成了罗定多姿多彩,充满南国浪漫情调的传奇色彩,具有浓郁的生活美、人情美以及纯朴情感的民俗文化。这是罗定民俗文化最具魅力和特色的。 从节日民俗看,凡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兰、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罗定的重要大节日,其节日的内容、意义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习惯等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当然,在传承中也有不少变异。 孟兰节,又称中元节,岭南各地叫“鬼节”,罗定叫“鬼仔节”。中元节以七月十五为正节,佛教《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连求教于佛,佛令作盂兰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然后目连的母亲才能得食。北方中元节一连几天,佛寺均作盂兰盛会,民间挂冥钱衣纸,备素食以供奉祖先。岭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说,宋代末年,人们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一天过节了。在罗定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原本在七月十五过节,这天,瑶人都从山上下来,抢走祭祀田头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于是,将过节提前了一天,好让瑶人扑个空,从此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还要在田头屋角烧香烧纸衣摆路祭让孤魂野鬼饱食一顿,求得人鬼安宁,俗称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罗定祭祀用鸡,一般人家祭祀都用鸡、猪肉。鸡要整只,要煮熟,祭祀后斩成小块,配以调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鸡的原味,俗称“白切鸡”。由于鸡赋以一种隆重的意义,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鸡,因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罗定大部分地方以八月十五过中秋,但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的。据说,因为祖先以抬桥为生(有的避讳说祖先抬桥,于是说祖先当官坐桥),因为归家很晚,家家都开台祭神了。而自己什么东西(祭品)也没准备好,因此决定改在十六日过中秋节,后世沿袭流传至今。至于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则不知甚么原因。中秋节家家拜月光,村中习俗还时兴请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静时围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请神,据说,月光神可附体,当中被附体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为女性,有点像西方的催眠术。除此之外,乡村中还放火明灯(孔明灯),并以村中青壮年组成队伍,争抢降落的孔明灯。抢孔明灯时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比抢花炮的场面更为壮观。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又名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罗定习俗,如家中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历24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岁首某一天。在罗定人心目中,冬至却具有过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于年”的俗谚。

从节日民俗看,凡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兰、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罗定的重要大节日,其节日的内容、意义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习惯等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当然,在传承中也有不少变异。

孟兰节,又称中元节,岭南各地叫“鬼节”,罗定叫“鬼仔节”。中元节以七月十五为正节,佛教《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连求教于佛,佛令作盂兰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然后目连的母亲才能得食。北方中元节一连几天,佛寺均作盂兰盛会,民间挂冥钱衣纸,备素食以供奉祖先。岭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说,宋代末年,人们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一天过节了。在罗定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原本在七月十五过节,这天,瑶人都从山上下来,抢走祭祀田头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于是,将过节提前了一天,好让瑶人扑个空,从此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还要在田头屋角烧香烧纸衣摆路祭让孤魂野鬼饱食一顿,求得人鬼安宁,俗称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罗定祭祀用鸡,一般人家祭祀都用鸡、猪肉。鸡要整只,要煮熟,祭祀后斩成小块,配以调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鸡的原味,俗称“白切鸡”。由于鸡赋以一种隆重的意义,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鸡,因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罗定大部分地方以八月十五过中秋,但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的。据说,因为祖先以抬桥为生(有的避讳说祖先抬桥,于是说祖先当官坐桥),因为归家很晚,家家都开台祭神了。而自己什么东西(祭品)也没准备好,因此决定改在十六日过中秋节,后世沿袭流传至今。至于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则不知甚么原因。中秋节家家拜月光,村中习俗还时兴请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静时围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请神,据说,月光神可附体,当中被附体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为女性,有点像西方的催眠术。除此之外,乡村中还放火明灯(孔明灯),并以村中青壮年组成队伍,争抢降落的孔明灯。抢孔明灯时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比抢花炮的场面更为壮观。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又名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罗定习俗,如家中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历24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岁首某一天。在罗定人心目中,冬至却具有过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于年”的俗谚。农村中对冬至十分重视,家家均举行祭祀祖先活动,而且十分郑重其事,避讳亦与过年一样,喜欢讨大吉利。

