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主要特征

作者&投稿:捷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
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
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大约2~3
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二亿年,平均厚约5~6 公里,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而大陆壳已发现有37 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
公里,最厚可达70
公里以上。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在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泛大陆。以后经过分合过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为劳亚古陆,南为冈瓦那古陆。到三迭纪末,这两个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相距越来越远,其间由最初一个狭窄的海峡,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东部完全消失;非洲继续向北推进,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在的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南极洲,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于是海陆的基本轮廓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是什么力量驱使板块进行运动呢?
  
   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二亿年,平均厚约5~6公里,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而大陆壳已发现有37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公里,最厚可达70公里以上。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在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泛大陆。以后经过分合过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为劳亚古陆,南为冈瓦那古陆。到三迭纪末,这两个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相距越来越远,其间由最初一个狭窄的海峡,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东部完全消失;非洲继续向北推进,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在的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南极洲,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于是海陆的基本轮廓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简单地说:
1、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板块。这六大板块内的陆地大致可以契合,组成一个陆地整体。
2、全球的高大山脉大多发源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形成。


板块构造理论是什么?
板块构造说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在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属板块的生长边界。在板块相撞挤压的...

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
1,(×)大西洋、北冰洋两侧板块共享一条线——即大西洋洋中脊。这条线画了几十年(即洋中脊存在了千万年),从来没有一分为二的跟着两侧海陆架移动过。大西洋的形成,就象长江三峡库区那样,水淹高了,两侧陆地出露水面远了,就可以说三峡库区是由三峡基底(或两侧陆块)张裂而成的吗?2,(?

板块构造理论是如何解释地球大陆板块运动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单一整体,而是由多个构造带划分出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软流层上漂移移动,形成地壳活动的核心区域。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边界地带则是地壳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这一点可以从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分布中明显看出,它们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是对先前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

怎么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发生的机理?
回答:1.构造地震动力源自板块运动。板块的互相俯冲、碰撞或者分离都会导致岩石圈的运动,岩石圈里一发生运动就是地震。对于不是位于板块边缘的一些地震带,它们大多是古板块碰撞的部位,现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产生巨大的应力场,使它们同样开始运动。 2.火山三种主要类型,俯冲带前方火山、大陆裂谷\/洋中脊...

使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1)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张裂 (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地面隆起 (3)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三、板块构造理论特点 1、固体地球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的岩石圈与下部塑性软流圈...

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a b
(1)A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而形成的;B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而形成的。 (2)硅谷(或旧金山);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3)E处附近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4)地处中纬西风带,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什么是板块构造?
太平洋——古老的洋盆、年青的洋底(≤1.7年)当初魏解释,Si-Al层在 Si-Mg之上漂移。一方面两钢性体之间的大规模移动本身难以成立,另一方面也无法解释太平洋矛盾的现象。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人们用板块的离散边界和汇聚边界比较圆满地解释了新大洋的张开,及古老大洋的收缩。新大洋形成处正是离散边界...

什么是板块构造?
韦格纳没有解释大陆是如何围绕地球运动的,但研究人员现在有了解释。纽约帕利塞德斯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尼古拉斯·范德埃尔斯特说,板块构造是统一的地质学理论。在板块构造之前,人们必须对其所在区域的地质特征做出解释,而这些地质特征是该特定区域独有的埃尔斯特说板块构造统一了...

闽侯县19888956681: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彘娟奥美:[答案] 1、原题是这样吧: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11个板块 B.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 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 D.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2、答案...

闽侯县19888956681: 地球表面明显分为陆地和海洋,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海陆分布的形成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大致是() -
彘娟奥美:[选项] A. 各占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二海洋 C.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四分之一陆地

闽侯县19888956681: 科学填空科学家用板块学理论可以解释 ( ) 形成原因 ,还可推测世界海陆分布的( ) -
彘娟奥美:[答案] 科学家用板块学理论可以解释 (大陆) 形成原因 ,还可推测世界海陆分布的(发展趋势)

闽侯县19888956681: ...②、③处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5)几乎全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______. (6)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相关... -
彘娟奥美:[选项] A. 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B. 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板块 C.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 亚洲与欧洲属于不同的两大板块.

闽侯县19888956681: 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彘娟奥美: 地球的运动 风、流水、海浪、潮汐、冰川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对地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闽侯县19888956681: 大陆漂移学说与版块构造理论分别是怎么解释海陆变迁?
彘娟奥美: 1912年德国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协会和马尔堡科学协进会上先后作了... 这一漂流过程很缓慢,直到第四纪初期才形成象现代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魏格纳认...

闽侯县19888956681: 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和() -
彘娟奥美:[答案] 地球板块运动和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

闽侯县19888956681: 初一地理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考试复习题 -
彘娟奥美: 第二、三章陆地与海洋和天气与气候考点说明一、陆地和海洋 1、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2、了解大陆与半岛、岛屿的区别;海峡、海和洋的区别. 3、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理解地球表面海...

闽侯县19888956681: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海沟成因 -
彘娟奥美: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整体地球是由漂浮在地幔上的版块构成 版块分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位置相对较高,大洋板块位置相对较低 在板块接触的地方会发生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上升隆起,形成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下陷插入大陆板块下在他们之间便形成了海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