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李商隐)的主旨以及写作手法

作者&投稿:裴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商隐【马嵬】其二的手法和主旨?~

1、表现手法:夹叙夹议及对比的手法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2、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扩展资料:
1、原文
马嵬·其二
唐代: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3、马嵬历史典故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
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
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又把他杀了。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
众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
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
“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玄宗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尉他们,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
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韦谔是韦见素的儿子。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杨、虢国夫人与她的儿子裴徽都乘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杀掉。
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主旨: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原文: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或抒发政治失意之痛,或反映晚唐政治生活,或为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其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所喜爱。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文学价值较高。有《李义山诗集》。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马嵬》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写作手法:映衬、对比,夹叙夹议。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对比、叙议结合。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不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妃子呢?

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扩展资料

马嵬二首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白话译文

其一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其二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嵬二首



《马嵬》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写作手法:映衬、对比,夹叙夹议。

1.映衬、对比

其二中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2.夹叙夹议

诗的第二首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扩展资料:

马嵬驿的贵妃

她已经习惯了忽略这些兵马。这些兵马,曾经是那样的温顺、听话,几乎是俯首帖耳地保护着她与她的家人;而今天,他们却一个个成了如狼似虎的敌人。连那个巴结了自己十多年的高力士,也看出了她的慌张——连自己都觉出了因为慌张而呼吸的急促与面部的热烫。

才是六月,已经浑身汗淌。她当然不会知道,在高力士的眼里,他的贵妃娘娘正现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美,艳如桃花的面,灼灼发光的眼,还有从汗里飘逸而出的微微的生命之香。她只是感到高力士的眼睛是那样热烈而又放肆地盯着自己,有了从未有过的欣赏,还有一点点不易觉察的不舍。

但是这些并不让她从根本上害怕,也无法动摇她对未来的渴念与信任,一种无法遏止的生命的力量,如此强大地让她意识到当下一刻一刻的重要与珍贵。真的,她并不真正绝望,即使见到了杨国忠被枪尖挑着的头与姐姐们血污的尸体。

因为她有那样强大的夫君,那个轻轻一声就可以地动山摇的皇帝的夫君。安禄山算什么!他曾经那样玩偶般在夫君与自己的面前,难道都是装憨卖呆?她只是地将信任的眼睛实实地落在夫君的身上,犹如一只小鸟在大风里望着眼前的大树与树上安谧的巢。

但是,那双曾经那样让她信任的眼睛却会躲开着,一次次。她又听到士兵的鼓噪与吵杂了,高力士出去又回来,脸上布了霜一般地冷,她竟然听到了那个死字,却是直接与自己有关。她不能相信,才37岁,一切都似乎才刚刚开始。

她相信她的无所不能的夫君。但是陈玄礼来了,那个与自己的夫君差不多年纪的陈玄礼呀,平素是那样的尊重自己。一个英武天下的人,在自己的面前,总会颔首恭敬,可是今天他连看也不看她,就径直与夫君商量关于她的死!

她相信她的夫君!长生殿上的盟誓,如在眼前,他说得万般温柔却又斩钉截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双双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虽然盟誓的当尔,自己的心上曾经掠过一阵凉意,有了些意兴阑珊的意味,但那可是面对面的双双盟誓,况且还言犹在耳。

她本能地将所有的希望凝成一束信任的目光射向自己的夫君:救救我!可是,可是,他的眼睛竟然如此陌生与冷漠。那双曾经柔情似水的眼睛里,有着藏不住的兽的光芒。残酷得没有一丝一毫的游疑。

他激凌想起,还在她身为寿王妃的第一次与这个大唐皇帝相遇的时候,也是碰到虽稍纵即逝却又确凿无疑的兽的光芒,只是那次热这次冷,透过她“凝脂”的肌肤,一直寒彻到心底。贵妃颤栗起来。她定定地紧盯着这个陌生的皇帝,哪怕他如今只是一根稻草,她也要紧紧地不松手地抓住。

她想放开歌喉,让他听听他曾百听不厌的曲子;她想重施粉黛,在他面前出落成一个崭新的贵妃;她想像荷花抚动水面一样调动起仙子般的舞步,为他跳出最好的《羽衣霓裳》。她甚至都想大声地重复七夕之夜他们的誓词,只为让他那兽性凛凛的目光变得温柔一些、人性一些。

好使事情有所转寰。贵妃浑身颤栗着。但是她竟然看到他朝那个陈玄礼点了点头,没有任何犹豫地点了点头。那一刻,轰然倒塌,一切的一切。等到醒来,她已是被高力士牵着,走上佛堂。她似乎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啊,既然那时可以让我改名太真做道士,今天我甘愿再改一次名做尼菩。

冷冷的高力士,指指佛堂前的那棵已经不算太小的梨树,稍做端详,便将自己手中的那条白绫搭上一枝腕口粗细的树叉,并从容地挽上死神大口一般的套,抱歉地说“这是圣命”。贵妃泪如雨下。小小的青青的梨,在树上布满着。