在婚俗方面,罗定普遍有哭嫁的习俗,一般在迎新日子定下之后,或半月半,或三、五日前,待嫁姑娘便不再在户外露面,整天待在家里,邀集平时友好的姐妹们一起,学唱哭嫁歌,哭嫁大多在出嫁前三天前正式开始,哭嫁时,不仅仅是哭泣,而是以歌曲的形式来哭。哭嫁也有不同的哭法。一种是有韵无词,用哭声的强弱、长短、快慢来造成一种节奏、韵律,间中也有几句唱词,表明一种待嫁在即的难舍难离之情,称为“唱嫁”,可以表现感情强烈,跌岩多变,这种哭嫁喜多于忧,往往会出现哭中带笑的场面。另一种是名符其实的哭嫁。哭嫁本来是一种相传成俗的形式,如不哭不唱,反而不合乎“礼”的反常。一般农村妇女,习惯于这种婚嫁的专制性而视为人之常例,对于出嫁既不高兴,也不反感,认为哭嫁是出嫁前必须做的一件事,因此就按部就班,依照母亲所教代代相传的唱法、哭法及固定的歌词,必须连唱三天才唱完,俗称为“唱字眼”。字眼歌有唱本,但新娘子对于未来命运一无所知,内心充满着悲苦、恐惧和彷徨的矛盾心境,因而每当唱哭嫁歌时禁不住真情流露,哭父母、哭兄嫂、哭姐妹、哭邻里,甚至一发而不可收,哭嫁妆,哭上桥,唱到感情难以遏制时,便长哭短叹,令听者同情,与之共鸣而同哭,使得本来是人生喜庆大事的热闹场面,往往被一片哭声弄及凄凄切切。第三种是骂嫁。由于对包办婚姻不满而无法摆脱内心积聚的哀怒、愤懑、痛苦的表情,无处申诉,无处发泄,于是便借哭嫁而尽情宣泄。骂嫁的方式,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一个待嫁的姑娘可以有选择骂嫁方式的权利,无论是骂父母、骂哥嫂抑或骂媒人都无可非议,被骂者都绝对不能表示不满,更不能还口,越是骂的恶毒,便越是吉利。哭嫁的习俗,随着婚姻自主、开明而逐渐消亡。

婚丧嫁娶被称作红白喜事,婚事本来是欢欢喜喜的却被搞得悲悲戚戚,而丧礼本来是惨惨戚戚以表示哀痛之情的,却被搞得热热烈烈,罗定的丧俗喜欢鼓乐开道,吹吹打打,送葬队伍鞭炮齐鸣,鞭炮烧得越多,越表示风光大葬,因此,丧事中都可以见满地铺红。

“三岁定亲”是不同于童养媳的习俗,一般是孩子三岁时由父母双方换帖,便成婚约,此后若女方未到结婚时先丧,男方必须将其牌位领回祠堂供奉,她的坟也由男家后人祭扫。此后男方再娶,亦只能算作继室。

罗定风俗虽受汉文化主导,但乡村各地,受少数民族影响而异化的风俗仍十分突出。汉族一般妇女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十分普遍。在罗定农村,舅权的地位和权威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乡村流行有“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的俗谚。凡是外甥的事,无论大小,舅舅都有权过问,如外甥的婚事、分家、离婚、父母丧葬等,舅舅都要过问参予,如兄弟分家,村中族长都无权过问,但舅父则可以主持公断,这种舅权特重的现象显然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母权的残留和曲折反映,源自于古代百粤民俗,至今广西壮族仍保留着这种舅权特重的母系氏族公社残余。

