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子们几岁开始上学,上学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作者&投稿:乐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皇子开蒙与上小学的地方叫什么?是统一集中在一起上,还是老师一对一教?据说还要选伴读,是同窗不是~

伴读简而言之就是陪皇子读书的同窗,其选择标准在各朝各代都没有一定之规,原则上大体两个:年龄相仿、与皇室关系较近的孩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某些朝代,亲王郡王府常设伴读,名义上陪王读书,实际上行监视之权,明清两代的王府伴读为固定官职,从九品。

2、某些朝代,皇子哺乳一般不由亲生母亲进行而是聘奶妈,则奶妈的儿子往往由皇家解决教育问题,则成为皇子的伴读,比如康熙朝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

3、某些朝代,皇室宗亲会集中起来统一读书,则皇室宗亲就会成为太子伴读。

4、某些皇帝会宣召身边大臣家中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入宫伴读,一示亲近恩宠,二为太子选立近臣,三为留质于宫。

5、某些皇帝会宣召民间“神童”入宫伴读,一是为国储臣,而是为皇子树榜样,如元世祖。
6、某些皇帝会以皇子的侍奉太监作为伴读,便于照顾皇子,如明神宗读书时伴读为冯保。

伴读的自称随朝而变,称臣称奴皆有。 

顺便某楼说的“侍读”大误,侍读并非是伴读,而是固定官职,供职于翰林院,皇帝的秘书团成员。

那么太子、皇子、伴读们一起学习么?在哪里学习?


既然称“伴读”自然是和皇子同窗同室。

读书地点视不同朝而定,宗室统一教学的话一般是在皇宫中单辟一宫,太子或者皇子由于年龄太小而和母亲住在一起的话一般也是如此;如果太子已经移居东宫/皇子在宫外建府的话自然是在东宫/王府读书,当然伴读是要一起学习的。


那他们同室?住在一起?伴读都不用回家的么?

当然不是住在一起,只是同室读书而已。不过伴读大多不回家,住在宫内指定区域、东宫或王府的客房,奶妈的孩子的话跟母亲一起住。

贵族没资格和太子一起读书。太子有专门的老师,秦汉时代叫“太傅”

贵族一般是一个家族自己办一个学校,族中所有青少年子弟一起上学,这学校叫家学。

清朝皇子们6岁开始上学,上学的地方叫上书房。

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界六龄,即入书房读书。

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并设汉文师傅若干人,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

总师傅有事则来,不必日日入值。师傅们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每日寅时(凌晨3:00-5:00)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凌晨5:00-7:00)开课,午时(11:00-13:00)下学。各大节日放假一天,暑期上半课。

扩展资料:

皇子们一天的正课是从体育课开始的,授课者是专门负责教习拉弓射箭的 “谙达”,称为“伯哩谙达”。这拉弓射箭可是满族最为传统的运动项目,顺治年间在紫禁城寸土寸金的地方兴建了一座“箭亭”,以提醒满族子孙不忘习武之根本,可见清朝皇室对其之重视。

体育课后是蒙语课。清代由于和蒙古各部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满文的创制都直接参考了蒙古文,清代很多后妃也都是蒙古族人,因此蒙语在宫中有语言环境,而且每年皇室和蒙古王公都会聚会,皇子们也能够有机会参与,因此可以经常练习蒙语。

蒙语课之后便是母语满语的学习了。清代的满语教学注重语言本身以及翻译。满语大多是皇帝和家人或者族人交流时使用。每天皇子们学习满语的时间也不算长,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超级大主科——汉语的天下了。

清代汉语的教学和今天不太一样,上书房的课程分得特别详细:在结束了前面谈到的学习之后,皇子们会吃早餐稍事休息。之后上午的汉语课程基本上就是温习前面所学和讲一讲当天的内容,午饭过后则是习字,念古文,念诗等等。基本上要到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所有的皇子们才可以放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书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代学霸皇子养成记:早晨四点上学 一年歇六天半





