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急!(注意要故事!不然……)

作者&投稿:袁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传递信息 故事~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不是听说有飞鸽传书吗.
  --------------------------------------------------------------------------------
  要看是干什么用。
  传递书信:
  一般的平民传递书信,主要靠过路人,僧人,文人等云游的人,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决食宿问题,他们也很愿意!
  官方主要就是驿站了。
  传递军情:
  这方面军队一定有专职的人员了,另外还有烽火台,信鸽。
  --------------------------------------------------------------------------------
  信鸽送信的准确性低,大多是书信,但都要花上以月为单位的长时间,也有通过骑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钱,一般这种“快递”多用于官场书信。
  --------------------------------------------------------------------------------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
  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
  还有烽火/狼烟等军事上的手段
  --------------------------------------------------------------------------------
  可以用火把
  --------------------------------------------------------------------------------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2007-3-16 19:13:00 | By: 503王晶 ]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听老人说,当年秦始皇修的长城,并不是现在这副样子,它只是一个高高的、厚厚的墙垛子,上边有几个了望台,是供哨兵放哨用的。根本没有烽火台。那么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长城修好后,像一条大龙横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挡在城墙外边儿,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就这样儿,边境上平安了几年。其实敌人并没有停止进犯中原的阴谋。这一年的一个黑夜,天阴得像口大黑锅,伸手不见五指,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哗哗地下起了大雨。匈奴几万精兵在大将单兀的率领下摸到了长城边上。他们树起云梯,悄悄爬上城来。城上放哨的人,因为雨大没听见动静。后来一道闪电把大地照得雪亮,哨兵才发现有人偷袭。哨兵赶快敲起梆子报警,下一站的哨兵听见以后又敲梆子往下传。可是这天夜里大雨哗哗地下着,又是雷又是闪的,哪听得见什么敲梆子的声音呀!后来,站岗的哨兵被匈奴杀了。匈奴摸过了长城,打开城门把几万精兵放了进来,这一下子北边边境就告急了。

  消息传进皇宫,秦始皇一见急报赶紧派兵前去抵挡。领兵的人是大将袁牧。袁牧领着兵日夜赶路,在山东一带,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双方开战后,相持不下,袁牧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用了一个计策。他先让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后把它们伪装好,又准备了许多干柴,架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地带。过了几天,两军对垒,袁牧假装被打败了,领着兵扭头就跑,单兀一看以为汉人抵挡不住了,催马就追,一鼓作气打进京城。匈奴的兵马跑地飞快,眼瞅着就快追上袁牧的队伍了,忽然一阵嚎叫,前边儿的骠骑掉进了陷阱,一下子乱了套,有拉马的,有救人的。袁牧一见,立即杀了个回马枪。他按照计划把单兀的队伍全都轰到地势险要的地带,一把火烧得匈奴兵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匈奴的残兵败将只好举手投降。

  后来,袁牧总结了长城失守的教训。便对秦始皇说:“长城虽然坚固,但每隔半里一个哨兵,敲梆报警,速度之慢且不提,一遇风雨天梆声淹没其中,万里长城等于形同虚设。”秦始皇听后,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就故意说:“好好,你说的对,那么,你看怎么办好呢?”还没容袁牧说话,秦始皇又说:“我看这事交给你吧!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儿,我就拿你试问。”秦始皇这么一来,倒把袁牧给将住了,他终究是个武将呀,对土木之工一窍不通。他本想把这些禀报皇上,让他派人去解决,没想到秦始皇倒把这事儿全交给自己了。怎么办?皇上说话,是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呀。袁牧想想没辙,就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回去以后,袁牧就开始冥思苦想,怎么样能使警报迅速地传到总兵那里,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天正下着蒙蒙小雨,袁牧一个人心烦意乱地在长城上走过来走过去,不觉着一整天快过去了。他依在城垛上往远处看,忽然,他眼睛一亮,看见远处的村庄正在升火做晚饭,一缕缕炊烟,直上青云。雨在下,烟在冒。他灵机一动,心想:“这村庄离这里少说也有几十里地,每一缕炊烟都看得那么清楚,用烟报警行不行呢?”

