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以武而昌?

作者&投稿:西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汉,就是武昌吗?~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00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 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 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登楼观武汉三镇全景。随后来到古琴台,这里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游人可在此凭吊俞伯牙、钟子期以琴会知音的动人故事。

  东周时,武汉一带便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地。西汉时汉阳归属沙羡县。而武汉城区最早城池是建于东汉末年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于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并在城内黄鹄矶处修筑了望楼,取名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作为郢州的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龟山南筑城设汉津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由此而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流域商业重镇和东南贡赋转运中心。现今在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的灰陶四神砖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皆为唐朝墓葬。自唐以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中心,有"东南巨镇"之誉。唐宝历年间,名臣牛僧孺任鄂州刺史,治鄂达六年,曾扩建江夏城(今武昌)。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武昌)达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宋代武汉制瓷业发达,于江夏区梁子湖发现宋瓷窑群百余多座。南宋诗人陆游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及历代楚王皆在龙泉山(今江夏区)为修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汉口与北京、苏州和佛山并列,称为“天下四聚”,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西起硚口-汉正街,东迄堤口-四官殿,即今长堤街),长堤以内即汉口早期镇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张献忠破武昌城,火焚楚王府。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任然隶于汉阳县。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两府。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任指武昌、汉阳(包括汉口)两地。
  1852年,太平军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次年攻克武昌城,为太平军攻占的首座省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于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的首义。10月11日,起义军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武汉此时成为中国的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给予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会,改夏口县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并辖汉阳县城。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武汉建市历史仅80余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汉召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武汉“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9年,所以武昌在历史上是武汉的总要代名词。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是的
三国时吴王孙权曾建都鄂县,并改其名为“武昌”,取意“以武而昌”。如今,鄂州正以构建武汉城市圈为契机,融入“大武汉”,依托“大武汉”,对接“大武汉”,变“以武而昌”为“依武而昌”。

武昌,是“以武而昌”的古语,意思是通过武力获得繁荣。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军事力量强大,能够通过武力征服其他地方,从而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的繁荣。
在现代汉语中,“武昌”通常指的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区,位于长江南岸,是武汉市的三个主要城区之一。武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景点,如黄鹤楼、蛇山、汉口江滩等。同时,武昌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


武汉历史名称
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 武昌这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阳有“双城”之称。 明代以后,汉阳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勃兴,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武阳夏三镇的统称枣“武汉”开始被使用。 1926年12月, *** 中央执行委员、...

历史上黄鹤楼是做什么用的
1。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2。传说黄鹤楼是酒楼。建楼的传说是美丽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了酒店,...

武汉的历史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

昌字取名的寓意
善良正直、兴旺繁盛之义。根据查询美名宝显示,昌的本义是指兴盛。而且,它还有“吉祥”、“德行和财富”的含义。用着取名寓指善良正直、兴旺繁盛之义。古时候的皇帝以及皇室多用“昌”而不用“皇”或“武”,这个“昌”字就表示帝王昌盛之义。给宝宝取名昌体现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能够...

关于昌的成语
〔 昌言无忌 〕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出处:清 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昌歜羊枣 〕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出处: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不肖为人所僧,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

带昌字的四字词语
【译文】:黄帝族起源于西北,在黄河流域的蛮族人而胜之。逐渐繁荣昌盛,于是遍及大陆。四、谔谔以昌 [ è è yǐ chāng ]【解释】: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百官敢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武汉街道地名的历史由来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在哪个省哪个市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濒临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就有“天下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建于三国时期吴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它只是夏口城一隅的“军楼”。金朝灭了吴栋后,三国统一...

湖北为什么简称鄂?鄂字有什么意思?
关于武昌的来历,史书未作解释,后世南宋王象之说取以武而昌。王氏所言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史记·商君列传》引《书》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曹操《孙子略解·序》说: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孙权示意修筑武昌城,告诫将士加强武备,另有原因。就在当月,孙权上表曹魏称藩,表示臣服,孙权忧心下属麻痹大意才采取...