清朝是6岁开始上学。不同朝代上学的地方的称呼不同。

1、清朝规定,皇子6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

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

2、名字称呼: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

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

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

唐朝叫国子监或南书房。

扩展资料:

国子监

1、简介:

国子监是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2、主要功能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此外,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子监



古代皇子们上学的地方叫国子监。 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1.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2.汉代的太子就在太子宫读。。。唐朝叫国子监或南书房。清朝好像才比较注重皇子的教育。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所以应该始于唐朝

清 6岁,在上书房。之后在国子监


在历史上,为什么古代的皇子十多岁就和宫女同房了呢?
这些宫女没有什么家庭背景,虽然与皇子同房,后面基本是没有名分的。皇子十几岁的时候,还是未成年,自身全方面也没有发育好,这样对皇子身体有特别不好,由于以前的观念和现在不同,为了使皇子可以早些知道男女之事,后期可以生更多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宫女同床。因此就算是在皇宫里好吃好喝,皇子们的寿命...

清代的皇子几岁可以去上书房修学,学到几岁呢
六岁开始进上书房 到满十五岁出宫建府

战国时王子几岁可以上朝
战国时王子六岁可以上朝。规定皇子年满六虚岁时,每天天不亮就需要穿上朝服和王公大臣们一起上朝。

清朝皇家的子弟们如何读书?
皇八子胤禩虽精明干练,在书法上与诸众兄弟比却相形见绌。为此,玄烨特选工于楷书的何焯做他的老师,以期有所长进。玄烨还要求他每日书写大字10幅送上亲自批览。胤禩不耐烦写,只好让人代写上交,蒙混过关。玄烨雅好书法,并要求诸皇子研习不辍。此后,书法被作为皇室子孙的必修课。玄烨严格教子,持...

清朝皇子的伴读是哈哈珠子么?一般各设几名?工作具体是什么内容?_百度...
康熙皇帝自己回忆说,他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

明代皇子公主几岁读
八岁。根据查询明代历史资料得知,明朝对皇子教育的规定是,皇太子年届8岁就由礼部题请东宫出阁讲学。皇子刚开始读书时都要有一套拜师礼,当时方以智端坐在大堂之上,定王则毕恭毕敬、不敢开口说话地行礼。

皇子几岁启蒙宫女
但他们却享有怀孕的资格,而这也让很多女官因此一步升天,等皇子登基后,她们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也就升高了。比如明朝著名的“万贵妃”,她就是因为获得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喜爱。在朱见深当了皇帝后,尽管她已经三十多岁了,但由于朱见深的喜爱,这让她在后宫的地位很高。但说实话,这样的启蒙往往是越启蒙越...

皇帝在什么时候开始拜老师?
准确地说,皇帝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开始拜师学习了。就拿清朝皇帝来说,皇子在6岁左右进上书房(皇太子)或南书房(普通皇子)读书。师傅由父皇安排,分为满、汉两班。满师傅主要教满语和骑射。汉师傅教授诗书礼乐等。像最著名的翁同和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皇子读书十分辛苦,一年中除了自己生日,父皇...

古代的皇子,为什么十几岁得跟宫女同房
对于皇子来说,传宗接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皇子10岁的时候皇帝会安排宫女跟随皇子,然而这个宫女就是帮助皇帝早熟的。她们通常都是皇子的启蒙师,而且这些宫女年龄都会比皇子大,这样才会有足够的经验教这些皇子,因为当时的皇帝跟娘娘们是没有办法教皇子这些的,所以只有宫女去担任这个角色。

关于北朝皇子的问题
很少),一般都6、7岁开始;至于毕业,一般都是结婚后就不用上学了,结婚视为成年,成年后自然不用上学了。4、皇家狩猎一般是春季(也有秋季的),具体几月不一定,一般都是4、5月份。皇子参加狩猎一般要14岁才正式开始,也有12岁的,比如早期清朝的皇子。那些几岁参加狩猎的都是去游玩的。。。

