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政府对台政策及台湾的历史

作者&投稿:牟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哪些对台政策~

第1阶段:“武力解放台湾”阶段 第2阶段:“和平解决台湾”阶段 第3阶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阶段
第一阶段:40年代末期---50年代中期 ( “武力解放台湾”阶段 )
40年代末50年代,毛泽东曾根据海峡两岸国共两党斗争的现状,出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考虑,提出1950年夏夺取台湾的时间表。然而由于朝鲜战争突发与美国入侵台湾海峡,致使毛泽东这一战略构想被搁浅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和平解决台湾”阶段)
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炮击金门,西方舆论哗然,但是被西方称之为“台海危机”。由于美国介入台海危机,致使台海局面日趋动荡。出于缓和危机的考虑,也为了避免与美国军队直接作战,中共提出愿同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谈判,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第三阶段:70年代末期---现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阶段)

三通”是海峡两岸间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早日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符合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1949年以后的30多年间,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
两岸同胞处于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有利于两岸同胞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从此,祖国大陆方面为实现两岸通邮、通航、通商(“三通”)进行了不懈努力。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大陆方面的欢迎,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此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开展,推动了“三通”进程。两岸“三通”从无到有,在邮政、电信、航运、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两岸直接“三通”的技术性、业务性问题均已解决。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和阻挠,两岸“三通”仍然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
十几年来,两岸关系历经坎坷、曲折,但是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始终保持发展的势头,推动两岸“三通”进程展现新的前景。这充分说明两岸同胞同宗同文,有着不能割舍的民族感情,有着愈益深厚的共同利益。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创造的丰硕成果,使得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具有厚实的基础和内在的动力。台湾各界要求尽快实现“三通”的呼声持续高涨。两岸同胞在推动“三通”中,有过多次成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陆方面已经为“三通”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三通”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两岸基本“三通”最直接的实质意义是船舶、飞机等航行器,不必在人为限制下停靠第三地,省下了燃料及时间;依据国民党智库内部的换算,台湾民众一年将可因此节省新台币310亿元的支出,转换用于实体经济,至少可贡献经济成长率0.01个百分点。今天启动的两岸直航对台湾经济而言,实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首先,它代表了不再凡事负面思考的直观否定,是能以理性的逻辑,选择于己有利的对策与作为,让长期受制于两岸枷锁而畸形发展的台湾经济,终得以正常伸展,探触各种可能。在实体经济层面,两岸直航不只是让两岸间的往来截弯取直,更是打通了台湾经济的血路;因为经济快速全球化、也因为中国大陆的崛起,让两岸航路限制所制约的,不只是两岸间的客货往来,也一起限制了台湾与世界经济舞台的链接,结果是台湾既未完全搭上大陆经济快速起飞的顺风车,更深陷经济边缘化危机。因此,今天打开了两岸通道,形同一并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关卡;一如众多外商所言,两岸关系不仅不再是台湾经济的减分,还将是产出红利的加分。但是,两岸渠道虽通,水到亦可预期,却非绝对必然;直航效益的展现,关键将在于齐心经营。一如前述,两岸“三通”可以省下很多工本,但如果只是满足于当前既有的人货往返需求,“三通”的效益也就不过尔尔;真正重要的是,企业及台当局能在政策思维松绑及既有的产业优势下,运用刚刚打开的两岸通路,创造出更多样、更巨大的市场。上海台北间的空运直航,最快只要82分钟,比坐高铁往返台北、高雄还短,这个时间就创造了空间,对两地间的人员往返、家庭形态、生活环境、人才训用带来巨大改变,而非仅是有利台商根留台湾而已;又如两岸邮政网络的结合,将提供邮购、网购的发展空间;再如已居世界要角的台湾科技产业,除了强化既有的全球运筹角色,面对彼岸竖排分工上行的压力,如何借用两岸直航掌握优势,可能是更为急迫的;此外,直航的效果还可考虑通过快速设置营运特区的方式,以高度的自由化吸引企业进驻而扩大。这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过程,直航只是台湾发展这条新经济之路的开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奋斗。
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发展和稳定,必定造福两岸同胞;“台独”分裂活动,有害于两岸发展和稳定,必定贻祸两岸同胞。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责任所在。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更为强劲的动力、更为有利的条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再次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的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途径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我们要继续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也要继续努力争取恢复和进行两岸协商谈判。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谈。通过谈判,寻求解决两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往等重要问题的办法,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行规划。我们期待,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真心诚意关心台湾同胞,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切实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蓄意干扰而有任何改变。我们要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只有实现大团结,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也要努力争取团结,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
台独”分裂活动已成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大祸害、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只有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才能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活动违背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是没有出路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面临阻力和障碍,今后也难免会经历曲折和起伏,但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坚定不移,决不动摇。

对台政策: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历届政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原则。

台湾历史: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有何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并适时制订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 3 月 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充分的体现了中共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

历史八年级下党和政府对台不断变换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真正原因还是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即孙子兵法中说的:势 还有就是政治斗争中和谈和战争都是手段 不要只看表面的战争 因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是为了政治目的服务的。我们就来看看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变化:战争---提出和为贵 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 期间不缺乏断断续续的炮击---一国两制的提出。

当前阶段对台政策是什么?
十六大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本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总书记访问加拿大期间强调,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表明,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是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 二是以法遏“独”、以法促和:形成以《反分裂国家法》纲领的对台工作法律、政策框架。 三是以...

成都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要职责
成都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于贯彻并实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工作安排。该办公室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各部门的对台事务,确保各部门在对台工作中的协调与一致性。其工作范围包括与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和指导本市与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在文化、教育、...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政扶持...
为了减轻台资企业的负担,政府减免了省级以上开发区台资企业的工商行政管理和注册登记费用。对于从事特定服务业务的台资企业,根据国家税收政策,技术转让和相关服务收入可能享有免征营业税的优惠,动漫企业则可享受软件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小型微利的台资企业,“十二五”期间,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

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包括
对台湾地区知识产权在大陆转化的,可参照执行大陆知识产权激励政策。4.台资企业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5.台资企业可公平参与政府采购。6.台资企业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7.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适用相关用地政策。...

政府对于茅台的具体政策是什么?
市场经济是不应该管制,但是政府也没有管制,只是限制三公消费和反垄断。你能不能从公务转化到高净值人群消费要看茅台战略了。

对台政策的俄国对台政策
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大国的矛盾日益加剧,俄罗斯日益重视发展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为了抗衡美国的“一极”霸权,中国也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在这一背景下,1996年4月,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疑,俄罗斯的对台政策成为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关键试金石。在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俄罗斯政府重申了在...

简述我国对台政策.
【答案】:1. 我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 我们一直主张通过开展对话和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来解决两岸问题。3. 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主张两岸应扩大交流和交往,实现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4. “一国两制”被认为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案...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机构简介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作为市委和市政府主管全市对台事务的核心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首先,该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市政府的决策,制定全市对台工作计划。它监督和指导全市各部门及区、县(市)执行中央政策和市政府的对台工作安排,定期调研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动态,为...

日照市17219384518: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 -
右支维胺:[选项] A. 通过“一国两制”政策解决台湾问题 B.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岸关系 C. 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进祖国统一 D. 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统一台湾政策

日照市17219384518: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台湾的管理 -
右支维胺: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台湾的管理1、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

日照市17219384518: 列举建国后对台政策的演变 -
右支维胺: 1949-1979 武力解放台湾 1979-现在 和平解放台湾

日照市17219384518: 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右支维胺:[选项] A. 个中国原则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和平解放 D.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