  于是,袁牧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烽火台修好以后,袁牧试了一回,果然很灵。一处有情况,不消一会儿功夫,总兵就能见到见到信号,立刻发兵了。那长城,自从修上了烽火台后,更显得雄伟气派啦,那些胡人哪敢再轻举妄动呢。所以从那以后,边境上就消停了。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烽火戏诸侯
襄公七年(前771)春,周王朝出现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还得从周幽王的宠姬褒姒说起。这褒姒乃是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令人沉迷,却惟独不好笑,整日板着脸,是个典型的酷女。自从嫁给周幽王以来,褒姒就从没给过幽王一个笑脸,始终是冷冰冰的,酷酷的样子。这周幽王也十分奇怪,宫中美女如云,且个个对他毕恭毕敬,逢迎巴结,他偏偏不喜,却独独喜欢这个对他冷冰冰的褒姒。最让他伤心的是,这褒姒连笑脸都不肯给。
周幽王不想强迫褒姒,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所以他加紧了对褒姒的攻势。这一日,周幽王苦思冥想一个晚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早上给褒姒捧了一大捧鲜花献给褒姒,在门外等了半晌,好不容易听到了褒姒的梳洗打扮的声音,心知褒姒已经起床了,便敲了敲门,里面的褒姒娇声道:“请进。”,这幽王才很绅士地走进屋去,没成想,刚迈进一条腿,另一条腿却被绊了一下,周幽王整个人摔了一个大马趴。周幽王自己被摔得鼻青脸肿,手中的鲜花却一丝未动。他以前常使此计,每试必爽,从无失手,常常逗得他的美人儿们哈哈大笑。
但这次例外,这褒姒似乎知道了他的伎俩,依然不言不笑,冷冷地看着他,令他十分不爽,只好自我解嘲地笑道:“呵呵,我太不长眼了,让夫人儿见笑了”,见褒姒依然没有动静,周幽王只好讪讪地退了出去。
周幽王甚是烦恼,连朝也不想上了,吩咐大臣虢石父代他到殿上支应一下,独自闷闷的躺在益寿亭的摇椅发呆。他清楚地记得,他娶了这褒姒已经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他没少费了心思讨这褒姒一笑,他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自从褒姒嫁给他后,只笑过两次,第一次是他废了申侯封她为后的时候,第二次就是褒姒之子被他封为太子之时。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时间就又过了几年了,从此再没见过这褒姒开口笑过,最后褒姒干脆把他赶出了自己的寝宫。回味起褒姒的两次开颜,周幽王不尽的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不悬赏?周幽王想到这里又有了希望,于是便令人下告示:“凡有逗褒姒一笑者赏银万两”。
果然虢石父见到周幽王的告示,赶来禀道:“臣有办法令王后开心一笑。”
周幽王大喜,抓住虢石父的双手激动地说:“假如爱卿能让寡人的爱妃一笑,寡人给你黄金万两。”
虢石父道:“臣为大王、王后服务是分内之事,岂能贪图大王的封赏。”
周幽王说道:“快点说一下,你到底有何计能使王后开心?”
虢石父附耳对周幽王说了几句话,周幽王大喜。
次日,周幽王亲自去请褒姒郊游,褒姒本待不去,但耐不住他痴缠硬磨,只好随他前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烽火台,周幽王搀扶着褒姒下车,又亲自搀扶褒姒一步步走上烽火台。二人迎风远眺,极目四望,果然是惬意无比。
见褒姒兴致很高,周幽王令人点燃烽火,只见一股狼烟,直冲云霄,煞是壮观。
过不大时,只见远处烟尘滚滚,原来是诸侯见烽火乍起,以为外敌来犯,派兵来救幽王。
见诸侯上当,褒姒果然展颜一笑。幽王见褒姒开心,自是也笑的前仰后合。
为将官问道:“大王点燃烽火,可是有敌人来犯?”
周幽王直笑得前气不接后气,说道:“寡人和你开玩笑的,你们还当真了真是傻子。”
为将官异常恼怒,但碍于他是大王,不好作,只好愤愤地挥手,领兵退去。
周幽王见褒姒嫣然一笑,大感受用,回味无穷。随后照葫芦画瓢又来了两次烽火戏诸侯的游戏。第二次诸侯们虽有了一次上当的经验,但怕周王室真的有什么事,还是派兵来了,来后现再次上当,再次愤愤而去。第三次的时候,诸侯们便知道这只不过是周幽王的一个游戏而已,没人前来了,后来又怕出事,还是派兵来了,发现又上了当,再次愤愤而离。
周幽王因宠爱褒姒,三戏诸侯,诸侯众叛亲离。申侯串通西戎、戎狄入侵周朝。最终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
你们课本应该有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古今传递信息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