双清区13042979075: 古代皇子们几岁开始上学,上学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
召杭生血: 清朝是6岁开始上学.不同朝代上学的地方的称呼不同. 1、清朝规定,皇子6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

双清区13042979075: 古代皇子们几岁开始上学,上学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
召杭生血: 上书房

双清区13042979075: 清朝阿哥住在哪里?
召杭生血: 在清代,皇子未成年时,都有固定的住所.大内乾清宫东有毓庆宫,康熙时太子胤礽曾居于此.后来成为皇帝的胤禛和弘历,以及弘历的子孙辈,“自六岁入学,多有居于此宫”.再就是外朝文华殿正北的撷芳殿,殿宇三所,绿瓦覆顶,也是皇子们的居所.嘉庆时,因毓庆宫曾安顿过颙琰,成为潜邸所在,不便再住别人,故将皇子们移于三座门北,俗称阿哥所或所儿.在圆明园的洞天深处,也有皇子的居所叫“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

双清区13042979075: 清朝的格格和阿哥都住什么地方 -
召杭生血: 皇子出生,无论嫡庶,一下地就给乳媪.一个皇子有40个乳媪,其中保姆、乳母各8人;其他叫针线上人、浆洗上人与锅灶上人.断奶后交给谙达,凡饮食、言语、行动、骑射都由他教.十二岁开始学满语,十四岁时学骑射,十六到十八岁结婚.根据康熙帝的规定,下代皇室男性辈分以胤、弘、永、绵、奕、载、溥为序.皇子到了六岁送到上书房读书,皇子不能跨越门槛,由内侍举而置之门内.父皇在世,住东宫,住处叫阿哥所.父皇死了,就与生母分府尔居.母亲是皇后则不分开 公主没有详细的住所的资料.应该住在生母的住处不远的地方.

双清区13042979075: 看清朝皇子们读书有多苦逼 -
召杭生血: 清朝皇帝十分重视皇子的教育,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所选择的老师也是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 清朝皇子们少年的学习生活非常苦,皇...

双清区13042979075: 明代皇子生活 -
召杭生血: 皇子不用上学,有专门的导师进行教会.教皇子的人只有一个老师,学习诗书礼乐经,治国的有关书籍,母后教习做人. 皇子和王爷自称本宫 和本王.除了皇上和太后的宫殿不能乱闯.一般只有皇帝才能选妃,皇子只能赐婚.

双清区13042979075: 在清朝时皇子们为什么那么早起床读书 -
召杭生血: 因为皇室子弟的教育非常严格,老师们是不会让皇子们偷懒的.

双清区13042979075: 清朝阿哥一般到几岁不用在上学? -
召杭生血: 原则上结婚后就代表成年了,会搬出宫住,自己有了府邸,就不用天天去上书房读书了.但有些注重子女教育的皇帝(如康熙、乾隆),如果皇子没有差事的话,结婚后了也照样让他们在上书记读书.有时候已经不在上学的皇子或皇弟若做错事,就会被罢免差事,让他们回上书记读书,多少有点惩罚的意味.

双清区13042979075: 皇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清朝的皇子教育
召杭生血: 清朝的皇子教育很早就开始了,在皇子四五岁时会到上书房跟随皇帝指派的师傅学习,此外还会跟随皇帝出外打猎,到皇子稍微成年时,皇帝会委派皇子熟悉政务,办理一些差事.

双清区13042979075: 古代皇亲贵族上学地方叫什么?古代皇亲贵族上学地方叫什么,不要上书
召杭生血: 各个时期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学习的地方一般叫痒,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而周朝的时候私人学校刚开始设立,而设立的人一般是诸侯豪门为了培养人才,于是叫“学宫”,比较有名的是齐国的“稷下”.春秋战国及以后其他王朝也有类似的“学社”“文社”“诗社”等,宋以后的“书院”盛行,成为相对于“太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地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