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榴花赏析

作者&投稿:保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榴花 韩愈 鉴赏~

1、原文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2、译文
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子儿长成。
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艳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3、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
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
其实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爱其满地“青苔”“绛英”,倘有人来赏,则车辙马蹄践踏得不堪了,还不如任其花开花落、果熟果烂,来得自然,委婉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此诗前两句写景状物,后两句抒发感想。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得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
“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变化特色。

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
此诗是题于张十一旅舍的。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作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而作此诗。《千家诗》在历代传刻中以此诗作者为朱熹,为后人之讹误。
2、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榴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 寻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7、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寒食 作者: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山亭夏日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1、题原作“夏”,据《全唐诗》改。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译文]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注释](1)可怜:可惜。(2)颠倒:错乱,多指心神纷乱。绛:大红色。 霜月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1)青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中嫦娥。(2)婵娟:美好的姿容。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雪梅 卢梅坡(1)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注释](1)精神:神采,韵味。(2)俗了人:使人俗气,不高雅。 [译文]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题榴花》(宋)朱熹/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注释
(1)可怜:可惜。
(2)颠倒:错乱,多指心神纷乱。
(3)绛;紫色,这里指石榴花凋落的样子。
译文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含义
首句中的“明”字既点明了五月的石榴花十分耀眼,将花朵艳丽的颜色描写了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才华虽然如盛开的石榴花般灿烂耀眼,可是也只能和青苔一样平凡的人混迹在一起罢了。整首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失落与心寒。
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背景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古诗赏析--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人介绍: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今江西婺源人。南宋思想家。

学一学

可怜:可惜。

读一读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树枝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出自唐代韩愈的<榴花>,(注:也有资料说是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题榴花》,有争议)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

韩愈《 题张士旅舍社三咏· 榴花》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赏析】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即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的赏析
委婉表达俩诗人孤独的心境。2 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做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作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

王沂孙庆清朝榴花原文及赏析
《石榴·庆清朝榴花》咏石榴诗鉴赏 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旛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还胜春浓...

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的是什么花
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相关赏析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题榴花赏析 1、首句 明 字的好处“明”既点明了五月的石榴花十分耀眼,将花朵旺盛的颜色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他的才华虽然如盛开的石榴花般灿烂耀眼,可是也只能和青苔一样平凡的人混迹在一...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赏析
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一首描绘端午节习俗的诗词佳作。上阕描绘了端午节的独特氛围,通过"榴花"、"杨柳"以及"角粽"这些节日符号,生动展现了人们在这一天的欢庆和喜悦。"榴花"的艳丽和"杨柳"的轻盈,与"角粽"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而温馨的画面。下片则转向...

韩愈《题榴花》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题 榴 花 韩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韩愈,本卷《初春小雨》已介绍。他于德宗贞元八年(792)举进士,三上吏部试无果,遂任节度推官,此后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贞元十九年(803),因言关中旱灾,触怒权臣,贬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宪宗永贞元年...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词意: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出自苏轼《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参考译文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

杨泽民三部乐榴花原文及赏析
《石榴·三部乐榴花》咏石榴诗鉴赏 杨泽民 浓绿丛中,露半坼芳苞,自然奇绝。水亭风槛,正是蕤宾之月。固知道、 春色无多, 但绛英数点, 照眼先发。 为君的皪, 尽是重心千叶。红巾又成半蹙。试寻双寄意,向丽人低说。但将一枝,插著翠鬟丝发。映秋波、艳云近睫。知厚意、深情更切。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意思是: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全词翻译赏析如下: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怨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

北仑区15272635370: 题榴花 - 搜狗百科
卓钱养胃:[答案] 作者通过描写美丽的石榴花无人欣赏的感慨,表达了作者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的落寞心情.

北仑区15272635370: 题榴花赏析快一些……是朱熹的!…… -
卓钱养胃:[答案] 古诗赏析--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人介绍: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今江西婺源人.南宋思想家. 学一学 可怜:可惜. 读一读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树枝间....

北仑区15272635370: 题榴花 (朱熹) 榴花有什么特点?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卓钱养胃:[答案] 石榴花红艳夺目,但“此地无车马”,没有人观赏,它只好默默地飘散于青苔上.诗以寂寞的石榴花来暗喻怀才不遇、困顿终生的英杰,对他们的可怜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

北仑区15272635370: 题榴花整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卓钱养胃: 题榴花整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译文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北仑区15272635370: 求朱熹《题榴花》全诗-- -
卓钱养胃:[答案] 题榴花 朱熹(宋)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到苍苔落绛英.

北仑区15272635370: 韩愈的诗: 题榴花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卓钱养胃: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北仑区15272635370: 急需古诗题榴花 韩愈的译文?、、题榴花 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
卓钱养胃:[答案] 这首,应该是朱熹写的.你先看一下这几个解释:可怜:可惜.颠倒:错乱,多指心神纷乱.绛:大红色.大意就是: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

北仑区15272635370: 谁知道《题榴花》的诗意 -
卓钱养胃: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1

北仑区15272635370: 朱熹的题榴花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
卓钱养胃: 朱熹的题榴花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