来年,不,以后所有的年份的春天里,这棵树上所能够开放的花朵,也不如贵妃的泪珠儿多。梨花带雨,她就是带雨梨花的花仙了。她一定想到了她的寿王,想到初恋时的悸动,还有那兴冲冲却也平安生活的五年,是那样让人刻骨地留恋不已。

如果时光可以倒转,她一定会重投李瑁的怀抱,且永不分离。一个女子,尤其是在眼睁睁地看到哥哥的死姐姐们的死、而自己也马上就要死于非命的时候。她该是多么渴望回到那样兴冲冲却又安生无忧的日子。

甚至,哪怕与一个普通的百姓人家的男子,相爱着平安平凡地过一生,该是多么宝贵、多么难得、多么可遇不可求。她不怪高力士,她看到高力士也在落泪。噢,她又想起那个被放还山的李白,“云雨巫山枉断肠”,这个世间毕竟还有一个怜香惜玉的诗人。

而绵绵不息的后人,一定会通过诗人的诗,想到我这样一名无辜女子的命运吧?空漠的泪眼望向多云的天空。她缓缓地又果断地(如她的玄宗一般的果断),将头上琳琅的首饰,一件件地扯下来,不管凌乱的美发在细风里摇曳,只一件一件地扯干净,扔在脚下。“天那!”她凄厉地长嚎一声,跃身投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嵬二首



一、《马嵬》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二、写作手法:映衬、对比,夹叙夹议。

1、映衬、对比
其二中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2、夹叙夹议
诗的第二首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二、《马嵬》二首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
【原文】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扩展资料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百度百科-马嵬



您好 您说的是下面这首《马嵬》吗?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主旨: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作者讽刺唐玄宗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很明确的指出这一生唐玄宗是不可能再见到杨玉环了(杨玉环已死)。表现了作者对唐玄宗不能保护好杨玉环的无奈和无能的嘲讽。
写作手法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诗人用宫廷中的鸡哨人报晓筹 " 反衬马鬼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天子还不如平常百姓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这是为什么呢?值得人们去思考。


马嵬的主旨 马嵬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的主旨:诗人批评唐玄宗为对荒淫误国者,在晚唐国势颓危的境况下,诗人回顾马嵬事变,直指唐玄宗,批评荒淫误国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颓危现状的悲痛以及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马嵬》的作者 《马嵬》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号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构思新奇的特点,还兼有秾丽的...

马嵬(李商隐)的主旨以及写作手法
《马嵬》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

马嵬 李商隐 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原文:【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

马嵬坡李商隐表达
李商隐的马嵬表达的是政治讽刺,诗中隐喻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袁枚的马嵬,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

马嵬 李商隐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是:借用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其中,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诗《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马嵬》原文 马嵬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如何理解 马嵬 意境?简短些
1\李商隐的《马嵬 [wéi]》,描写人生变幻无常的无奈感叹之意,以及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往昔已逝,物是人非事事休啊~2\袁枚《马嵬 [wéi]》,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同时,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

李商隐【马嵬】其二的手法和主旨?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2、主旨: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记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基调,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颇深。玄宗之悲、马嵬之变、义山之叹都在荒诞,对比、反问中表现出极大的讥讽意味。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度,启发世人牢记唐玄宗...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主要内容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 故事 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首诗,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作品原文 马嵬二首⑴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⑵,自埋红粉自成灰...

高中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里面诗的不同和相同点 各位大仙快救命啊...
主旨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缈。用典工整。《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李商隐【马嵬】其二的手法和主旨? -
谢建洛吉: 1,主旨: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2,表现手法:借古讽今、对比、叙议结合.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李商隐《马嵬》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谢建洛吉:[答案]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警醒后世,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言虽...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马嵬的李商隐和马嵬的袁枚,这两首诗古诗背景一样,但各有什么特点? -
谢建洛吉: 李商隐的两首《马嵬》: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马嵬其二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谢建洛吉: 《马嵬(其二)》的写作手法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例如:颔联中, 诗人用“ 虎旅传宵柝“ 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 同时, 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哨人报晓筹 “ 反衬马鬼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 马嵬(其二) -
谢建洛吉: 李商隐做《锦瑟》,其情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深深埋藏于字里行间,非一般闲情锁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却又能在无限回忆中,轻笑感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李商隐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
谢建洛吉: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锦瑟赋予人性,暗示诗人对年华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对年华易逝的哀叹和无奈.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快 快~~~~李商隐的《锦瑟》,《马嵬》的诗主旨,要准确一点
谢建洛吉: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 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 海月 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 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马嵬一诗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什么? -
谢建洛吉: 颈联中“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成对比,意义丰富,耐人寻味.玄宗当年七夕和杨贵妃“密相誓心“,要“世世为夫妇“,而讥笑牛郎与织女只能一年一会,可是现在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杨贵妃却落得被“赐死的结局,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马嵬》(其二)一诗的主旨句是? -
谢建洛吉: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东乡族自治县18787275502: ...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两句都使用了虚写,但是有何区别呢?《马嵬》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使用了... -
谢建洛吉:[答案] 两者都是虚写忧愁,但前者是借景抒情,后者是直接抒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