鄂是哪的简称
鄂是湖北的简称。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

冠县13546136456: 武昌,以武而昌? -
嬴陆银翘: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

冠县13546136456: 武昌名字的由来? “武”?“昌”? -
嬴陆银翘: 武昌一词,发源于东汉末年,当时的武昌所指地理范围是今天的鄂州,而当时的夏口城是今天的武昌.时值汉丞相曹操率军讨伐东南的地方诸侯孙权.双方在长江中游两岸形成气氛十分紧张的军事对峙.孙权为抵抗曹操的军事打击,在长江江汉平原段的南岸严密布兵(其后的战争,史称“赤壁之战”).其中今武汉市和鄂州市交接处,因驻扎有大型军事基地而逐渐商贾聚集,形成集市.当地因武而昌,故时名武昌;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权给武昌命名,意为“武运昌盛”.武昌与鄂州这两个名称在历史上多次交换,到元朝开始定为今天所见的地名.

冠县13546136456: 武汉为什么叫武汉 -
嬴陆银翘: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

冠县13546136456: 武汉,名字由何而来?
嬴陆银翘: 武昌的来历:三国时,孙权在现在的武昌筑城抗曹,要”以武而昌”,”武昌”而得名. 汉阳的来历:以汉水和龟山而得名.古时,山之北称为”阳”,山之南称为”阴”,汉水从龟山之北入长江,龟山之北,汉水南岸以南地区称”汉阳”. 汉口的来历:有一种说法,古时,龟山之北的汉水南岸以南地区称汉阳,汉水在龟山以北入口长江,与汉阳相对岸的当然叫”汉口”了. 武汉的来历:武汉由三镇组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一而得名”武汉”

冠县13546136456: 武汉市历史名称 -
嬴陆银翘: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

冠县13546136456: 文言文的武昌在哪里 -
嬴陆银翘: 如果从“武昌”这个词的起源来讲,三国时期指鄂州.吴王孙权在鄂州建都称帝,为图霸业朔江而上,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武昌城的城墙. 由于鄂州和现在的武昌距离不远,都在江南,孙权在鄂州建武昌城的同时,在今天的武昌黄鹤楼一带建了石头城,取名“夏口”,作为鄂州的要塞. 后来,历史变迁十分频繁,不同朝代设置的行政机构五花八门,“武昌”这个名字有时是州郡,有时是县治,文言文中具体指什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才能明白.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政治经济交通社会的发展,“武昌”这个地理概念,逐渐由鄂州向武汉转移.

冠县13546136456: 武昌起义的武昌城在哪里最好给古武昌城和现今武昌城的地址以武而昌
嬴陆银翘: 就是武昌长江一桥下去周围

冠县13546136456: 武汉有意思的地名的来历 -
嬴陆银翘: 下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各民族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我国一些市县地名的得名来自各种因 素,有的地名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地名与历史和地理地貌有关,有的与神话传说有关.了解地名的历史形成过 程,可...

冠县13546136456: 三国古都?????????????????? -
嬴陆银翘: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图霸业朔江而上,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公元229年(吴黄龙元年),四月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在南郊筑坛祭天,在此建都.当时,国都、郡府、县治均设于今城区.九月迁都建业,陆逊辅太子孙登留守武昌,为吴陪都.公元265年(吴甘露元年),九月,末帝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今鄂州),不愿意离建业者编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童谣,樊口鳊鱼始名"武昌鱼",次年十二月还都建业.东吴立国60年间,武昌(今鄂州市)作为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与建邺(今南京市)并称“东都”和“西都”.希望能够帮到您!

冠县13546136456: 湖北为什么简称鄂? -
嬴陆银翘: 湖北简称“鄂”,缘于省会城市武汉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称为鄂州.而鄂州又与鄂王城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 据原大冶一中副校长邹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远古时期鄂氏族所建诸侯国都城;有文字记载,夏商时代的鄂国和两周时期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