“契大树”和“契石头”是原始宗教色彩浓郁的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保留着信巫尚鬼,盲目信仰多神和鸡卜的原始宗教遗俗。人们除了崇拜祖先以外,还崇拜各式各样自创的神灵,诸如山上的巨石、路边的大树,甚至爬行的虫蛇、飞禽走兽、险峻的山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被封为不同威力或作用的灵神,诚心顶礼扣拜。在日常生活中也诸多禁忌。在农村中,生了孩子便要找一大树或巨石“上契”,所有与孩子有关的大小事情,都要给“契爷”或“契娘”烧香还神。这种“契大树” 或“契石头”是古百粤民族遗留下来的多神崇拜习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原始宗教观念。

罗定地方节日习俗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罗定长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沿袭至今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诸多遗习。罗定有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等民间节日。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三月三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壮族岁时习俗,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三月三日,四面八方的壮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约定俗成的地点,畅怀对歌。在桂西巴马、都安等地,每到歌圩前夕,姑娘们相约到“歌圩点”搭歌棚,用自织自染的黑、白、蓝各色土布盖棚、围棚,比赛哪个歌棚搭得宽敞,哪个歌棚的布织得工艺精美。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歌棚内设座、备茶,款待前来对歌的小伙子们。“歌圩点”四周邻近的村寨,民众蒸五色糯饭、做米粉、备菜肴以接待远方来客。届时,不论认识不认识,进哪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歌圩当天,天蒙蒙亮,男女青年们就梳洗打扮,染红鸡蛋,蒸五色糯米饭,把饭装进精巧的小布袋里,把蛋装进玲珑的丝网络袋里,赶歌圩去。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老歌手做年轻人的艺术指导。来唱歌和看热闹的年轻人,往往以村屯为单位,打扮得齐齐整整,特别女青年,同一个村屯的便同一打扮,梳同样的发辫,发辫上系同样的头绳、花结,同样的刘海发式,包同样的花头巾,同样色彩、样式的上农、长裤和花鞋。众人进入歌场,先游逛一周物色对象,然后入棚对歌。你问我答,通宵达旦,连唱三天。有的女坐一排,男坐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距离。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对歌。也有些地方日间在野外对歌,夜间转到村寨对歌。在村寨对歌的,有些地方女歌手在室内,男歌手在户外,有些地方男女双方都在户内厅堂对唱。 排,也有男
排,也有男
各地对歌,大都有一定的歌路,如“初会”、“探情”、“赞美”、“热恋”、“定情”、“离别”以及“相思”、“重逢”、“责备”等,有些地方还有“抢歌”与“斗歌”的风习。如靖西、德保一带,男方甲向女歌手唱歌求答,女方乙答唱后,双方便展开对歌;倘若这时另一男方丙来晚一步又想与女方乙对唱,便唱歌把甲方挤出去,这便是抢歌。抢歌是否能成功,要看甲、丙两方的歌才与歌艺,甲、丙两方用不同歌韵的歌向乙方献殷勤,乙方若仍用甲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抢歌不成,乙方若改用丙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胜利而甲方便告失利了。 排,也有男

尸体就埋在"嘉八斗歌是甲、乙两方在对唱中出奇制胜斗歌才、歌艺的歌。在三月三歌节中,倘若男、女双方越唱越有情,往往双方互赠礼品,互约今后相会之期,姑娘所赠多为自制布。 尸体就埋在"嘉八
尸体就埋在"嘉八
四月八 尸体就埋在"嘉八
尸体就埋在"嘉八
苗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传说苗族的祖先原住在格罗格桑(贵阳附近),当地土地肥沃,人们丰衣足食,后来统治者派兵来占领了他们的家园。苗族首领亚努带领苗族人民进行抵抗,他英勇坚强,多谋善战,但寡不敌众,亚努于农历四月初八英勇牺牲了,他的尸体就埋在"嘉八许",即现在的贵阳市中心喷水池附近。苗族被迫迁往坡坝沟。九年后,祖德龙起兵反攻,不幸战死,此日也是夏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为怀念故乡和英雄祖先, 尸体就埋在"嘉八
尸体就埋在"嘉八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从各地汇集到喷水池一带来凭吊。天长日久,代代相传,相沿为习,就成为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聚集在贵阳喷水池附近,玩龙灯、耍狮子、吹芦笙、唱山歌,以示纪念。 尸体就埋在"嘉八
尸体就埋在"嘉八
四月八日也是布依、仡佬、壮、侗、水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布依族把四月八称为"牛王的生日";侗族称为祭牛神,又称"祭牛王生日"或"洗牛身";广西等地壮族称"牛魂节"或"拜秧节";仡佬族称四月八为"牛日生节。这一天,他们举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族举行"转山会";土族举行为期三天的花儿会等。 尸体就埋在"嘉八

