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物理知识

作者&投稿:殷勤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初二的物理知识~

比如R1与R2串联,R1就是分电阻、R2也是分电阻,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分电压。
由欧姆定律 得U=IR,I一定,U与R成正比,故分电阻越大,分电压越大。

第三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液体中较 ,而在气体中较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
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t≥2×17/340 t≥0.1秒)。
声音的三要素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越大)。
③ (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章 热现象

一、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表示。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每10格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第二次使用时要 。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1、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3、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4、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蒸发:(1) 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
(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 、
沸腾:(1)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
(2)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3)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时降低,气压 时升高。
物质从 变化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 。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第五章 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点叫做 ,∠i是 ,∠γ是 。
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第六章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 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使用方法:
(1) 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横梁平衡。
(3) 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 。
二、密度:
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通常用字母 表示密度, 表示质量,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 ;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水银的密度是 ,它表示 。
1 m3 = dm3 (升)= cm3 (毫升)= mm3。
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 和 ,然后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密度值。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 或 进行测量。
密度的应用: (1) 利用公式 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 求质量。
(3)利用公式 求体积。

第八章 力

一、力的概念:
力是 ;所以力不能离开 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 对它施加这种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二、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 ,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和 ,指针调到 处,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力的单位是: ,用字母 表示。
三、力的图示:
(1) 力的三要素: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2)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 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具体做法是: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 ,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④在图上附上 ,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四、重力
(1) 重力: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 表示。
(2) 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当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 成正比;即G= ,式中g是常数,g= ,它表示: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重锤线。
(4)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做重心。
五、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较 的那个力相同。

第九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我们把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惯性。(能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二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作用在 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大小有关,还跟 有关。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② 。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 ,② ,③ 。

第十章 压强、液体的压强

一、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的方向是 于受力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由 和
共同决定的。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用符号 表示。压强是描述 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是: ,压强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1帕= 牛/米2。
由公式P=F / 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 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 可以减小 ,即压力分散,减小 ,可增大 ,即压力集中。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使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 和 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大小,液体质量的大小,体积的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三、连通器
上端 ,下部 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在液体 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压强相等是原因)。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所对浸在它中的物体的压强叫 。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就是利用 把水抽上来的。 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当管内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后,管内上方是 、管外水银面受 作用,是 支持着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柱,这一定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大气压强 。通常把 Pa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可以用 测量。
大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 ;体积越大,压强 。

第十二章 浮力

浮力
(1)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 ,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可表示为 F浮= = 。浮力的大小只跟 和 有关。
(4)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①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
②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即:F浮=G物-G浸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ρ液gv排
④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 和 的大小。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①如果F浮﹤G物,物体 ;②如果F浮﹥G物,物体 ;③如果F浮=G物,物体 。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浮体,对于浮体有F浮 G物,浮体公式:
(6)浮力的应用:轮船、舰艇(即利用空心的原理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静止物体;
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除了两极以外,地面上其他地点的物体,都随着地球一起,围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有垂直指向地轴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只能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来提供,我们可以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方向指向地轴,大小等于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G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图示)其中F1=mw2r(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为物体旋转半径),可见F1的大小在两极为零,随纬度减少而增加,在赤道地区为最大F1max。因物体的向心力是很小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就是万有引力的大小,即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略去地球转动的效果。

重力大小呆以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除可用万有引力大小计算以外,还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这时重力可以写成:G=mg。重力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此外,有密度较大的矿石附近地区,物体的重力要比周围地区稍大些,利用重力的差异可以探矿,这种方法叫重力探矿。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地球对它们的作用力,这些力的合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些合力的作用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处,如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除了跟它的形状有关外,还与它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例如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重物质量和高度而变化。

一个物体的重心是个固定点,与物体的放置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重心的位置也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圆环的重心位于圆环的圆心处。

用实验——悬挂法可以找出质量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将物体悬挂,并使其平衡,这时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悬线方向上,再换一个悬挂点,新的悬线也一定通过重心,前后两线的交点就是重心的位置。

重心位置还可以利用转动平衡条件通过计算来求得。
2.2.2 平衡力
1) 定义: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也即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2) 数学表达:

特征: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其合力为0;互为平衡力的二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3) 举例:

例:如图6,斜块在F作用下仍保持静止,则斜块受到两对平衡力:

重力G与地面对斜块的弹力N

推力F与地面对斜块的摩擦力f

必须强调,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策略设计
3.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从力的产生原因说起
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力具有相互性。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来表现力的相互性。通过大量的常见现象和实验启发学生思考,从中发现它们的联系和共性。

1) 举例:

例1:

a. 文字描述:地球对人有吸引作用,人对地球也有吸引作用。

b. 研究对象:人,地球

c. 原因:重力

d. 图示:如图7 图7

e. 结论:人与地球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2:

a. 文字描述:重物放在海绵垫上,海绵被压。

b. 研究对象:重物,海绵

c. 原因:弹力

d. 图示:如图8

e. 结论:重物与海绵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3:

a. 文字描述:玩具汽车在板上的运动。

b. 研究对象:玩具汽车,木版

c. 原因:摩擦力

d. 图示:如图 9

e. 实验:先使玩具汽车的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作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版,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玩具汽车向左运动。

f. 结论: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即玩具汽车与木板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摩擦力是相互的,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例4:

a. 文字描述:同名磁极相吸,异名磁极相斥。

b. 研究对象:小磁铁1,小磁铁2

c. 原因:磁场力

d. 图示:如图10

e. 实验:在水面上放两个软木塞,一个软木塞上放小磁铁1,另一个软木塞上放小磁铁2,当同名磁极相对时,互相排斥,两木塞向相反方向运动;当异名磁极相对时,互相吸引,作相向运动。

f. 结论:两磁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磁场力是相互的。)

例5:

a. 文字描述:带电的通草球之间的作用。

b. 研究对象:带电体1,带电体2

c. 原因:静电力

d. 图示:如图11

e. 实验:两个通草球1、2,使通草球1带正电,通草球2带负电,当两通草球靠近时,互相吸引;然后使通草球2带正电,再将两通草球靠近,互相排斥。

f. 结论:两通草球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电场力是相互的。)

由这些例子然后归纳出结论,根据认识建构理论,启发学生从具体实例归纳它们共同的特征和性质,从而上升到理论。

2) 概括结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 指出: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把其中一个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4) 进一步概括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与平衡力不同点之一);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与平衡力不同点之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变化)。

3.2 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从力的三要素谈起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存在,同时消失,那么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从哪些方面去比较?又怎样寻找和得到它们的联系呢?根据认知建构理论,学生探询新的知识和科学理论时,会依据原有认识试探性的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去比较。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提示引导即可。

演示实验:把两个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如图12),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同时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少,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结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3.3 牛顿第三定律
1) 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数学表达:F=--F′

3) 物理意义: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既是同时存在,又是同时消失的,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地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相互抵消。

4) 应用:

例1:人走路时,人与地球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数有几对?

(3对,如图13, 人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引力、弹力和摩擦力,即G与G ′、N与N′、f与f′)

例2:既然锤子和木楔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什么钉子还能钉进木头里去?(如图14)

例3:拖车拉卡车的作用力和卡车拉拖车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什么拖车还能拉着卡车前进?(如图15)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相互比较
对于初学者,总是很容易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混淆,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的区别。

以上3.3中的例2、例3实际为一个问题,即错误的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一对平衡力。

实例1. 物体A静放在水平面上,如图16,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并找出每个力的反作用力。

(先由学生做,后由教师讲评)

物体受重力G(施力物体为地球),弹力(支持力)N(施力物体为地面),G与N是一对平衡力。G的反作用力是物体A对地球的引力G′;N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面的弹力(压力)N′,G与N作用在同一物体A上,G与N不同性质。G与G′、N与N′作用在不同物体上,G与G′、N与N′为同性质力。

图16 图17

实例2. A、B两物体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17,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运动。分析A、B的受力,并指出这些力哪些是平衡力,哪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分析:A物体受4个力的作用:重力G 、支持力N 、B物体对其弹力N ,水平推力F;B物体受3个力的作用:重力G 、支持力N 、A物体对其弹力N 。NA和GA是作用在A物体上的一对平衡力,NB和GB是作用在B物体上的一对平衡力,NBA和NAB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A、B物体上。

归纳总结并列表比较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3)一个力的产生、变化和消失并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4)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平衡
(1)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物体上

