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程度指哪些

作者&投稿:书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地利用程度指哪些~

①农业土地利用率。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用于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②非农业土地利用率。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非农业用地(包括城镇居民点、工矿、交通、旅游、军事等的占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反映非农业用地占用土地状况的指标;③垦殖指数。指已开垦利用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耕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④复种指数。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一年内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表明耕地在一年内被重复利用程度的指标。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在不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将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加以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

土地利用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开发程度
2.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五)土地保护
编辑本段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原则一
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原则二
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
原则三
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原则四
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编辑本段研究简况
土地利用的地理分析可追溯到 J.H.von屠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20世纪早期,W.D.琼斯和C.O.索尔关于野外调查的文章中强调土地利用概念。经济发达国家对土地利用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相当普遍地开展,大多是配合农业生产的需要而进行土地分类,评价土地质量,编制土地利用图。特别自1949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第16届大会成立世界土地利用调查委员会后,号召在全世界开展土地利用调查,要求编制统一规格的百万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拟定了通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引起了各国地理界对这项研究的兴趣。迄至70年代末,已有 8个国家出版了全国的百万分之一土地利用图。英国、美国、日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荷兰、澳大利亚、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等国的研究方法比较先进,并提出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自60年代城市化加速发展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土地利用研究的重点,已由农牧区转向城区,很多是从城市生态学的观点来进行调查研究。
编辑本段中国土地利用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化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但山地、丘陵占全国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不便,而沙漠、戈壁、冰川、永久积雪、裸露石地和高寒荒漠等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总计占全国面积的22%。据估计1987年全国有耕地21亿亩左右,人均耕地不到2亩,仅及世界平均数4.8亩的40%。其他一些领土较大的国家,其人地比例都高于中国,如澳大利亚人均占有耕地约50亩,加拿大约29亩,美国约15亩,苏联约14亩。另一方面,中国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因此,查清 土地利用全国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并加强保护和科学管理,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在中国,土地利用历来受到重视。公元前5~前3世纪成书的《尚书·禹贡》对当时中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中部各地区的土壤类别及其利用差异就有所阐述。20世纪30年代开始,胡焕庸等地理学家和张心一等农学家开始进行土地利用的研究和制图,多为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实况调查。金陵大学农学院1937年出版了《中国土地利用》一书及图集,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东部土地利用的情况和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强调地理学研究要为农业服务,因而土地利用的调查、研究得到较大发展,研究的内容也相当广泛。但是,着重于农业用地(如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和开发荒地资源等),对牧区草原和山地林区则注意不够;对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较多,而在评价基础上探讨远景合理利用较少;研究成果以土地利用制图较多,而进行理论和方法归纳较少。
编辑本段主要研究内容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土地资源普查和统计。土地资源普查是指进行全面土地普查和严格登记。土地统计则要反映土地本身的分布、面积大小和质量等级,以及表达它的利用现状和潜力。以地区或生产企业为单位建立土地台帐、地块档案,对合理利用土地、规划生产都有重大意义。②土地资源分类。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质量、对某项生产的适宜性以及利用现状、管理后果、未来用途、变化趋势等,可以提出不同的分类体系。③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实况并编制土地利用图。调查的结果可以编制各种土地利用图来表达,并根据图件来量算各类用地的面积。调查的手段包括应用航空照片、红外摄影和雷达扫描图像、人造卫星连续摄影等新技术。但它们的应用,必须立足于地面实况的典型调查,否则难以确切判读。④开展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评价要全面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并根据一系列反映量变到质变的指标进行分等分级。⑤研究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和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农业结构有利于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可以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收益。除了根据土地评价解决具体地块的合理利用问题外,还要宏观地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大地区来研究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问题。