我是罗定人 个人认为罗定的风俗习惯没有什么特别的 或者 与众不同的地方。。。大体还是和南方的一样吧


在六安,定亲的习俗是什么样的?
在六安,定亲的习俗富含当地的文化特色。首先,聘礼是定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体现了男方对女方家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女方家庭养育之恩的回报,同时也体现了男方的社会地位和面子。因此,大多数家庭都倾向于选择丰盛的聘礼,既彰显男方家的体面,又寓意吉祥和圆满。聘礼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家庭的...

古代的“订婚"习俗都需要做些什么?
需要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1、纳采:古时婚仪之主,预取女时,以雁为见面礼,使媒人致意于女父,今称_提亲_。2、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卜吉兆,今称_合八字_3、纳吉:问名若属吉兆,则进媒人致薄礼相告,今称_小定_。4、纳征:此仪节主要是送定金、_饼及多种...

河南订婚习俗
以河南濮阳为例,订婚习俗如下:1、说媒 旧时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今皆然。男女结全,中有介绍人。曰“媒人”,亦曰“媒妁”。媒人据男女双方门第、经济条件及属相从中介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亦不得成婚。2、换贴 换贴亦曰“换启”,有小启、大启,盖有媒人...

定婚是在男方家还是女方家办
定婚习俗的历史演变:1、古代定婚的起源:定婚在中国古代称为订亲或定亲,是古代婚姻六礼之一,标志着男女双方正式确立婚约;2、六礼中的定礼:在传统六礼中,定礼是继纳采之后的第二礼,通常由男方家庭向女方赠送聘礼,以示诚意;3、定婚习俗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变化,定婚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但仍...

聊城阳谷定婚有哪些习俗
在聊城阳谷地区,定婚有一些常见的习俗:聘金和聘礼。**在订婚时,男方需要准备聘金和聘礼,聘金通常用红包袋包起来,然后交给女方的父母。聘礼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但必须在订婚当天送往女方家。心意礼物。**男方还可以准备一些心意的礼物给女方,比如洗碗机、暖水袋等,同时也可以买几件新娘喜欢的...

安徽省订婚习俗
具体做法是:由男家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饮订亲酒,吃订亲饭,并通过媒人,将具体婚期及女方家庭所索的彩礼等事宜,与双方谈定,所谓“男计奁资,女索财礼”。一切定当后,由男家将婚期写成正式期帖,连同彩礼,一并通过媒人传送女方家庭,曰“下期单”,又叫“下日子”、“起红”、“对月礼”等,...

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过?有什么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

订婚风俗禁忌 订婚程序详情分析
以上忌单喜双,讳“重”讳“再”的禁忌习俗都是担心美好的姻缘被破坏的心意表露。还有一些定聘中的禁忌是出于礼节方面的考虑。比如台湾民间纳吉送定时有忌将聘礼全收下的习俗。男方送来的猪肉,女方要将带骨的部分退回男方,当地的俗语说是:“食你的肉,无吃你的骨”,若女方疏忽了此项禁忌,男方会很生气的。 湖南...

定亲有什么习俗,规矩
定亲习俗与规矩 1. 占卜合婚:在确定婚约之前,男家会进行占卜,若得到吉兆,则会进行下一步的准备。2. 准备礼物:男家会准备礼物,如簪珥指环、衣服布帛等,以及礼饼、礼烛、礼香等,同时附上定金和求允礼帖。3. 选择吉日:定亲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4. 举行仪式:男家的...