(2)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3)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4)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发声现象发声的振动部位在哪里;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并能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比较;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能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声音传播的形式。
3、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过程。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三)声音的特性
1、了解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2、音色有什么作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物理定义和环保定义
2、噪声的危害
3、如何防治噪声
(五)声的利用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3×105k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光的反射
1、熟悉光的反射中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面的位置和之间的关系;
2、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知道怎么区分实象和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光的折射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看不见的光
知道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知道平行主光轴、通过光心、过焦点这三条射到透镜上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偏折情况;
5、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的特点;
3、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的特点;
4、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点;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熟悉整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2、熟练填写下表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的距离v
应用实例
u>2f
2f>u>f
u<f
u=2f
u=f
3、实象与虚象的区别
(四)眼睛和眼镜
1、知道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2、知道如何矫正近视眼;
3、知道如何矫正远视眼。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道显微镜的构造
2、知道望远镜的构造
3、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结构的共同之处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知道温度的物理意义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会看温度计并读数;
3、知道0℃和100℃的规定
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5、知道体温计,知道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构造上的不同之处;知道体温计的量程;知道人体正常体温;
(二)熔化和凝固
1、了解熔化现象,并知道熔化吸热;了解凝固现象,并知道凝固放热;
2、了解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能将生活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三)汽化和液化
1、了解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知道什么是沸点,什么是沸腾;能熟练说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及沸腾的特点;
3、知道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能利用液体的沸点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如分离水和酒精的方法。
5、能利用蒸发吸热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6、了解液化的方法;熟练运用液化现象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四)升华和凝华
1、了解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能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的例子,并能简单进行解释。
电流和电路
1、知道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知道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知道电路的状态有哪几种。
4、知道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5、能熟练画出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6、知道电池的基本结构
7、知道什么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8、知道什么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9、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金属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10、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11、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
12、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并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13、
知道什么是并联电路,并能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14、
能根据电路图对实物进行连线
15、
能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16、
能设计简单的电路
17、
知道怎么表示电流的强弱,怎么测量电流的强弱。
18、
熟悉电流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选择适当的量程。能准确读数。
19、
熟练掌握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方法。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20、
知道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保险丝的作用;知道什么叫空气开关及其作用;知道怎么判断火线和零线,掌握试电笔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知道什么触电,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触电;触电的急救方法。知道三相电源插座的接线方法;知道地线的作用;漏电保护开关的作用是什么。


初中物理学哪些知识?
初一: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初二:欧姆定律(电压),电功率(电能,电和热),电与磁(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电动机,电磁继电器),信息的传递(电话,电磁波)。初三:物质(质量和密度...

30个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初二的
1、雪(冰)融化 2、照镜子(反射)3、用吸管喝饮料(气压)4、坐车,刹车时人向前倾(惯性)5、晒衣服(蒸发)6、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7、妈妈在厨房里面炒菜,我们在客厅就可以问道饭菜的香味了(分子无时无刻不进行着热运动,所以饭菜的香气分子能够扩散到客厅中去)8、当地板上有水时...

初二的物理知识总结
非常抱歉,我之前的回答中出现了错误。我将继续为您提供正确的物理知识总结。1. 质量m:千克(kg)公式:m=pv(质量=密度×体积)2. 温度t:摄氏度(°C)公式:v=s\/t(速度=路程\/时间)3. 密度p:千克\/米³(kg\/m³)公式:p=m\/v(密度=质量\/体积)4. 力F:牛顿(N)公式...

初二物理焦距知识点有哪些?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

初二物理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

关于电阻,电压,电流方面的初二物理知识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导体:容易导电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1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⑴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⑵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⑶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⑷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初二物理知识点 怎样学好初二物理?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12、会想: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

初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加速度和速度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力和压强:包括力的作用、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摩擦力、重力、压强等概念。3. 能量: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功和功率等概念和计算方法。4. 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串联电路、并联...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如下:1、声音的产生和声源的分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固体和液体在振动时,通常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波。而气体声源主要是指气体分子本身的振动。2、声波的传播和频率:声波的...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的知识点 -
撒缸尼可: 物理复习提纲1、物体靠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播不停止2、声音通过气体,团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物质叫做介质.】在固体中出传播最快3、温度影响呻吟传播的速度4、声以波的形式转播这,我们把它叫...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物理知识及公式归纳 -
撒缸尼可: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
撒缸尼可: *电学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

新河县19660922913: 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 -
撒缸尼可: 声 现 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的物理讲什么 -
撒缸尼可: 上册主要讲:1、机械运动,公式也就是数学公式:V=s/t; 2、声音,也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有节出现了个物理词:震动、声波(超声波、次声波),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还有一些,就不一一介绍. 3、物态变化:第一节...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物理知识点梳理 -
撒缸尼可: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

新河县19660922913: 哪里有初二物理概念?
撒缸尼可: 初二物理概念(36K) 初二物理概念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 以下取自 初二物理概念 第一至第八章 1. 物理研究的是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物理总结. -
撒缸尼可: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电功率公式: I=U/V 重力 G=mg 浮力 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功率----瓦特(W) 1KW(千瓦)=...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物理概念总结 -
撒缸尼可: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新河县19660922913: 初二物理知识,帮帮忙 -
撒缸尼可: 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的后面就会形成影子.影子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各不相同.比如,同一个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早晚长、中午短.إ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电灯光下的物体的影子的中部特别黑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