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 学而》篇里的16个成语 最好有解释和出处

作者&投稿:别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论语《学而》中找到8个成语,并解释其中4个~

犯上作乱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fanshangzuoluan.成语中犯上的意思是冒犯尊长,作乱的意思是闹乱子.也就是指冒犯尊长或地位高的人,搞叛逆活动.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意思是说:有子说,他的为人是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却又喜欢犯上,这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啊.有子姓有,名若,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孝十三岁,还有的学者认为他比孔子孝三十三岁.在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唯独曾参和有子是可以称子的,因此认为或者怀疑论语就是他们的学生编纂而成.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由于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至于在《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这还未必是足以使他称子的原因.孝悌中的孝是指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顺从;弟同梯,指弟弟尊重顺从兄长.这个成语在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截矶一章里有这样的记载:那黄得功一介武夫,还知报效,俺们到肯犯上作乱不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youzegaizhiwuzejiamian.成语中的之是缺点的意思,勉是勉励.就是指对于别人提出的缺点和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它的出处在在《论语》学而中,是这样记述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哪?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了哪?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哪?后来宋代朱熹的在《四书集注.论语.学而》一篇中进行了总结,提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文是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且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曾子也是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与.三省是指多次的自我反省.句中的习字的意思包括温习、实习、演习,但是在本句中的意思是复习.在明朝王守仁的《传习录》卷中,有这样的描述: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温良恭俭让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wenlianggongjianrang.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忍让.这是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后来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子禽问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于?自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意思是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哪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哪?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哪?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行同吧.子禽是陈亢字子禽,从子张一篇中可以看出他可能不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列传中也没有记载此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学生.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代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样的敬称.孔子曾经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这样称呼他.后来因此沿袭而称呼老师,但是在一定的场合下也特指孔子.汉代的曹操在《悼荀攸下令》中有这样的描述:旬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食无求饱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shiwuqiubao.成语中的无通毋,是不要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是指饮食不要求饱,泛指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与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有时候,这个成语也作食不求饱.君子一词,在《论语》中的君子有时候指有位的人,有时候指有德之人.但有的地方是指有位的人还是指有德的人,就很难去分清了.在《汉书》盖宽饶传里,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言而有信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yaneryouxin.其中的言是说话的意思,信指信用.指某人说话办事讲信用,说到做到.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这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哪?这里说每天反省的是三件事,和三省的三是巧合了.如果这个三字是指以下三件事,那么依据《论语》中的句法,应该是这样的:吾日省者三.和宪问一篇中的君子道者三是一样的.其中的传是名词作动词来用,是老师的传授.在元代张好古的《张生煮海》一折中有这样的描述,只要小娘子言而有信,俺小生是一个志诚老实的.
贤贤易色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xianxianyise.其中的第一个贤是认为好,赏识的意思.第二个贤是指有德有才的人.易是轻视、看轻的意思.色是指姿色

犯上作乱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fanshangzuoluan.成语中犯上的意思是冒犯尊长,作乱的意思是闹乱子.也就是指冒犯尊长或地位高的人,搞叛逆活动.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意思是说:有子说,他的为人是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却又喜欢犯上,这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啊.有子姓有,名若,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孝十三岁,还有的学者认为他比孔子孝三十三岁.在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唯独曾参和有子是可以称子的,因此认为或者怀疑论语就是他们的学生编纂而成.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由于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至于在《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这还未必是足以使他称子的原因.孝悌中的孝是指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顺从;弟同梯,指弟弟尊重顺从兄长.这个成语在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截矶一章里有这样的记载:那黄得功一介武夫,还知报效,俺们到肯犯上作乱不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youzegaizhiwuzejiamian.成语中的之是缺点的意思,勉是勉励.就是指对于别人提出的缺点和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它的出处在在《论语》学而中,是这样记述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哪?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了哪?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哪?后来宋代朱熹的在《四书集注.论语.学而》一篇中进行了总结,提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文是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且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曾子也是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与.三省是指多次的自我反省.句中的习字的意思包括温习、实习、演习,但是在本句中的意思是复习.在明朝王守仁的《传习录》卷中,有这样的描述: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温良恭俭让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wenlianggongjianrang.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忍让.这是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后来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子禽问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于?自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意思是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哪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哪?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哪?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行同吧.子禽是陈亢字子禽,从子张一篇中可以看出他可能不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列传中也没有记载此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学生.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代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样的敬称.孔子曾经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这样称呼他.后来因此沿袭而称呼老师,但是在一定的场合下也特指孔子.汉代的曹操在《悼荀攸下令》中有这样的描述:旬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食无求饱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shiwuqiubao.成语中的无通毋,是不要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是指饮食不要求饱,泛指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与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有时候,这个成语也作食不求饱.君子一词,在《论语》中的君子有时候指有位的人,有时候指有德之人.但有的地方是指有位的人还是指有德的人,就很难去分清了.在《汉书》盖宽饶传里,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言而有信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yaneryouxin.其中的言是说话的意思,信指信用.指某人说话办事讲信用,说到做到.它的出处在《论语》学而一篇中,原文是这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哪?这里说每天反省的是三件事,和三省的三是巧合了.如果这个三字是指以下三件事,那么依据《论语》中的句法,应该是这样的:吾日省者三.和宪问一篇中的君子道者三是一样的.其中的传是名词作动词来用,是老师的传授.在元代张好古的《张生煮海》一折中有这样的描述,只要小娘子言而有信,俺小生是一个志诚老实的.
贤贤易色
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是:xianxianyise.其中的第一个贤是认为好,赏识的意思.第二个贤是指有德有才的人.易是轻视、看轻的意思.色是指姿色

【原文】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9)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是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泸州市17095654090: 论语中都含有什么成语?
大胆黑豆: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

泸州市17095654090: 求;出自【论语】和【孟子】中的十个成语 (要解释每个成语的意义) -
大胆黑豆:[答案] 成语典故 出处及注释 1.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

泸州市17095654090: 写出几个出自论语的成语. -
大胆黑豆: 《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3、【...

泸州市17095654090: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
大胆黑豆: 《论语十二章》选取的《论语》的内容中,形成了以下一些成语. 1. 不亦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一日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 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 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泸州市17095654090: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 -
大胆黑豆: 出自孟子的成语:成语解释: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

泸州市17095654090: 《论语》中的28个成语,提高人生境界必看 -
大胆黑豆: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

泸州市17095654090: 论语学而篇第一1~6章包含的成语代表的故事是什么 -
大胆黑豆: 精益求精 jīng yì qiú jīng 【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结构】紧缩式.【用法】含褒义.多用在对技术、学问的钻研上.一般充当谓语、定语.【正音】精;不能读作“jīn”.【近义词】锦上添花【反义词】粗制滥造、得过且过【例句】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泸州市17095654090: 形容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
大胆黑豆: (1)不亦乐乎 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周而不比 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3)每事问 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