中国农业生产历来着重粮食,对于经济作物和牧、林、渔、副业生产注意不够,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充分和合理利用。中国的农业经营历来重视平原土地的利用,忽视山区的开发,占全国陆地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地、丘陵地区,生产水平 土地利用很低,而且管理不善。在种植业内部,重视灌溉高产农田的经营,而忽视低产田的改造。此外,一些地区还流行着掠夺式的利用方式。⑥进行土地利用区划,制订开发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区的划分基础上,对各区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有可能比较切实地提出各区今后各部门合理的用地结构和布局方案。因此很多国家在查清土地资源之后,往往紧接着进行土地利用区划。土地利用区划既是土地规划的前提,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它有现状区划和远景区划两大类。现状区划的目的主要为认识现状,判明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和特点;远景区划的目的主要是为调整现有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为了便于土地规划的实施,土地利用区划要尽可能地照顾到一定级别行政区的完整性。在土地利用区划的基础上,制订开发利用各区土地资源的规划,其内容包括改造不利条件应采取的措施,并预测其后果。⑦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和加强国家的土地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有关法令,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土地纠纷、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以及土地使用混乱造成土地建设返工浪费。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研究的新趋势是从生态观点出发,谋求生态平衡,保护植被和土壤以期获得持久产量,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土地利用要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评价土地对某项生产的适宜性时,要考虑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以及长期的生态效益,防止环境退化。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土地利用的研究重点,已从提高土地生产率转向改善环境,把土地利用规划和整体的环境规划联系起来。在中国首先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环境质量的评价,根据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情况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的各种方案,然后对每一方案进行评价,选定对环境有利的最优土地利用方案。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有限性与其供给上的稀缺性,客观地要求人们经济地使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其创造的效益。在我国的实践表明,土地政策与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对土地利用的效率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资源科学的角度,运用法学与经济学的原理,研究土地政策对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产生的影响,对未来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保障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率与效益,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土地政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性与典型性。为此,本文选择深圳经济特区土地政策(1980-2002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与统计模型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特区土地政策变化对土地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影响机制。
文章首先系统回顾了特区产权制度与地租、地价体系的沿革过程及其阶段性特点。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区逐步推行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与土地有偿转让制度,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的依法自由流转,使用权的流转方式逐步变化为划拨、出让、转让、抵押等四种,流转的手段逐步变化为协议出让、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以上四种为出让的手段)、买卖、交换、赠与(以上三种为转让的手段)等七种。土地产权得到明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自由转让且途径多样,为市场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特区的地租体系经历了“土地使用费”的雏形阶段、土地批租阶段与年租和批租混合阶段。通过地租体系的改革,特区进一步明晰了土地产权,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也得到充分实现。批租地价经过不断改革,最终取消了非市场化的协议地价,实现了批租地价的全面市场化,促进了土地产权交易过程中市场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特区土地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经济效益的阶段性提高与土地政策改革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C-D生产函数的分析表明,土地政策改革的三个阶段中(1980-1987年,1988-1994年,1995-2002年),土地资源投入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得到了提高,其值分别为0.004,0.011,0.036。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特区土地边际产出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位土地资源投入量所带来的收益是增加的,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文章最后从土地流转的角度入手,围绕建立高效与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的目标分析了土地政策对土地流转造成的影响。运用工具变量法,将政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分解成产权制度明晰程度、产权是否可以自由流转、土地一级市场的流转方式、土地二三级市场的流转方式等四类要素,评价了土地政策对土地流转与市场作用的有益性,并与土地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政策变化对土地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79和0.715。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认为,目前城市土地政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明晰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地租与地价体系。