山东订婚的习俗
3、男方备六样:六斤肉:一到切,不用返。六斤点心:一样一斤,一共六袋,返两斤。六斤糖:一样一斤,一共六袋,返两斤。六瓶酒:白酒、红酒、保健酒各两瓶,返两瓶。六袋粉丝:一袋二两,返两袋。六条一个重的黄花鱼:提前跟卖鱼的定,返两条。4、女方家:准备水果,茶叶,先摆在桌子上...

大庆市18321067544: 本人急需一篇是《罗定乡村春节风俗》的报告要1500字左右的要?
訾秋西米: 罗定人的过年习俗 在罗定,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为过年时间.这段时间,可以分为年前、过年、年后三个阶段.今天,还大致保留这样的习俗. 年前阶段是从腊月二十...

大庆市18321067544: 罗定习俗 作文 -
訾秋西米: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又名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罗定习俗,如家中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历24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岁首某一天.在罗定人心目中,冬至却具有过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于年”的俗谚.农村中对冬至十分重视,家家均举行祭祀祖先活动,而且十分郑重其事,避讳亦与过年一样,喜欢讨大吉利

大庆市18321067544: 广东罗定姑娘出嫁有什么风俗? -
訾秋西米: 罗定姑娘出嫁风俗: 在婚俗方面,罗定普遍有哭嫁的习俗,一般在迎新日子定下之后,或半月半,或三、五日前,待嫁姑娘便不再在户外露面,整天待在家里,邀集平时友好的姐妹们一起,学唱哭嫁歌,哭嫁大多在出嫁前三天前正式开始,哭...

大庆市18321067544: 罗定的风俗习惯 -
訾秋西米: 坚持不懈,努力拼搏

大庆市18321067544: 罗定简介作文500字以上 -
訾秋西米: 在罗定,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为过年时间.这段时间,可以分为年前、过年、年后三个阶段.今天,还大致保留这样的习俗. 年前阶段是从腊月二十三至过年前一天.这个阶段是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工作.有这么一个顺口溜“二十三扫屋,二...

大庆市18321067544: 罗定的人怎么过元宵节的,200字 -
訾秋西米: 佳答案 由提问者推荐 匿名用户 在罗定,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为过年时间.这段时间,可以分为年前、过年、年后三个阶段.今天,还大致保留这样的习俗. 年前阶段是从腊月二十三至过年前一天.这个阶段是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工作.有这...

大庆市18321067544: 罗定的结婚风俗哪些是女方买哪些是男方出钱的呢?结婚戒指金器的是男方还是女方买的? -
訾秋西米: 看个人家庭情况,经济条件好10万也可以,一般的1WWW也有 金器一般项链.手镯、戒指.也有耳环的

大庆市18321067544: 罗定的春节 作文 -
訾秋西米: 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悄然而至.大家过节都是迫不及待的、欣喜若狂的.因为又可以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压岁钱在等着自己.可我却恰恰觉得好吃的不好吃,好玩的不好玩,有压岁钱也不高兴――最高兴的...

大庆市18321067544: 罗定的清明风俗 -
訾秋西米: 拜完自家的就拜公家的!拜祭品是公鸡,猪肉,水果饼糖之类!唯一样好的就是不用下跪,诚心鞠躬就行了

大庆市18321067544: 广东云浮端午节习俗是什么? -
訾秋西米: 云浮人过端午节的风气颇盛.一些家庭有包粽子的习惯,亲戚好友、邻里之间,互相赠送.家家大扫除,或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或用石灰水、雄黄水洒于屋内,认为可以驱邪并驱杀蚊蝇. 新兴县端午节有其独特的一种习俗,大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 罗定人过端午节的风气颇盛.解放前及解放初,常在县城的泷江上举行龙舟竞渡.有的地方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或包进布制小袋内,戴在小孩衣领上,称之为“香符”.建国后,小孩戴“香符”的习惯已渐消失,其余活动尚存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