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之间,不辩牛马。于

作者&投稿:望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D~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
  4.形作名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2.于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4.为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5.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6.闻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7.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五.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6.计中国之在海内:古义,黄河流域一带。今义,一个国家。

1、庄子 道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3、按时 分辨 比得上 不 4、(1)在这个时候,河神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道。 (2)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5、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6、这篇寓言,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下述观点均可:人贵有自知之明 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谦受益,满遭损 自大源于无知 知耻近乎勇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秋 水

【题解】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

- -!你想说什么...

-!你想说什么...


秋水时至原文及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

庄子《秋水》一:河伯与北海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原文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翻译:秋天的水按时到了,各条河都注入黄河,...

百川灌河翻译及原文
百川灌河翻译及原文如下: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原文:秋水时至,...

秋水原文及注释
《秋水》原文及注释如下: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

秋水原文及翻译
1、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翻译:秋天的水按时到了,各条河都...

文言文秋水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意思是: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出处节选】《庄子·秋水》——先秦·庄子及门徒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白话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水流宽阔,...

百川灌河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百川灌河原文及翻译
1、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秋水时至的全文是什么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

淮阳县18334787071: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诶、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写得是什么内容 -
澹兰双参:[答案]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其实全文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流顺...

淮阳县18334787071: 把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
澹兰双参:[答案]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 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

淮阳县18334787071: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D我要译文和注解, -
澹兰双参:[答案]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淮阳县18334787071: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
澹兰双参:[答案] 1.哲学 2.(1)辩通“辨”,辨别 (2)面目:面孔 3.D 4.(1)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2)我将要被得大道的人... 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人贵有自知之明;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谦受益,满遭损;自大源于无知;知耻近...

淮阳县18334787071: 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 -
澹兰双参:[答案] 小题1:D(3分)小题1:我(如果)不是到了你的门前,(那)就(非常)危险了.(3分)小题1:A(3分)小题1:略(只要言之有理,便可得分)(3分) 小题1:D中二者都是“否定词,不”.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

淮阳县18334787071: 庄子秋水阅读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
澹兰双参:[答案] 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淮阳县18334787071: 我想要庄子《秋水》的原文、译文、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
澹兰双参:[答案] 庄子——秋水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

淮阳县18334787071: 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 -
澹兰双参:[答案] 望洋兴叹 害群之马 河伯\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黄帝听了牧童放马言论说后,才明白很多道理是相通的——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淮阳县18334787071: 求庄子两则文言文直译 秋水和惠子相梁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
澹兰双参:[答案] 《秋水》直译文 秋天的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 ( 时:名做状) 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 “辩”通“辨”) (河神...

淮阳县18334787071: 两俟之间不辨牛马 -
澹兰双参:[答案]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注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