信息传递的故事
2009-07-23 信息传递方式的故事。。。 80 2008-06-02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 1242 2008-06-28 信息传递的故事 280 2009-09-24 现代信息传递小故事 301 2009-04-29 有关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89 2019-10-16 信息传递贯彻古今,有哪些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故事)
帮助的人:54.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要简短)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有哪些
消息传进皇宫,秦始皇一见急报赶紧派兵前去抵挡。领兵的人是大将袁牧。袁牧领着兵日夜赶路,在山东一带,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双方开战后,相持不下,袁牧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用了一个计策。他先让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后把它们伪装好,又准备了许多干柴,架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地带。过...

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鸿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

古人通信的小故事
1、据记载,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幽王时期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各路诸侯见到烽火,就会派兵前来援助,共同抵抗敌人。相传周幽王有个宠爱的妃子褒姒,长得很美,可是总不爱笑。有一天,周幽王为了逗她发笑,就无缘无故地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看到警号,都纷纷带兵赶到,结果自然是白跑...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每个20字
从前有个周幽王,得一美人,叫褒姒,因褒姒总是不笑,就听从了一个大臣的主意,就是点燃烽火,诸侯看见了,以为敌军侵犯,就慌慌张张的来到这里,后来发现自己被耍了,就气冲冲的回去,褒姒见了,笑了一下,周幽王就赏了那个大臣,后来真有敌军侵犯,点燃了烽火,诸侯还以为是把戏,就没出兵,结果周...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顺便也给同学看看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听老人说,当年秦始皇修的长城,并不是现在这副样子,它只是一个高高的、厚厚的墙垛子,上边有几个了望台,是供哨兵放哨用的。根本没有烽火台。那么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传说长城修好后,像一条大龙横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挡在城墙外边...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一定要短,十分钟解决
西周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伊吾县19643344116: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
法采余麦: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我国也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山海经》曾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3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宫殿中. 后来,民间根据这样的传说,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传书,这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再后来,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伊吾县19643344116: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如:鸿雁传书、飞鸽传书等.最好字少一点,在五句话之内!急求求求求求求! -
法采余麦:[答案]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伊吾县19643344116: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
法采余麦:[答案]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

伊吾县19643344116: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50字以下的有哪些 -
法采余麦:[答案]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伊吾县19643344116: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要简短一点概括性的 -
法采余麦: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飞鸽传书、用烽火、用快马、灯(孔明灯)等等,在这里提供一个有关于烽火的故事. 至于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烽火戏诸侯” 西周被犬戎灭亡的导火线,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就是因为这一故事.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注爱妃褒姒一笑,点燃了在战急是才会用上的烽火台,不知情的诸侯以为有战事,纷纷赶来.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概因如此,在犬戎来犯时,周幽王再点燃峰火也没诸侯相信,致使严误军情而灭亡

伊吾县19643344116: 古代有什么传递信息的故事 -
法采余麦: 1.远古时击鼓传信2.西周时邮驿通信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三国时期,曹魏在邮...

伊吾县19643344116: 我要四个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尽量简短点,谢谢!! -
法采余麦: 要看是干什么用. 传递书信: 一般的平民传递书信,主要靠过路人,僧人,文人等云游的人,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决食宿问题,他们也很愿意! 官方主要就是驿站了. 传递军情: 这方面军队一定有专职的人员了,另外还有烽火台,...

伊吾县19643344116: 关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要仔细一些的.(不要烽火戏诸侯*漂流瓶*我们胜利了) -
法采余麦: 烽火通信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

伊吾县19643344116: 急急!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法采余麦: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故事就你去找吧.百度很好找的.

伊吾县19643344116: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急用!10分钟内搞定! -
法采余麦: 古时打仗点烽火台来传递信息;希腊战胜叫人跑回去告信,即马拉松的由来;飞鸽传书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