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所有公理和定理

作者&投稿:宗圣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一至初二的数学定理和公理各有哪些~

初一、初二数学常用定理及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
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a2-b2=(a+b)(a-b) a2±2ab+b2=(a±b)2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3±3a2b+3ab2±b2=(a±b)3 a2+b2+c2+2ab+2bc+2ac=(a+b+c)2
a12+a22+…+an2+2a1a2+…+2an-1an=(a1+a2+…+an)2
a3+b3+c3-3abc=(a+b+c)(a2+b2+c2-ab-ac-bc) an+bn=(a+b)(an-1-an-2b+…+bn-1)(n为奇数)
全等三角形
边边边 边角边 角边角 角角边 斜边直角边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
相等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观察与猜想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 5.4 平移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阅读与思考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活动 小结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 7.3 多变形及其内角和 阅读与思考 7.4 课题学习 镶嵌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阅读与思考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教学活动 小结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阅读与思考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实验与探究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实验与探究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讲上面的重要的公式或理论全列出来!!! 提问者: 坏芯綪 - 助理 三级 最佳答案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定理)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 (1)同位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网上有

1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分类: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正分数 有理数 0 分数 负整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2、 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注意: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三)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它们位于原点的两侧, 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 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a (a>0) 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 0(a=0) –a(a<0) 2、绝对值的计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若|a|=|b|,则a =b或a =-b. (3)若|a|+|b|=0,则|a|=0,且|b|=0. 3、相关结论: (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2 (五)倒数 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 1 a . (六)有理数比较大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注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七)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 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 先相加。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改变运算符号 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 号(变为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变换,也就是说,减 法没有交换律。 3. 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 与0相乘,积仍为0。③多个有理数相乘,判断积的符号:先数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 为奇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4. 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③0不可作为除数,否则无意义。 5. 有理数的乘方 1、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注意:①一个数可以看作是本身的一次方,如5=51 ; ②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右上角写指数。 ※乘方的运算性质:


数学从小学到八年级上册教学的所有公式、性质、定理
小学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

小学全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概念公式!!
三上的:ab=ba,a+b=b+a,(a+b)c=ac+bc四上的:ac+bc=(a+b)c五上的:S(三角形)=ah 除以2 S(梯形)=(a+b)h\/2六上的:面积 S(长方形)=ab S(平行四边形)=ah S (正方形)=aa 六上的:周长 C (长方形)=(a+b)乘以2 C(正方形)=a乘以4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谁能把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概念、公式给我归纳下?
倍数与约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

急需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公式(人教版)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

苏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汇总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七篇】
p(n,m)=n(n-1)(n-2)……(n-m+1)= n!\/(n-m)!(规定0!=1).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是什么?
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必背公式:一、三角函数公式 1、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2、倍角公式 tan2A=2tanA\/(1...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公式要完整
小学数学 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 a 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 4 长...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所有的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所有公式及意义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

东兴区18214401538: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及概念 -
丘于鞣酸:[答案] ▲乘法定律: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c + b*c=c*(a + b) a*c - b*c=c*(a - b) ... (6)a除以(1+C%)或a除以(1-C%) 7年级 常用数学公式表:公式表达式 平方差 a2-b2=(a+b)(a-b) 和差的平方 (a+b)2=a2+b2+2...

东兴区18214401538: 七年级上册数学所有公理和定理 -
丘于鞣酸:[答案] 1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分类: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正分数 有理数 0 分数 负整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2、 正...

东兴区18214401538: 初一数学所有公式有哪些? -
丘于鞣酸:[答案] 几何公式和定理(初中)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

东兴区18214401538: 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定理、公理、定义 -
丘于鞣酸: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观察与猜想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 5.4 平移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

东兴区18214401538: 数学初一的所有公式 -
丘于鞣酸:[答案] 这可是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来 (a+b)+c=a+(b+c) a-b=a+(-b) (ab)c=a(bc)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 +n(n+1)=n(n+1)(n+2)/3 其他常用数学公式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

东兴区18214401538: 初中数学全部定义定理公式 -
丘于鞣酸:[答案]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东兴区18214401538: 七年级上册数学常用公式 -
丘于鞣酸: 一、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二、三角不等式 |a+b|≤|a|+|b||a-b|≤|a|+|b||a|≤b-b≤a≤b |a-b|≥|a|-|b|-|a|≤a≤|a|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b+√(b2-4ac)/2a-b-√(b2-4ac)/2a X1+X2=-b/aX1*...

东兴区18214401538: 初一上册数学的全部公式和概念概念 -
丘于鞣酸: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 2. 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4.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5. 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东兴区18214401538: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
丘于鞣酸: 七年级的全部数学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b2-4ac)/2a 根与系数...

东兴区18214401538: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定理 -
丘于鞣酸: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