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史

作者&投稿:扈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史~

中国自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该组织曾先后于1989年起开始研究和探索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于1989年1月及1991年1月召开了二次研讨会,分别讨论了会计准则和物价变动与外币业务会计两个专题。   1989年1月,这个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内容、会计原则与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关系、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的思路等问题,会后提出了《工作程序》、《形成会计原则说明和研究报告的程序》等一系列文件,并更名为“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组”。研究组以合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成果,并向财政部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建议。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也于1988年10月建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课题组在1989年3月提出了《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讨论稿)》和《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需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讨论稿)》。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在1992年7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讨论后,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长令形式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l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以后,财政部即着手草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为保证准则质量,分别成立了国外、国内两个咨询专家组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分四辑印发各地征求意见。到2001年先后修订、颁发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具体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规范了中国会计实务的核算,大大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


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始终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成绩有目共睹。我国自1992年底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至今已先后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最近,财政部会计司官员多次表示,将在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从一开始制定时,就与IASC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还召开了多次有IASC高层官员参加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国际会计准则。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较好。


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约束,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仍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一些部门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混乱,而现有的会计已远滞后与客观需要,会计制度方法体系的务实性与超前性脱带。缺乏对国外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等等。概括起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有:


1、由于认识的误区而导致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同的。在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2、由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造成会计准则的涵盖面较小,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尚未涉及。由于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发布的30多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一直未能成为正式准则,至今只发布了16项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FASB的约150项准则公告(还不包括FASB的前任会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以及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31份“意见书”)和IASC的41项国际会计准则,数量要少得多;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银行、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3、过分强调特色而造成在具体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国会计准则也存在不少差异。如仅就我国已发布的16项会计准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就有在存货准则对采购成本的计量上,国际准则采用净价法,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在建造合同准则中,国际准则允许将因订立合同发生的、与合同直接相关的费用作为合同成本的组成部分,我国准则要求将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在借款费用准则中,国际准则没有对“专门借款”作出定义,我国准则对此作了定义,国际准则允许资本化的对象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我国准则仅包括固定资产。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对于资产交换产生的无形资产,国际准则要求区分同类与非同类资产交换,并要求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我国准则要求根据非货币交易准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等等。

中国自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该组织曾先后于1989年起开始研究和探索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于1989年1月及1991年1月召开了二次研讨会,分别讨论了会计准则和物价变动与外币业务会计两个专题。   1989年1月,这个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内容、会计原则与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关系、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的思路等问题,会后提出了《工作程序》、《形成会计原则说明和研究报告的程序》等一系列文件,并更名为“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组”。研究组以合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成果,并向财政部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建议。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也于1988年10月建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课题组在1989年3月提出了《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讨论稿)》和《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需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讨论稿)》。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在1992年7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讨论后,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长令形式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l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以后,财政部即着手草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为保证准则质量,分别成立了国外、国内两个咨询专家组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分四辑印发各地征求意见。到2001年先后修订、颁发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具体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规范了中国会计实务的核算,大大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近 代 会 计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

——卢卡-帕乔利<-- #EndEditable -->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现 代 会 计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公认会计准则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什么主要差异
10.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采用成本-折旧-减值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法﹐同时提取折旧和减值。11.在农业产品、牲畜、果品和林产品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然...

有没有可能存在"全球会计准则
在这一政治化的准则制定过程中,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作用造成了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事实上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明显处于缺乏参与性和话语权不平等地位。另一方面,从早先的国际会计准则到如今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始终处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政权组织等各方压力之下,其中来自发达经济体相关方面的压力...

会计理论与方法和财务理论与方法哪个更好考些
探讨财务管理与会计换算的结合点及协调等。国际会计,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务会计理论、制度,包括西方会计的发展史,现代西方会计的本质和特征,国际会计准则,并与我国的会计理论、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我国的会计改革和企业(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管理。就业面更宽...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依然存在哪些差异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深化发展,早□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我们需要找出二者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以便釆取有效的措施。(一)差异分析 1.公允价值问题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虽然核心计i:属性仍然是历史成本,但为适应我国...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有哪些区别
《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2、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3、规范的目标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

美国会计准则是什么?和中国会计准则有什么不同?
计量属性的选择在计量属性上,中国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多种方法,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等,而美国的公允价值准则在概念框架下更为明确,旨在确保信息的客观性。财务报告的结构最后,中国的财务报告由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组成,辅以报表附注,而美国的结构包括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综合收益表等...

什么是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从恢复到发展也就20年左右,事务所合并的规模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小,合并远未成为事务所常用的一种战略决策。首先,中国大多数事务所合并目前有一种应急倾向。一些事务所执业质量、注册资本、执业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人数不足,面临被撤消的危险。为了生存,事务...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有什么异同点_百度知 ...
中国以国家认证为最高准则,所以会计师审计具有中国的自身特色;在西方协会认证才是最高认证,所以西方会计规则性更强。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历程看,注册会计师审计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在英国...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报告怎么写?有什么内容?格式有要求吗?
总之,公平、真实、充分、及时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于国家、于企业、于民众都是大有好处的。我国证券市场起步于90年代初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取得的成绩(1)会计信息披露规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

什么是会计的国际化 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
5. 会计国际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金融全球化在国际金融市场起着龙头作用。金融市场的变化对各国的金融市场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各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共同奋斗目标。为此,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抵御金融风险很有效的措施之一。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一)会计...

会东县14749373568: 中国会计准则(2008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搜狗百科
许晨贝儿: 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

会东县14749373568: 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
许晨贝儿: 您好, 可以将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分为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会计制度统一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四个阶段. (一)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阶段(1979—1992年) 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79年颁布的...

会东县14749373568: 我国首次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时间是 -
许晨贝儿:[选项] A. 1993年 B. 1992年 C. 1995年 D. 20世纪80年代

会东县14749373568: 我国何时发布第一项会计准则?
许晨贝儿: 我国的会计改革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其中历经曲折,而且某些问题也有所争议,但我们始终把持着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则,那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理念适度超前”.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会东县14749373568: 急求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重大事件表 -
许晨贝儿: 发展·历程 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 1992年11月30日 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从1993年到1996年,财政部起草了三十余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和草案,但没...

会东县14749373568: 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什么时候开始的? -
许晨贝儿: 1992年11月30日 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1993年到1996年 起草了30余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和草案,但没有全部正式颁布实施.1998年5月 正式加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10月 财政部会...

会东县14749373568: 急求一篇关于:中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和发展 -
许晨贝儿: 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里程标志,是中国会计驶向国际会计航道的航标.新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实施关系到中国会计准则是否被国际接受并与之等效.新会计准则等效可以表明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后,我国会...

会东县14749373568: 财政总预算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
许晨贝儿: 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部预算会计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1)1949-1965年创立"总预算会计",分设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会计要素,以"资产=负债"作为基本会计等式,实行收付实现制,采用借贷记账法,编报资产负债表、收支决算表.(2)1966-1997年调整为"财政总会计",改设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会计要素,改设基本会计等式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改用资金收付记账法,编报资金活动情况表、财政收支决算总表、预算外收支决算表.(3)1998年实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重大改革,涉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记账方法和会计报表等各个方面.

会东县14749373568: 中国财政部都有哪几年颁布了会计准则?
许晨贝儿: 旧的 1992年12月制定,1993年7月1日颁布实施 新的 2006年2月15日发布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