土地利用程度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和耕地复种指数,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状况

土地利用效益是土地数量、空间分布、功能配置对整个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作用和结果,表现为土地利用过程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自然和经济两方面的


哪些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
1. 土地有效利用率:这是一个反映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土地被充分利用的程度,也就是用于农业、工业、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土地比例。2. 土地利用强度:这是指单位面积内的土地利用量,包括建筑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等。3. 城市化率:这是指城市建设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比重,城市化率...

土地利用率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
首先,农业土地利用率,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的土地占整个地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土地使用情况,是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关键指标。其次,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则是指非农业用地(如城镇居民点、工矿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军事基地等)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这个...

场地利用率怎么算
场地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场地被有效利用的程度。计算场地利用率的方法是将场地的实际使用时间除以总可使用时间,再乘以100%。例如,如果一个场地在一天内被使用了8小时,而总可使用时间为10小时,那么场地利用率为80%(8\/10*100%)。场地利用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场地的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对于...

土地利用程度指哪些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土地资源普查和统计.土地资源普查是指进行全面土地普查和严格登记.土地统计则要反映土地本身的分布、面积大小和质量等级,以及表达它的利用现状和潜力.以地区或生产企业为单位建立土地台帐、地块档案,对合理利用土地、规划生产都有重大意义.②土地资源分类.根据土地...

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即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是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数量指标。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土地的自然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地势、土壤肥沃程度、降水、气温,以及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等。其次,经济条件和利用技术水平也起着关键作用。经济...

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有哪些?
是指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即土地利用必须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促使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看一个地区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必须是用3条标准综合起来衡量,即看土地的综合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3)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常用的指标①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②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③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用地)④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有哪些
它是反映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②地均利税。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国家税收方面的贡献。③地价实现水平。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与土地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比值。一般而言,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也就越高。(3)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强度最直接地反映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1)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2)土地资源动态变化。(3)土地开发利用程度。(4)土地集约经营程度。(5)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6)土地利用经济效益。(7)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这只是大概的内容,详细的内容,去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这里不能留链接,找不到可以再来问 ...

土地利用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什么和什么
指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善程度,从量上对其作出全面评价目前尚有困难,一般以土地利用所引起的土地理化及生物参数的变化作为评价内容。如农地利用引起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道路用地引起地面径流的变化等。土地利用效益按其层次包括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分别指土地利用在较大范围、较长时期内的效益和...

北票市13862343543: 土地利用程度指哪些 -
仁建希柏:[答案] 土地利用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开发程度 2.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五)土地保护 编辑本段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原...

北票市13862343543: 土地使用率主要指标有哪些?
仁建希柏: ①农业土地利用率. 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用于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农业土地利用程...

北票市13862343543: 土地利用率怎么算 -
仁建希柏: 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表示已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比例愈大,其土地利用率愈高.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等指标.

北票市13862343543: 土地利用率与什么有关 -
仁建希柏: 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①土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势的高低,土壤的肥瘠,降水的多少,气温的高低,以及动物、植物、矿产的分布情况等.②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土地利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又和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土地的利用程度可因技术条件改变.技术进步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目前,有许多土地人类尚不能利用,例如高山、沙漠、峭壁、陡坡、未经风化的岩石、积雪深厚的冰川等.③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经营制度,地租制等.

北票市13862343543: 土地利用结构的分类 -
仁建希柏: 如按各种用地的作用和利用价值为指标,可以各类生产建设用地和非生产建设用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前者如农业、工矿用地等(直接生产建设用地)和城乡居民点、交通用地等(间接生产建设用地);后者如沼泽地、沙漠、戈壁,冰川、永久积雪、裸岩、裸土等不能利用或暂时不能利用的土地.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如农业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即指农、林、牧、副、渔等生产部门用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及其组合特点,它从土地利用角度反映农业生产的结构特征.

北票市13862343543: 污染系数,建筑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各表示什么含义,有何区别 -
仁建希柏: “建筑占地系数”的简称,指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计.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卫生条件及土地利用率.合理的建筑系数应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尽可能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防火、防爆等方面的空间要求,并保证足够的道路、绿化和户外活动场地.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在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系数 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露天堆场占地面积 )÷厂区占地面积*100%

北票市13862343543: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格局怎么区分 -
仁建希柏: 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北票市13862343543: 我国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 - -----区,土地利用程度------.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低缓的-- -
仁建希柏: 中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2%的耕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 故答案为:东部季风;高;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丘陵;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地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